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重点初中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重点初中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0页。
A.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 在人类起源过程中,环境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C. 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D. 现代类人猿能直立行走
【答案】D
【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A.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
B.在人类起源过程中,气候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古猿下到地面生活,逐渐演变成为人类,环境变化在人类起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B正确。
C.随着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他们学会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后期还产生了语言,C正确。
D.人类和类人猿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类人猿依靠上肢攀援,人类进行直立行走,D错误。
故选D。
2. 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主要特征有( )
①树栖生活 ②直立行走 ③制造工具 ④产生语言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分析。
【详解】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加上脑的发育、火的使用、语言的交流,最终进化成人类。所以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故选B。
3.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想要二孩的爸爸们纷纷远离烟草。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杀伤大量精子,降低受孕率。产生精子的器官是如图中的()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D
【分析】观图可知:①膀胱、②前列腺、③尿道、④睾丸。
【详解】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和阴囊等,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故选D。
4. 如图是生殖过程简图,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①----精子B. ②----卵巢
C. ③----受精卵D. ④----分娩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受精。
5. 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B.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子宫
C. 男性和女性的第二性征出现与性激素无关
D.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和脐带
【答案】A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A正确。
B.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B错误。
C.第二性征的出现与睾丸和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关,C错误。
D.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是胎盘,D错误。
故选A。
6. 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已经放开三孩生育政策.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人的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内进行
B. 新生儿的诞生是新生命的开始
C. 母亲与胎儿之间通过胎盘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
D. 胎儿成熟后由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答案】B
【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代表新生命的开始;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详解】A.人的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内进行,A正确。
B.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的开始,B错误。
C.母亲与胎儿之间通过胎盘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C正确。
D.胎儿成熟后由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D正确。
故选B。
7.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要相对多一些。参照营养学家建议的成人食谱图,青少年应相对增加的食物种类为( )
A. I、IIB. Ⅱ、ⅢC. Ⅲ、ⅣD. Ⅳ、V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而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故此阶段需要蛋白质量较高,需要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详解】I油脂类主要含脂肪;Ⅱ奶制品含丰富的蛋白质;Ⅲ肉类含丰富的蛋白质;Ⅳ蔬果含纤维素和各种维生素;V谷类主要含糖类。
要补充蛋白质应选择增加Ⅱ奶制品、Ⅲ肉类。
故选B。
8. 下列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B. 男孩在青春期偶尔遗精会影响身体健康
C. 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开始形成
D. 子宫合成分泌的激素维持女生第二性征
【答案】A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详解】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A符合题意。
B.遗精指精囊里面的精液充满时,精囊的张力过高而诱发神经反射,促使发生射精的行为,从而将精液射出。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B不符合题意。
C.生殖器官开始形成是在出生前。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C不符合题意。
D.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进入青春期后,在雌性激素的刺激下,女孩出现月经、盆骨宽大、乳房隆起、声调变高.因此分泌雌性激素,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的是卵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输卵管结扎手术(使输卵管不能输送卵细胞到子宫)对女性身体造成的影响是
A. 不能产生卵细胞,不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
B. 能正常产生卵细胞,不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
C. 能正常产生卵细胞,女性的第二性征会逐渐消失
D. 不能产生卵细胞,女性的第二性征会逐渐消失
【答案】B
【分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详解】输卵管结扎是切断女性的输卵管并结扎,使卵细胞不能与精子结合,卵细胞被身体吸收;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除产生卵细胞之外,还能够分泌雌性激素,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因此输卵管结扎手术(使输卵管不能输送卵细胞到子宫)对女性身体造成的影响是:能正常产生卵细胞,不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
10. 中国“端午节已被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也有加入红豆、猪肉、红枣等。下列关于人体对粽子消化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
B. 脂肪在小肠内被胆汁中的消化酶初步消化
C. 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为氨基酸
D.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答案】D
【分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这三类营养物质被消化的过程和消化的终产物如下表所:
【详解】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
B.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B错误。
C.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为多肽,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C错误。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D正确。
故选D。
11.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肪可在①中初步分解
B. ②所示的消化腺可分泌胆汁
C. ③分泌的消化液含蛋白酶
D.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④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图中①是口腔,②是肝脏,③是胃,④是小肠。
【详解】A.①是口腔,能初步分解淀粉为麦芽糖,不能分解脂肪,A错误。
B.②是肝脏,能分泌胆汁,帮助脂肪的消化,B正确。
C.③是胃,胃内有胃腺,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C正确。
D.④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A。
12. 以下不属于“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有机物是( )
A. 维生素B. 脂肪C. 蛋白质D. 糖类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故选A。
