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 小说阅读(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 小说阅读(含解析)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 小说阅读(含解析)第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 小说阅读(含解析)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 小说阅读(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 小说阅读(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体会下列加点词的作用,人性美在于用善良体察善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剪春秋
    徐皓雷
    ①老李是一位剪纸艺人,听说“网络直播”非常流行,对此非常感兴趣。尽管自己不是很懂电脑,他还是让自己的儿子小李给自己在网上注册了一个直播账号。
    ②每天下午,是老李的直播时间,小李会帮他调好摄像头,帮他关注直播间的评论等等。
    ③直播的第一天,正处寒冬。窗外的寒风让人颤抖。很快,老李迎来了自己第一位观众。在儿子的提醒下,他赶忙摆好自己的剪刀和朱纸。“爸,观众想让你剪一张适合春节用的剪纸,毕竟年关将至。”
    ④“好,这就开始。”老李摆弄着他手中的剪刀,灯光下,幽幽银光泛着光晕,映着老李花白的鬓角。银刃在他灵活的十指下转动自如,老李眼神放空,显得如此深邃。剪刀在朱纸上翻折,旋转,银刃一次次精准地裁出一道道印记。不到10分钟,一个崭新的“福”字就出现在眼前。“爸,剪得真好,观众给你送了很多礼物。”老李点点头。
    ⑤老李性格随和,凡是粉丝们想让他剪什么,他基本都会答应。他的粉丝越来越多,很快就突破了一千,甚至还上了热搜榜。
    ⑥他这一剪就是一个春秋。
    ⑦很多心细的粉丝早就发现,老李剪纸的时候总是不看自己手上的朱纸,目光总是偏向别处。每当有粉丝问及这事,他总是回复:“没什么,我早就习惯了。”
    ⑧一天,直播间突然来了一位“粉丝”,直接留言:“我看你就是只会剪这区区几种花样吧。”一旁管理直播间的小李见状大怒:“爸,你看这人怎么这样,说你花样单调。来,我帮你把他禁言。”可老李摆摆手:“没事儿,让他说。”
    ⑨小李虽然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遵从了老李的要求。
    ⑩“我是小张的粉丝,他也是剪纸的主播,我看,你要是有本事,就跟他来一场比赛。”刚发完,这“粉丝”就退出了老李的直播间。
    ⑪老李儿子见状,马上跟住了这“粉丝”,发现他已经开始直播了。“真是缺德。”小李马上看出了这背后的端倪。
    ⑫原来,他是直播平台上另外一位主播——小张,也是直播剪纸的。比起老李经常剪的传统剪纸,他算是什么都剪。动物、汉字、小人啦,样样都剪。
    ⑬小张也是无意之中在热搜榜上找到了同样剪纸的老李,俗话说得好,“同行是冤家”,小张便起了嫉妒之心。他进入了老李的直播间,发现他的剪纸仅仅只是传统的几个字,比起自己根本没什么花样,心里可谓“各种不服”。
    ⑭于是小张就在自己的直播间跟粉丝们诉苦:“你们看看这个老头,剪得没我好,完全拘泥于传统,可粉丝却比我多,还在热搜榜上。”其中有个粉丝回了小张一句:“你跟他比试比试不就得了,一比,便知高低。”
    ⑮直播结束后,小李把事情都告诉了老李。“可以,告诉他,我跟他比。”老李拍拍手。“爸,您这么有把握?”“是!”老李厉声道。
    ⑯小李和小张约定,比赛就是一幅春季或秋季的作品。
    ⑰比赛当天,不出10分钟,小张便完成了一副“莺啼树梢”的作品。朱纸上,一只红莺站在柳树枝头,仿佛正在啼叫,好像随时会飞出这张纸,整幅画面灵动而富有春的生机。
    ⑱小张早早结束作品,闲得无事,便进入老李直播间观战。
    ⑲老李却不急不慢,缓缓地拿出朱纸和银刃,窗外的阳光肆意铺洒在朱纸上。一如往常,老李的眼神显得非常深邃,望向别处。老李将朱纸折成四份,一刀开合,一刀裁开,手指灵活地在朱纸上飞舞,时快时慢。
    ⑳太阳渐渐西移,将老李的脸庞映照得别样红润。
    ㉑老李的作品用了一个多小时。
    ㉒当小张在直播间看到这幅作品时,惊讶充满了他的内心。
    ㉓朱纸折成了四份,没有展开时,是一棵矮矮的枫树,有几片落叶迎风飘落,而将它展开,却又是另一番天地。老李缓缓展开朱纸,同样的“莺啼树梢”,不同点有两棵柳树罢了。
    ㉔妙哉,春现于眼前,而秋隐于之后。不得不服!
    ㉕小张在那天夜里删掉了自己的直播账号。
    ㉖小张在老李的直播间里观战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老李的眼睛。他发现,那是剪刀留下的伤痕。确实,老李之所以剪纸时看着别处,是因为他是个盲人。他跟着师傅学艺后,一次练习中不慎被剪刀弄伤了双眼,从而导致失明。小张自愧不如,他深知网络直播是一面镜子,人性的镜子。
    ㉗老李以盲人的身份,剪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1.小说围绕老李写了哪些事?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
    让儿子给自己注册直播账号→①_____________→回复粉丝习惯不看朱纸→答应与“粉丝”小张比赛→②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谈谈标题“剪春秋”的含义。
    3.体会下列加点词的作用。
    老李却不急不慢,缓缓地拿出朱纸和银刃,窗外的阳光肆意铺洒在朱纸上。
    4.文中⑫—⑭段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5.主题联读是指阅读多篇主题相同或类似的作品进行关联比较,进而深化对主题的思考与认识。课本第三单元中的《老王》和《台阶》,你认为哪一篇可以和《剪春秋》进行主题联读?请先确定主题,再结合本文、所选课文及单元导读,阐明理由。
    【单元导读】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1)主题:
    (2)理由:
    【答案】1. 给粉丝剪福字 剪出别样的“莺啼树梢”(或“赢了小张”) 2.一语双关。既指老李剪纸剪出了春秋的景色,又指老李剪纸不因时间和自身状况而停止,体现了老李对剪纸艺术的执着热爱,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呼吁像老李那样对艺术保持执着的热爱。 3.“不紧不慢”的意思是心情平静,行动从容的意思,写出了老李参加网络比赛时充满自信,体现了老李的技艺精湛、手艺高超。 4.不能删去。这三段内容采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交代了小张的身份和他挑战老李的原因,体现了小张的心胸狭隘,突出了网络直播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性美丑的主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5.主题:“小人物”的平凡与光芒(或:“小人物”的坚守)
    理由:示例一:我认为《老王》一文更适合与《剪春秋》进行主题联读。《老王》中的老王是一个穷苦卑微的三轮车夫,但他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善良淳朴,以底层劳动者的高贵灵魂,让作者反思、愧怍。选文中的老李是个平凡的手艺人,且身有残疾,但他亲和勤勉,淡泊名利,隐忍内敛。他对于剪纸艺术的执着坚守不仅折服了年少气盛的小张,更引导年轻一代务实、求真、向美。两篇文章中的小人物都以普通人的姿态一路前行,但他们用自己的美好品质启迪人们,引导人们向善。
