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 阿长与《山海经》(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 阿长与《山海经》(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字词积累——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但到憎恶( )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2)那时就极严重地诘( )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jù dàn( )她什么呢!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全体都震悚( )起来……
【答案】 zēng wù jié 惧惮 pī lì sǒn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音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恶”是多音字,结合词语辨析字音,“诘”不要写成 “jí”,“惮”不要写成“掸”。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繁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让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复她。
【答案】C
【解析】A项“麻繁”的“繁”应为“烦”,B。项“情由可原”的“由”应为“有”,D项“佩复”的“复”应为“服”。
3.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_____(淡薄 冷淡 冷漠)起来,但完全____(消亡 消失 消灭),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____(询问 审问 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_____(也 又 就)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_____(却 也 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答案】 (1)淡薄 消失 诘问 (2) 又 却
【解析】解答近义词辨析,可从词义、范围、程度、褒贬、语体等方面去辨析。
(1)“淡薄”指因淡忘而印象模糊。“淡忘”指印象逐渐淡薄以至于忘记。“冷淡”指不热情。结合语境,作者对阿长因为讲长毛的故事而产生的敬意不是真正的敬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印象就模糊起来,故应用“淡薄”;
“消亡”指灭亡。“消失”指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由近及远逐渐到看不见。“消灭”指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因为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所以“我”对她短暂的敬意就完全“消失”了;
(2)结合语境,在阿长讲长毛的故事时“我”曾产生过敬意,现在阿长给“我”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让“我”对她就又有了新的敬意,故选“又”;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阿长居然做成功了,故应该选择“却”。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B.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絮絮叨叨地说)
C.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惊害怕)
【答案】D
【解析】D“震悚”在句中是“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的意思。
5.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修改:删去“最高”或删去“顶”。
B.从这件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修改:删去“从”和“中”。
C.一个“人人争三好”的热潮正在我校展开。修改:将“展开”改为“开展”。
D.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噤。修改:将“不禁”放在“打”前面。
【答案】C
【解析】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C“热潮”和“开展”搭配不当。A、B、D正确。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B.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C.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D.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答案】B
【解析】B“最好是吃下去”前一层意思表述结束,与后句之间并列关系,所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7.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________
②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________
③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________
【答案】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解析】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
8.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过程为主线,把全文有机地贯串起来,成为完整的统一体。随着“我”的感情变化,层层推进,丝丝入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帮助别人。
C.文章围绕阿长写了以下几件事:“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其中重点写的是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
D.本文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答案】C
【解析】C“重点写的是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的说法有误。文章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
9.综合性学习。
岳纸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答案】(1)示例: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
(2)示例:秦老师,您好!我是XX市XX学校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6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3)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
示例二:《父亲的病》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藤野先生是鲁迅在留学时的老师。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1)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某活动个主题设计活动,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与这个主题相契合,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根据题干“成长的足迹”这一主题来设计活动,然后根据示例的格式进行拟写即可。示例: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举办演讲比赛、举报绘画比赛、举办征文比赛等,选取其中一个作答即可。
(2)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本题属于电话通知某个事项,所以一定要有称呼,自己介绍,时间、地点、事件都要交待清楚。邀请的人是著名女作家秦文君,可称呼为“秦老师”,自己的身份是文学社社长,事件及时间、地点是“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据此进行拟写即可,注意语言表达要得体、简练、准确。
(3)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解答此题,从题干中给出的三篇课文中选取其中一本,然后从文中选取能对鲁迅成长产生影响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父亲的病》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庯医的痛恨,让人体会到人生的悲凉,也让鲁迅长大后想学医,以救治像父亲一样病痛折磨的病人。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完成问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吧,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0.“我”没有对阿长说起过《山海经》,她来问时,“也就都对她说了”。这种做法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这”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对阿长发生了新的敬意?