13. 下图表示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探究了唾液和温度对馒头消化的影响
B. 馒头屑的用量应该多于馒头块
C. 需要放在37℃温水中5~10分钟
D. 现象是①试管变蓝,②③试管不变蓝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本实验探究的是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口腔内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产生麦芽糖,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对照①号和③号试管,变量是唾液;对照②号和③号试管,变量是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故本实验探究了唾液和牙齿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影响,A错误。
B.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故馒头屑的用量应该等于馒头块的用量,B错误。
C.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故试管需要放在37℃温水中5~10分钟,C正确。
D.①号试管内是清水,不能分解淀粉,滴加碘液变蓝;②号试管没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全部被分解,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有唾液能够分解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D错误。
故选C。
14. 胡辣汤加油条是很多河南人早餐的标配,油条在人体内不会经过的消化器官是( )
A. 胃B. 肝脏C. 咽D. 小肠
【答案】B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部。
【详解】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依次经过的器官包括口腔、咽、食到岸、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油条在人体内不会经过的消化器官是肝脏,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 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A. 维生素A——夜盲症B. 维生素C——坏血病
C. 含铁的无机盐——贫血D. 含碘的无机盐——佝偻病
【答案】D
【分析】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甚至引发疾病。
【详解】A.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A正确。
B.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B正确。
C.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C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D错误。
故选D。
16. 1912年英国生物化学家霍普金斯通过一系列动物饲养实验,发现了“维生素”这种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种有机物,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需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C. 需要量很少,但对人体有重要作用
D. 饮食中缺少维生素B易患夜盲症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A.维生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不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
B.维生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不用经过消化可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B错误。
C.维生素需要量很少,但对人体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缺乏维生素会患相应的缺乏症,C正确。
D.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D错误。
故选C。
17. 根据如下两图,下列有关胰酶肠溶胶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药是从动物的胰腺提取,胰腺属于内分泌腺
B. 胰酶肠溶胶囊发挥作用的场所在小肠
C. 胶囊外壳的作用是保护里面的酶不在胃中渗出
D. 胰酶肠溶胶囊中酶能促进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消化
【答案】A
【分析】根据药物的成分及食物的消化过程分析作答。
【详解】A.该药是从动物的胰腺提取,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也属于外分泌腺,A错误。
B.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胰酶肠溶胶囊发挥作用的场所在小肠,B正确。
C.胰酶肠溶胶囊发挥作用的场所在小肠,胶囊外壳的作用是保护里面的酶不在胃中渗出,C正确。
D.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对多种物质进行消化。该药物与小肠中的消化液含有相同的三种酶,胰酶肠溶胶囊中的酶能促进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消化,D正确。
故A正确。
18. 如图为小敏妈妈在减肥期间的早餐: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个苹果。从平衡膳食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早餐中应加入馒头等淀粉类食物
B. 妈妈可以从牛奶、鸡蛋中获得蛋白质
C. 苹果可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
D. 此早餐长期食用有利于减肥且营养均衡
【答案】D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谷类、水果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合理,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其比例为3:4:3,能保证人体营养的需要。
【详解】A.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面粉中含有大量的糖类,所以此早餐中应加入馒头等淀粉类食物,A正确。
B.牛奶和鸡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建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B正确。
C.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苹果可以帮助她补充维生素,C正确。
D.鸡蛋和鲜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苹果含丰富的维生素,缺少糖类物质,D错误。
故选D
19. 在某楼房倒塌的意外事件中,有位女孩埋在废墟中88小时后最终获救。当时让这位女孩生命得以延续的最必需的营养物质是( )
A. 水B. 糖类C. 蛋白质D. 无机盐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人体内的一切化学反应离不开水,因此,一旦人体长时间缺水,就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有些人被长时间深埋废墟之中,但最终获救,这些幸运者当时生命得以延续的最必须营养物质是水。
故选A。
20. 下列物质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是( )
A. 水、脂肪、无机盐B. 水、维生素、蛋白质
C. 脂肪、淀粉、无机盐D. 水、维生素、无机盐
【答案】D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能够直接被人体的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吸收,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后分别变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1.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去探究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多少,实验结果如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
B. 每组食物燃烧时间必须相同
C. 同质量的以上食物,核桃仁中能量最多
D.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设置重复组
【答案】B
【分析】(1)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
(2)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能量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相同质量的种子,水温升高的越多,其还有的能量越多。
【详解】A.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为了保证变量的唯一,每组食物燃烧前的水温应该保持相同,正确。
B.为了使数据准确, 每组食物要完全燃烧,测量水温,则每组食物燃烧时间不一定相同,错误。
C.同样的水(30毫升),温度上升(℃)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而温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3(℃)。因此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正确。
D.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正确。
故选B。
22. 以下消化系统的结构中,与它的功能最为匹配的是( )
A. 胰脏——分泌胆汁
B. 胃——初步消化蛋白质
C. 肝脏——分泌消化酶
D. 小肠——消化维生素
【答案】B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详解】A.胰腺的外分泌部属于外分泌腺,能够分泌胰液,胰液则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A错误。
B.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胃,能够暂时储存食物,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B正确。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C错误。
D.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维生素是小分子的有机物,不经消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D错误。