    示例二:我认为《台阶》一文更适合与《剪春秋》进行主题联读。《台阶》中的父亲平凡、清贫、默默无闻而又不甘人后,有着对自己梦想的坚持。为实现自己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房屋的梦想,他多年积攒,辛苦劳动。选文中的老李同样是父亲,他默默坚守着传统的剪纸技艺,亲和勤勉,淡泊名利,面对小张的挑衅隐忍内敛,一如他的作品“春现于眼前,秋隐于之后”。两篇文章中的父亲都以普通人的姿态一路前行,但他们用自己的人生启迪我们,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解析】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
    第一空:根据第④段“剪刀在朱纸上翻折,旋转,银刃一次次精准地裁出一道道印记。不到10分钟,一个崭新的‘福’字就出现在眼前”可知,老李给粉丝剪福字;
    第二空:根据第㉓段“老李缓缓展开朱纸,同样的‘莺啼树梢’,不同点有两棵柳树罢了”可知,老李剪出别样的“莺啼树梢”。
    2.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结合第㉔段“妙哉,春现于眼前,而秋隐于之后。不得不服”分析,指老李剪纸剪出了春秋的景色。结合第㉗段“老李以盲人的身份,剪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分析,也指老李剪纸不因时间和自身状况而停止剪纸。表现出老李的执着与坚守,让我们看到老一辈传统手艺身上的坚守与传承。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别人求真务实,向善向美。
    3.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不紧不慢”的意思是心情平静,行动从容的意思。结合“缓缓地拿出朱纸和银刃,窗外的阳光肆意铺洒在朱纸上。一如往常,老李的眼神显得非常深邃,望向别处。老李将朱纸折成四份,一刀开合,一刀裁开,手指灵活地在朱纸上飞舞,时快时慢”分析,写出了老李参加网络比赛时充满自信,体现了老李的技艺精湛、手艺高超。
    4.本题考查句段作用,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理由即可。
    通过小说记述的内容可知,这三段采用了插叙的方式;由第⑫段“他是直播平台上另外一位主播——小张,也是直播剪纸的”可知,这部分内容交代了小张的身份;由第⑬段“‘同行是冤家’,小张便起了嫉妒之心”、第⑭段“你们看看这个老头,剪得没我好,完全拘泥于传统,可粉丝却比我多,还在热搜榜上”分析,这部分体现了小张的心胸狭隘,反映了网络直播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性美丑的主题;由第⑭段“你跟他比试比试不就得了,一比,便知高低”可知,这部分交代了小张挑战老李的原因;这三个段落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的作用,所以不能删去。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主题应结合单元导读,联系本文和《老王》《台阶》的内容进行设定。
    主题:无论是本文中的老李、还是《老王》中的老王、《台阶》中的父亲,均为普通人,是社会中的“小人物”。但他们身上又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或坚持传统与原则,或心怀感恩之心,或有着朴素的人生观。据此可知,《老王》与《台阶》均可与本文进行主题联读,理由阐述可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阐发,能体现主题即可。
    理由:《台阶》可以与本文联读。《台阶》与本文的主人公同为小人物,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父亲。老李亲和勤勉,对粉丝的要求有求必应。他淡泊名利,面对小张的无端挑衅,他毫不为意。他所在意的,只是传统的剪纸技艺。他的执着与坚守,让我们看到老一辈传统手艺身上的坚守与传承。他不仅征服了粉丝,也征服了小张,同时还引领小张发现剪纸的真谛,用自己的言行让小张求真务实,向善向美。《台阶》中的父亲比老李还是普通,他没有手艺,有的只是对自己梦想的坚持。为了实现自己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房屋的梦想,他多年积攒,辛苦劳动。这位父亲还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的谦卑,高台阶的屋子造好了,他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心里反而不自在。这两位父亲都是普通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正是因为这份追求,他们拥有了各自精彩的人生。
    《老王》可以与本文联读。两文的主人公同样都是普通人,都是小人物。老李多年剪纸,几近全盲。老王是一个穷苦卑微的三轮车夫,眼睛不好,身有重病。老李亲和勤勉,对粉丝的要求有求必应。他淡泊名利,面对小张的无端挑衅,他毫不为意。他所在意的,只是传统的剪纸技艺。他的执着与坚守,让我们看到老一辈传统手艺身上的坚守与传承。他不仅征服了粉丝,也征服了小张,同时还引领小张发现剪纸的真谛,用自己的言行让小张求真务实,向善向美。老王虽然身份卑微,却老实厚道,心怀感恩,临去世的时候,还给作者家送来鸡蛋和香油。身份的卑微,并不能影响他心灵的高贵。本文中的老李与《老王》中老王都用自己美好的品质给读者以正面积极的教育与启迪。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的麦客
    ①三十多年前,那天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爷爷再进门时,领了个麦客回来。
    ②麦客是揽工割麦的。母亲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一声,皱着眉头对爷爷说:“爹,咋是个孩子啊?”
    ③爷爷晃了晃手里的镰刀,“嘿嘿”一笑说:“别看人小,本事不小。刚才我领他到麦地里溜一圈,试试他割麦的本领,一点不孬。”
    ④父亲和母亲都是割麦的好手。以前,我家从不雇麦客。可是这年不同,麦子黄了的时候,一向身强体壮的父亲病倒了,腰痛得站不起来。爷爷老了,割不动麦子,靠母亲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割不完的。母亲跟爷爷商量了半天,才决定雇个麦客……
    ⑤吃过早饭,母亲领着小麦客下了地。中午回来,母亲惊喜地连声称赞:“果然不孬,连我都撵不上哩。”
    ⑥母亲做饭,小麦客也不闲着,一会儿到院里提桶水,一会儿帮母亲烧个火。闲谈中,母亲知道,小麦客满十九了,老家在甘肃陇南一带,父母已去世多年,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小麦客两年前就离开了学校,跟着村里人过黄河,一路向东来我们这边当麦客。
    ⑦麦子割了一半时,小叔从省城匆匆赶回来。父亲要做手术,他是回来取钱的。母亲七凑八凑,卖了一头猪,才凑了三千块。送走小叔,母亲拿着剩下的四十块钱对小麦客说:“我家男人要做手术,家里拿不出雇麦客的钱了……这是你的工钱,拿着另找一家雇主吧。”
    ⑧小麦客没接钱,一脸诚恳地说:“大嫂,你家麦子熟透了,不能再扛了,就让我帮你割完吧。你家有难,工钱就先欠着……”母亲一愣:“欠着?”
    ⑨母亲不知道陇南在哪里,但母亲明白陇南离我们这里一定很遥远,隔山隔水的远。母亲说:“欠账没有欠这么远的呀!”小麦客说:“我明年还来,到时我登门来拿……”母亲断然地摇摇头。
    ⑩这时,一旁的爷爷说话了:“哪有半道打发麦客的理儿?留下吧。工钱的事我想办法。舍着这张老脸,还愁借不到几十块钱?”
