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一(上)期末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一(上)期末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4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30道小题,每道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题1.5分,共45分)
1. 秦岭地处陕西西安南部,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区。下列与秦岭的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
A. 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B. 一个池塘的全部鲤鱼
C. 一座山上的全部生物
D. 一块稻田的全部害虫
【答案】A
【分析】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种群,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秦岭地处陕西西安南部,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区,则秦岭属于生态系统。
A、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
B、一个池塘的全部鲤鱼属于种群,B错误;
C、一座山上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C错误;
D、一块稻田的全部害虫属于多个种群,D错误。
故选A。
2. 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图甲转化成图乙,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A. ①③④⑤B. ⑥④③②
C. ⑤④③②D. ⑥④⑤③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甲和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甲与乙相比,乙的放大倍数大,所以从甲到乙,是从低倍镜观察转换到高倍镜观察。乙位于甲的右上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所以要将乙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详解】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是: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④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③调节光圈以调亮视野→②调节细准焦螺旋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在高倍镜下不能用粗准焦螺旋)。
故选C。
3. 如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
A. 植物、动物、细菌、病毒
B. 病毒、植物、动物、细菌
C. 细菌、动物、植物、病毒
D. 动物、植物、细菌、病毒
【答案】A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有细胞结构,细胞较大,且有核膜,因此为真核生物,又由于具有细胞壁,因此为植物细胞;b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也具有核膜,因此为真核细胞,应为动物细胞;c有细胞结构,无核膜,说明是原核细胞,有细胞壁且细胞较小,结合选项可知,应该表示细菌;d没有细胞结构,只能是病毒,因此a、b、c、d最有可能依次为植物、动物、细菌和病毒,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体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集中于无核膜的核区
C. 必须依靠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D. 可通过有氧呼吸为其生命活动供能
【答案】C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有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新冠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没有核糖体在内的细胞器,A错误;
B、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主要有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没有无核膜的核区,B错误;
C、新冠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C正确;
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C。
5. 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 )
A. C、O、H、N
B. C、H、O、N
C. C、O、N、H
D. C、N、O、H
【答案】C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较多,包括C、H、O、N、P、S、K、Ca、Mg。
【详解】在细胞鲜重和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化学元素都是C、H、O、N,其中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故选C。
6. 当生物新陈代谢迅速增强时,通常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
A. 会升高B. 会降低C. 不变化D. 波动大
【答案】A
【分析】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其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反之代谢缓慢,但生物体的抗逆性增强。
【详解】自由水的相对含量与新陈代谢强度成正比,即自由水相对含量越高,生物的新陈代谢越旺盛、生长越迅速。所以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玉米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合成( )
A. 淀粉B. 核酸C. 甘油D. 脂肪酸
【答案】B
【分析】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O、N、P元素构成;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④糖类是由C、H、O构成。
【详解】A、淀粉的元素组成是C、H、O,玉米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不可能用于细胞内合成淀粉,A错误;
B、核酸的元素是C、H、O、N、P,磷酸盐中含有P,故玉米从外界吸收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核酸,B正确。
C、甘油的元素组成是C、H、O,玉米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不可能用于细胞内合成甘油,C错误;
D、脂肪酸的组成元素是C、H、O,玉米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不可能用于细胞内合成脂肪酸,D错误。
故选B。
8. 如图是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简图,不同图形代表组成蛋白质的单体。下列分析正确的( )
A. 不同图形代表氨基酸分子,图形之间以氢键相连接
B. 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 由5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脱去4分子水,形成四肽
D. 图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其功能
【答案】D
【分析】(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C、H、O、N等化学元素→氨基酸(基本单位)→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反应互相结合→多肽→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2)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3)蛋白质的功能: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即酶;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详解】A、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分子主要通过肽键连接,A错误;
B、蛋白质变性后,肽键并未断裂,因此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
C、图中不止是5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脱去多分子水,形成多肽,C错误;
D、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就可能会影响其功能,D正确。
故选D。
9.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a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B. 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C. 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 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四种
【答案】C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
