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一教研站联考八年级(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一教研站联考八年级(上)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0.5,总计15分)
1. 护士在给患者输液时,常用橡皮软管扎紧患者的前臂,这时会发现患者手背上有“青筋”突起。这些青筋是( )
A. 神经B. 动脉
C. 毛细血管D. 静脉
【答案】D
【分析】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
【详解】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当绑扎人体上臂后,由于静脉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而前臂被绑住了,血液无法从手臂运回心脏,于是就在手臂上出现了一条条的“青筋”,这些“青筋”实际上是鼓起的静脉血管。故D符合题意。
2. 下图中箭头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其中属于动脉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血管类型和特点:①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②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③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A.图示为静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动脉,动脉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B符合题意。
C.图示为静脉,静脉是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下图,将等量的新鲜动物血液分别注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并轻轻摇动几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常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血液的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B.AB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因此AB两试管应该为血清和血块,AB错误。
CD.CD试管中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B. 血浆只有运输血细胞的功能
C.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D.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答案】B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A.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故A正确。
B.血浆的主要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故B错误。
C.红细胞数目最多,形态为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部分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5. 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毫升不会危及生命( )
A. 400B. 1200~1500C. 200~300D. 500
【答案】A
【分析】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详解】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20%(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但是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故选A。
6. 眼是人和动物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感觉器官,眼球里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 角膜B. 巩膜
C. 视网膜D. 脉络膜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角膜无色透明,富含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能保护眼球;脉络膜有遮光和形成暗室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故选C。
7. 阳光明媚的春天,入眼都是浓绿艳黄、姹紫嫣红。所有这些视觉的形成都是在( )
A. 晶状体B. 视网膜
C. 视神经D. 大脑
【答案】D
【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即: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D符合题意。
故选D。
8. 当你观察同学眼睛时,看到对方眼球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分别称为( )
A. 角膜和虹膜B. 虹膜和巩膜
C. 虹膜和玻璃体D. 角膜和玻璃体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在人的眼睛中,虹膜上面有色素,我们东方人的虹膜是棕色的或黑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黑眼球”;眼球壁的白色部分是巩膜,具有保护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球”。故选B。
9. 医生为某同学的眼球作了如右图所示的成像原理图解(虚线为正常,实线为近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近视的晶状体曲度过大
B. 近视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C. 近视的眼球前后径过长
D. 可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近视
【答案】B
【分析】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详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B符合题意。
故选B。
10. “火树银花不夜天”,在喜庆的盛大节日里,人们常常要燃放礼花爆竹,此时旁观者最好张口,或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 防止听小骨和听觉神经受损
C.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 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答案】D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鼓室容纳听小骨,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有咽鼓管通到咽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因此,燃放礼花爆竹,此时旁观者最好张口,或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于( )
A. 骨骼B. 骨骼肌C. 关节D. 骨
【答案】B
【分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详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B。
12. 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包含以下哪个结构( )
A. 神经B. 关节C. 肌肉D. 骨
【答案】A
【详解】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结,有的骨连结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结,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结,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故选A。
13. 下列各项中,对骨膜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骨膜是一层位于骨表面的、由上皮组织构成的膜
B. 骨膜是一层位于骨表面的坚韧的结缔组织膜
C. 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D. 骨膜内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的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 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而骨髓位于骨髓腔内,不在骨膜中。 可见A错误。
考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4. 下图中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细胞位于(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D
【分析】如图中,①骨松质,②骨髓,③骨密质,④骨膜。
【详解】AC.骨质分为③骨密质和①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可见,AC错误。
B.②骨髓位于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质的空隙里。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的功能,B错误。
D.④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愈合有关。因此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成骨细胞,位于④骨膜内,D正确。
骨选D。
15. 下列有关骨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幼年时,全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B. 成年人的骨松质内,始终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C.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变为黄骨髓
D. 人的骨髓腔和骨松质内终生具有红骨髓
【答案】D
【分析】此题可根据骨髓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知识分析解答。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
【详解】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由上所述可以看出选项A、B、C是正确的,D项中人的骨髓腔中并不终生具有红骨髓,因为成年后红骨髓转化成了黄骨髓,D不正确。
故选D。
16. 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详解】A.图示两块骨骼肌跨越两个关节,不是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A错误。