    ⑪爷爷借钱去了。鸡卵大个村子,东家三块,西家五块,总算凑够了小麦客的工钱。
    ⑫小麦客要走了。母亲起了个大早,烙了香喷喷的鸡蛋葱花饼。母亲去喊小麦客,连喊几声没人应。推开下房门一看,里面空荡荡的,小麦客早走了。更让母亲万分惊愕的是,叠好的被子上撂着一沓钱,正是母亲头天晚上交给小麦客的八十块工钱……
    ⑬母亲呆呆地站在村口,一阵晨风拂过,吹落母亲满眼的泪水。
    ⑭第二年,麦客没来。第三年,麦客还是没有来。
    ⑮听人说,麦客的老家这几年也好起来了,男人们不用出门当麦客了。母亲听后,有几分欢喜,也有几分失落。
    ⑯一晃,三十年过去。母亲也是快六十的老人了,她常常念叨起当年的那个小麦客。母亲还说,“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家?也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欠他八十块工钱……”
    ⑰几年前,甘肃陇南发生泥石流,伤亡惨重。那些日子,母亲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一幕幕令人揪心的画面,看得老泪纵横。
    ⑱我回城的头天晚上,母亲突然问我:“城里有没有捐款的地方?”我说:“有,到处都是。”母亲翻箱倒柜找出个旧存折交给我。母亲说:“替我捐了吧。”我一看,存折上只有八十块钱,存期已经三十年。我明白了,这不就是当年我们家欠小麦客的工钱吗?这些年来,我们家也苦过、难过,可母亲硬是没动里面的一分钱。只是当年的八十块,现在已变成了六百元。
    ⑲回城后,我添了四百元,凑足一千块,郑重地捐给了甘肃陇南灾区,是以母亲的名义……
    6.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是由很多的具体的小事件构成的,比如⑪⑫段,可以概括为:爷爷找村里人借工钱。请你选择其中具体事件,加以概括。(最少两件)
    7.文中的小麦客和母亲形象动人,请你选一个概括他或她的形象。
    8.这篇文章语言有地方特色,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比如“不孬”的意思是不差。请你在文章中再找一个这样的词语,并说说它在文中的意思。
    9.请读⑬段划线句子中,并写出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10.人性美在于用善良体察善良。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或者启示。
    【答案】6.爷爷请麦客 妈妈辞麦客 爷爷借钱 小麦客辞别留钱 母亲等待小麦客 母亲牵挂小麦客 母亲为陇南捐钱(任意两件事情,说清人事即可) 7.母亲是个能干、善良、体谅他人、守信、朴实的农村妇女 小麦客是个能干、善良、体谅他人、乐于助人的人。 8.揽工:找事做 ; 扛着:这里是不收割 ; 半道这里指中途,事情做了一半;熟透:麦子黄了;理儿:道理;咋:怎么。(任找一个方言,并说出意思即可) 9.写出的心理活动含有惊讶、感动、感激之情中两种内容即可。 10.善良永恒,文中麦客善良,在“我们”一家落难时,帮助了我们,还留下了自己应得的血汗钱。而且母亲始终记得这份情谊,为灾区捐款。这些让我明白善良是人类最美的情谊,用善良才能回馈善良。
    【解析】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①段“爷爷再进门时,领了个麦客回来”,概括为:爷爷请麦客。
    结合⑦段“我家男人要做手术,家里拿不出雇麦客的钱了……这是你的工钱,拿着另找一家雇主吧”,概括为:妈妈辞麦客。
    结合⑪段“爷爷借钱去了。鸡卵大个村子,东家三块,西家五块,总算凑够了小麦客的工钱”,概括为:爷爷借钱。
    结合⑫段“小麦客要走了。母亲起了个大早,烙了香喷喷的鸡蛋葱花饼。母亲去喊小麦客,连喊几声没人应。推开下房门一看,里面空荡荡的,小麦客早走了。更让母亲万分惊愕的是,叠好的被子上撂着一沓钱,正是母亲头天晚上交给小麦客的八十块工钱……”,概括为:小麦客辞别留钱。
    结合⑯段“一晃,三十年过去。母亲也是快六十的老人了,她常常念叨起当年的那个小麦客”,概括为:母亲等待小麦客,牵挂小麦客。
    结合⑱段“我回城的头天晚上,母亲突然问我:‘城里有没有捐款的地方我说:‘有,到处都是’母亲翻箱倒柜找出个旧存折交给我。母亲说:‘替我捐了吧’,概括为:母亲为陇南捐钱。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选文第⑫段“小麦客要走了。母亲起了个大早,烙了香喷喷的鸡蛋葱花饼。母亲去喊小麦客,连喊几声没人应。推开下房门一看,里面空荡荡的,小麦客早走了。更让母亲万分惊愕的是,叠好的被子上撂着一沓钱,正是母亲头天晚上交给小麦客的八十块工钱”可知,本文记叙了小麦客在知道“我”家里经济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没拿工钱就走了。表现了麦客他虽然年轻,但干活麻利,他不仅勤劳而且善良。
    母亲:母亲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于帮助过自己家的麦客,她记在心上,结合⑯段“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家?也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咱欠他八十块工钱”分析,母亲一直惦记着把工钱给那位麦客。
    结合⑱段“我一看,存折上只有八十块钱,存期已经三十年。我明白了,这不就是当年我们家欠小麦客的工钱吗?这些年来,我们家也苦过、难过,可母亲硬是没动里面的一分钱。只是当年的八十块,现在已变成了六百元”分析,三十年后,母亲以捐款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位麦客的感激之情。
    8.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示例:熟透:麦子黄了;理儿:道理;咋:怎么。
    9.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的心理活动含有惊讶、感动、感激之情中两种内容即可。
    示例:小麦客,你咋分文不收就走了呢?是不是你知道我家困难,不舍得拿工钱就不辞而别,我们家日后一定好好报答你。
    10.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是自己明白的道理,从善良、感恩、回报等等方面选择,能在文中找到依据即可。
    示例:根据选文⑫段“小麦客要走了。母亲起了个大早,烙了香喷喷的鸡蛋葱花饼。母亲去喊小麦客,连喊几声没人应。推开下房门一看,里面空荡荡的,小麦客早走了。更让母亲万分惊愕的是,叠好的被子上撂着一沓钱,正是母亲头天晚上交给小麦客的八十块工钱”和第⑱段“我明白了,这不就是当年我们家欠小麦客的工钱吗?这些年来,我们家也苦过、难过,可母亲硬是没动里面的一分钱。只是当年的八十块,现在已变成了六百元”、第⑲段“回城后,我添了四百元,凑足一千块,郑重地捐给了甘肃陇南灾区,是以母亲的名义”可知,小麦客在“我”家生活窘迫时不收分文悄然离开,母亲多年来始终不忘小麦客当年的恩情,当母亲得知小麦客家乡发生泥石流灾害时,毅然拿出钱为灾区捐款,这是一种用善良传递善良的崇高品质,是人间大爱的真实写照。
    阅读《三块钱》回答问题。
    ①他是一个军人,在战场上负伤,双腿高位截瘫。他的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三口就靠着他的抚恤金生活。
    ②为了能够养活自己的家庭,他安了假肢,买了一辆三轮车,靠拉人赚钱谋生。
    ③那天傍晚,瓢泼大雨。在街道的拐角处,上来了两个西装革履的客人,客人说,快点啊,我们急着见人。没走多远,车在一个上坡的地方陷进泥坑。雨大路滑,怎么也上不去了。
    ④他央求客人下来,先把车推过去,再上车。可是满地泥泞,客人怎么也不愿意下车。雨越下越大,他想等人来帮自己,可左等右等,也没有人影。
    ⑤客人不耐烦了,要求退款坐别人的车。可是他不愿意,这是今天的第一笔生意,也可能是唯一一笔,虽然只有三块钱,他不想放弃。
    ⑥还是没有人来,他只好尝试着自己推。淋着大雨,站在泥坑里,他双脚使劲蹬着地面,一手握着车龙头,一手用力推着车身。也许因为太用力,“啪”的一声,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假肢断裂了!
