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2024秋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丘穆陵,步六孤,勿忸于,材料一,材料二,答案来源,作答内容,作答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苻坚不顾一致反对,执意南下攻打东晋。
苻坚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前秦初战失利后,秦、晋两军隔淝水对峙,晋军要求秦军后退,以摆开战场决战。晋军乘秦军后退之机发起进攻,打败秦军
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①对北方: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②对南方: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嘎仙洞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千米山谷之中,是建立北魏王朝鲜卑族的祖先石室旧墟,是拓跋氏的发祥地之一 。
材料一 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云传》
材料二 “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魏书·成淹传》
结合材料及书本内容说说,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
(1)北魏原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燥,粮食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2)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改革阻力大,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3)洛阳地处汉文化中心,且农业发达。
(1)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巩固政权。(2)直接目的: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摘编自《资治通鉴》
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联姻,他自己将中原世家大族之女纳入后宫,据《资治通鉴》记载,“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义、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充后宫,陇西李冲……当朝贵重,所结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与此同时,孝文帝还替他的五个弟弟聘娶中原汉世家大族之女为妻,这些世家大族之女,不是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就是出自陇西李氏。 孝文帝在倡导拓跋贵族娶汉族世家大族之女的同时,又鼓励北魏公主下嫁汉族地主,如范阳卢氏“一门三主”:卢道裕尚献文帝之女乐浪长公主,卢道虔尚孝文帝女济南长公主,卢元尚孝文帝女义阳长公主。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1)性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2)影响:①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②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族与汉人的关系;③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不同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所以,应该加以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改革家。
从东汉开始,西北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或因被中原王朝所征服,或因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纷纷向中原迁徙。——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自永嘉截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编户齐民)约有九十万,占当时政府编户齐民五百四十万的六分之一。——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南北朝九原岗墓葬壁画狩猎图(山西博物院)
内迁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生产方式逐渐由原来的畜牧业转变为农业。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汉族人民还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北方各族南迁,错居杂处,加强了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族人民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内迁各族学习汉族的君主专制制度;思想文化上,内迁各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认同感加强,“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东汉、魏、晋时期,五胡内迁,内迁各族与中原汉族人民长期杂居相处,相互往来,相互影响,不断交融
西晋末年以来,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
十六国之间的混战,南北朝之间的战争等
北魏孝文帝采取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
开发了边疆地区,拓展了疆域,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民族文化,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加强了民族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总体发展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北魏政权强调自己是黄帝的后代,与华夏共祖,这反映了其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1.胡床原是北方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内地流行。 根据图画,说说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北齐校书图》(摹本·局部)
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
2.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人改用汉姓的情况。说说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尊重各民族文化,坚持民族团结
ZHONG DIAN ZHI SHI ZONG JIE
《资治通鉴》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B.引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C.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D.加速了南北统一的历史进程
KE TANG LIAN XI
(成都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
(衡阳中考)对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北方统一B.民族交融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
材料一 《魏书》记载:“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SHI LIAO SHI ZHENG
(1)材料一中的“北语”指什么?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此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北语”是指鲜卑语。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材料二 (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销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精品课件ppt,共26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获奖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这场改革有何目的呢,北魏孝文帝改革,音乐舞蹈,宾客还是席地而坐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Unit3Alearnpptxpptx、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ALetslearnmp3、视频1mp4、视频2mp4、视频3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