【详解】A、a为单糖,属于不能水解的糖,属于结构物质,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A错误;
B、若a为核糖,则b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错误;
C、若m为尿嘧啶,则b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C正确;
D、幽门螺杆菌体内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因此含的化合物m碱基共5种,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探索历程中相关实验与推测或结论之间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从红细胞膜中提取的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膜中含蛋白质
D.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答案】A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其结构特性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其结论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
B、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说明蛋白酶分解了其中的蛋白质,细胞膜中有蛋白质,C正确;
D、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D正确。
故选A。
11. 下列实验与其所体现的科学方法或对科学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B. 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同位素标记法
C. 显微镜下拍摄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质壁分离的照片--物理模型
D. 归纳法分两种,其中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也是可信的
【答案】C
【详解】A、差速离心法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细胞器的分离使用的是差速离心法,A正确;
B、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标记亮氨酸来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过程,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正确;
C、模型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显微镜下拍摄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质壁分离的照片是实物,不是模型,C错误;
D、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但需要通过相关的实验等进一步证明,D正确。
故选C。
12. 下图是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三种有机物,丁是乙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丙可表示磷脂和糖类
B. 单体丁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会导致乙的功能不同
C.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所含乙的种类和数量往往越多
D. 高温加热后细胞膜仍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示意图,细胞膜主要由磷脂(组成元素是C、H、O、N、P)和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元素是C、H、O),因此图中甲为磷脂,乙为蛋白质,丙为糖类,丁为氨基酸。
【详解】A、甲表示磷脂,丙表示糖类,A正确;
B、单体丁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都是脱水缩合,不会导致乙蛋白质的结构不同,B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所含乙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往往越多,C正确;
D、高温可使乙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D。
13. 下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a、b、c中都含有DNA与RNA
B. 图a、b、c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中
C. 图a、b、c分别代表的是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胞核
D. 图c中的孔道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答案】B
【分析】图中显示abc都具有两层膜。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都发生在线粒体中;b中内膜光滑,有类囊体,是叶绿体,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因为上面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膜不连续,是核膜,上有核孔,有助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进行物质信息交流。
【详解】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数在细胞质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由于转录的主要场所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中也有少量的RNA,A正确;
B、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中没有,B错误;
C、根据分析,图a、b、c分别代表的是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胞核,C正确;
D、图c中的孔道是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例如(例如RNA),D正确。
故选B。
14. 图是细胞核结构的模式图,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B. ②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C. ③可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
D. ④允许核质间的物质自由通过
【答案】D
【分析】图示中①为染色质,②是核仁,③核膜,④是核孔。
【详解】A、①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正确;
B、②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B正确;
C、③可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C正确;
D、④是核孔,仅允许某些大分子物质选择性通过,D错误。
故选D。
15. 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的原生质层包含液泡B. 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
C. 此时水分子主动运输进出细胞D. 甲物质和水能自由通过细胞壁
【答案】D
【分析】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细胞保持活性;(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A、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中间的细胞质,不包含液泡,A错误;
B、该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B错误;
C、此时水分子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C错误;
D、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物质甲和水都能自由通过,D正确。
故选D。
16. 水分子以简单渗透方式通过细胞膜,但扩散速度非常缓慢。科学研究证明,水分子跨越细胞膜的快速运输是通过细胞膜上的一种水通道蛋白实现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B. 水通道蛋白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C. 哺乳动物肾小管、集合管能够快速重吸收水,细胞应分布较多的水通道蛋白
D. 水分子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而K+不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答案】B
【分析】阅读题干信息:水的运输可以分为:“简单渗透方式”----自由扩散,扩散速度缓慢;“通过水通道蛋白”---协助扩散,运输快速。
【详解】A、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
B、水通道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并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B错误;
C、哺乳动物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很快,原因是分布较多的水通道蛋白,C正确;
D、水通道蛋白是专门运输水分子的,其他分子或离子则不能通过,D正确。
故选B。
17. 下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该运输方式是( )
A. 自由(简单)扩散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D. 被动运输