    ⑦鲜血,从他的创口慢慢渗出来,混着雨水,一直流到泥坑里。从不流泪的他,在大雨中一边绑着自己的假肢,一边默默地流泪。
    ⑧当客人再一次要求退钱的时候,他已经用布绑好了假肢。他的头发在雨水的冲刷下,紧紧地贴在脸上。他再一次请求客人下来,先让自己把车推过去,然后,再回来背他们过去,可还是被客人断然拒绝了。一个男人的尊严在雨中湿透了,为了三块钱。
    ⑨他再次上了车,继续往前蹬,希望能出现奇迹。一个没有双腿的男人就这样在雨中弓着脊背,脊梁上托着他的家庭,他的责任。
    ⑩故事的结局很简单——终于有人帮他把车推了上去。他揣着赚来的三块钱,跑到无人的地方,嚎啕大哭。然后,平静地回家。
    ⑪两年后,他换了辆摩托车,五年后,他换了辆小汽车。
    ⑫他还是以拉人为营生。开上汽车的那天晚上,他对妻子说,这个月我们终于可以有303块的收入了。
    11.用简要的语言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①开端
    ②发展 雨大路滑,拼命推车、断假肢。
    ③高潮
    ④结局 经人帮助,终于把车推上去。
    1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3.分析一下坐车人的性格特点,可说是_______和_______。
    14.分析第7、10自然段中描写人物泪水的句子的意思。
    【答案】11.残疾转业军人雨中拉客;绑好假肢,继续拉车 12.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残疾转业军人雨中独自推车的艰难,突出他坚强,倔强,吃苦耐劳,为家庭甘愿付出的性格特点。 13. 自私 冷漠 14.残疾军人为了家庭而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哭”既是因为断肢的痛,更是因为内心的痛苦。
    【解析】1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概括。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合并段意或自行概括。
    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首先按照给出的内容划分情节:开端①②,发展③④⑤⑥,高潮⑦⑧⑨,结局⑩⑪⑫。
    结合第①段“他是一个军人,在战场上负伤,双腿高位截瘫”和第②段“他安了假肢,买了一辆三轮车,靠拉人赚钱谋生”可概况出开端:残疾军人雨中拉客。
    结合第⑧段“他已经用布绑好了假肢”和第⑨段“他再次上了车,继续往前蹬”可概况出高潮:绑好假肢,继续拉车。
    1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划线句子运用了“站”“蹬”“握”“推”等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结合第②段“他安了假肢,买了一辆三轮车,靠拉人赚钱谋生”和第③段“没走多远,车在一个上坡的地方陷进泥坑。雨大路滑,怎么也上不去了”可知,他身体残疾,安装了假肢拉车,遇到大雨陷进泥坑,这些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残疾转业军人雨中独自推车无比艰难,突出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现了他的坚强与倔强,为了家庭无私付出、甘愿吃苦。
    1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人物形象一是通过主要事迹表现,在事件中对人物的表现进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侧面烘托,通过他人反映和环境描写来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烘托人物形象。
    结合第④段写面对军人的央求,“客人怎么也不愿意下车”,第⑤段客人还“要求退款坐别人的车”,以及第⑧段在军人折断假肢后“再一次要求退钱”,“他再一次请求客人下来,先让自己把车推过去,然后,再回来背他们过去,可还是被客人断然拒绝了”可知坐车人不但不同情军人,还要求退钱,在车陷进泥中时还不肯下车,由此可以看出坐车人的自私与冷漠。
    14.本道题考查赏析文章某个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内容与文章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③这一内容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结合第②段“他安了假肢,买了一辆三轮车,靠拉人赚钱谋生”和第③段“没走多远,车在一个上坡的地方陷进泥坑。雨大路滑,怎么也上不去了”,第⑥段“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假肢断裂了”和第⑧段在军人折断假肢后“他再一次请求客人下来,先让自己把车推过去,然后,再回来背他们过去,可还是被客人断然拒绝了”可知,退伍军人身体残疾,为了家庭安装了假肢拉车,遇到大雨陷进泥坑,他在遭受了雨中的折磨后,满腹的委屈只能通过“哭”来发泄,残疾军人为了家庭而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哭”既是因为断肢的痛,更是因为内心的痛苦。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妈妈的核桃酥
    ①此时,美军正在二战前线厮杀,急需大量步兵,对自愿参军人员的年龄审查也不严格。哈里谎报了年龄,顺利地上了前线,成为美军步兵师里的一名二等兵,充当副机枪手。他所在的营要赶在大部队到来前,抵抗住比他们多出两倍兵力的德军的进攻。哈里亲眼目睹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然后被冻成冰雕。因为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主机枪手科特安装子弹,因而可以窝在散兵坑里,少了些危险。
    ②中午,邮车突然来了,上面的人大声喊道:“这里有叫哈里的兵吗?有邮包。”哈里刚想跃过掩体去拿,科特按住了他说:“外面危险,还是让我去吧。”科特身手敏捷,很快便赶到邮车前,但他却没立即回来,而是跟邮车上的人在说些什么。哈里在想,是谁给他寄邮包呢?没人知道他所在部队的番号呀。
    ③就在哈里琢磨时,意外发生了,科特在回来的路上,被一枚飞弹击中,胸部开始不停地往外冒血。哈里赶紧跳了过去,使劲按住科特的胸口。科特摇了摇头,艰难地把包裹推到哈里的面前:“是从佐治亚州邮来的核桃酥,我都闻到香味了,可我没这个口福了。”“你一定会没事的,我这就拆开给你吃,这一定是我妈妈做的。”科特努力挤出一丝微笑:“有妈妈真好!刚才邮递员跟我说,寄核桃酥的妇人很奇怪,她给步兵师一次寄了上百盒核桃酥。她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哪个部队,因此凡是叫哈里的士兵都寄。并转告他,妈妈错了,希望他能早日归来。”说完,科特闭上了眼睛。看着科特的身体一点点变硬,再看看一旁的核桃酥,哈里忍不住嚎啕大哭。
    ④哈里曾经一直梦想有一天能进入军营,为国家效力,成为战场上的大英雄。这天,哈里因为一盒核桃酥和妹妹争了起来。妹妹的哭声惊动了妈妈:“你就不能让让妹妹?”“为什么她能不劳而获,而我不能?这些核桃酥上的核桃仁可是我陪着你,顶着毒辣的太阳,冒着被摔死的危险,从崖边的核桃树上用竹竿一颗颗打下来的!"哈里愤愤地说。“因为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妈妈大声训斥着哈里。“大不了我不做你的儿子,我去为国捐躯,这样没人跟她争了!”说完,哈里便真的摔门而出,再也没有回来。
    ⑤哭完后,哈里带着核桃酥回到散兵坑,担当起了主机枪手的重任。上百盒核桃酥,妈去山上打多少棵核桃树呀,又要花多少时间一锅锅地用微火烤,是的,他要坚持活下去,直到胜利的那一刻,为了科特,为了妈妈。
    ⑥后来,大部队终于赶到了。此时,散兵坑里只有4名幸存者,哈里是其中最年轻的人们无法相信,一个刚参军,刚学会射击的二等兵,居然能躲过死神,仅仅伤了一只胳膊。
    ⑦3个月后,德军宣布投降,伤愈后的哈里挂着勋章,踏上了回家的路。当他爬上门前的那座小山时,看见妈妈和妹妹正坐在门前,不停地朝大路上张望,而她们手中都端着一盒核桃酥。
    15.选文以“妈妈的核桃酥”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6.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17.选文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18.哈里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你学习?
