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6472399第1页
    16472399第2页
    16472399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

    展开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试卷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随着祖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用榨汁机将柑橘榨成饮料 B. 家宴中满屋飘香的美酒味C. 用天然气灶煮饭 D. 节日里不断闪烁的霓虹灯2. 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B. 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C.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二分之一D. 用10mL量筒量取10.0mL的液体3.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碳原子和氧分子 B. 二氧化碳分子C. 碳分子和氧分子 D. 碳原子和氧原子4. 空气和水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两种物质。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 空气中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B. 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C. 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D. 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5. 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B. 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C.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D.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6. 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氢化氢(HCl)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B. 氨气(NH3)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C. 氧化汞是由氧气和汞混合而成的D.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7. 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硫在空气中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壁有水雾产生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8. 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所表示的时刻为A. 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盖紧瓶塞B. 红磷熄灭集气瓶内温度逐渐降低C. 打开弹簧夹D. 水沿导管流入瓶中至液面不再变化9. 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B. 水分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加快C.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10.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其中,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已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4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原子呈电中性11. 下列关于化学符号的表述正确的是A. 铁离子:Fe+3 B. n个硫离子:nS2-C. 2个铝离子:Al2+ D. 2个氮原子:N212. 氚(chuan)和氚的化合物在核反应、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有重要的用。如图为氚原子微观构成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正确的是A. 氚原子核电荷数为1 B. 氚原子含有2个质子C. 氚原子不属于氢元素 D. 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g13.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14.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B.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D. 向一定量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1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55分16. 按要求填空:(1)北京冬奥会颁奖礼仪服内胆添加了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石烯发热材料。下列物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①氯化钠 ②铁丝 ③二氧化碳 ④氢气(2)冬奥会“冰丝带”速滑馆采用了CO2直冷制冰技术,利用高压获得的液态CO2蒸发吸热,降低水温,快速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加压后CO2分子体积变小 b.水变为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c.蒸发后CO2分子间隔变大(3)下图是CO与O2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填数字序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请填空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______关系。②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______关系。(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填数字序号);①高锰酸钾 ②冰水混合物 ③纯净的空气 ④双氧水 ⑤液氮 ⑥水银17.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12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______,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9号元素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______族;(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不同(填字母)。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5)9号和17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的______相等。(6)由图可知,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递变规律是______。18. 读图回答:(1)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浓氨水,烧杯B中装有滴有酚酞的蒸馏水。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由该实验可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2)图2实验中,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3)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具有挥发性。(4)图3实验中,向B、C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振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3所示装置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对比图1的实验,图3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写两条)19.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实验室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F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方法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填装置序号),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______进入导管。(4)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5)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可以选用______(填装置序号)。(6)若用下图方法收集氧气:图1的集气瓶中装有8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仍留有15%的水,如图2所示,图2集气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20. 某研究小组经过探究发现,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1)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下表:(2)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指______;最后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a______b(填“”或“=”)。(3)小明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后,迅速插入一只装有2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变黑的铜丝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于是得出结论: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有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______有关。(4)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氧气与不同物质进行反应,某同学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预先在及其瓶中放少量的水或细沙的原因是______。[实验拓展]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钢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碳杂质。(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20mm、含碳量不同的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5)观察现象:下表是将几种铁丝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完成下表:(6)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铁丝的______有关。这种细铁丝燃烧时,同时生成______(填化学符号)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21. 氨气(NH3)的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下图是工业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1)氨分离器能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3)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写物质名称)。(4)根据下图分析,按下列选项所给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5)用分别表示氮气、氢气和氨气。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______(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字母序号排列)。 