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广东省各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
展开2022学年(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科(问卷)相对原子质量:O-16 C-12 H-1 Na—23 N-14 Hg-201一、选择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14小题共42分)1. 下列各组变化中,全部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纸张燃烧 B. 金属导电、粮食酿酒C. 食物腐败、铁锅生锈 D. 动物的呼吸作用、活性炭吸附色素2. 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下图为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7B. 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C. 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D.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23. 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B. 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D.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4.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C.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质子数决定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6. 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只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化学性质不同C. 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D. 碳单质都是黑色固体7. 下列关于N2、N2O、N2O5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一个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数相同 B. 都含有氮气C. 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 D.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8. 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A. 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9. 染发时常用到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B. 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C. 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D. 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10.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实验中,反应方程式均为B. 2g的汞在足量的空气中加热可得到2.32g红色粉末C. 两个实验都可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两个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曲颈甑中物质的总质量均增加了11. 下列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 C D. 1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烟生成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焰,有大量白雾生成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 把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变红,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蓝色13. 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的值为24B. 甲一定是化合物C.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当丁为10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22g14.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将N2、CO2、H2O(气体)、C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 水、灼热的氧化铜和浓硫酸(干燥剂)(每步都是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成分是A. 氮气 B. 氮气和水蒸气 C. 氮气和一氧化碳 D. 氮气和二氧化碳二、非选择题:(6小题,共48分)15. 回答问题(1)在下表内填写出符合要求化学符号:(2)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A.冰水混合物 B.液氧 C.水银 D.高锰酸钾 E.四氧化三铁 F.氯酸钾 G.海水 H.二氧化锰 I.氮气 J.空气 混合物:_______ 单质:_______氧化物:_______。16.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1)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材质为陶瓷的是 (填标号)。A. 烧杯 B. 集气瓶 C. 蒸发皿 D. 坩埚钳(2)烧制陶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下表,所列出的四种氧化物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写化学式)(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①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下图,陶瓷丰富的色彩与烧制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有关。燃料(以木炭为例)在窑体内燃烧,通过两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②青瓷的“翠色”来源十分复杂。涉及窑体内的CO和瓷器表面粙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古代窑炉(如下图)构造不断变迁。为了提高窑体内CO的体积分数,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哪些? 。(填标号)A. 相对增加燃料用量 B. 相对增加空气鼓入C. 增加排气口数量 D. 减少排气口数量17. 多种物质都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如MnO2,CuSO4等,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漂白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NaCl),FeCl3、K2SO4能否催化过氧化氢分解(1)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如图所示,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多次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每次2mL,如有气泡产生,则将______伸入试管,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结果如下表。(3)下列物质中,也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是_______(填标号)。A CuCl2B Fe2(SO4)3C Na2SO4D KCl(4)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实验方案:将等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不同催化剂中,比较用排水法收集50mL氧气的快慢。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组成该探究的完整实验装置,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填标号)。18.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模仿工业高炉炼铁原理,在如图1所示装置中用CO还原CuO制取金属Cu。(1)上述用CO还原CuO制取金属Cu的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若没有气球,使用图2中Ⅰ和Ⅱ组合要达到相似的效果,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e→_______(用a、b、c、d表示)(2)实验开始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CO,然后开始加热,当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CO与CuO已经开始反应;(3)为确定反应的最佳温度,兴趣小组利用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的固体物质成分,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该图谱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Ⅰ.400℃时,固体产物中除Cu外,还含有的是为_______(填物质名称)。Ⅱ.500℃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Ⅲ.由图像信息可知,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最佳反应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不选其它温度的理由是_______。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2)下面有甲、乙、丙、丁四种途径制氧气:写出实验室通过乙和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乙:_______;丙_______。(3)欲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O2,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F→_______(填字母代号),请推测装置F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连接装置时,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应与装置F中_______(填“a”或“b”)端相连。(4)定性检测(已知: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③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5)定量测定:为进一步确定组成,将1.4g该塑料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共产生了4.4gCO2和1.8gH2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塑料______(填“含”或“不含”)除上述③中结论之外的元素。20. 