    19.我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分为“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人的故事”“中华美德”“托物言志”“科学探险”六个主题单元,如果你推荐本文入选这册教材,你要推荐到哪个单元?请从主题的角度写一段60字左右的推荐语。
    【答案】15.“妈妈的核桃酥”标明文章的行文线索;指出文章主要人物;表达了妈妈对哈里的爱;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6.运用比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体现了作战条件的艰苦,以及战争的残酷。 17.不能。本段运用插叙,写了哈里因妈妈让他谦让妹妹而发生冲突的事,交代了哈里参军和妈妈给他邮寄核桃酥的原因,为下文写妈妈和妹妹在家门口捧着核桃酥迎接他回家做铺垫。 18.有梦想、爱国、勇敢 19.示例:推荐到“家国情怀”单元;《妈妈的核桃酥》一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朴素而又浓厚的亲情,有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友情,有坚定而又无私的爱国情。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解析】15.本题考查标题作用。根据第③段“是从佐治亚州邮来的核桃酥,我都闻到香味了,可我没这个口福了”、“你一定会没事的,我这就拆开给你吃,这一定是我妈妈做的”、 “有妈妈真好!刚才邮递员跟我说,寄核桃酥的妇人很奇怪,她给步兵师一次寄了上百盒核桃酥。她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哪个部队,因此凡是叫哈里的士兵都寄。并转告他,妈妈错了,希望他能早日归来”、第④段“这天,哈里因为一盒核桃酥和妹妹争了起来”、第⑦段“当他爬上门前的那座小山时,看见妈妈和妹妹正坐在门前,不停地朝大路上张望,而她们手中都端着一盒核桃酥”分析,“妈妈的核桃酥”标明文章的行文线索。同时指出文章主要人物:妈妈和儿子。
    根据第③段“有妈妈真好!刚才邮递员跟我说,寄核桃酥的妇人很奇怪,她给步兵师一次寄了上百盒核桃酥。她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哪个部队,因此凡是叫哈里的士兵都寄。并转告他,妈妈错了,希望他能早日归来”分析,表达了妈妈对哈里的爱;
    同时,“妈妈的核桃酥”作为标题,会让读者产生疑问,围绕“妈妈的核桃酥”会发生什么故事,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16.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划线句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牺牲倒下的战友的尸体”比喻成“冰雕”。突出了天气的寒冷。结合上文“此时,美军正在二战前线厮杀,急需大量步兵,对自愿参军人员的年龄审查也不严格”分析,写出了二战前线作战条件的艰苦,以及战争的残酷。
    17.本题考查句段作用。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结合内容分析理由即可。结合“哈里曾经一直梦想有一天能进入军营,为国家效力,成为战场上的大英雄。这天,哈里因为一盒核桃酥和妹妹争了起来。妹妹的哭声惊动了妈妈:‘你就不能让让妹妹?’‘为什么她能不劳而获,而我不能?这些核桃酥上的核桃仁可是我陪着你,顶着毒辣的太阳,冒着被摔死的危险,从崖边的核桃树上用竹竿一颗颗打下来的!’哈里愤愤地说。‘因为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妈妈大声训斥着哈里。‘大不了我不做你的儿子,我去为国捐躯,这样没人跟她争了!’”分析,本段运用插叙,写了哈里因妈妈让他谦让妹妹而发生冲突的事,交代了哈里参军和妈妈给他邮寄核桃酥的原因。
    结合第⑦段“当他爬上门前的那座小山时,看见妈妈和妹妹正坐在门前,不停地朝大路上张望,而她们手中都端着一盒核桃酥”分析,为下文写妈妈和妹妹在家门口捧着核桃酥迎接他回家做铺垫。
    1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④段“哈里曾经一直梦想有一天能进入军营,为国家效力,成为战场上的大英雄”分析可知,有梦想、爱国。
    根据第④段“这些核桃酥上的核桃仁可是我陪着你,顶着毒辣的太阳,冒着被摔死的危险,从崖边的核桃树上用竹竿一颗颗打下来的!”分析可知,勇敢。
    19.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根据第④段“哈里曾经一直梦想有一天能进入军营,为国家效力,成为战场上的大英雄。”分析,这是爱国的体现。根据第③段“有妈妈真好!刚才邮递员跟我说,寄核桃酥的妇人很奇怪,她给步兵师一次寄了上百盒核桃酥。她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哪个部队,因此凡是叫哈里的士兵都寄。并转告他,妈妈错了,希望他能早日归来”分析,这是妈妈爱的体现。据此分析可以推荐到“家国情怀”单元。
    示例:“妈妈的核桃酥”五个字,暖意浓浓,这是母亲的爱,为“家”;“为国家效力”五个字,责任重重,这是热爱祖国,为“国”;“为战友、妈妈而活”七个字,毅力坚定,这是家国融合,为“家国情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猫”忍不住
    张爱国
    ①周六傍晚,劲松开车回老家看母亲。他把车停到院子里,故意咳了一声,母亲听到后跑出来,责怪劲松回家咋不先打个电话。
    ②母亲要从鸡笼里抓鸡杀,劲松赶紧阻止,说自己下午钓了鱼。他打开后备厢,一只黑色大塑料袋里装满了鱼。母亲看看鱼,又看看劲松,拿出一条鱼。劲松要把鱼都拿下车,母亲却说:“我吃不了,你带走。”劲松便将后备厢关上了。
    ③母亲在灶上烧菜,劲松在灶下烧火,这让劲松有了小时候的感觉。带给他小时候感觉的,还有灶台上的大黑猫,小时候家里也有一只猫。大黑猫正在睡觉,劲松拿一根草戳它的鼻子,大黑猫半天才将眼撑开一条缝,轻轻地看一眼劲松,又若无其事地闭上。劲松原本对猫就没好感,又被它的轻视惹怒了,于是揪起猫的耳朵,把它赶到地上。母亲笑了:“死孩子,还调皮。”
    ④鱼烧好了,母亲盛进盘子放到一边。她要去外面拿鸡蛋,走出厨房门却停下脚步,叫劲松把大黑猫赶出来。劲松笑着说:“妈,猫现在还偷嘴啊?”“偷不偷,谁知道?”母亲说,“你记得不?你小时候家里那只猫多听话,一点不贪嘴,还不是忍不住偷吃了你的油渣,害你哭了一晚,第二天把它打伤了。”
    ⑤“记得记得,那时候小,下手没轻重。”劲松赶着猫,笑着说,“听说现在的猫,除了吃配方猫粮,鱼送到嘴边都不吃呢!”
    ⑥“我不信,这么鲜的鱼摆在面前,它能忍得住?”母亲伸脚将劲松赶过来的猫推了出去,又看着劲松,说,“你也出来。”
    ⑦劲松应声往外走,突然想起什么,说:“妈,你……”
    ⑧“出来吧。”母亲站着,直到劲松走到她前面才挪步跟着。
    ⑨一会儿,母亲又要出去拿东西,同样是先赶走大黑猫,又要劲松跟出来。劲松说:“妈,你老糊涂了吧?你是真怕我偷吃鱼?那次是小,不懂事,又馋,偷吃了你待客的鱼。”
    ⑩母亲说:“妈没糊涂。这么鲜的鱼摆在面前,你能忍得住?”
    ⑪劲松“扑哧”一笑:“妈,现在谁还稀罕鱼?常常一大桌菜,啥鱼都有,我筷子都懒得动一下……”劲松突然停住了,转过头不看母亲。
    ⑫“哦,常常,是三天两头还是一天一回?一大桌菜,各种鱼,还有酒吧?得多少钱?”母亲盯着劲松,“你说下午钓了鱼,可身上没一滴泥水,你怎么钓的这么多鱼?还都是这种贵的鱼!”
