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计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些无机盐是组成RNA的必需成分
    B. 体内参与运输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C. 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形态结构
    D. 越冬时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一般较高
    【答案】D
    【详解】A、某些无机盐是组成RNA的必需成分,如磷酸盐,A正确;
    B、自由水参与体内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B正确;
    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从而影响细胞的形态结构,C正确;
    D、越冬时植物细胞内结合水含量一般较高,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D错误。
    故选D。
    2. 植物体内果糖与X物质形成蔗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X是纤维素的基本单位B. X与果糖的分子式不同
    C. X和果糖都能用斐林试剂检测D. X是动植物共有的糖类
    【答案】B
    【分析】蔗糖是二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蔗糖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在人体内需要被消化后吸收。
    【详解】A、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X应为葡萄糖,葡萄糖,是构成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X是葡萄糖,其和果糖都是六碳糖,二者是同分异构体,分子式均为C6H12O6,B错误;
    C、X应为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因而都能用斐林试剂检测,C正确;
    D、X是葡萄糖,是细胞中生命的燃料,是动植物共有的糖类,D正确。
    故选B。
    3. 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原核细胞没有
    B. 真核细胞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C.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 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真核细胞中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原核细胞中的蓝细菌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A错误;
    B、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B错误;
    C、真核细胞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是细胞结构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D。
    4. 下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b表示磷脂,a、c可能是内质网和中心体
    B. 若b表示双层膜,则a、c只能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 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色素,则a、c可能是叶绿体和液泡
    D. 若b表示的结构中含有DNA,则a、c一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A
    【分析】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无膜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详解】A、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中心体没有膜结构,故不含磷脂,A错误;
    B、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因此a、c一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B正确;
    C、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液泡,则a、c可能是叶绿体和液泡,C正确;
    D、含有D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则a、c一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D正确。
    故选A。
    5. 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中结构与其功能相对应的是( )
    A. 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可参与水分子的运输
    B. ②是转运蛋白,转运物质过程中形状可能会发生改变
    C. ③是磷脂分子的疏水部分,将细胞与水环境分开
    D. ④是磷脂分子的疏水部分,流动性差以保证脂双层稳固不变
    【答案】B
    【分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A、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信息交流作用,不能参与水分子的运输,A错误;
    B、②是转运蛋白,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 B正确;
    C、③是磷脂分子的亲水部分,C错误;
    D、④是磷脂分子的脂肪酸链,流动性强,以保证脂双层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6. 如图为李某体检时医生制作的血液临时装片,甲、乙分别为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到乙的过程中,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细胞面积放大的倍数
    C. 观察到甲时的物镜镜头与装片的距离比乙远
    D. 若不调节光源和光圈,乙的视野比甲要亮
    【答案】C
    【分析】题意分析,图中甲为低倍镜下的视野,乙为高倍镜下的视野,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步骤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
    【详解】A、由甲到乙的过程中,是低倍镜换高倍镜的过程,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细胞长度或宽度的放大的倍数,B错误;
    C、由于换用高倍物镜后,高倍物镜的较长,因此,观察到甲时的物镜镜头与装片的距离比乙远,因为乙为高倍镜下的视野,C错误;
    D、乙为高倍镜下的视野,实际观察到的面积小,因此,若不调节光源和光圈,乙的视野比甲要暗,D正确。
    故选C。
    7. 科研人员将A、B两种植物的成熟叶片(细胞形态正常)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其重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浓度下,A叶片细胞的吸水能力变小
    B. 五种溶液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乙>丁>甲>戊>丙
    C. 戊浓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B植物细胞液浓度可能依然与外界溶液浓度不相等
    D. 如果在甲溶液中添加蔗糖酶,A植物的重量可能会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A
    【分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甲浓度条件下,A植物的成熟叶片细胞重量减小,细胞失水,则A叶片细胞液浓度升高,吸水能力变大,A错误;
    B、以植物B作为研究对象,丙浓度下细胞吸水最多,则丙的浓度最小,其次是戊,甲溶液中植物 B既不吸水也不失水,与细胞液浓度相等, 乙浓度下失水最多,则乙的浓度最大,因此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丙<戊<甲<丁<乙,B正确;
    C、由于细胞壁的限制,植物细胞不会无限吸水,戊浓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A植物细胞液浓度可能依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正确;