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梦天实验舱成功送入预定轨道。金属过氧化物等可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如: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A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2)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_______。(3)D瓶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验满的操作是_______。(4)常温下水也能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某潜水艇上有4人,如果每人每小时消耗的氧气75g,则该潜水艇中每天需要过氧化钠多少千克?(请详细写出解题过程)实验方案目的A.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B.推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号表示的意义两个氢原子四个碳酸根离子氦气氮气硝酸亚铁由60个碳原子构 成的 1 个分子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其它质量分数/%69.5114.152.551.3112.48研究对象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漂白液大量气泡较多气泡少量气泡无气泡FeCl3溶液较多气泡较多气泡较多气泡较多气泡K2SO4溶液_______实验结论i.实验中产生的气体都是氧气(查阅得知:)ii.K2SO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iii.______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Iv.……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试剂并按上图进行实验。通入O2,一段时间后,点燃J处酒精灯装置K中无水CuSO4变①_______色塑料燃烧产物中有H2O装置L中②_______塑料燃烧产物中有CO22022学年(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科(问卷)相对原子质量:O-16 C-12 H-1 Na—23 N-14 Hg-201一、选择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14小题共42分)1. 下列各组变化中,全部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纸张燃烧 B. 金属导电、粮食酿酒C. 食物腐败、铁锅生锈 D. 动物的呼吸作用、活性炭吸附色素【答案】C【解析】【详解】A、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食物腐败、铁锅生锈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D、呼吸过程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活性炭吸附色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 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下图为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铷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B. 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C. 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D.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2【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7,核电荷数=核内的质子数,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7,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化学变化中铷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铷离子,其化合价为+1价,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3. 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B. 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D.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答案】C【解析】【详解】A、由苯分子图象可知,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故正确;B、水受热蒸发前后相比,加热后扩散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明显增加,可说明受热能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正确;C、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此图表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可以进行移动,但却不能说明原子的内部构成,故不正确;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正确。故选:C。4.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C.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质子数决定【答案】D【解析】【详解】A.从宏观方面来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选项正确;C.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选项错误。故选:D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较少,加入澄清石灰水不会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立即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以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故正确。B、推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长导管中的液面会上升出现高度差,一段时间高度差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正确。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右侧容器应该为敞口容器,可燃物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大气压将水压入左侧装置,该实验中右侧装置密封,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故错误。D、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正确。故选C。【点睛】熟练掌握常见实验。6. 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只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化学性质不同C. 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D. 碳单质都是黑色固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是因为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又因为密度比空气大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选项错误;D、碳单质不都是黑色固体,如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选项错误;故选B。7. 下列关于N2、N2O、N2O5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一个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数相同 B. 都含有氮气C. 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 D.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每个氮分子中含2个氮原子,每个N2O中含2个氮原子、1个氧原子,每个五氧化二氮分子中含2个氮原子、5个氧原子,故在一个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数相同,符合题意;B、N2O和N2O5中均不含氮气,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式可知,氮气由氮元素组成,N2O由N、O元素组成,N2O5由N、O元素组成,它们组成元素种类不同,不符合题意;D、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三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数相同,但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故选A。8. 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A 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虽然有止水夹可以控制气体的导出使锥形瓶内的气压增大,将稀盐酸部分压入长颈漏斗,但是稀盐酸总是浸没大理石,所以无法控制反应的停止,不符合题意;②干燥管只要放入烧杯中,稀盐酸可以随时进入干燥管产生气体,不用时可以随时移出干燥管使反应停止,或通过止水夹的开关利用干燥管内的气压加稀盐酸压出干燥管使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使稀盐酸进入干燥管使反应发生。故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③因为导管伸入太长,二氧化碳气体释放不出来,试管内压强过大,会把盐酸给压出来或将橡皮塞弹出,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④大理石通过玻璃珠放在U形管的一侧,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U型管的右边压强减小,稀盐酸就会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盐酸又被压到U形管的左侧,控制了反应的进行。故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②④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B。9. 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B. 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C. 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D. 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苯二胺的化学式 C6H8N2,可知苯二胺是由苯二胺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该分子由碳氢氮三种原子构成,不可能含有氮气的分子,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该物质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8:(14×2)=18:2:7,不是该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6:8:2,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得苯二胺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6:8:2,从宏观上看该物质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0.