【答案】C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图示中物质由膜外向膜内转运过程中需要载体,而且为逆浓度梯度进行转运,因此其代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详解】A、自由(简单)扩散为被动运输方式,顺浓度梯度进行,与题图不符,A错误;
B、协助扩散为被动运输方式,顺浓度梯度进行,与题图不符,B错误;
C、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进行,且需要载体协助,与题中物质的转运特点相符,C正确;
D、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与题图中的信息不符,D错误。
故选C。
18. 下表为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该实验结果可以证明酶( )
A. 具有高效性B. 具有专一性
C. 本质为蛋白质D. 本质为RNA
【答案】B
【分析】两个使馆分别加入了相同的底物不同的酶,用碘液检测底物(淀粉)的分解情况,实验结果表示1号使馆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故不显示蓝色,2号使馆脂肪酶不能分解淀粉,淀粉与碘液反应呈蓝色。
【详解】根据分析,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脂肪酶不能分解,可以证明酶的专一性,ACD错误,故选B。
19. 、乙、丙图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丁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受到酶浓度的限制
B. 图乙中,a点到b点的变化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逐渐被破坏
C. 图丙可表示pH对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如果适当降低温度,则图丁中的M值将保持不变
【答案】C
【详解】A、甲图表明,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A正确;
B、超过最适温度后,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故图乙中,a点到b点的变化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逐渐被破坏使酶的活性降低,B正确;
C、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0.9~1.5,与图示中最适pH为8.0左右不符,图丙不可表示pH对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C错误;
D、丁图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曲线,温度降低后酶的活性降低,底物完全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延长,但最终生成氨基酸的总量不变,即M值不变,D正确。
故选C。
20. 如图为pH 对作用于同一底物的两种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酶1的活性在两种不同的pH条件下,可能相同
B. 酶2由 pH=9 转移到 pH=6 的环境中,活性上升
C. 与酶2相比较,酶1更耐受酸性环境
D. 任意温度条件下,pH=5 时,酶1 的活性高于酶2
【答案】A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A、看图可知:在最适PH值的两侧,有两种不同的pH条件下,酶1活性可能相同,A正确;
B、过酸、过碱使酶变性失活,pH=9的环境下,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即使pH恢复到最适,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将酶2由pH=9转移到pH=6的环境中,酶活性也不变,B错误;
C、看图可知:与酶2相比较,酶1更耐受碱性环境,C错误;
D、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在高温环境条件下,pH=5时,酶1的活性等于酶2,D错误。
故选A。
21. 能准确表示ATP中三个磷酸基团之间,以及磷酸基团和腺苷之间关系的结构简式是( )
A. A—P—P~PB. A—P~P~P
C. A~P~P—PD. A~P~P~P
【答案】B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同时该化学键也容易形成,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即B正确。
故选B。
22. 下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一个活细胞中,时刻进行着过程①和②
B. 过程②可为过程①提供反应物
C. 过程①中需要的能量不是过程②释放的
D. 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过程②中的能量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①过程是ADP与Pi合成ATP的过程,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②过程是ATP水解产生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A、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一个活细胞中,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转化过程,A正确;
B、ATP水解生成的ADP和Pi是ATP合成的反应物,B正确;
C、过程①为ATP的合成过程,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或光合作用,C正确;
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D错误。
故选D。
23. 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
A. 不产生CO2B. 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
C. 在线粒体内进行D. 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答案】A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详解】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产生CO2,A正确;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不需要氧气,B错误;
C、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D错误。
故选A。
24. 如图为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a、b是代谢产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据图分析,物质a是二氧化碳,物质b是酒精
B. 无氧条件下生成物质a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C. 若只检测物质a是否生成,则无法判断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
D. 若试剂甲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现象I是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答案】B
【分析】酵母菌是一种典型的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酵母菌对氧气的需求是可变的,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且酵母菌生长较快。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据图分析,物质a均出现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中,物质a是二氧化碳,物质b是酒精,A正确;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酵母菌有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也生成二氧化碳,故无法根据二氧化碳来源判断细胞呼吸方式,C正确;
D、二氧化碳与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发生颜色变化,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故选B。
25. 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B.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丙和丁含量合成明显增加
C.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 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蓝紫光
【答案】D
【详解】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时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
B、水稻收获的时节,叶片中叶绿素降解,但并不是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分析图可知甲应是叶绿素b,乙是叶绿素a,丙是叶黄素,丁是胡萝卜素,B错误;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扩散最快的丁,C错误;
D、四种色素中类丙和丁是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D正确。
故选D。
26. 下列有关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将充分的暗处理后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光照一段时间,遮光部分遇碘变蓝