    D、蔗糖酶可将一分子蔗糖分解为两分子单糖,溶液浓度增大,在最初一段时间,A植物细胞失水增加,A植物的重量可能会先下降,而后当单糖进入细胞中后,细胞液溶度上升,细胞吸水,A植物的重量会上升,D正确。
    故选A。
    8. 下图中甲为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是核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 ATP彻底水解的产物为三个磷酸和腺苷
    C.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D. 图中酶1、酶2和酶3催化水解的化学键相同
    【答案】A
    【分析】ATP分子的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ATP分子不稳定,水解时远离A的特殊化学键容易断裂,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A、核酶是指具有催化作用的RNA,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故丙是核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正确;
    B、ATP彻底水解的产物为三个磷酸和腺嘌呤和核糖,B错误;
    C、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ATP提供,ATP脱去一个磷酸基团产生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ADP,因此乙(ADP)的含量会稍有增多,但由于ATP和ADP可迅速转化,故不会显著增加,C错误;
    D、酶1和酶2水解的均是特殊化学键,酶3水解的是普通的磷酸键,D错误。
    故选A。
    9.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体外也能发挥作用
    C. 酶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D. 酶在催化底物时,结构不会发生变化,否则将失活
    【答案】B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错误;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要给予适宜的条件,酶细胞内、外均可发挥作用,B正确;
    C、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错误;
    D、酶作为催化剂,在催化底物时,需要和底物结合,因而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但酶在反应前后理化性质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10. 将细胞呼吸相关原理运用于生活中,可指导人们进行健康生活或科学生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慢跑等有氧运动可减少乳酸堆积
    B. 合理灌溉可减少植物根部酒精毒害
    C. 使用透气性强的创可贴防止厌氧细菌繁殖
    D. 低温、无氧、适宜湿度保存可延长水果保鲜时间
    【答案】D
    【详解】A、慢跑等有氧运动能防止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可减少乳酸堆积,A正确;
    B、合理灌溉能防止根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减少植物根部酒精毒害,B正确;
    C、由于氧气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的无氧呼吸,所以在包扎伤口时,可使用透气性强的创可贴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的无氧呼吸,从而防止厌氧菌大量繁殖,C正确;
    D、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能降低呼吸作用;适宜的湿度能保证水果水分的充分储存;但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或乳酸等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导致水果腐烂,应低温、低氧、适宜湿度保存可延长水果保鲜时间,D错误。
    故选D。
    11. 2022年,我国科学家提取菠菜中的类囊体,跨物种注射到衰退的动物细胞中,成功逆转细胞代谢状态。下列关于含有类囊体的动物细胞说法错误的是( )
    A. 能利用细胞本身产生的O2
    B. 不能利用CO2合成有机物
    C. 不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D. 相比衰退细胞能产生更多ATP用于代谢
    【答案】C
    【分析】叶绿体和光反应:
    (1)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条件:光照、色素、酶等。
    (3)物质变化:叶绿体利用吸收的光能,进行水的光解,同时促成ADP和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
    (4)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
    【详解】A、动物细胞含有类囊体后,可利用自身类囊体产生的氧气,A正确;
    B、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不能发生在类囊体,B正确;
    C、类囊体发生光反应,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C错误;
    D、类囊体会产生ATP,相对于衰退的细胞含有类囊体的动物能产生更多的ATP,D正确。
    故选C。
    12. 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线粒体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植物数据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
    A.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B.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5℃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D.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0℃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答案】C
    【分析】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是将CO2还原为糖的反应,且产生O2。呼吸作用是将糖类氧化成的反应,且消耗O2。本题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代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机物积累,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表中光照下叶绿体CO2吸收总量代表光合速率,黑暗中CO2释放量代表呼吸速率。
    【详解】AB、由表可知,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的积累量分别为:0.4、0.5、1.5、1.75、1.5、0.5,因此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35℃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A、B错误;
    C、温度均保持在35℃条件下,12小时光照能积累的量可用1.75 mg/h ×12h=21mg表示,12小时黑暗消耗的量可用1.50 mg/h ×12h=18mg表示,该植物存在有机物的积累,能正常生长,C正确;
    D、温度均保持在40℃条件下,12小时光照能积累的量可用0.5 mg/h ×12h=6mg表示,12小时黑暗消耗的量可用3.00mg/h ×12h=36mg表示,该植物不存在有机物的积累,所以不能正常生长,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 衰老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而生理功能未发生改变
    C. 细胞凋亡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与基因有关
    D. 衰老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增大,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D
    【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是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具有过程积极意义。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细胞的种类发生改变,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A错误;