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实验中,反应方程式均为B. 2g的汞在足量的空气中加热可得到2.32g红色粉末C. 两个实验都可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两个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曲颈甑中物质的总质量均增加了【答案】D【解析】【详解】A.两个实验中,反应方程式均为,方程式没有配平,选项错误;B.根据方程式可知:每402份质量的汞反应生成434份质量的氧化汞,所以2g的汞在足量的空气中加热可得到2.16g红色粉末,选项错误;C.波义尔的实验没有密闭,实验不可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D.两个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曲颈甑中物质的总质量均增加了,因为反应后的总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汞和氧气的总和,选项正确。故选:D。11. 下列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错误,不符合题意;B、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镁化学式错误,不符合题意;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条件错误,无需标注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故选B。1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烟生成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焰,有大量白雾生成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 把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变红,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蓝色【答案】A【解析】【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有白烟生成,故A正确;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故B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生成黑色固体,故C错误;D、把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钉表面变红,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D错误;故选A。13. 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的值为24B. 甲一定是化合物C.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当丁为10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22g【答案】B【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详解】A、丁反应了20g,生成了16g甲,生成乙的质量:20g﹣16g=4g,a=20+4=24,该选项说法正确;B、丁分解生成甲和乙,因此甲可能是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D、丁和乙反应的质量比是20:4,当丁为10g时,即反应的丁质量是10g时,生成乙的质量是2g,容器中乙的质量为:20g+2g=22g,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4.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将N2、CO2、H2O(气体)、C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 水、灼热的氧化铜和浓硫酸(干燥剂)(每步都是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成分是A. 氮气 B. 氮气和水蒸气 C. 氮气和一氧化碳 D. 氮气和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详解】将N2、CO2、H2O(气体)、C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CO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被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最后剩余的气体为CO2和N2。故选D。二、非选择题:(6小题,共48分)15. 回答问题(1)在下表内填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2)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A.冰水混合物 B.液氧 C.水银 D.高锰酸钾 E.四氧化三铁 F.氯酸钾 G.海水 H.二氧化锰 I.氮气 J.空气 混合物:_______ 单质:_______氧化物:_______。【答案】(1) ①. 2H ②. 4 ③. He ④. N2 ⑤. Fe(NO3)2 ⑥. C60 (2) ①. GJ##JG ②. BCI ③. AEH【解析】【小问1详解】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两个氢原子的符号为2H;离子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四个碳酸根离子的符号为;氦气为稀有气体,符号为He;氮气的化学式为N2;硝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硝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则其化学式为Fe(NO3)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1 个分子的符号为C60。【小问2详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属于纯净物,且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B、液氧中只含有氧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C、水银是金属汞,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D、高锰酸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但其中含有三种元素,既不属于单质,也不属于氧化物,属于化合物;E、四氧化三铁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其中含有铁、氧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F、氯酸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但其中含有三种元素,既不属于单质,也不属于氧化物,属于化合物;G、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H、二氧化锰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其中含有锰、氧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I、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其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J、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则属于混合物的为GJ;属于单质的为BCI;属于氧化物的为AEH。16.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1)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材质为陶瓷的是 (填标号)。A. 烧杯 B. 集气瓶 C. 蒸发皿 D. 坩埚钳(2)烧制陶瓷的原料为黏土,某黏土的成分如下表,所列出的四种氧化物中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_______。(写化学式)(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述的是著名的青瓷。①手工制作陶瓷的过程如下图,陶瓷丰富的色彩与烧制过程中的还原反应有关。燃料(以木炭为例)在窑体内燃烧,通过两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②青瓷的“翠色”来源十分复杂。涉及窑体内的CO和瓷器表面粙料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古代窑炉(如下图)构造不断变迁。为了提高窑体内CO的体积分数,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哪些? 。(填标号)A. 相对增加燃料用量 B. 相对增加空气鼓入C. 增加排气口数量 D. 减少排气口数量【答案】(1)C (2)SiO2 (3) ①. ②. ③. (4)AD【解析】【小问1详解】A、烧杯是玻璃材质,错误;B、集气瓶是玻璃材质,错误;C、蒸发皿是陶瓷材质,正确;D、坩埚钳是金属材料制作的,错误;故选C。【小问2详解】非金属氧化物是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则二氧化硅是非金属氧化物,化学式是:SiO2。【小问3详解】①木炭先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然后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O,化学方程式为:、;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O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产生CO是分两步进行,先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然后碳还原二氧化碳产生CO。A、相对增加燃料(木炭),可以多产生CO,正确;B、过多的空气提供更多的氧气会与CO反应,降低CO含量,错误;C、增加排气口,会导致CO减少,错误;D、减少排气口,减少CO的损失,正确;故选AD。17. 多种物质都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如MnO2,CuSO4等,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漂白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NaCl),FeCl3、K2SO4能否催化过氧化氢分解(1)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如图所示,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多次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每次2mL,如有气泡产生,则将______伸入试管,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结果如下表。(3)下列物质中,也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是_______(填标号)。A CuCl2B Fe2(SO4)3C Na2SO4D KCl(4)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实验方案:将等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不同催化剂中,比较用排水法收集50mL氧气的快慢。