B. 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一段时间,绿光区域聚集细菌最多
C. 向绿色植物提供H2 18O和CO2,光照一段时间,释放的气体含有18O2
D. 向小球藻提供14CO2,光照一段时间,14C5化合物先于14C3化合物出现
【答案】C
【详解】A、将充分的暗处理后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光照一段时间,不遮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而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A错误;
B、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一段时间,绿光区聚集细菌最少,B错误;
C、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所以向绿色植物提供H2 18O和CO2,光照一段时间,释放的气体含有18O2,C正确;
D、光合作用过程,二氧化碳先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再还原生成五碳化合物,且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不参与五碳化合物的合成,D错误。
故选C。
27. 下图中甲、乙为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 甲膜中的色素分子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C. 乙中的[H]来自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的分解
D. 甲、乙图示上的生化反应由不同的酶催化
【答案】C
【分析】分析图示,甲中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乙中发生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表示线粒体内膜。
【详解】A、根据图中的化学反应可知,甲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乙是线粒体内膜,A正确;
B、甲为叶绿体类囊体膜,其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提取,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的[H],来自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的分解和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的分解,C错误;
D、酶具有专一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不同,D正确。
故选C。
28. 在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A.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 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
C.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D. 降低室内 CO2浓度
【答案】D
【分析】在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过程中,可以增大昼夜温差,降低夜间有机物的消耗;或白天的时候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室内CO2浓度等均有助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可以提高产量。
【详解】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不符合题意;
B、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将减少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B不符合题意;
C、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不符合题意;
D、封闭的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有限,因此降低室内CO2浓度会降低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产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29. a、b、c、d分别是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如图表示细胞周期,甲→甲是一个细胞周期
D. 如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详解】A、A图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应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
B、B图细胞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体,应为无丝分裂,B错误;
C、C图表示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的过程,因此乙→乙是一个细胞周期,C错误;
D、D图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核DNA分子,D正确。
故选D。
30. 关于植物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过程中将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 幼小的植物体内一般不存在衰老的细胞
C. 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 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答案】D
【分析】(1)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人体是多细胞个体,细胞衰老和死亡与人体衰老和死亡不同步,而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
B、幼小植物体内存在衰老的细胞,如衰老死亡的导管细胞,B错误;
C、细胞坏死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C错误;
D、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正确。
故选D。
二.不定向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者得2分,选不全得1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共10分)
31. 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 若②广泛分布在动物细胞内,则其一定是糖原
C. 若③为生物大分子,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最多为4种
D. ④可以表示脂肪,苏丹Ⅲ染液可以将此物质染成橘黄色
【答案】AD
【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H、O、N有的含有P、S;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
【详解】A、①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若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A正确;
B、糖原只分布在动物的肝脏和肌肉细胞内,B错误;
C、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若③为生物大分子,则为核酸,其彻底水解的产物为五碳糖、4种碱基和磷酸,最多为6种,C错误;
D、④的组成元素是C、H、O,该化合物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为脂肪,苏丹Ⅲ染液可以将此物质染成橘黄色,D正确。
故选AD。
32. 下图为胰岛B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不同信号分子的受体不同
B. ②过程蛋白质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
C. ③过程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
D. ④过程胰岛素通过主动运输出细胞
【答案】D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过程是信号分子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②过程是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③过程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合成胰岛素,④过程是胰岛素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A、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不同信号分子的受体不同,A正确;
B、②过程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则膜上蛋白质具有运输氨基酸和催化ATP水解的功能,B正确;
C、③翻译过程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先合成一段信号肽,再引导核糖体移动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加工等过程,C正确;
D、④过程胰岛素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D错误。
故选D。
33. 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外界溶液中,1h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的浓度最低B. Ⅱ的浓度较Ⅲ低
C. Ⅳ的浓度最高D. Ⅳ可能是蒸馏水
