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6《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6《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6页。
(二)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②,家人发箧③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宰相。②薨[hōng]:死。③发箧[qiè]:打开书箱。发,打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普少习吏事______ (2)及为相______ (3)手不释卷______ (4)既薨______
2.翻译。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晚 年 手 不 释 卷 每 归 私 第 阖 户 启 箧 取 书 读 之 竟 日
4.选文中吕蒙和赵普在读书后有哪些显著的变化?由此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1. 熟悉 等到 放下 已经 2.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非常快。 3.晚 年 手 不 释 卷/每 归 私 第/阖 户 启 箧 取 书/读 之 竟 日 4.示例:①吕蒙读书后,才干谋略大有长进,得到鲁肃的高度赞赏,赵普读书后,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决断很快;②告诉我们要坚持读书,多读好书,不断突破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习:熟悉;
(2)句意:等到做了宰相。及:等到;
(3)句意:手里不放下书。释:放下;
(4)句意:他死后。既:已经。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及,等到;次日,第二天;临政,办理政务;处决如流,处理事务如流水一样,形容处理事务决断非常快。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他晚年手里不放下书(形容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晚年手不释卷”为概述,形容赵普万年勤奋好学;“每归私第”点明“阖户启箧取书”的时间、地点;“读之竟日”点明读书的时长;
故断为: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阅读启示。
甲文,吕蒙在接受孙权的建议后“乃始就学”,遇到鲁肃时,鲁肃评价吕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吕蒙才干谋略大有长进,得到高度的赞赏,吕蒙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个人素质;
根据乙文“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可知,赵普读书后,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决断很快。
据此可知读书有很多益处,能够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启发我们要读好书,常读书,不断地增长才学(进步),提高自身修养,成为最好的自己。
【点睛】(一)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二)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手里不放下书(形容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中年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②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亮蜡烛。②昧:暗。③行:一样,相同。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
(3)蒙乃始就学_________
(4)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
6.给文中划线句子用/划出两处停顿。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何不炳烛乎。
8.吕蒙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的?
9.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
【答案】5. 推托 粗略地阅读 于是,就 怎么 6.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7.(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典做博士吗?
(2)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8.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便成了一个有才略的人。 9.孙权是以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说服吕蒙。师旷则用形象的比喻讲明老年学习的重要,从而说服晋平公。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辞:推辞,推托。
(2)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
(3)句意:吕蒙于是开始学习。乃:于是,就。
(4)句意: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君主的呀?安:怎么。
6.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吾年七十”是“恐已暮矣”的理由。故断句为: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7.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研究。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2)重点字词:何,为何,为什么。炳烛,点亮蜡烛。
8.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根据“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知,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便成了一个有才略的人。
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阅读启示。
甲文,由“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孙权主要是现身说法,以自身的学习和读书经历与吕蒙比较,来劝说吕蒙开始学习。
乙文,由“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可知,师旷则是巧妙设喻,以炳烛之明来比喻晚年读书学习,来让晋平公明白好学为时不晚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说:“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君主的呀?”师旷回答:“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呀!我是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升起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点燃蜡烛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_ 遂拜蒙母:_________________
11.选出每组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B.蒙乃始就学/屠乃奔倚其下
C.结友而别/出淤泥而不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睨之久而不去
1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13.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
14.下面对甲文中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用三个情节讲故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个情节详略得当,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B.三个称呼示亲疏:“孤”是君王的谦称;“卿”是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C.三种语气表态度:“邪”表示感叹语气,有责备的意味;“耳”表示限制的语气,说得语重心长,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乎”表感叹语气,写出吕蒙的自得。
D.三次态度显性格:“蒙辞”说明吕蒙不爱学习;“就学”又见他知错能改;从“更刮目相待”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自信。
15.说说吕蒙的变化对你的启示。
【答案】10. 当权,当道 拜见 11.B 12.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13.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涉及,了解历史罢了。
②吕将军的功名日益显赫,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你应该去拜访他。 14.C 15.答案要点:(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及吕蒙读书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3)不能因为事务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吕蒙的变化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5)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书是我们的老师,对我们学识的增长有帮助。(答对两点就可以了)
【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当涂:当权,当道。
②句意: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拜:拜见。
11.本题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介词,用,拿/动词,与“为”连用,认为;
B.都是连词,于是,就;
C.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折,却;
D.助词,无实际意义/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根据文意: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受重任”的主语是“君”,可在“君受重任”后断开;“与关羽为邻”句意完整,不能分开;“将何计略”中“何”用来表示疑问,“将何计略”之后可断开。
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研究;邪,语气词,同“耶”;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罢了。
②日,日益;显,显赫;宜,应当;顾,拜访;之,指代他(吕蒙)。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邪”表示反问语气,同“耶”,译为“吗”;
故选C。
1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
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从吕蒙的变化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有收获;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思想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人应当好学,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进步;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找借口轻言放弃学习;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等等。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长兄知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谢遏①年少时好著②紫罗香囊垂覆手③。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④与赌,得即烧之。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
【注释】①谢遏:谢玄,谢太傅的侄儿。②著(zhuó):穿戴。③覆手:手巾之类的物件,与前文的“紫罗香囊”均为女子常用物件。④谲(jué):欺诈。
16.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可以为师矣《论语》
B.但当涉猎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C.谢遏年少时 年与时驰《诫子书》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得即烧之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谢 遏 年 少 时 好 著 紫 罗 香 囊 垂 覆 手。
19.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请结合内容,说说两篇文章中孙权和谢太傅是如何教育吕蒙和儿女们的?