    B、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错误;
    C、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错误;
    D、衰老的细胞表现为细胞核的体积增大,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正确。
    故选D。
    14. 某同学为验证膜的通透性(单糖能透过、二糖不能透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实验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齐平。等一段时间后,在漏斗中加入蔗糖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未加蔗糖酶时,稳定后半透膜两侧仍有浓度差
    B. 加蔗糖酶后,漏斗内液面会逐渐升高最后稳定
    C. 加蔗糖酶后,当漏斗液面高度不再变化,半透膜两侧仍有高度差
    D. 未加蔗糖酶时,漏斗内液面逐渐升高,且上升的速率不断变慢,最后不再升高
    【答案】B
    【分析】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
    题图分析,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高,漏斗内液面上升。
    【详解】A、未加蔗糖酶时,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稳定后中烧杯仍为水,所以稳定后半透膜两侧仍有浓度差,A正确;
    B、加蔗糖酶后,漏斗内液面先上升是由于酶的加入和蔗糖的水解使浓度增大,随着一分子蔗糖被分解产生两分子单糖渗出半透膜,液面再下降,最后稳定,B错误;
    C、加蔗糖酶后,蔗糖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会通过半透膜,因此,膜两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相等,但漏斗中有酶的存在,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漏斗中还是略高,即半透膜两侧仍有高度差,C正确;
    D、未加蔗糖酶时,漏斗内液面逐渐升高,浓度差与速率成正相关,所以且上升的速率不断变慢,最后不再升高处于稳定状态,D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计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下列有关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卡尔文等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最终探明了CO2→C5→(CH2O)
    B. 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实验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
    C. 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CO2
    D. 希尔制取叶绿体悬液并加入草酸铁,光照后发现存在还原性物质将Fe3+还原成Fe2+
    【答案】BD
    【详解】A、卡尔文等用小球藻等进行同位素标记实验,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到三碳化合物再到有机物的过程,即CO2→C3→(CH2O),A错误;
    B、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实验,以好氧细菌为指示生物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B正确;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来自水,但18O是稳定性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C错误;
    D、希尔制取叶绿体悬液并加入草酸铁,光照后发现存在还原性物质将Fe3+还原成Fe2+,离体的叶绿体释放了氧气,D正确。
    故选BD。
    16. 下图1为酶的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示意图,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酚形成黑色素是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原因。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PPO活性的大小,某同学设计了实验并对各组酚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1模型推测,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降低竞争性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
    B. 图2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而PPO的初始量、pH等属于无关变量
    C. 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时,应在40~50℃间设置多个温度梯度进行实验
    D. 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与高温抑制酶活性的机理相同,都与酶的空间结构改变有关
    【答案】ABD
    【分析】题图分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底物的竞争力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即底物浓度的增加能缓解竞争性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即使增加底物浓度也不会改变酶促反应速率。
    【详解】A、图1所示,酶的活性中心有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降低竞争性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A正确;
    B、由图2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酶的种类,而 PPO 的初始量、 pH 等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正确;
    C、根据图2可知,在几个试验温度当中,40℃时酚剩余量最低,在最适温度两侧总有两个不同温度对应的酶活性相同,因此要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应在30—50℃间设置多个温度梯度进行实验,C错误;
    D、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空间结构改变而功能丧失,其机理与高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似,D正确。
    故选ABD。
    17. 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实验中温度、pH等属于无关变量
    B. 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油脂层隔绝O2
    C.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CO2
    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ABC
    【分析】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时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A、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等,且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A正确;
    B、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油脂层隔绝O2,制造无氧环境,B正确;
    C、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CO2,防止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C正确;
    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由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不同,故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
