陕西省十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陕西省十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密度是表示某一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示意我国全国、东部、东北地2001~2020年人口密度的变化率(正值表示人口密度增大,负值表示人口密度减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001~2020年我国人口密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人口的自然增长B. 人口的机械增长C. 经济的持续发展D. 医疗条件的改善
2. 与其他地区相比,影响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年变化率最高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B. 经济C. 地形D. 政策
3. 东北地区人口密度的变化会导致( )
A. 迁入人口数量增加B. 幼儿和养老产业扩大C. 人口年龄结构改变D. 劳动力成本下降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20年间我国人口密度趋于增大,直接原因是人口数量增加,而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增速最大,主要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导致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年变化率最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东北地区人口密度趋于减小,原因是东北经济衰退,人口大量外迁所致,不会因为人口密度减少,而导致人口迁入,A错误;人口迁出会使青壮年减少,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增多,故会改变人口年龄结构,C正确;青壮年减少,会使劳动力数量减少,可能会提高劳动力价格,D错误;婴幼儿减少,与其相关的产业会萎缩,B错误。故选C。
【点睛】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较为发达,中西部较为落后,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人口由中西部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所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J公司1989年始创于阿根廷,投资主体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初期主要从事农牧产品开发。1992年,J公司在北京成立合资企业发展服装生产与销售。随后,J公司持续在中国、加拿大等国家拓展商业版图。近年来,J公司立足其员工的经验优势,重点转向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实现跨界整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J公司创业初期选址阿根廷,主要考虑( )
A. 资源丰富B. 交通便利C. 成本低廉D. 技术先进
5. J公司首次进驻中国时,选择服装产业投资,主要为了( )
①增强品牌影响 ②扩大经营范围 ③匹配区位禀赋 ④学习产业经验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6. J公司转型发展教育培训,其优势专业可能有( )
①国际贸易 ②西班牙语 ③机械设计 ④生物制药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4. A 5. C 6.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J公司创业初期主要从事农牧产品开发,阿根廷地广人稀,农业和畜牧业较为发达,农牧产品多样,资源丰富,能够为农牧业产品开发提供充足的原料,A正确;交通运输条件、成本和技术不是影响J公司创业初期选址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当时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服装市场需求大,能够扩大经营范围,②正确;J公司首次进驻中国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服装生产成本较低,开展跨国投资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区位禀赋,③正确;选择服装产业投资对于品牌影响较小,①错误;选择服装产业投资,不是为了学习产业经验,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J公司拥有多年国际贸易经验,且起源于阿根廷,阿根廷是西班牙语国家,①②正确。初期主要从事农牧产品开发。1992年,J公司在北京成立合资企业发展服装生产与销售。由此可知,J公司在机械设计、生物制药方面无优势,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工业布局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矿产、能源、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以及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则涉及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科学技术等,这些因素对工业的布局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因素则包括政策、社会需求、个人行为等,这些因素反映了社会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和支持。
台湾人口和经济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尤其是西北部台北周边。“东电西送”项目将中央山脉东侧的清洁能源向西输送,“南电北送”项目将南部的能源向台北周边输送。近年来,“南电北送”的清洁能源占比逐渐上升,火电占比下降,且“南电北送”与“东电西送”联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台湾“南电北送”与“东电西送”联网,主要为了( )
A. 优化能源结构B. 降低供电成本C. 提高用电效率D. 稳定电网负荷
8. “南电北送”与“东电西送”能够直接带动( )
①仓储物流业 ②装备制造业 ③人工智能业 ④基建投资业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两个不同的电网联合,可以削峰补枯,互相调节,稳定电网负荷,更好保障用电需求,也减少弃电现象,D正确;不会优化能源结构,A错误;对于用电成本和用电效率影响较小,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输电工程能够带动电气相关装备的制造,设备的安装能带动基建投资,②④正确;不会直接带动仓储物流业和人工智能业,①③错误。故选B。
【点睛】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又包括非矿 产资源(如水资源、电力资源)。该类问题可分为四种类型:(1)结合区域图或相关资料考查资源的空间、时间分布,或对比两地的 资源状况,分析区域资源调配的主要原因。(2)结合区域特征,考查资源调配的线路选择、修建线路时遇到的自然 障碍以及对所经地区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的影响。 (3)针对区域环境特征,从开源、节流角度探究解决资源短缺的措施。(4)分析资源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的有利、不利影响。
互花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大西洋沿岸,1979年引入我国,至2015年已遍布广西北海至河北曹妃甸沿海地区,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我国大陆沿岸互花米草的调查发现,其生长特征受气温、降水和海水盐度等因素影响,株高随纬度增加先升后降,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当海水盐度低于30g/kg时,株高无明显差异,当海水盐度大于30g/kg时,株高有所下降,东海海域调查样地的海水盐度大幅度低于南海海域调查样地。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图符合互花米草株高随海水盐度变化规律的是( )