    ⑬劲松低下了头,承认车上的鱼不是自己钓的。母亲又颤抖着声音问:“只有鱼?没别的?”劲松把头垂得更低了。母亲坐到灶下的小板凳上,说起往事:当年家里那么好的猫,从来不偷嘴,但见了油渣还是忍不住。劲松小时候也听话,但有次母亲做了鱼,劲松想尝口鱼汤,哪知口一开就停不下,最后把两条待客的鱼都吃了,一滴汤都不剩。母亲含泪说:“妈相信你,但也不能全信,总是围着鱼,猫也忍不住的……”劲松听了,蹲到母亲面前,用纸巾擦母亲的泪水。
    ⑭母亲推开劲松的手,说:“你这才做了多大的官,才多大个差事,就这样了,以后还不……不该你吃的,吃了就不会是好果子。当年那只猫被你打了以后,要不是我用心照料,也许就残了。你那次吃鱼,刺卡在喉咙里不敢说,躲到厕所用手抠,抠吐了,吐光了,才吐出刺。” 劲松听了,满脸泪水,说:“妈,我、我下次……”母亲叹道:“还有下次?想想这次,想想以前的,还能吐吗?怎么吐啊……”
    ——选自《故事会》2022年7期
    20.细读全文,请梳理故事情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劲松回家,拿鱼让母亲做→鱼做好,母亲将猫赶出厨房→___________母亲要劲松也出厨房→母亲又将猫和劲松赶出厨房→___________母亲追问劲松鱼的来历→母亲谈论劲松和猫都忍不住偷吃的事
    21.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母亲看看鱼,又看看劲松,拿出一条鱼。
    22.下列句子反映了劲松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劲松突然停住了,转过头不看母亲。
    23.母亲做好鱼后每次离开厨房都要将猫和劲松赶出厨房,她真的是怕猫和劲松偷吃鱼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4.联系全文,说说题目“‘猫’忍不住”的作用。
    【答案】20. 母亲回忆黑猫偷吃油渣被打伤了 劲松回忆小时偷吃鱼的事 21.两个“看看”,表现母亲对劲松这一大袋鱼的来历产生了怀疑,引出下文母亲有意用小时候劲松偷吃和猫偷吃的事教育劲松的情节。 22.劲松突然明白了母亲的用意,为在母亲面前暴露了自己不廉洁的行为感到心虚。 23.不是。母亲故意用这些办法引出猫和劲松没忍住偷吃的事,想引起劲松的反省为教育劲松做铺垫。 24.表面上是说“猫”忍不住偷吃了油渣,实质上是暗指劲松忍不住收了不该拿的东西,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设置悬念,题目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节的梳理概括。
    第一空,通过第④段中“鱼烧好了,母亲盛进盘子放到一边。她要去外面拿鸡蛋,走出厨房门却停下脚步,叫劲松把大黑猫赶出来。劲松笑着说:‘妈,猫现在还偷嘴啊?’‘偷不偷,谁知道?’母亲说,“你记得不?你小时候家里那只猫多听话,一点不贪嘴,还不是忍不住偷吃了你的油渣,害你哭了一晚,第二天把它打伤了”的内容可概括为:母亲回忆黑猫偷吃油渣被儿子打伤的事;
    第二空,通过第⑨段中“一会儿,母亲又要出去拿东西,同样是先赶走大黑猫,又要劲松跟出来。劲松说:‘妈,你老糊涂了吧?你是真怕我偷吃鱼?那次是小,不懂事,又馋,偷吃了你待客的鱼’”的内容可概括为:劲松回忆小时侯偷吃鱼的事。
    21.考查赏析词语。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结合下文第⑫段中 “‘哦,常常,是三天两头还是一天一回?一大桌菜,各种鱼,还有酒吧?得多少钱?’母亲盯着劲松,‘你说下午钓了鱼,可身上没一滴泥水,你怎么钓的这么多鱼?还都是这种贵的鱼!’”的内容可知,“看看”是母亲的动作,表现出她对鱼的来历的怀疑。结构上,引出下文母亲借猫偷吃鱼教育劲松应远离诱惑的内容。人物刻画上,表现出母亲观察细致、品质高尚、善于教育的形象特点。
    22.考查揣摩人物心理。
    结合第⑪段中“常常一大桌菜,啥鱼都有,我筷子都懒得动一下”,第⑫段中“哦,常常,是三天两头还是一天一回?一大桌菜,各种鱼,还有酒吧?得多少钱”等语句可知,“劲松突然停住了”是发觉自己不小心说出经常参加宴会、经常面对诱惑等情况时的不安;“转过头不看母亲”是觉得自己的做法愧对母亲,也害怕母亲的责备。
    2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第⑬段中“妈相信你,但也不能全信,总是围着鱼,猫也忍不住的”,第⑭段中“你这才做了多大的官,才多大个差事,就这样了,以后还不……不该你吃的,吃了就不会是好果子”,第段中“还有下次?想想这次,想想以前的,还能吐吗?怎么吐啊”等语句可知,母亲并非怕猫和劲松偷吃鱼,而是以此教育劲松要懂得主动避开不良诱惑。还担心劲松如果深陷诱惑会带来严重、不可挽回的后果。为了引起劲松的自我反省,母亲做好鱼后每次离开厨房都要将猫和劲松赶出厨房,这是故意为之,为教育劲松做铺垫。
    24.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为行文线索、点明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
    本文以母亲将猫赶出厨房贯穿全文,标题即是文章线索;
    结合第⑬段中“总是围着鱼,猫也忍不住的”可知,标题指出诱惑的严重性,进而指出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主动远离诱惑,从而含蓄点明了文章主旨;
    同时,这个标题运用拟人手法,新颖独特,具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猫”怎么会“忍不住”?标题还设置了悬念。同时,标题中的“猫”加上引号,意蕴丰富,表面指动物含义的猫,实则指面对各种诱惑的人们。
    阅读《碧浪清波》,完成下面小题。
    碧浪清波
    李昌祥
    ①碧浪,清波;清波,碧浪。
    ②十五岁的肖咨询常常在梦中见到清亮的波浪翻涌的景象。
    ③肖咨询第一次看到“碧浪清波”这个词语还是在爸爸给他订阅的报纸上。那天午后,肖咨询悠哉闲哉,突然报纸上“碧浪清波”这四个字一下子跳进了他的眼帘,像抓住了他的什么,让他不由地想到了王维的那句“清泉石上流”:崖洞青石上,一股潺潺流淌的山泉,清清亮亮,洁如甘露……
    ④被“碧浪清波”这个词语吸引,还因为他爸爸是河长。有一天,他在石碛河的告示牌上看到“河长”一栏填着爸爸的名字时,一下子意识到了作为河长儿子的责任。
    ⑤开学前,肖咨询顺着石碛河边往下游巡查,一路堤岸都改造成了沿河公园、岸柳成行,乔木葱茏。走到河口江边,视野一下开阔了,江面上正缓缓游动着好多大轮船,一艘艘地打眼前游过,远处的长江三桥,两座桥塔像两条巨人的长腿、立定在江边,朝南朝北伸展着力大无穷的长臂,任车流在桥面上飞奔。这一切让肖咨询目不暇接,几乎忘掉了巡河。
    ⑥肖咨询又想起了“碧浪清波”这个词,他低头看看身边的石碛河水,水面上倒也没什么漂浮物,但水质还够不上碧清。“碧浪清波”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这事儿本不该他操心,但谁让他是河长的儿子呢?如此一想,对河水净度的追求,使分外地强烈起来。于是,肖咨询便有了寻找泉流的冲动。
    ⑦听大人们说过,石碛河水是从北面浦老山、西面驷马山上汇集而来的。浦老山的另一面流出了滁河。“环滁皆山也……”,涌上心头的这篇古文,让他决定一探究竟。他不声不响,一早上了列车,去滁州,去琅琊,看酿泉。
    ⑧赶到酿泉时,正值夏日中午,一潭蓄泉,早被大大小小的孩子围满了,他们正与泉流嬉戏呢。肖咨询想嚷嚷一声:“怎么能全跑水里闹呢?不把清泉搅脏了?”近前才发觉,流淌在石块上的清泉,依然如玉般清纯。肖咨询瞄着瞄着,便有些情不自禁起来,随手扒了鞋袜,也站在了泉流中。水花晶莹,清凉的泉水在他脚趾间跳跃。他张大了嘴,在心里狂呼:“我知道清流是什么样子了,我知道清流该是什么样子了!”
    ⑨可什么时候石碛河水也能像山中清泉那样呢?
    ⑩回家后妈妈问他去哪儿了,他告诉妈妈自己去滁州醉翁亭了。妈妈接口道:“出去走走挺好,过两天你再陪姥姥去深圳旅游,看看港珠澳大桥,开开眼界。”
    ⑪终于见着了巍峨的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跨海大桥,雄立在海上,好个海天奇景呢。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正在他面前展开一片蔚蓝,比万里晴空还纯净。在人工岛上直面海水,看晶莹剔透的波浪翻涌着,肖咨询再一次想起了“碧浪清波”这个词。浩瀚海洋上的碧浪清波,炽热得他心旌摇曳。
    ⑫“看到了!看到了!”肖咨询迎着海风,一双明眸凝视着碧浪清波。姥姥以为小孙儿是在对着港珠澳大桥发出欢呼呢,把孙儿送回女儿女婿手中时笑着说:“孩子看得眼都不眨一下呢……”。
    ⑬肖咨询侧起脸,朝爸爸妈妈一字一句道:“爸爸,我看到了大海的碧浪清波,石碛河水要能治理成那样,我们才算是当好了河长。”
    ⑭爸爸一下惊住了,脱口道:“人小心眼大呢,小子行!”