    故选ABC。
    18. 实验室现有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食用油,分别装在甲、乙,丙、丁四个瓶子里。某同学取样进行物质鉴定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下列针对实验结果分析合理的是( )
    A. 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甲瓶中的是淀粉溶液
    B. 乙、丙、丁三瓶液体中溶质的元素组成是一样的
    C. 甲瓶与丁瓶物质混合,其产物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D. 若乙瓶中的物质提取于植物,其在常温下呈液态
    【答案】ACD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淀粉的鉴定利用碘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
    (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4)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淀粉的鉴定利用碘液,观察是否产生蓝色,甲瓶中的液体遇碘液变蓝,判断甲瓶中的是淀粉溶液,A符合题意;
    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乙瓶中的是食用油,丙瓶中的是葡萄糖溶液,丁瓶中的是唾液淀粉酶溶液(蛋白质),乙、丙二瓶液体中溶质的元素组成都是C、H、O,丁瓶中溶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甲瓶中的是淀粉溶液,丁瓶中的是唾液淀粉酶溶液,甲瓶与丁瓶物质混合,其产物是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C符合题意;
    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乙瓶中的是食用油。植物中的脂肪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呈液态,D符合题意。
    故选AC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计5题,共60分)
    19. 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链,与动物的摄食行为和血压调节具有密切关系,图1是神经肽Y的部分氨基酸组成示意图和谷氨酸(Glu)的结构式。图2是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

    (1)图1中4种氨基酸的不同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各氨基酸通过__________反应形成神经肽Y,其中连接Leu和Alu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__。已知组成神经肽Y的11种氨基酸中,Glu有4个,其他氨基酸仅含有一个羧基,则该神经肽Y含有的游离羧基有__________个,一分子神经肽Y至少含有__________个氧原子。
    (2)组成鱼和人的神经肽均是三十六肽化合物,但两者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
    (3)图2中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称号1、2、3、4回答)构成一个核苷酸,该核苷酸链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存在于新冠病毒中,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__________种,其寄生的细胞中T、C、G可参与合成__________种核苷酸。
    【答案】(1)①. R基 ②. 脱水缩合 ③. 肽键 ④. 5##五 ⑤. 45
    (2)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
    (3)①. 脱氧核糖 ②. 123 ③. 不能 ④. 6##六 ⑤. 5##五
    【小问1详解】
    由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可知,不同的氨基酸的区别主要在于侧链基团(R基)不同,因此图中4种氨基酸的不同是由R基(或侧链基团)决定的,各氨基酸是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连接的化学键是肽键;分析题意,组成神经肽Y的11种36个氨基酸中,Glu占4个,该氨基酸的R基中有一个羧基,其他氨基酸分子中都仅有一个羧基,形成多肽后,一条多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羧基,则神经肽Y含有的游离羧基有4+1=5个;多肽链中的氧原子主要存在于肽键和游离的羧基中,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其中肽键数目为36-1=35个,则该多肽中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为35+5×2=45个;
    【小问2详解】
    组成鱼和人的神经肽均是三十六肽化合物,说明组成两者的氨基酸数目相同,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其生理作用却彼此不同;
    【小问3详解】
    分析图2,其中1磷酸,2脱氧核糖和3碱基(胞嘧啶),三者可构成一个核苷酸;图示碱基有T,T是DNA分子特有的碱基,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而HIV属于RNA病毒,不含DNA,所以该核苷酸不可能存在于HIV中;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产物有磷酸、核糖、4种含N碱基,即RNA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化合物,其寄生的生物是细胞生物,由T、C、G这三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有5种,两种核糖核苷酸、三种脱氧核苷酸。
    20. 细胞自噬是指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质或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的过程。下图1为某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为真核生物细胞内衰老线粒体的自噬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结构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__________合成的车间。
    (2)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图1细胞中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若图1细胞表示人体心肌细胞,则数量显著增多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图1中①的功能是__________。若用18O标记①中参与反应的O2,则18O最先出现在_________(填物质)中。
    (4)若图1细胞表示唾液腺细胞,则参与合成和运输唾液淀粉酶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_(填数字序号)。细胞通过_________方式将唾液淀粉酶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是否需要能量_________(填“是”或“否”)。
    (5)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可能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于突变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堆积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失调症,提高细胞的自噬能力能治疗该类疾病,这是因为细胞自噬能_________。
    (6)图2中,线粒体受损时,来自内质网的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此时细胞中LC3-I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线粒体的降解。研究人员选取周龄一致的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训练一段时间后,测量大鼠腓肠肌细胞LC3-I蛋白和LC3-II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由图可知,运动可以_________(“促进”或“抑制”)大鼠细胞中受损线粒体的自噬,其意义在于_________。
    【答案】(1)①. 内质网 ②. 脂质
    (2)①. ③ ②. ①