A. aB. bC. cD. d
10. 推测东海海域调查样地的海水盐度大幅度低于南海调查样地的原因可能是( )
A. 东海降水量多于南海B. 南海蒸发量大于东海
C. 东海样地有河流注入D. 东海样地有暖流流经
11. 受互花米草影响最大的地球圈层是( )
A. 水圈B. 生物圈C. 大气圈D. 岩石圈
【答案】9. B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互花米草株高随纬度增加先升后降,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当海水盐度低于30g/kg时,株高无明显差异,当海水盐度大于30g/kg时,株高有所下降,a表示互花米草株高随纬度的变化,b表示互花米草株高随盐度的变化,c表示互花米草株高随降水的变化,由材料无法判断d曲线表示的意义。故选B。
【10题详解】
降水量和蒸发量对东海和南海海水盐度的影响差异较小,且整体来说南海降水量多于东海,东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较长,蒸发量较大,AB错误;河流注入可能较大幅度降低调查样地的海水盐度,C正确;同纬度海域暖流流经处海水盐度较高,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互花米草属于外来物种入侵,影响最大的地球圈层应该是生物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等。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传统观点的厄尔尼诺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厄尔尼诺对各地的气候具有复杂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根据海温异常中心的位置,将厄尔尼诺分为东部型和中部型,传统观点的厄尔尼诺特指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的海温异常中心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东部型厄尔尼诺相比,中部型厄尔尼诺可能出现的特有现象是( )
A. 秘鲁沿海降水减少B. 印度尼西亚持续干旱
C. 我国季风区南涝北旱D. 澳大利亚林火加剧
13. 中部型厄尔尼诺被关注较晚,主要是因为( )
A. 气候变化影响程度较小B. 气候变化影响区域有限
C 海温异常中心范围较小D. 海温异常中心远离大陆
14. 温度异常图的制作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 遥感C. 地理信息系统D. 虚拟现实
【答案】12. A 13. D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于中部型厄尔尼诺的海温异常中心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上升气流出现在太平洋中部,秘鲁沿海可能出现下沉气流加强,降水减少,而传统的东部型厄尔尼诺秘鲁附近降水增加,A对;BCD选项中所述现象,传统的东部型厄尔尼诺都能出现,B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传统的东部型厄尔尼诺的海温异常中心接近南美洲大陆,对陆地上的直接影响更显著,因此较早被科学家关注。中部型厄尔尼诺海温异常中心远离大陆,由图可知异常范围也较大,虽然也能对全球气候造成深远影响,但早期没有被更多的关注,D对,排除ABC。故选D。
【14题详解】
设问强调“制作”,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负责空间位置的定位、导航)、遥感(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虚拟现实(VR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就三级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比,对气象数据的处理,将气象数据叠加在海陆轮廓图上并展示出来,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点睛】南半球低纬地区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性洋流转变为暖性洋流,这种现象长时间维持就形成了厄尔尼诺事件。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这就是所说的拉尼娜事件。
在夏季风北移前夕,华南雨季已经开始,为了与盛夏的雨季区别,此时称为“前汛期”。“前汛期”的降雨主要与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气流有关。下图示意广东省不同气象站点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从水汽输送途径看,“前汛期”期间,广东省位于( )
A. 反气旋西北侧B. 反气旋东南侧
C. 气旋西北侧D. 气旋东南侧
16. 前汛期雨季期间,粤北山区的气象站和南部沿海的气象站降水量差异不大,这主要取决于( )
A. 地形、洋流B. 纬度、洋流
C.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D. 地形、海陆位置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夏季风北移前夕,华南雨季已经开始,前汛期期间,副热带高压位于其东南侧,广东省受副热带高压外围偏(西)南风影响,与南下冷空气相遇,辐合形成雨带,故广东省位于反气旋西北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前汛期雨季期间,粤北山区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而南部沿海距离水汽源地更近,降水量较大,因此两地降水量都较多,相差不大。故分别受地形与海陆位置的影响,故选D。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位置、环流、洋流、地形、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如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洋流对降水的影响,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和田地区种植花卉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玫瑰花的栽培历史有2000多年。如今因玫瑰花而形成的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和田地区依托玫瑰花资源大力发展“花海经济”,积极打造赏花、采摘、文化民俗旅游等项目。据统计,2022年和田地区玫瑰花种植面积达到5.62万亩,玫瑰花总产量达到8900吨,产值达到3.57亿元。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新疆地区图,右图为和田“花海经济”模式图。
(1)评价和田地区发展玫瑰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2)简述“花海经济”给和田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
(3)说明和田地区“花海经济”对我国振兴乡村经济的启示。
【答案】(1)有利条件: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面积广阔。
不利条件:水资源缺乏;多风沙活动。
(2)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等;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技术投入。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和田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对区域影响与以及区域发展措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光照、热量、昼夜温差、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评价条件需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展开分析。和田气候干旱,发展玫瑰花种植的不利条件是水资源不足,风沙活动多,有利条件是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玫瑰花的品质,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小问2详解】