    (选自《北京文学》2021年第4期,有删改)
    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岁的肖咨询作为河长的儿子,对石碛河水净度的追求,格外强烈。
    B.文中引用“清泉石上流”“环滁皆山也……”意在体现肖咨询的审美情趣。
    C.第⑬段姥姥的反应,侧面烘托了肖咨询看到大海碧浪清波时的认真专注。
    D.文章从一位少年的视角叙事,反映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构思巧妙。
    26.文章主要叙述了肖咨询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7.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突然报纸上“碧浪清波”这四个字一下子跳进了他的眼帘,像抓住了他的什么(赏析加点词)
    (2)他张大了嘴,在心里狂呼:“我知道清流是什么样子了,我知道清流是什么样子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8.文章以“碧浪,清波;清波,碧浪”开头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9.如何理解文末父亲说的“人小心眼大”中的“小”和“大”?请简要分析。
    【答案】25.B 26.①第一次看到“碧浪清波”这个词语,被吸引;②看到长江三桥的雄伟景象,差点忘掉巡河;③去滁州醉翁亭看酿泉,感受到泉流的清澈;④去深圳看港珠澳大桥,看到海洋上的碧浪清波,更加明确治理河水的意义。(答到其中三点即可,意对即可。) 27.(1)“抓”这个词生动地写出了“碧浪清波”这四个字对肖咨询的吸引,突出了他对“碧浪清波”的向往和追求。
    (2)运用了神态和心理描写(写出其中的一种即可),生动地写出了肖咨询在酿泉看到清流时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28.①独词成句,独句成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强调“碧浪清波”,突出文章重点;③开篇点题;④引出下文肖咨询被“碧浪清波”吸引之事;⑤描绘了碧波荡漾的情景,画面优美,为后文肖咨询找寻”碧浪清波”做铺垫;⑥贯穿全文的线索。(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29.“小”指的是肖咨询年龄小,才15岁;“大”指的是肖咨询志向远大,目光长远,“人小心眼大”赞扬了肖咨询小小年纪就有高度的责任感、环保意识。
    【解析】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③段“报纸上‘碧浪清波’这四个字一下子跳进了他的眼帘,像抓住了他的什么,让他不由地想到了王维的那句‘清泉石上流’”和“‘环滁皆山也……’,涌上心头的这篇古文,让他决定一探究竟”分析,引用“清泉石上流”突出了肖咨询对水质清澈的追求;引用“环滁皆山也……”表现了他像探寻根源的愿望,而非“意在体现肖咨询的审美情趣”;
    故选B。
    2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③段“肖咨询第一次看到‘碧浪清波’这个词语还是在爸爸给他订阅的报纸上……像抓住了他的什么,让他不由地想到了王维的那句‘清泉石上流’”,可概括为:第一次看到“碧浪清波”这个词语,被吸引;
    根据⑤段“开学前,肖咨询顺着石碛河边往下游巡查,……远处的长江三桥……这一切让肖咨询目不暇接,几乎忘掉了巡河”,可概括为:看到长江三桥的雄伟景象,差点忘掉巡河;
    根据⑧段“赶到酿泉时,正值夏日中午……近前才发觉,流淌在石块上的清泉,依然如玉般清纯。……在心里狂呼:‘我知道清流是什么样子了,我知道清流该是什么样子了!’”,可概括为:去滁州醉翁亭看酿泉,感受到泉流的清澈;
    根据⑪段“终于见着了巍峨的港珠澳大桥……看晶莹剔透的波浪翻涌着,肖咨询再一次想起了‘碧浪清波’这个词。浩瀚海洋上的碧浪清波,炽热得他心旌摇曳”和⑬段“爸爸,我看到了大海的碧浪清波,石碛河水要能治理成那样,我们才算是当好了河长”,可概括为:去深圳看港珠澳大桥,看到海洋上的碧浪清波,更加明确治理河水的意义。
    27.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要求赏析加点词。③段“突然报纸上‘碧浪清波’这四个字一下子跳进了他的眼帘,像抓住了他的什么”句中加点词“抓”本意是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结合⑥段“‘碧浪清波’究竟是什么样子呢?”、⑪段“在人工岛上直面海水,看晶莹剔透的波浪翻涌着,肖咨询再一次想起了‘碧浪清波’这个词。浩瀚海洋上的碧浪清波,炽热得他心旌摇曳”和⑬段“爸爸,我看到了大海的碧浪清波,石碛河水要能治理成那样,我们才算是当好了河长”可知,这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碧浪清波”这四个字对肖咨询的强烈吸引,蕴含着他对河水净度的向往和追求。
    (2)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根据⑧段“他张大了嘴,在心里狂呼:‘我知道清流是什么样子了,我知道清流是什么样子了!’”中的“他张大了嘴”,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在心里狂呼……”是心理描写,结合本段“水花晶莹,清凉的泉水在他脚趾间跳跃”可知,生动地写出了肖咨询在酿泉看到清流时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28.本题考查开头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根据①段“碧浪,清波;清波,碧浪”每句话都是一个词,四个词构成一段,可知,独词成句,独句成段,手法独特,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结构上看,与题目“碧浪清波”内容一致,有开篇点题的作用;结合②段“十五岁的肖咨询常常在梦中见到清亮的波浪翻涌的景象”可知,引出下文肖咨询被“碧浪清波”吸引之事;结合③段“肖咨询第一次看到‘碧浪清波’这个词语还是在爸爸给他订阅的报纸上”、④段“被‘碧浪清波’这个词语吸引,还因为他爸爸是河长”……⑬段“爸爸,我看到了大海的碧浪清波,石碛河水要能治理成那样,我们才算是当好了河长”可知,““碧浪清波”贯穿全文,是本文的线索;根据⑥段“‘碧浪清波’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这事儿本不该他操心,但谁让他是河长的儿子呢?”可知,为后文肖咨询找寻”碧浪清波”做铺垫;
    从内容上看,描绘了碧波荡漾的情景,画面优美,突出了文章重点。
    29.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根据②段“十五岁的肖咨询常常在梦中见到清亮的波浪翻涌的景象”可知,肖咨询只有十五岁,“小”是指年龄小;
    根据⑬段“爸爸,我看到了大海的碧浪清波,石碛河水要能治理成那样,我们才算是当好了河长”可知,肖咨询想和爸爸一起把石碛河水管理成“碧浪清波”,因此“大”是指志向远大,目光长远。
    这个词充满赞美之意,赞扬肖咨询小小年纪就有高度的责任感、环保意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王医生画画
    ①岭头下,赤坎村,王友帆医生正在给村民量血压、测血糖。他来到陈阿公家,发现陈阿公的脚红肿溃烂,王医生的眉头一下皱了起来。
    ②陈阿公83岁,与78岁的陈阿婆相依为命。他得糖尿病20多年了,经常乱吃药,疼的时候吃一点,不疼了就不吃,导致情况越来越严重。眼下的红肿溃烂,正是严重的糖尿病足。王医生通过“医共体”联系专家,为他做过手术。可是没多久,陈阿公的另一只脚又出现了溃烂迹象。王医生凝视着他的脚,重新给他配了药,在原有两种药的基础上加了3种。同时,每周两次为他清理伤口,减轻疼痛。
    ③辛苦一点,对王医生来说没有什么。他只有一个心结,就是陈阿公如何能按时定量吃药。
    ④“5种药,不同时间服用不同的药,我就担心他们记不住;特别像高血糖对吃药要求很高,吃少了血糖控制不下来,吃多了容易出现低血糖。”王医生写了医嘱,又悄悄扔了,因为很多上岁数的老人不认字,任凭王医生手里拿着药,一字一顿地跟他们说,他们还是懵懵懂懂。这样子,王医生实在放心不下。
    ⑤王医生对农民有感情。他本是农家出身,是当年村里第一个考上中专的人。离家时,父母叮嘱他将来要做个有良心的医生,多为老百姓着想。毕业后,他到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人民医院当医生,几年前港南分院成立时,被调去当了副院长。到了港南后,他经常在村里转,来到床头为阿公量血压,坐在门槛上为阿婆测血糖。赤坎、大域、官塘、小金山……那一片村庄他不知跑了多少次。
    ⑥他尤其留心那些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眼下,基层医疗的重心转向健康管理,每个医生包干一个片区,那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是重点服务对象,叫“慢病管理”。得益于政策好,全县农村老人高血压、高血糖的基本药物都免费了。可是老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有的又不识字,按时定量吃药这样的小事,竟也成了问题。王医生发现,不管跟他们叮嘱多少遍,刚一离开就又追出来了,还常常追到村口问。有时候忘了怎么吃,就乱吃一通,把高血压的当高血糖的吃,本该中午吃的早晨就吃了,吃多吃少更是没个准。
    ⑦王医生是个有耐心的人,在县人民医院工作时,他值班时诊室的门口总是围满了人。他说,人的能力有限,但态度好一点总是可以做到的。可是,纵使医生的耐心再好,医术再高,患者不遵守医嘱,又怎么能治好病呢?这是王医生之前从没碰到过的。
    ⑧陈阿公溃烂的脚和那些老人巴望的眼神,反复萦绕在王医生的脑海中……怎么能让老人吃对药?