故选B。
23. 如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
B. a、c分别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和胃
C. 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b
D. 脂肪在器官d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C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图中a是口腔,b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大肠。
【详解】消化道中,口腔里只有消化淀粉的酶,故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因此曲线Ⅰ表示淀粉的消化,胃里只有消化蛋白质的酶,从小肠里才有消化脂肪的酶,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曲线Ⅱ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Ⅲ表示脂肪的消化,A不符合题意;a口腔,淀粉被起始消化的部位,c胃,蛋白质起始被消化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食物的消化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情况,物理性消化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把食物与消化液混合的过程,化学性消化指在消化酶的作用下物质被分解的过程。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c胃,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变成多肽,C符合题意;脂肪在器官d小肠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D不符合题意。
24. 下列关于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 小肠很长
B. 小肠绒毛和皱襞使得小肠面积大
C. 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D.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答案】D
【分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可以对淀粉、脂肪、蛋白质进行消化,和小肠的消化功能有关,与吸收无关。
故选D。
25. 下列可以放心食用的食品是( )
A. 发芽的马铃薯B. 鲜艳的野蘑菇
C. 过期的牛奶D. 检疫合格的猪肉
【答案】D
【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详解】A.发芽的马铃薯有毒,不能食用,A错误。
B.新鲜的野蘑菇,有可能是毒蘑菇有毒,不能食用,B错误。
C.过期的牛奶,腐败变质,可能含有病菌等,不能食用,C错误。
D.检疫合格的猪肉,是安全是食品,可以放心食用,D正确。
故选D。
26. 医生从消化道中检测出部分营养物质,结果如表格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表示检测出该物质,“×”表示未检现出该物质)
A. 消化道的a段表示口腔,含有唾液淀粉酶
B. 消化道的b段表示胃,初步消化蛋白质
C. 可以在消化道的b段检测出胃蛋白酶
D. 由表格可知,c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答案】D
【分析】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最终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详解】A.消化道的a段表示口腔,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不能消化脂肪和蛋白质,因此此处没有葡萄糖、多肽和氨基酸,A正确。
B.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胃,能够暂时储存食物;胃壁的肌肉层收缩,能够使胃蠕动,使食物形成食糜,能促进食物的物理消化过程;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能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但胃中没有消化淀粉和脂肪的酶,故在胃处淀粉和脂肪不被消化,因此,消化道的b段表示胃,初步消化蛋白质,B正确。
C.消化道的b段是胃,此处有胃蛋白酶,C正确。
D.由表格可知,c段没有葡萄糖、氨基酸、多肽和脂肪等营养物质,不是小肠,D错误。
故选D。
27. 某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如下,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A. 温度是否影响酶的活性B. 唾液能否消化淀粉
C. 碘液是否使淀粉变蓝色D. 淀粉酶是否能消化碘液
【答案】B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实验中1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实验中2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该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蓝。对照1号和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唾液能否消化淀粉。
故选B。
28. 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根本原因是
A. 呼吸道能够清洁吸入的空气
B. 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
C. 血红蛋白能够与氧结合
D. 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放出了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呼吸全过程:
【详解】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了,而二氧化碳最终来源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
故选D。
29. 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
B. 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②
C. 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
D. 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⑥
【答案】C
【分析】图中:①是鼻、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气管,⑤是支气管,⑥是肺。
【详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A正确。
B.人体的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②]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B正确。
C.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故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⑤,C错误。
D.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⑥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C。
30. 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其原因不包括( )
A. 鼻毛可阻挡吸入尘埃
B.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C. 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D. 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答案】D
【分析】鼻腔中生有鼻毛可以阻止灰尘和病菌入侵,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鼻腔内表面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湿润;鼻腔中黏膜有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温暖气体的作用。
【详解】A.鼻腔的前端生有鼻毛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A正确。
B.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能湿润气体的作用,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B正确。
C.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内的毛细血管能温暖气体的作用,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C正确。
D.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与呼吸没关系,因此不能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D错误。
故选D。
31. 如图表示人的肺泡以及外面缠绕的毛细血管,这样的结构有利于( )
A. 气体在血液里运输B.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C. 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D. 氧气进入肺泡中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肺泡数目多,其周围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考点:肺的结构。
32. “生命不息,呼吸不止”。流经肺泡后的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
A. 氧气含量减少B. 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C.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 氧气含量增加
【答案】D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与此同时血液中营养物质进入肺泡中,如图所示:
即血液中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营养物质含量减少,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3. 测量胸围差时,受测者要尽力吸气,此时( )
A. 膈顶下降,肺扩张B. 膈顶下降,肺收缩
C. 膈顶上升,肺扩张D. 膈顶上升,肺收缩
【答案】A
【分析】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详解】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吸气时,个膈顶下降,肺扩张,A符合题意。