【答案】16.B 17.(1)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地的阿蒙了。 18.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 19.【甲】孙权劝阿蒙要粗略地浏览,不要以自己事务多作借口,采用的是现身说法的方法;【乙】谢太傅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他用打赌的方法使谢遏不能佩戴女子的饰品,运用的启发式教育。
【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不同,介词,用/介词,凭借;
B.相同,都是“连词,只是”;
C.不同,名词,时候/名词,时光;
D.不同,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它;
故选B。
1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何(什么)、似(像)”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卿(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才略(才能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8.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的意思是:谢遏年轻时,喜欢带紫罗香囊,挂着覆手。
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甲文孙权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采用现身说法的方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乙文“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侄子谢玄喜欢佩戴香囊之物,谢安认为男人脂粉气太重,缺少必要的阳刚之气,会影响孩子的上进心。他期望把谢玄培养成国家栋梁,当然不会容忍侄子的这种习惯。但谢安并不是粗暴地批评、训斥,而是巧妙地以“打赌”的形式来获取谢玄的覆手香囊,而且当面烧毁。由此可见,谢安的教育乃是启发式教育,是不言之教。这既未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收到了应有的效果。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谢遏年轻时,喜欢带紫罗香囊,挂着覆手。太傅谢安为这事很担忧,又不想伤他的心。于是就骗他来赌,把他的香囊赢过来马上烧掉。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鼠画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②孰若孤( )
③令初不知爱( )
④令怪之( )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B.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C.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D.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2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______ ______
24.乙文没有一句话直接介绍或描绘画上的老鼠,但却传神地写出了鼠画之形态逼真,这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甲文也用了这种写法,请结合甲文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何效果。
【答案】20. 难道 谁 珍惜 对……感到奇怪 21.C 2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用(画)(在)群猫中测试,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23. 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24.侧面描写, 甲文不直接写吕蒙学习的效果,而是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赞叹来展现吕蒙大有长进(或学习的成效显著;或孙权劝学有结果)
【解析】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岂:难道。
②句意为:谁能比得上我呢?孰:谁。
③句意为:县令开始不知道珍惜它。爱:珍惜。
④句意为: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怪:对……感到奇怪。
2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旦而过之”是时间状语,其后可断开,“轴必坠地”是发生的事情,“屡悬屡坠”是验证的结果,中间可以断开,故根据句意即可断句为: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故选C。
2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②以:用。莫不:没有一只不。然:这样。
23.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掌握。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的“吴下阿蒙”是成语,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的“刮目相待”是成语,意思是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24.本题考查文本写作手法的理解。
乙文: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为什么“屡悬屡坠”呢?原来是猫错误地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了真正的老鼠去捕捉,弄落到地上的。当县令举起画轴的时候,那猫又“踉跄逐之”。不止是这只猫是这样,而且“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侧面烘托鼠画得是何等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甲文也用了这种写法,阅读全文可知,这篇文章在写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乃始就学,吕蒙开始学习后,并没有正面描写吕蒙是如何学习的,效果如何,作者是以一个旁观者身份的鲁肃的言行“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来侧面突出吕蒙读书的功效。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十分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和读书人(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珍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2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 (4)及鲁肃过寻阳
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乙】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人。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弋博①,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饬,精穷坟典,耽爰黄、老、《易•象》。光宅元年,诣阙上书,谏灵驾入京。武后奇其才,遂拜麟台正字,令云:“地藉英华,文称暐晔。”子昂貌柔雅为性急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章,王适②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由是知名,凡所著论,世以为法,诗调尤工。尝劝后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与游英俊,多秉钧衡③。柳公权评曰:“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有集十卷,今传。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①弋博:射猎赌博。②王适:与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合称“仙中十友”。③钧衡:多数都手握大权
2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榜上有名B.年十八时/年与时驰
C.王适见而惊曰/见往事耳D.尝劝后兴明堂、太学/尝射于家圃
2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昂貌柔雅为性急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