    (3)①.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②. H2O
    (4)①. ①②⑤ ②. 胞吐 ③. 是
    (5)①. 增强 ②. 清除细胞内突变的蛋白质
    (6)①. 促进 ②. 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维持肌肉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①是线粒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中心体、④是染色质、⑤是内质网、⑥是核糖体。图2,衰老的线粒体与自噬前体结合,在溶酶体的作用下形成残质体,分解的产物一部分被细胞重新利用,一部分排出细胞。
    【小问1详解】
    图1中,结构⑤是内质网,它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车间,内质网是细胞中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
    【小问2详解】
    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图1细胞中特有的结构是③是中心体。若图1细胞表示人体心肌细胞,心肌跳动需要大量能量,线粒体是“动力车间”,图1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的细胞器是①是线粒体。
    【小问3详解】
    图1中①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车间,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若用18O标记①中参与反应的O2,氧气会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则18O最先出现在水中。
    【小问4详解】
    若图1细胞表示唾液腺细胞,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参与合成和运输唾液淀粉酶的具膜细胞器有①线粒体、②高尔基体、⑤内质网,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但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最终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将唾液淀粉酶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小问5详解】
    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可以通过自噬作用将物质再利用,细胞的自噬作用可能增强。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于突变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堆积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失调症,提高细胞的自噬能力能治疗该类疾病,这是因为细胞自噬能清除细胞内突变的蛋白质,进而维持细胞内外的相对稳定状态。
    【小问6详解】
    据图分析,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LC3-II蛋白含量增加,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线粒体的降解,所以运动可以促进大鼠细胞中受损线粒体的自噬,其意义在于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维持肌肉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21. 下图甲是大豆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PSI和PSII分别是光系统Ⅰ和光系统II,是叶绿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能吸收利用光能和进行电子传递。光反应中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在图中膜两侧建立H'电化学梯度。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字母表示物质。图乙为农科所研究温度对大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时所绘制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PSⅠ和PSII所在膜结构的名称为_________,过程③表示_________,过程③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
    (2)图甲中物质A代表_________,若由适宜光照转至黑暗环境,短时间内A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图甲产生的O2进入同一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_________层膜。
    (3)图甲中物质C的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其作用有_________
    (4)据图乙可知大豆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白天,37℃时该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此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来自_________。
    【答案】(1)①. 类囊体 ②. C3的还原 ③. NADPH和ATP([H]和ATP)
    (2)①. C5(五碳化合物)②. 减少 ③. 5
    (3)①. 蛋白质 ②. 催化ATP的合成、运输H+
    (4)①. 35℃ ②.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③. 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和从外界吸收的CO2
    【分析】图示为光合作用过程, 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水光解产生氧气和H+,光反应还产生ATP和NADPH,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 C3的还原过程,所以A为 C5,B为C3。①为光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固定,③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小问1详解】
    PS I和PS II分别是光系统I和光系统Ⅱ,是叶绿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能吸收利用光能进行电子传递,所以其位于类囊体膜上。过程②表示CO2的固定;过程③为C3还原,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
    【小问2详解】
    图甲中物质A代表 C5(五碳化合物),由适宜光照转至黑暗环境,光照不足,光反应产生ATP和NADPH不足,暗反应 C3的还原过程受到影响, C3被还原产生的C5减少,而C5还在参与二氧化碳固定被消耗,因此短时间内 C5的含量下降,图甲产生的O2进入同一细胞被利用,而图甲产生的O2位于类囊体内,由叶绿体进入同一细胞的线粒体,至少穿过的膜为:类囊体膜1层、叶绿体膜2层、 线粒体2层膜,因此图甲产生的O2进入同一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5层膜。
    【小问3详解】
    图甲中物质C属于膜蛋白,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图分析其作用有催化ATP的合成、运输H+。
    【小问4详解】
    图乙可知,35℃时候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大,而呼吸作用强度相对较少,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故大豆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5℃;白天,37℃时该植物既要进行光合作用,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故此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CO2,吸收速率大于0,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来自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和从外界吸收的CO2。
    22. 图甲为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若考虑一个细胞周期,该图示缺少处于_________期的示意图。而该时期细胞主要是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即进行_________。