13.作者说“书的模样”“十分粗拙”,但又两次说“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你是如何理解的?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0.认为她没什么学问,对她说与不说都一样,并未放在心上。这样写,和后文阿长用心为“我”买来《山海经》形成鲜明对照,更加突出她对“我”的爱。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震惊、喜悦和感激。 12.“这”指的是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因为阿长对“我”十分关心和爱护,为“我”买来了《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3.因为这是“我”渴慕已久的书是“我”最初得到的书是阿长为“我”买的书,这本书包含着阿长对“我”深厚的关爱之情。
【解析】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句段作用。
根据第①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可知,“我”认为长妈妈没什么学问,对她说与不说结果都一样,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联系第③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第④段“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等语句可知,与后文阿长用心为“我”买来《山海经》形成对比,突出她对“我”的爱,表现了长妈妈的善良、关爱孩子的形象特点。
1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根据“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联系第③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知,此句将“我”听到长妈妈买来《山海经》后的感受比作遇着了一个霹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⑤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可知,此句体现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震惊、喜悦和感激。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这”为代词,指代的内容在前文;根据第③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第④段“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可知,“这”指的是长妈妈买来“我”渴求已久的《山海经》。
联系第②段“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吧,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第⑤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可知,长妈妈利用告假回家的机会给“我”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我”因长妈妈对“我”十分关心和爱护,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而产生的新的敬意。
1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根据首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可知,“我”对《山海经》念念不忘,这是它成为“最为心爱的宝书”原因之一;
联系首段“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第③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第⑤段“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本书是没有什么文化的阿长买来给“我”的,这使“我”感到意外,并且从中感受到阿长对“我”是真正的关爱,让“我”非常感激。这也是使这本书成为“最心爱的宝书”的原因。据此回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迟开的风信子
何永康
①去年秋天,我随一伙舞文弄墨的人,受邀到雅安的一个风景区逗留了两天。行程结束时,好客的主人送给大家每人一个小礼物——一枚风信子的种子。风信子原是花中稀罕之物,与主人的情谊一样珍贵,于是在行程中格外地小心呵护,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它在一路颠簸之后是否安然无恙。
②风信子种子形状恰如一头大蒜或者说像一个洋葱,被卡在特制的圆形玻璃瓶瓶口。我严格按主人吩咐,把少许清水灌入瓶内,水位以不浸泡到种子根部为宜,它只需要吸收水气即可生长。过了半月,透过玻璃瓶,可以看见白色的根须冒了出来;又过半月,根须延伸到了水中。再往后越来越多的根须便在瓶子里盘满了。但瓶口的鳞状圆球却毫无动静,猜想是处于一年中最冷时节之缘故,花叶还处于冬眠状态。等吧,等待春风,等待花信,不然何以叫风信子呢?
③到了腊月,陆陆续续有朋友晒出他们的风信子开花的图片,还配上“报以梅花一处开”的文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我的风信子依然静默如故,没有一丝破壳吐绿的意思,像一个入定的老僧,一副我行我素、无欲无求的样子。
④我咨询那些已然开花的花主,好心者回答:“或许是温差的原因吧?”有那“幸灾乐祸”的家伙则说:“你那是一枚公花的种子。”我无心去探究花的性别,只揣度人家是不是采取了什么催长措施,比如施肥、加营养素。大家却都说没有,就是隔三差五换一次清水,那么就只能是温差的缘故了。于是我就用烤火炉给风信子升温,几天下来也毫无起色,反倒有点萎靡了,便知拔苗助长的手段使不得。
⑤我心有不甘,就在网上检索,一个小知识说:风信子与水仙酷似,有“洋水仙”之称。这让我灵光一现,依稀记起早年养水仙的事来。那水仙也是很久不冒叶芽,让人着急。听人说在鳞茎上用刀划开一个“十”字形的口子,可以助长。当时我便照着做了,果然奏效。
⑥眼见得大年三十临近了,我已经不奢求风信子开花了,但即使是“公花”也该冒出几片叶子来,多少给人一点吉兆吧?我找出一把小刀,打算以一个外科医生的姿态,对温吞吞毫无生气的小圈球动手术了。但我比划了好一阵儿,最终还是放弃了。毕竟,我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果断划破水仙表皮的“我”了,心性业已平和许多,也早就学会包容生活中的不如意,那就再包容一次吧,包容一个植物成长的缓慢。
⑦快乐成长只是一句理想化的祝调,成长过程更多是痛苦的过程,缓慢的成长,说明经受的痛苦更多更深。我像理解我身边很多命运多舛、进步迟缓的年轻人一样,理解我这枚生长迟缓的风信子。何况,这风信子不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态环境,或者说有个体差异,不也是正常的吗?我于是释然、淡然甚至是超然。
⑧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去了阳台,打算把晒了几天太阳的风信子请回客厅,我担心对面的人家晚上放的鞭炮、烟花会灼伤它。不经意间,我看见那个球状的家伙头顶居然冒出了一堆绿色和紫色。绿色是几片厚实的叶尖,包围着一团紫色的花瓣。哈哈,终于睡醒了!哈哈,终于开花了!