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组成该探究的完整实验装置,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填标号)。【答案】 ①. ②. 带火星木条 ③. 无气泡 ④. FeCl3 ⑤. AB ⑥. AE【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实验。【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2)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题中给出信息:K2SO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因此加入硫酸钾溶液,实验现象为无气泡;iii 根据题中信息,加入氯化铁后,产生大量气泡,且过氧化氢的量增大,并不会改变产生气泡的量,说明不是氯化铁和过氧化氢反应,而是起到了催化剂作用;(3)根据题意,CuSO4可以作催化剂,当加入硫酸钾后并不产生气泡,说明起到催化剂作用的是铜离子而不是硫酸根离子,因此A符合题意;同时分析得出铁离子可以作催化剂,因此硫酸铁可以作催化剂,故选AB;(4)过氧化氢生成氧气不需要加热,因此不需要酒精灯,该实验是利用量筒中的水被排出从而测定氧气的体积,因此导管E不需要。18.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模仿工业高炉炼铁原理,在如图1所示装置中用CO还原CuO制取金属Cu。(1)上述用CO还原CuO制取金属Cu的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若没有气球,使用图2中Ⅰ和Ⅱ组合要达到相似的效果,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e→_______(用a、b、c、d表示)(2)实验开始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CO,然后开始加热,当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CO与CuO已经开始反应;(3)为确定反应的最佳温度,兴趣小组利用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的固体物质成分,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该图谱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Ⅰ.400℃时,固体产物中除Cu外,还含有的是为_______(填物质名称)。Ⅱ.500℃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Ⅲ.由图像信息可知,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最佳反应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不选其它温度的理由是_______。【答案】(1) ①. 收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②. b→a→c→d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①. 氧化亚铜 ②. ③. 500 ④. 不会产生其他杂质,节约能源【解析】【小问1详解】一氧化碳有毒,排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因此利用气球收集尾气;若没有气球,使用图2中Ⅰ和Ⅱ组合要达到相似的效果,应先通入I利用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将水排出到II中,从而能收集到尾气不排放到空气中,由于一氧化碳密度比水小会处于水面以上,因此由I的短导管即b口导入,水从a口导出进入II,由长导管导入即c管口,故填:b→a→c→d;【小问2详解】由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当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说明CO与CuO已经开始反应;【小问3详解】I.根据图像,在400℃时,出现了铜和氧化亚铜,因此固体产物中除Cu外,还含有的是为氧化亚铜;Ⅱ.500℃时,生成物只有铜,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50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Ⅲ.由图像信息可知,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最佳反应温度应控制在500℃,因为此时生成物中只有铜且不需再加热到更高的温度;不选其它温度的理由是不会产生其他杂质,节约能源。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2)下面有甲、乙、丙、丁四种途径制氧气:写出实验室通过乙和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乙:_______;丙_______。(3)欲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O2,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F→_______(填字母代号),请推测装置F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连接装置时,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应与装置F中_______(填“a”或“b”)端相连。(4)定性检测(已知: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③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5)定量测定:为进一步确定组成,将1.4g该塑料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共产生了4.4gCO2和1.8gH2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塑料______(填“含”或“不含”)除上述③中结论之外的元素。【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酒精灯 (2) ①. ②. (3) ①. A ②. D ③. 干燥氧气 ④. a (4) ①. 蓝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C、H (5)不含【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仪器②为酒精灯;【小问2详解】实验室通过乙途径制取氧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丙途径制取氧气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收集装置可选D;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取干燥的氧气,且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氧气会从溶液中携带出水蒸气,故可推测F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氧气;洗气应“长进短出”,这样反应比较充分,故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应与装置F的a端相连;【小问4详解】①结论为:塑料燃烧产物中有水,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现象为:装置K中无水CuSO4变蓝色;②结论为:塑料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现象为装置L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塑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反应物氧气中含氧元素,故塑料中一定含C、H元素;【小问5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该塑料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1.2g+0.2g=1.4g,故该塑料不含除上述③中结论之外的元素。20. 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梦天实验舱成功送入预定轨道。金属过氧化物等可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如: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A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2)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_______。(3)D瓶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验满的操作是_______。(4)常温下水也能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5)某潜水艇上有4人,如果每人每小时消耗的氧气75g,则该潜水艇中每天需要过氧化钠多少千克?(请详细写出解题过程)【答案】(1) ①. ②. 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 (2)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 ①. 氧气##O2 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 (4) (5)解:设该潜水艇中每天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消耗的氧气质量:4×24h×75g/h=7200g=7.2kgx=35.1kg答:该潜水艇中每天需要过氧化钠35.1kg。【解析】【小问1详解】A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A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小问2详解】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没有被完全吸收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小问3详解】B中:,所以D瓶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验满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小问4详解】常温下水也能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对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5详解】详解见答案。实验方案目的A.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B.推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号表示的意义两个氢原子四个碳酸根离子氦气氮气硝酸亚铁由60个碳原子构 成的 1 个分子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其它质量分数/%69.5114.152.551.3112.48研究对象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漂白液大量气泡较多气泡少量气泡无气泡FeCl3溶液较多气泡较多气泡较多气泡较多气泡K2SO4溶液_______实验结论i.实验中产生的气体都是氧气(查阅得知:)ii.K2SO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iii.______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Iv.……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试剂并按上图进行实验。通入O2,一段时间后,点燃J处酒精灯装置K中无水CuSO4变①_______色塑料燃烧产物中有H2O装置L中②_______塑料燃烧产物中有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