花海经济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推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小问3详解】
振兴乡村经济要懂得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大技术投入,促进生产技术进步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压力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在满足粮食生产情况下耕地资源紧张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要受粮农比(即粮食播种面积与农作物总面积的比值)、人均耕地、粮食单产等因素的影响。江苏省素有中国“三大粮仓”之一的美称,其粮食安全问题对全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下图示意2020年江苏省耕地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其中苏北的淮安耕地压力指数最低。
(1)描述江苏省耕地压力的空间差异。
(2)分析淮安耕地压力指数最低的原因。
(3)简述江苏省为降低耕地压力,确保粮食安全措施。
【答案】(1)全省耕地压力空间差异大;总体由南向北压力降低;苏南压力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低。
(2)苏北地区的淮安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耕地挤占较少;外出务工人员多,常住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大;农业科技水平高,土壤深厚肥沃,水热充足,粮食单产高。
(3)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耕地面积;明确耕地用途,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适当提高粮农比;提高复种指数。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2020年江苏省耕地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小题主要从耕地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不均,变化规律,不同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差异等角度进行分析。据图可知,江苏省耕地压力指数从小于0.60到大于1.21,耕地压力空间差异大;耕地压力指数从南向北减小(或降低);耕地压力指数苏南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低。
【小问2详解】
耕地压力指数受多种因素影响,结合材料可知,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粮农比、人均耕地、粮食单产等。淮安位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低,耕地被占用较少;淮安因工业化水平较低,就业机会较少,收入水平较低,外出务工人员多,常住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大;江苏农业科技水平高,土壤深厚肥沃,地处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水热充足,粮食单产高。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淮安在满足粮食生产情况下耕地资源紧张程度较轻,耕地压力指数最低。
小问3详解】
江苏省降低耕地压力主要从影响耕地压力指数的因素,从粮农比、人均耕地、粮食单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人均耕地角度进行分析,需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政府需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耕地面积;从粮农比角度进行分析,政府需明确耕地用途,防止耕地“非粮化”;从粮食单产角度分析,应加大科技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单产;此外,还可适当提高粮农比和复种指数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岸沙丘广泛发育于不同纬度的砂质海岸带,是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海滩和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海岸共同构成的复杂动力地貌系统。沿海递移沙丘是指在海滨发育能够顺风向缓慢移动的沙丘,南澳大利亚多沿海递移沙丘发育。研究表明,随着海平面上升沿海递移沙丘的发育规模和移动速度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南澳大利亚沿海递移沙丘向内陆移动速度加快,对周边自然环境带来威胁。下图示意南澳大利亚某典型沿海递移沙丘的剖面。
(1)简述南澳大利亚沿海递移沙丘的形成原因。
(2)分析海平面上升对南澳大利亚沿海递移沙丘地貌的影响。
(3)说明沿海递移沙丘移动加快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
【答案】(1)海浪、海流的堆积作用形成海滩;向岸风侵蚀、搬运海滩上的细小沙粒;风力减弱,堆积形成沙丘;风力强盛,已经形成的沙丘被向下风向搬运移动,形成沿海递移沙丘。
(2)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沿海递移沙丘发育空间受限,规模缩小;部分近海的沙丘开始受到涨潮的影响,沙粒变湿,起沙阻力增大,移动性减弱。
(3)覆盖原有的植被,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影响生物多样性;覆盖原有水源,地表变干,且阻隔地下水补给,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干扰局地小气候,昼夜温差加大,气候变干;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差加剧土壤沙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岸沙丘为材料,涉及外力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沙丘的形成包括物源角度、动力角度和堆积空间角度。从物源看,递移沙丘外侧是海滩,海滩中的细小沙粒提供沙源,海浪、沿岸流等的堆积作用形成海滩;由于递移沙丘位于高潮位之上,潮水难以到达,主要塑造的动力为向岸风,向岸风将海滩上的细小物质向下风向搬运;风力作用减弱时,所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沙丘;风为向岸风,该地风力强劲,搬运能力较强,已经形成的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向下风向移动,逐渐堆积形成沿岸移动沙丘。
【小问2详解】
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陆地方向退缩,一方面导致沙丘发育的空间缩窄,沙丘的规模减小;另一方面可能使得沙丘前缘受涨潮影响变湿,沙粒吸水,比重变大,难以起沙,风力起沙的阻力变大,沙丘流动性减弱。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沙丘内侧有原生的植被还有水塘,随着沙丘的移动,这些植被和水体会被覆盖,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小,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水体被覆盖之后,地表变干,阻碍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水循环受阻,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恶化;而且植被和水体对小气候的调节减弱,蒸发蒸腾的水汽减少,小气候受干扰大,使得昼夜温差变大,气候变干;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侵蚀加剧,土壤沙化加剧,导致土地退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十七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