【答案】ABC
【分析】成熟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渗透系统,它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详解】成熟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渗透系统,它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Ⅰ溶液中的马铃薯条吸水质量增加了,Ⅰ溶液浓度最低,可能是蒸馏水;Ⅲ、Ⅳ溶液中马铃薯条失水且Ⅳ中的马铃薯条失水比Ⅲ的多,Ⅳ溶液浓度比Ⅲ溶液浓度高;Ⅱ中无明显变化,其溶液浓度与马铃薯条细胞液浓度相当。ABC正确, D错误。
故选ABC。
34. 如图表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与呼吸过程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①~⑥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③不在生物膜上进行
B. 参与过程②③⑤的酶种类相同
C. 过程②③④⑤都有ATP产生
D. 过程③产生的[H]不全都来自于丙酮酸
【答案】ACD
【详解】A、过程①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②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不在生物膜上进行,A正确;
B、参与过程②、③为有氧呼吸的过程,其催化酶类都为呼吸酶,⑤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酶类,它们的酶种类不相同,B错误;
C、过程②、③、④为有氧呼吸三个过程有ATP产,⑤水的光解2H2O→4[H]+O2+能量有ATP产生,C 正确;
D、过程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产生的[H]部分来自于丙酮酸,部分来自于水,D正确。
故选ACD。
35. 下列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
A. 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
B. 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C.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D. 卡尔文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答案】CD
【分析】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水,设立的一组对照实验:H218O和CO2,H2O和C18O2,卡尔文通过同位素示踪法探究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
【详解】A、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他的实验过程并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
B、萨克斯利用碘蒸气检测,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他的实验过程并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
C、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C正确;
D、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D正确。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45分)
36. 如图甲为某同学绘制的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为该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某种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可能含有色素,但不含核酸的细胞器是____(填名称);若该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有三处明显的错误,一处是细胞形态,另两处是细胞中不应该有____(填序号)两个结构。图甲为____(填“高等”或“低等”)植物细胞。
(2)图乙中的 A、B的单体都以____为基本骨架,连接成多聚体;B的合成场所是____(填名称),B自合成至与A结合穿过____层磷脂分子。
(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____、____三部分组成。
(4)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该系统的边界上____的种类和数目越多,其功能越复杂。
【答案】(1)①. 液泡 ②. 6和9 ③. 高等
(2)①. 碳链(或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②. 核糖体 ③. 0
(3)①. 细胞器膜 ②. 核膜
(4)蛋白质
【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1为细胞壁,2为细胞膜,3为高尔基体,4为细胞核,5为线粒体,6为叶绿体,7为细胞质基质,8为核糖体,9为液泡。
分析乙图:图示为染色体结构模式图,其中A为DNA,B为蛋白质,C为染色体。
【小问1详解】
甲图中可能含有色素的有叶绿体和液泡,但不含核酸的细胞器是9液泡。若该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有三处明显的错误,一处是细胞形态不对,另两处是不应该有6叶绿体和9大液泡。图甲为高等植物细胞,因为没有中心体。
【小问2详解】
图中的多聚体是A(DNA)和B(蛋白质),每一个单体都以碳链(或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连接成多聚体。B表示蛋白质分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蛋白质自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与A(DNA)结合,故B蛋白质自合成至与DNA结合穿过0层磷脂分子。
【小问3详解】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
【小问4详解】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该系统的边界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越多,其功能越复杂。
37. 某研究小组欲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2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适宜条件下进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
(2)实验2中a处限制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____,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
(3)实验1中过氧化氢酶和Fe3+的作用机理是____。
(4)通过实验1可以得到结论:____。酶除上述特性外,还有____、____两个特性。
【答案】(1)①. 催化剂种类 ②. H2O2浓度
(2)①. H2O2浓度 ②. 酶的数量有限
(3)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①. 酶具有高效性 ②. 专一性 ③.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分析】分析实验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该实验结果显示酶的催化效率远大于无机催化剂;
分析实验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H2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产物产生速率加快,之后不变,这是由于酶的数量有限。
【小问1详解】
由曲线图1分析可知,实验1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由曲线图2分析可知,实验2的自变量为H2O2浓度。
【小问2详解】
由图2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H2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a处限制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H2O2浓度,bc段增大H2O2浓度,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原因最可能是酶的数量有限。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酶和Fe3+都是催化剂,它们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小问4详解】
实验1中加过氧化氢酶的反应速率比加Fe3+的快得多,故可以得出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更高效,即酶具有高效性;酶还有专一性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两个特性。
38. 下图表示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葡萄糖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浓度为0时,该器官____(填“进行”或“不进行”)呼吸作用。
(2)对于该器官来说,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____阶段,其反应场所是____。
(3)氧气浓度在10%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写出该呼吸类型的总反应式:____。
(4)若AB=BC,此状态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为____。
(5)在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是因为____。