29.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两篇选文都写到了“惊曰”,请分析其相同之处。
(2)从“未知书”到“由是知名”,陈子昂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案】25.(1)当道,当权。(2)推托。(3)只,只是。(4)等到。 26.(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读书人分别几日/士别三日,就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27.C 28.子昂貌柔雅/为性急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 29.(1)①都是他人表达对主人公的赞赏、肯定之情。②都能够侧面表现出主人公的优点。
(2)①善于自省反思,从“后入乡校感悔”可以看出来。②受具有学习氛围的环境影响,在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的时候,能够“痛自修饬”,加强自我修养。③有变革意识,改变以前诗歌的风格,诗风变为“雅正”。④著书立说,写作了《感遇诗》三十篇。
【解析】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当涂:当道,当权。
(2)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辞:推托。
(3)句意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只是。
(4)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2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
(1)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更,另外;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2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都解释为: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
B.都解释为:年纪;
C.分别解释为:见到/了解;
D.都解释为:曾经;
故选C。
2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本句意思是:子昂外貌温和文雅,却容易急躁,他轻视钱财,乐于施舍,对朋友十分忠诚。“貌柔雅”“为性急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分别从四个方面写陈子昂,因此断句为:子昂貌柔雅/为性急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
2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1)甲文,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鲁肃的惊叹是对吕蒙才能的肯定和赞赏,通过鲁肃的赞叹表现吕蒙才学的惊人长进,是侧面描写。乙文,“此子必为海内文宗”意思是这位先生今后一定是天下文章的宗师。是王适看到《感遇诗》三十章后对陈子昂才学的惊叹,也是充侧面表现了陈子昂才学之高妙。
(2)结合“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弋博,后入乡校感悔”可知,陈子昂善于自省反思;结合“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饬,精穷坟典,耽爰黄、老、《易•象》”可知,他受具有学习氛围的环境影响,在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的时候,能够“痛自修饬”,加强自我修养;结合“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可知,他有变革意识,改变以前诗歌的风格,诗风变为“雅正”。结合“为《感遇诗》三十章”可知,他著书立说。这些都是他从“未知书”到“由是知名”的原因。
【点睛】参考译文:
【甲】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陈子昂,字伯玉,是梓州人。开耀二年与状元许旦同榜登进士第。当初,在他十八岁时,不懂得读书,凭借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子弟,负气仗义,打抱不平,射猎赌博。后来进乡学读书,有悔悟之心,(他)就到梓州东南的金华山道观读书,痛下决心加强自我修养,精心研究古代典籍,酷爱读黄帝、老子的书和《周易•象传》。光宅元年,(他)来到朝廷献上奏折,规劝皇帝不要把(高宗的)灵柩迁到京城。武后认为他才干出众,就任命他为麟台正字,委任状说:“山川献上英俊才士,文才可称光芒四射。”子昂外貌温和文雅,却容易急躁,他轻视钱财,乐于施舍,对朋友十分忠诚。唐朝建立后,文章延续着徐陵、庾信的余风,天下人都效法这种文风,从陈子昂开始文风才变得典雅纯正。当初,(子昂)作《感遇诗》三十首,王适看见后惊叹说:“这位先生今后一定是天下文章的宗师。”子昂从此而闻名天下。凡是他的文章,世人都奉为典范,诗的格调尤其精巧。他曾经建议武后设立明堂、太学,用来调养国家的元气。他所交往的英才俊士,多数都手握大权。柳公权评论说:“能穷尽文章之术,包罗诗歌之法,从唐朝建立以来,只有陈子昂一个人。”陈子昂有诗文集十卷,流传至今。
(七)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一日,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节选自《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纂,有删改)
【注释】①世祚(zuò):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30.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众人皆问之:
3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易》为宗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B.忽于眠中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C.俄而起惊 俄而雪骤(《咏雪》)
D.日月广明之道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3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
34.【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案】30.(1)明确、坚定(2)全,都 31.C 32.(1)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2)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 33.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 34.博览群书、梦中诵文。
【解析】3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2)句意:大家都问他。皆:全,都。
3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含义,并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结合自己对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A.作为/替;
B.介词,在/介词,对,对于;
C.一会儿,不久/一会儿,不久;
D.助词,的/助词,主谓取独;
故选C。
3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
(2)世祚:指国运。
33.本题考查划分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翻译:吕蒙来到东吴,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博览群书。其中“王”指孙权,“吴”指吴国,所以“吴”“王”间应断开;又因为“乃博览群籍”主语为吕蒙并与前句“王劝其学”存在先后关系,故断句: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
34.本题考查理解文段内容。
“博览群籍”,写吕蒙广泛阅读书籍(博览群书),正面体现吕蒙好学;“蒙呓诵文”,写吕蒙梦中诵读书籍,侧面展现吕蒙好学。
【点睛】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迅速逝去,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吕蒙来到东吴,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博览群书,主攻《易经》。(他)经常在先主公孙策座位旁边(参加宴会),喝得酩酊大醉,(有一次)他在睡梦中忽然背诵了《易经》一部,一会儿就惊醒了。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刚才我在梦中见到了伏羲、文王、周公,(他们)跟我谈论国家兴亡之事,天地宇宙之理,观点无不精辟绝妙,我没有完全理解这深奥的道理,仅仅背诵原文而已。”在座的众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背诵《易经》原文这件事了。