    (2)图甲中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期(用字母表示),核膜、核仁消失于_________期(用字母表示),B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_______,D图中1结构称为__________,该结构的形成与_________(细胞器)有关。
    (3)图乙中曲线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cd段对应的分裂时期为_________期:bc段对应于图甲的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细胞。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发生在_________期。
    (5)有丝分裂过程中_________,保证了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
    【答案】(1)①. 间 ②.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①. С ②. B ③. 4、8 ④. 细胞板 ⑤. 高尔基体
    (3)①. DNA的复制 ②. 后 ③. B、C
    (4)前和末 (5)染色体进行精准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分析】图甲中A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图乙中ab段时因为DNA复制导致的,cd段时着丝粒分裂导致的。
    【小问1详解】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甲中只有分裂期,还缺少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是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即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小问2详解】
    图甲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即图中C中期。B中着丝粒未分裂,染色体、染色单体数分别是4、8。D中1是细胞板,随后发育成细胞壁,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小问3详解】
    图乙中ab段时因为DNA复制导致的,cd段时着丝粒分裂导致的,cd段对应后期。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G2期、前期、中期,即可表示图甲中的B、C两个时期。
    【小问4详解】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发生在前期和末期,前期二者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后期二者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不同。
    【小问5详解】
    染色体进行精准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保证了有丝分裂的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23. 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管状叶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富含营养物质。下图1为洋葱纵切而示意图,图2为洋葱鳞片叶质壁分离示意图,图3为根尖有丝分裂图像,图4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几个主要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取图1中2处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取图1中3处活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胭脂红溶液中,细胞状态如图2所示,观察到红色的部位是图2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2)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流程依次为解离、漂洗、_________、_________。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__,便于观察。
    (3)图3中甲~丁为洋葱根尖细胞增殖不同时期的显微图像,根据分裂的先后顺序依次为丁→_________(用编号和箭头表示),其中一定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填编号)。
    (4)图4步骤①~④中,实验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②中加入的物质有_________。试剂a的颜色是_________。图①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_。
    (5)当改变层析液的组成进行分离时,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用乙醚溶解色素带的色素,浓缩后用分析仪检测,可以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_________来判断色素的种类。
    【答案】(1)①. 2处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答到含有色素便于观察给分)②. ①(或①③)
    (2)①. 染色 ②. 制片(或压片)③. 使组织细胞分离
    (3)①. 甲→乙→丙 ②. 甲
    (4)①. ②④①③ ②. 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不全不给分)③. 无色 ④. 细、直、待晾干后重复几次(或细、直、待上次划线干了之后重复多次划线)
    (5)吸收光谱
    【小问1详解】
    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选择图1中2处细胞是因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细胞液中含有色素而呈紫色,便于观察;图2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且是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胭脂红不能进入细胞,因此红色出现在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间隙,即图2中的1;
    【小问2详解】
    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流程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解离的目的是用解离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观察;
    【小问3详解】
    由图3可知,甲是有丝分裂的前期,乙是后期,丙是末期,丁是间期,所以分裂的先后顺序依次为丁→甲→乙→丙,姐妹染色单体是在间期形成、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所以一定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甲;
    【小问4详解】
    图4是提取色素的过程,①是画滤液细线,②是研磨提取绿叶,③是分离色素,④是过滤获得滤液,因此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其中②中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提取色素)、SiO2(研磨充分)、CaCO3(防止色素被破坏),试剂a是层析液,是无色溶液;画滤液细线要做到细、齐、直,而且待上次划线晾干了后再重复画几次;
    【小问5详解】
    不同的色素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来判断色素的种类。温度(℃)
    20
    25
    30
    35
    40
    45
    光照下叶绿体CO2吸收总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黑暗中CO2释放量(mg/h)
    0.60
    0.75
    1.00
    1.50
    2.25
    3.00
    取样瓶标号
    选用试剂
    反应结果

    碘液
    蓝色

    苏丹Ⅲ
    橘黄色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
    紫色

    相关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6页。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