B.图示两块骨骼肌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正确。
C.图示两块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附着在同一块骨上,C错误。
D.图示只有一块骨骼肌跨越关节,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不能完成运动,D错误。
故选B。
17.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下列关于肌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肌腱位于骨骼肌的两端
B. 肌腱呈白色
C. 肌腱由肌细胞组成
D. 两端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相邻的骨上
【答案】C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通过肌腱分别固定在至少两块不同的骨上。
【详解】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绕过关节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由此可见,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 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图中标号①、②、④所示结构
B. 结构①分泌的滑液进入②内可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
C. 图中结构①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D. 结构⑥表面覆盖有光滑的结构③可减小运动时的摩擦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⑥关节面,A错误;①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进入②关节腔内可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B正确;①关节囊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C正确;⑥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表面覆盖③关节软骨,可减小运动时的摩擦,D正确。
考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9.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描述了和尚在月光下轻轻推开寺门的优美画面,在推门的过程中该和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 收缩、舒张B. 舒张、收缩C. 收缩、收缩D. 舒张、舒张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就会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详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推门的过程中,处于伸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20. “垫排球”是我市的体育中考项目。下列有关完成该项动作的描述错误的( )
A. 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B. 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C. 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D. 只需肱二头肌参与
【答案】D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AB.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肌肉、关节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A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完成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不符合题意。
D.“垫排球”时,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多组肌肉的协作完成,不只需肱二头肌,还需要肱三头肌的参与,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是( )
A. 蒸腾作用B. 运输作用C. 呼吸作用D. 光合作用
【答案】A
【分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详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22. 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金鱼藻产生的气体是( )
A. 氧气B. 空气C. 水蒸气D. 二氧化碳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详解】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鱼藻,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用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可以看到: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说明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此实验证明了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故选A。
23.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B. 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C. 合成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答案】B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4. 当你一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是由于绿色植物的(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 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 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
【答案】C
【分析】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
【详解】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其次,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因此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
故选C。
25. 如图为某同学总结光合作用公式.据图分析可知光合作用( )
二氧化碳+水+氧气
A. 有光和无光时都能进行
B. 把简单的有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
C. 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光
D.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详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淀粉),D符合题意。
故选D。
26. 图中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与光合作用相比,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B. M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 白天引起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D. 一昼夜内该植株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间是N点对应的时间
【答案】D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详解】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A正确.
B、据图可见:M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
C、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增强而增强.C正确.
D、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F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错误.
27. 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如图,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探究的是( )
A. 水量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B. 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 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D. 水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光合作用速率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等。由图示的实验装置可知:甲装置水温是15°C,乙装置是30°C;比较两实验的各种条件,只有一个变量,即水温;其它的水量、光照和水质等都相同;因此,本实验探究的是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8. 取两段相同的植物枝条甲和乙,摘除其中一个枝条的叶片,再分别放入均装有10毫升清水的量筒中,一起放在阳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组的叶片被摘除
B. 实验变量是光照时间
C. 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 实验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答案】D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植物体内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进行的主要器官是叶。
【详解】A.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甲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越来越低,说明甲组的叶未被摘除;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组液面变化不明显,说明乙组的叶被摘除,A错误。