(八)阅读【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①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②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①恻(cè):心中悲伤。②苟:如果。
35.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见往事耳( )
(3)羡其不孤( ) (4)童子何泣( )
36.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7.【乙】文中的邴原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8.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答案】35. (1)推托 (2)了解 (3)羡慕 (4)为什么 36.(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 37.不贪财、爱惜人才。 38.D
【解析】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2)句意为: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3)句意为:羡慕他们有父亲。羡:羡慕;
(4)句意为: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何:为什么。
3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2)重点词语:苟:如果,要是。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资:费用。
3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根据“师恻然曰”可知,老师有同情心;
根据“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可知,老师不贪财、爱惜人才。
3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知,说明了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
根据【乙】文“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和“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可知,赞美了邴原少而好学品行;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
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几岁时,经过书塾时就开始哭,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邴原回答说:“失去了父母的人容易悲伤,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读书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子。我第一羡慕他们有父母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就哭了。”塾师听了邴原的话,同情他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有这个志向,我白白地教你,不收你学费。”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了。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释] ①趋:快步走。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
3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40.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4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何异断斯织乎?
42.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分别指出。
【答案】39.D 40.B 41.(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
(2)(这)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42.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解析】3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有误,“遂七年不返”意思是“于是七年没有回家”,“遂”,于是,就;
故选D。
4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意思是: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故断为: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故选B。
4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重点词:
句(1)重点词:辞,推辞;以,用;务,事务。
句(2)重点词:何,什么;异,不同;斯,这。
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中可知,孙权的劝学意在指出“学”的必要性,从而达到劝说目的;
结合乙文内容,从“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中可知,羊子之妻的劝学是为了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的道理,从而达到劝说目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于是七年没有回来。
(十)比较阅读以下选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应当B.以我酌油知之 凭
C.贫者语于富者曰 告诉D.尝射于家圃 曾经
44.根据语意,下面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贫 者 自/ 南 海 还 /以 告 富 者 富 者 有 惭 色。
B.贫 者 /自 南 海 还 以 告 富 者 /富 者 有 惭 色。
C.贫 者 自 南 海 还 /以 告 富 者 /富 者 有 惭 色。
D.贫 者 自 南 海/ 还 以 告 富 者/ 富 者 有 惭 色。
45.选段文意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说明了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的道理。
B.【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抒情。
C.【甲】文孙权劝学主要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以事服人。
D.【乙】文主要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寓理,具有说服力。
4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答案】43.A 44.C 45.C 46.(1)我难道想要您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解析】4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A.句意: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当:当权,当道。故选A。
44.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的句意是: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故选C。
4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甲】文孙权劝学主要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主要运用的是记叙和议论。“以事服人”的说法片面。故选C。
4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①句中的“孤(我)、岂(难道,并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几个词是重点词语。②句中的“去(距离)、至(到,到达)”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4《陋室铭》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4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4《木兰诗》对比阅读(含解析),共17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 小说阅读训练(含解析),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