故选A。
34.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 )
A. 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处于收缩状态
B. B点是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 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
D. C点是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0
【答案】C
【分析】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表示呼气过程。
【详解】A.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表示吸气,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处于收缩状态,A正确。
B.AB段表示吸气,B点在横轴上,代表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0,意味着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B正确。
C.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可见,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表示呼气,此时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大变小,C错误。
D.BC段表示呼气过程,而C点在横轴上,代表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0,D正确。
故选C。
35. 散步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从外界到肺的路线: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B. 平静呼气时,肋间肌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 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
D. 吸入的氧气最终在血液中参与呼吸作用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A.氧气从外界到肺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A错误。
B.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B错误。
C.呼吸道的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C正确。
D.吸入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C。
36.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细胞的层数是()
A. 一层B. 二层C. 三层D. 四层
【答案】B
【分析】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
【详解】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而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由此可知,氧气进入血液需经过二层细胞,B符合题意。
故选B。
37. 如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演示吸气,①胸廓扩大,②肺扩张,③膈肌舒张
B. 图甲的状态膈顶部上升
C. 图甲的状态对应图乙中的曲线AB
D. 图乙中,BC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答案】C
【分析】观图甲可知: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胸廓、④是膈肌。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详解】A.甲演示吸气,①胸廓扩大,②肺扩张,③膈肌收缩,A错误。
B.图甲的状态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增大,B错误。
C.图甲的状态是吸气,对应图乙中的曲线AB段,C正确。
D.图乙中,BC段呼气,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D错误。
故选C。
38. 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
B.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略多
C. 边吃饭边说笑,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弓起剧烈咳嗽
D. 肺由大量肺泡构成,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
【答案】B
【分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道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作用,但其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详解】A.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A正确。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氧气的含量,B错误。
C.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结构,吃饭时大声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上,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因此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C正确。
D.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D正确。
故选B。
39. 如图为肺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是二氧化碳,d是氧气
B. 甲内流的血液含氧较少
C. a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b不能
D. 过程a、b、c、d是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A.c从血管流向肺泡,表示二氧化碳;d从肺泡流向血管,表示氧气,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较少的氧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气、更少的二氧化碳,B正确。
C.a从肺排出,表示二氧化碳、b从外界入肺,表示氧气,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会看到浑浊现象,而氧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的,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D错误。
故选D。
40. 某学习小组采集和测算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教室的尘埃粒子数。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载玻片放到教室中取样时,使涂有凡士林的一面朝上
B. 采集尘埃粒子时,早、中、晚在教室同一位置放一片载玻片
C. 实验时,采用五点取样法估算出载玻片上黏附的尘埃粒子数
D. 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计数为准,边线上的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答案】B
【分析】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如果正好在边线上的遵循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要始终保持一致的原则。
【详解】A.将载玻片放到教室中取样时,使涂有凡士林的一面朝上,目的是尘埃粒子可以黏附在载玻片的凡士林上,A正确。
B.为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在采集地点放置多片载玻片采集和测算的结果得出结论,B错误。
C.实验时,采用五点取样法估算出载玻片.上黏附的尘埃粒子数,C正确。
D.计数时,粒子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计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计数原则是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要始终保持一致,D正确。
故选B。
41. 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每一个人又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呢?以下是“人的由来”的概念图和胎儿发育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的A是______,______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2)图1的B是_______,B形成的场所是 _______。
(3)男性产生精子的器官是 _______,它还能分泌 ________。
(4)图2中,胎儿是在母体的_______中发育,并通过[ ] _____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并将废物排出。
【答案】(1)①. 森林古猿 ②. 直立行走
(2)①. 受精卵 ②. 输卵管
(3)①. 睾丸 ②. 雄性激素
(4)①. 子宫 ②. 4 胎盘
【分析】图中A森林古猿、B受精卵、1羊水、2胎儿、3子宫、4胎盘、5脐带。
【详解】(1)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就是A森林古猿。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2)人的新生命的起点是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的B受精卵。
(3)产生精子的器官是男性的睾丸,睾丸还能分泌雄性激素。
(4)受精卵在经过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泡,并且埋入子宫内膜。胚胎继续发育,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慢慢发育成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交换营养与废物。
42. 我们经常会食用鸡蛋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蛋白质。那么,鸡蛋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能“变成”构成人体的蛋白质呢?