⑨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去顾望,但见风信子的叶子已经向四面舒展地张开,中间一根粗壮的花茎擎起了一个椭圆形的花簇,数十朵小花齐刷刷竞相开放了,这是早春送给我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迟开的风信子,迟开得恰逢其时!我由此想到了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中的一句话“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那么,我的风信子也开得迟,花期是不是也经得久呢?
⑩花有早开,人有早慧;花也有迟开的,人也就有晚熟,乃灵敏与慢热两种不同的类型。一味求早无异于拔苗助长,难免会因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而一味地追求大器晚成也未必就能奏效。
⑪迟就迟吧。迟开的风信子,不也是花吗?
(选自《中国艺术报》2021年03月22日,有删改)
14.请分析标题“迟开的风信子”有何含义。
15.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而我的风信子依然静默如故,没有一丝破壳吐绿的意思,像一个入定的老僧,一副我行我素、无欲无求的样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不经意间,我看见那个球状的家伙头顶居然冒出了一堆绿色和紫色。(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16.在等待风信子开花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心有不甘→_________________→释然→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案】14.表层含义:指“我”的风信子开花迟缓;深层含义:花开有早晚,人的成长也一样,耐心等候,你终会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要有耐心,要学会包容“成长中的缓慢”。 15.(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信子”比作“老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信子安静、与世无争的姿态,突出“我”看到风信子毫无动静后内心的焦急。
(2)“冒”有“向外透;往上升”之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信子开花的状态;“堆”有“堆积”之意,“一堆”写出了风信子开花的多和密,突出了“我”的愉悦和惊喜。 16. 焦急 不奢求 欣喜 17.内容上:用反问句引发读者思考。画龙点睛,点明文章主旨——迟开的花也是花;结构上:总结全文,与首段收到风信子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与标题“迟开的风信子”相照应。
【解析】1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在答题时,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思考。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从雅安带回来的风信子迟迟不开放,试图用各种方法促使其开花,直至放弃后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它开花,可知标题“迟开的风信子”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说明了“我”的风信子开花迟缓;
从第⑩段“花有早开,人有早慧;花也有迟开的,人也就有晚熟,乃灵敏与慢热两种不同的类型。一味求早无异于拔苗助长,难免会因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而一味地追求大器晚成也未必就能奏效”可知,整篇文章是用了借物喻人的表现方式,写花最终是为了写人,作者借“风信子”的迟开,表明花开有早晚,人的成长也一样,需要耐心等候,你终会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要有耐心,要学会包容“成长中的缓慢”。
15.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1)从“像一个入定的老僧,一副我行我素、无欲无求的样子”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通过将迟迟不开的风信子比作“老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信子安静、与世无争的迟开姿态,从侧面衬托出“我”看到风信子毫无动静后内心的焦急。
(2)“冒”是“不断向外透,往上升”的意思,这里用“冒”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信子开花时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凸显出“我”对风信子开花的惊讶之情;“堆”是“堆积、积攒”的意思,这里用“一堆”写出了风信子开花的多和繁密,突出了“我”的愉悦和惊喜。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第①空:从第③段“到了腊月,陆陆续续有朋友晒出他们的风信子开花的图片,……而我的风信子依然静默如故,没有一丝破壳吐绿的意思”可知,在朋友们盛开的风信子面前,作者面对自己迟开的风信子,内心感到的是焦虑和焦急;
第②空:从第⑥段“眼见得大年三十临近了,我已经不奢求风信子开花了”可知,此时作者面对不开花的风信子,心里已经没有了奢求与期待;
第③空:从第⑨段“哈哈,终于睡醒了!哈哈,终于开花了!”可知,风信子终于开花,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欣喜的、快乐的。
17.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结尾一般具有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等作用。在答题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回答。
结尾“迟就迟吧。迟开的风信子,不也是花吗?”是作者对风信子迟迟才开放花朵的一种内心自我的纾解和释然。在内容上,作者借用这种纾解和释然,强调了花开不在迟,对待成长也要有耐心的主旨;反问句的形式能够进一步引发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等待风信子开花的内容,与首段作者收到风信子构成了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完整,与标题“迟开的风信子”相互照应。
(三)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五猖会》(选文)
①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
②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③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④“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⑤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⑥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⑦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⑧“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⑨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⑩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⑪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⑫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⑬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⑭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⑮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⑯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⑰“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⑱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⑲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⑳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㉑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8.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内容。
19.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⑧⑨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20.请简要分析第⑭自然段中的划线句表现了“我”什么心情
21.“太阳也升得更高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2.文中结尾写道“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说说你对这句话含义的理解。你赞同文中父亲的做法吗?