(6)在储藏果蔬时,往往需要采取降低温度、氧气含量等措施,其目的是____。
【答案】(1)进行
(2)①. 第三 ②. 线粒体内膜
(3) ①. (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4)1:3
(5)有氧呼吸过程产生了水
(6)减弱果蔬的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或[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或[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小问1详解】
氧气浓度为0时,该器官进行无氧呼吸,即该器官进行呼吸作用。
【小问2详解】
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和NADH(或[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氧气浓度在10%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相等,说明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呼吸作用的方程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小问4详解】
有氧呼吸时CO2:葡萄糖=6:1,无氧呼吸时CO2:葡萄糖=2:1,若AB=BC,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含量相同,故此状态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为1:3。
【小问5详解】
在粮食贮藏过程中,粮食会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水,因此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
【小问6详解】
降低温度可减弱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减弱呼吸作用;有氧呼吸需要氧气,降低氧气含量也能减弱呼吸作用,因此在储藏果实,蔬菜时,往往需要采取降低温度、氧气含量等措施,其目的是减弱果蔬的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9. 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体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a点表示呼吸作用速率 ,影响其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d点后限制大棚蔬菜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因此大棚种植可采取____。
(2)图甲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此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3)乙图装置实验中每隔15min加大一次广口瓶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与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和____,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O2释放量减小,气泡产生速率下降。
(4)由图丙可推知,24小时内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填时间),该植物24小时有机物会____(增加、减少、不变)。
【答案】(1)①. 温度 ②. CO2浓度 ③. 增施农家肥
(2)①.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②. 大于
(3)①. 光照强度减弱 ②. CO2浓度降低
(4)①. 18 ②. 减少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表示光饱和点。图乙中,可通过控制光源的距离控制光照强度。图丙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小问1详解】
图甲中的a点光照强度为0,没有光合作用,此时可表示为呼吸作用速率;a点的上下移动可表示呼吸强度大小,温度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影响呼吸作用强度,故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故在用大棚种植蔬菜时,可采用加大昼夜温差的方法来提高细胞中有机物的积累量;d点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因此大棚种植可采取增施农家肥以提高CO2浓度的方法增产。
【小问2详解】
c点为光补偿点,植物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此时整个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故仅叶肉细胞而言,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小问3详解】
水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随着距离的增加,会导致水藻接受的光照减弱,同时广口瓶中的CO2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减弱,释放的氧气量减少,气泡产生速率下降。
【小问4详解】
丙图中纵轴表示的是温室中二氧化碳的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二氧化碳量最少时,即18时就是氧气积累最多时;据图可知:j点与e点相比二氧化碳量升高,说明24小时总呼吸大于总光合,有机物含量减少。
40. 图甲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细胞图像按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依次为____(用字母表示)。
(2)观察有丝分裂可选择根尖的____(填“分生区”或“成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在该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____。
(3)图甲的A中,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之比为____。
(4)图甲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中含有____条染色体,____条DNA,____条染色单体。
(5)图乙中曲线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cd段对应的分裂时期为____。
(6)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
【答案】(1)B、C、A、D
(2)①. 分生区 ②.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1∶1
(4)①. 4 ②. 4 ③. 0
(5)①. 完成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 有丝分裂后期
(6)DNA分子
【分析】分析甲图: A 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细胞中,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C 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D 细胞中,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分析乙图:乙图中 ab 段表示 DNA 的复制, bc 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cd 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是有丝分裂后期、B是有丝分裂前期、C是有丝分裂中期、D是有丝分裂末期,故顺序为B、C、A、D。
【小问2详解】
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能力强,故观察有丝分裂可选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在该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小问3详解】
图甲的A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DNA数目为8个,故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之比为1:1。
【小问4详解】
图甲中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分析图甲可判断图甲的细胞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DNA含量为4个;故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4条DNA,0条染色单体。
【小问5详解】
图乙中曲线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故原因是完成了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说明着丝粒分裂,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小问6详解】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DNA分子。
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大小
核膜
a
有
有
较大
有
b
有
无
较大
有
c
有
有
小
无
d
无
-
-
-
步骤
1号试管
2号试管
1
加淀粉溶液3ml
加淀粉溶液3ml
2
加淀粉酶溶液1ml
加脂肪酶1ml
3
加碘液3滴
加碘液3滴
现象
不变蓝色
变蓝色
溶液
Ⅰ
Ⅱ
Ⅲ
Ⅳ
质量变化率
+6%
0
-4%
-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题docx、高二生物期末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