BD.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甲、乙的变量是有无叶,甲有叶,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越来越低,而乙量筒内的叶摘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变化不明显,所以得出结论是: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B错误,D正确。
C.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甲组有叶,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错误。
故选:D。
29. 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兔和植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该图不能反映的是( )
A. 生态系统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稳定
B.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 生态系统中生物相互制约和影响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B
【分析】﹙1﹚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是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利用,但能量会沿着食物链逐级损耗、递减;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详解】A、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也就是生态系统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稳定,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是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利用,但能量会沿着食物链逐级损耗、递减,B符合题意;
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D不符合题意。
30. 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D
【详解】实验前,甲装置都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使塑料袋内的氧气增多,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燃烧伸进袋内,木条复燃,B正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使燃烧的蜡烛熄灭,D错误。
二、填空题(每空0.5,总计15分)
31.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视觉和听觉形成概念图,请将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答案】①. 瞳孔 ②. 晶状体 ③. 视网膜 ④.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⑤. 鼓膜 ⑥. 耳蜗 ⑦.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分析】(1)眼球的结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视觉形成的过程: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3)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据分析可知,虹膜上的瞳孔可以改变大小,能调节光线的强弱,故①是瞳孔;晶状体象双凸透镜,起到折射光线的作用,故②是晶状体;③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④视觉中枢。
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外耳道收集声波,声波传到⑤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把振动传递到内耳,⑥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产生的刺激产生兴奋,听神经把兴奋传到⑦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2. 下图表示长骨的结构,请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序号,在 上填名称)
(1)对骨折后骨的愈合有重要作用的是[③]__________ 中的____________。
(2)长骨中,致密坚硬,抗压力很强的是骨干部分的[⑦]______________,结构疏松、呈蜂窝状的是长骨两端的[⑥]____________。
(3)长骨的骨干中空,里面有[④]___________。成年人具有造血功能的__________位于[______] 内。
【答案】(1)①. 骨膜 ②. 成骨细胞
(2)①. 骨密质 ②. 骨松质
(3)①. 骨髓 ②. 红骨髄 ③. ⑥
【分析】如图中,①关节头、②血管、③骨膜、④骨髓、⑤骨髓腔、⑥骨松质、⑦骨密质。
(1)③骨膜内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骨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2)骨质包括⑥骨松质和⑦骨密质,⑥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两端;⑦骨密质质地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骨干,抗压力强。
(3)人体内的④骨髓位于⑤骨髓腔内,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⑥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因此,成年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髄位于⑥骨松质内。
33. 下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在[ ]内填序号,在 上填名称)
(1)关节能灵活运动是因为[③]____________内有少量滑液以及[⑤]____________表面光滑,从而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2)关节很牢固是因为[②]____________把相邻两骨联系起来,其里面和外面还有一些起加固作用的_________结构。
(3)运动时若用力过猛,[①]____________会从[④]____________中滑落出来,造成脱臼。
【答案】(1)①. 关节腔 ②. 关节软骨
(2)①. 关节囊 ②. 韧带
(3)①. 关节头 ②. 关节窝
【分析】如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1)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⑤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③关节腔内有关节囊的内表面分泌的滑液,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2)②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3)关节面是组成关节的相邻两骨的接触面,一凸一凹,凸的是关节头,凹的是关节窝,其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骨,有减少摩擦和缓冲撞压的作用。若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使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滑脱出来,叫脱臼。
34.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天竺葵为实验材料,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实验步骤如下(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a. 将两支叶片大小、数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 将暗处理后的两支天竺葵进行如下处理(如图一),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从甲、乙两个装置中各剪取一片大小相同的叶片,并标记为甲、乙;
c. 脱色、漂洗、滴加碘液;
d. 观察实验现象。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乙装置的培养皿里应该放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脱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变为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甲叶片_________________,乙叶片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清水(或蒸馏水) 二氧化碳 (3)黄白色 (4)不变蓝 变蓝 (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增施有机肥)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溶液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是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图一中,氢氧化钠溶液把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吸收,甲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有二氧化碳,甲乙两装置不同的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图一乙装置的培养皿里应该放等量的清水(或蒸馏水),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3)叶绿素易溶于酒精,在脱色这一步要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原因酒精燃点低,易燃,直接加热酒精容易发生危险。图二脱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变为黄白色。
(4)图三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甲叶片不变蓝,因为装置内缺少二氧化碳,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乙叶片变蓝,因为装置内有二氧化碳,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溶液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通过(4)分析可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可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增施有机肥)。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相关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5分, 《世说新语·假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