【答案】18.①准备去看五猖会;②忐忑,担心;③读背《鉴略》;④扫兴,失落 19.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从“给我读熟”“不准”等语言描写和“说完”“站起来”“走进”等动作描写,看出父亲是个严厉专制的人,他不懂孩子的心理,不顾孩子的感受。 20.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急急诵读的发抖的声音比作深秋夜里蟋蟀的鸣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被父亲强迫背书时紧张急切无奈无助痛苦的心情。 21.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已经不早了,烘托了“我”内心的焦急。 22.这句话表现了“我”对被父亲逼着在看五猖会前背书的困惑与伤感(不解、难过)。
如:不赞同。因为父亲的做法太蛮横粗暴,专制,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天性和心理,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危害。
【解析】18.考查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变化是梳理概括。
第一空,由“兴奋、急切”可找到第③段,首段描绘的“五猖会”的盛事,结合第③段“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可知,“我”准备去看五猖会;
第二空,“父亲教读《鉴略》”对应第④-⑥段,根据第④段“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可知,此时“我”心理是“忐忑,担心”;
第三空,根据第⑨段“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第⑯段“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可知,写的是父亲要求“我”背《鉴略》,“我”给父亲背书;
第四空,“背完书后去看五猖会”对应第⑱段,结合第⑲段“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可知,当“我”去看五猖会时,心情是失望灰心的、扫兴的。
19.考查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答题格式为:描写方法+效果+人物特征+作者情感。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
文中第⑧⑨段的划线句子,是父亲要求“我”背书时说的话,明显是语言描写,文中写“我”对即将到来的盛会充满莫大的期望。正在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的时候,父亲却要求“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写出父亲根本不考虑“我”当时的感受,不了解儿童心理,与“我”有着很深的隔膜,体现了父亲的严厉和专制,他是封建家长的典型代表。
20.考查对人物心情的理解。
第⑭段中的划线句子“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发抖的声音”比喻成“深秋夜中蟋蟀的鸣叫”,联系语境,“我”一心想去看会,父亲却粗暴地要求“我”背书,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急于要背完书的情形,表达了我对父亲逼我背书的无奈与不满。想象丰富,比喻新奇,极富艺术感染力。
21.考查景物描写及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此句“太阳也升得更高了”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用太阳位置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来烘托“我”想去看五猖会的焦急心理。
22.第一问,考查语句理解。理解句子含义,一定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
第㉑段“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中“诧异”意思是惊讶,觉得意外和奇怪。结合第⑲段“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可以看出,父亲根本不考虑“我”当时的感受,时至今日,“我”依旧对父亲这一行为感到惊讶、难以接受,表达了“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的不解与不满。
第二问,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阐述合理即可。
示例一:不赞同。一次难得的盛会,被父亲的专制和不理解给搅得没了兴趣,挫伤了儿童的心理。父亲的做法不利于儿童的成长,会让儿童对学习失去兴趣。
示例二:赞同。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父亲看似不近人情的要求是作者日后成才的基础。我们应该理解父亲的这种做法。
事情经过
我的心理感受
①
兴奋,急切
父亲教读《鉴略》
②
③
无奈,痛苦
背完书后去看五猖会
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散文知识梳理与答题技巧(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分类,散文的线索,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散文的表达方式,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课时作业,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春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