(1)鸡蛋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需要在消化系统内被彻底分解成小分子的_____________才能被吸收利用。
(2)蛋白质的分解主要依靠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蛋白质被消化酶消化的起始器官是[ ]_____________,主要器官是[ ]_____________。
(3)蛋白质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主要在[ ]_____________被吸收,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除此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填数字)器官可以吸收水、无机盐等少量营养物质。
【答案】(1)氨基酸 (2)①. ④胃 ②. ⑤小肠
(3)①. ⑤小肠 ②. ④、⑥
【分析】图中①是口腔,②是咽,③是食道,④是胃,⑤是小肠,⑥是大肠,⑦是肛门。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详解】(1)鸡蛋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不能直接被吸收。需要在消化系统内被彻底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利用。
(2)结合分析可知:在④胃内胃液(胃液含有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在⑤小肠中,蛋白质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3)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故蛋白质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主要在⑤小肠内被吸收。人的口腔和食管几乎没有吸收养分的功能,④胃能够吸收部分水分和酒精,⑥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而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由小肠吸收的。
43. 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系统由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 _________,[_____ ]是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而且还能使达到肺部的气体____、____和_____。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进行 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a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_______含量增加。
(4)呼吸运动模拟图三处于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此时④模拟的_____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1)①. 呼吸道 ②. 肺 ③. 1肺 ④. 2 ⑤. 清洁 ⑥. 温暖 ⑦. 湿润
(2)气体交换 (3)①. 二氧化碳 ②. 氧气
(4)①. 吸气 ②. 膈肌 ③. 低于
【分析】图一中:1为肺、2为呼吸道、3为膈肌;图二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4表示肺动脉、5表示肺静脉。图三中①气管,②肺,③胸廓,④膈肌。
【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而且还能使达到肺部的气体温暖、清洁、湿润。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在肺泡内,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血液由4肺动脉流经肺泡到达5肺静脉时,氧气含量增加。
(4)图三处于吸气状态,此时④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44. 呼吸系统具有适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请依据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A、B、C分别代表呼吸的不同过程:乙图是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变化示意图。
(1)甲图中代表氧气的箭头有_____________。
(2)甲图中进行①时,膈肌于_____________状态,对应的是乙图中_____________段变化。
材料二:呼吸道阻塞会使气体无法进出肺,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若呼吸道被异物阻塞,危急情况下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去实施救助(如下图)。
(3)施救时,应注意对不同人群挤压的部位不同,并且尽量不造再二次伤害。据图分析,对儿童和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_____________部,挤压会导致被救者_____________(填下列字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异物被排出。
a.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b.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c.膈顶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答案】(1)④、⑤ (2)①. 收缩 ②. ab
(3)①. 上腹 ②. a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甲图中,A处表示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B处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C处表示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①吸气、②呼气、③二氧化碳、④氧气、⑤氧气、⑥二氧化碳。图乙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详解】(1)甲图中B处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根据气体扩散方向可知④表示气体氧气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C处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⑤表示气体氧气从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
(2)甲图中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在此过程中,进行①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廓容积会扩大,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图乙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3)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因此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上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a正确,bc错误。
故选a。
【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胰酶,每1g中含胰蛋白酶≥540活力单位,胰淀粉酶≥6300活力单位,胰脂肪酶≥3400活力单位。
【适应症】用于消化不良、胰腺疾病引起的消化障碍。
【性状】本品为肠溶胶囊, 内容物为类白色至微带黄色粉末。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6粒,一日3次,餐前服。
【注意事项】本品在酸性条件下容易被破坏,服用时不可去除胶囊。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20
水(毫升)
30
30
30
30
温度上升(℃)
2.2
1.4
3
1.1
消化道
营养物质
a
咽和食道
b
小肠
c
葡萄糖
×
×
×
√
×
脂肪
√
√
√
√
×
多肽
×
×
√
√
×
氨基酸
×
×
×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区初中期中联考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五四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