    ⑨一天中午在办公室午休时,他在一张海报上若有所思地涂着画着,忽然茅塞顿开——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吃药的时间和数量啊!他大喜过望,根据乡村生活习惯,分别画了公鸡、太阳、月亮,代表早晨、中午、晚上,后面贴上不同药物的标签,每种药下面画不同数量的小圆圈,一个圈代表一颗药,两个圈代表两颗……
    ⑩他画好图,立即来到陈阿公家,耐心讲解了自己的“画”,还帮他们贴到墙上。陈阿婆一看就笑了,点着头说:“鸡叫起床是早晨,太阳大了是中午,月亮上山是晚上。晓得了晓得了。”
    ⑪事实证明,这招很管用,从此陈阿公再没有把药搞错。
    ⑫此后,王医生每每碰到有这种需要的患者,都耐心为他们“画画”。村民们满心欢喜,得了王医生的“画”,就像得着了宝似的,都说那“画”好看好懂。从此王医生的窗口经常在深夜里亮着灯,照着他伏案作画的身影——他变成了一名“画家”。
    ⑬一段时间后,很多老人的家门口陆续贴上了王医生的画,大伙儿给它起了一个形象又有趣的名字,叫“公鸡下蛋图”。他们说,王医生哪,一张圆圆脸,一副好心肠。听到人们的夸赞时,王医生憨憨地笑着说:“这是咱们的缘分!”
    ⑭我去赤坎村找陈阿公时,阿婆一个人坐在门口,阿公拄着拐杖到外面晒太阳去了。阿婆拉着我,看宝贝似的带我看了那幅“公鸡下蛋图”,然后说:“有一次我们为了省钱,带了干粮,准备在医院里冲一点热水当中饭吃。结果,食堂的小姑娘给我们送来了饭菜,我还以为送错了,那小姑娘却说,是王医生给你们订的。我跟身边的护士说,王医生比我的亲人还好。”
    ⑮我忽然觉得,王医生说的“缘分”,并不是什么客套话。在王医生那里,医患之间真的就是缘分啊!
    ⑯王医生记挂着村子里的患者,一有空就到村里去。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 。”
    ⑰那一天,王医生送我到医院门口时,已是正午。冬日的阳光柔和而金黄,正温暖着这片土地。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1月27日第20版,作者:刘从进)
    30.简要概括王医生“画画”的故事。
    31.好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说说你从本文结尾中读出了什么。
    32.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细节运用尤其重要,请结合下面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听到人们的夸赞时,王医生憨憨地笑着说:“这是咱们的缘分!”
    33.如果第⑭段中阿婆告诉“我”的事情是由食堂小姑娘向“我”讲述,她会怎么说。请顺着下面的句子写出来。
    食堂小姑娘:那天,我正在食堂值班,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结合当前留守老人的状况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将第⑯段横线处补充完整。
    【答案】30.王医生为了让农村留守老人看懂药方,便采用画画的方法表示服药的时间和数量,巧妙地为老人服务。 31.从本文结尾的环境描写,我不仅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更读出了作者对王医生的赞美之情,深化主旨,实在余味悠长。 32.此句运用了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王医生一心为民、不计名利的形象。 33.例:王医生过来订了饭菜,请我送给在我们医院住院的一对阿公阿婆。他们来自赤坎村,为了省钱,正准备把带的干粮冲一点热水当中饭吃。我给他们送去时,他们还以为送错了,我告诉他们是王医生给他们订的,他们很感动,不停地跟身边的护士说,王医生比他们的亲人还好。 34.现在的乡村,很多老年人都有慢性病,子女又不在身边,更需要照顾和关爱。基层的医生就是服务员,累一点不算什么,只要看到自己的患者健康了、开心地笑了,那是最快乐的事。
    【解析】30.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⑧段中的“陈阿公溃烂的脚和那些老人巴望的眼神,反复萦绕在王医生的脑海中……怎么能让老人吃对药”可知,事件的起因是王医生为了让农村信守的老人看懂药方。根据第⑨段中的“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吃药的时间和数量啊!他大喜过望,根据乡村生活习惯,分别画了公鸡、太阳、月亮,代表早晨、中午、晚上,后面贴上不同药物的标签,每种药下面画不同数量的小圆圈,一个圈代表一颗药,两个圈代表两颗”可知,事情的经过是他找到了方法,用画画的方法来表示服药的时间和数量。根据第⑫段中的“此后,王医生每每碰到有这种需要的患者,都耐心为他们‘画画’”可知,事情的结果是从此王医生用画画的方式为老人们服务。综合表述即可。
    31.考查分析环境描写。
    “冬日的阳光柔和而金黄”表现了冬日的温暖。“正温暖着这片土地”中“温暖”有两层今义。一是指阳光给人们带来的温暖感觉。二是王医生用画画的方式帮助老人们服药治病,让他们的心灵觉得温暖。末段中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王医生的赞美之情,升华了主题,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2.考查赏析句子。
    “憨憨地笑着”是对王医生的神态描写。“这是咱们的缘分!”是对他的语言描写。听到人们的夸奖,王医生没有得意的神色。“憨憨地笑着”表现了他的淳朴与不计名利的特点。他把这称作是“缘分”,表现他一心为民的品质。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王医生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3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联系第⑭段中的内容可知,陈阿公和阿姨来自赤坎村。他们“为了省钱,带了干粮,准备在医院里冲一点热水当中饭吃”,食堂的小姑娘受王医生所托,为他们打来饭菜。他们“还以为送错了”。这两位老人非常感动,对身边的护士说王医生比自己的亲人还要好。站在食堂小姑娘的角度转述即可。如:王医生找到我,订好饭菜,请我帮他把饭菜送给两位来自赤坎村的老人。我把饭菜送过去时,他们正准备把带的干粮冲一点热水当中饭吃。起初他们认为我可能是送错了。经过我的解释,他们才知道是王医生给他们订的。他们很感动,一直跟身边护士说,王医生比他们的亲人还要好。
    34.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根据第⑥段中的“他尤其留心那些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眼下,基层医疗的重心转向健康管理”可知,当前,在乡村有很多的老人都有慢性病。文中并未提到这些老人的子女,可知子女们都不在老人身边。所以他们就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关爱与照顾。王医生是一位基层医生。他到乡村去帮助这些老人,一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心情仁心,关爱患者的医生,这一点从他想出用画画的方法来指导老人服药可以看出。据此拟写即可。如:现在的村子,年轻人大多在外面打工,很多的留守老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慢性病。我是一位基层医生,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他们的健康。能看到他们健健康康的安享晚年,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相关试卷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2散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2散文阅读(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梳理文章的情节,填写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1小说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11小说阅读(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境,按要求作答,文章写了狗的哪几件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古诗文默写(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古诗文默写(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古诗文,默写填空,古诗文默写,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句子,根据提示正确默写诗文原句,请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古诗文,按要求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8 小说阅读(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