选项归类物质或变化或仪器A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B缓慢氧化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酒的酿造C非金属元素金元素、碳元素、氢元素D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燃烧匙实验方案目的A.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B.推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编号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Ⅰ20mL淀粉0.5gaⅡ20mL二氧化锰0.5gb物质纯铁丝含碳量0.05%的铁丝含碳量0.2%的铁丝含碳量0.6%的铁丝燃烧时的现象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剧烈燃烧,极少火星剧烈燃烧,少量火星______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试卷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随着祖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用榨汁机将柑橘榨成饮料 B. 家宴中满屋飘香的美酒味C. 用天然气灶煮饭 D. 节日里不断闪烁的霓虹灯【答案】C【解析】【详解】A、用榨汁机将柑橘榨成饮料,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家宴中满屋飘香的美酒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用天然气灶煮饭,是利用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节日里不断闪烁的霓虹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2. 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mLB. 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C.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二分之一D. 用10mL量筒量取10.0mL的液体【答案】C【解析】【详解】A、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为了节约药品,液体一般只取1mL~2mL,不符合题意;B、为确保实验安全,实验室对操作有明确规定,对液体加热时,为使液体均匀受热,要求试管内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符合题意;C、酒精灯内的酒精过多,易造成失火,一般添加酒精的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符合题意;D、用10mL的量筒可以精确到0.1mL,不符合题意。故选C。3.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碳原子和氧分子 B. 二氧化碳分子C. 碳分子和氧分子 D. 碳原子和氧原子【答案】B【解析】【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B。4. 空气和水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两种物质。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 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B. 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C. 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D. 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氮气含有氮元素,可用于生产氮肥,正确。B、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助燃剂,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为燃烧,错误。C、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正确。D、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正确。故选B。5. 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B. 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C.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D.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答案】D【解析】【详解】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是空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选项错误;B、蜡烛燃烧是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同时蜡烛还在熔化,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如图所示,蜡烛熄灭后瓶内含有氮气,少量氧气以及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有气体气体等,选项错误;D、如图所示,氧气的含量较低时,蜡烛无法燃烧熄灭了,选项正确;故选:D。6. 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氢化氢(HCl)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B. 氨气(NH3)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C. 氧化汞是由氧气和汞混合而成的D.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答案】A【解析】【详解】A、氯化氢是由氯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B、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1个氨分子中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氧化汞是由氧元素和汞元素组成的,一个氧化汞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汞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7. 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硫在空气中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壁有水雾产生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答案】D【解析】【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现象的描述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项现象的描述正确;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与水,故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壁有水雾产生,选项现象的描述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现象的描述不正确。故选D。8. 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所表示的时刻为A. 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盖紧瓶塞B. 红磷熄灭集气瓶内温度逐渐降低C. 打开弹簧夹D. 水沿导管流入瓶中至液面不再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点燃红磷放入集气瓶中,盖紧橡皮塞,红磷燃烧,气压增大,不会减小到最小,故A错误;B、红磷熄灭,集气瓶内温度逐渐降低,没有减小到最小,故B错误;C、打开弹簧夹前,温度恢复到室温,气压最小,故C正确;D、水沿导管流入瓶中至液面不再变化,由于水的进入,装置气压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故D错误。故选C。9. 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B. 水分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加快C.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答案】C【解析】【详解】A、由氯化钠晶体模型可知,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正确;B、水受热蒸发前后相比,加热后扩散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明显增加,可说明受热能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正确;C、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此图表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可以进行移动,但却不能说明原子的内部构成,故不正确;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苯由苯分子构成,硅由硅原子构成,故正确。故选:C。10.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其中,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已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4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原子呈电中性【答案】B【解析】【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详解】A、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故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正确;B、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错误;C、由题意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17,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94-117=177,故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正确;D、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电中性,正确。故选B。11. 下列关于化学符号的表述正确的是A. 铁离子:Fe+3 B. n个硫离子:nS2-C. 2个铝离子:Al2+ D. 2个氮原子:N2【答案】B【解析】【详解】A、离子符号右上角的电荷数表示时需要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铁离子应该为Fe3+。故错误。B、离子个数在最前面,右上角的电荷数表示时需要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n个硫离子为nS2-。故正确。C、每个铝离子带3个正电荷,1个铝离子为Al3+,2个铝离子为2Al3+。故错误。D、2个氮原子为2N,N2表示一个氮分子。故错误。故选B。【点睛】熟练掌握化学符号的含义与书写。12. 氚(chuan)和氚的化合物在核反应、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有重要的用。如图为氚原子微观构成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正确的是A. 氚原子核电荷数为1 B. 氚原子含有2个质子C. 氚原子不属于氢元素 D. 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g【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故氚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故A正确;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故B错误;C、观察微观构成图可知,氚原子质子数为1,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的元素为氢元素,所以氚原子属于氢元素,故C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为一个比值,其单位为单位“1”,通常省略,不是“g”,故D错误;故选A。13.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归类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氧气、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气体;二氧化硫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B、缓慢氧化是不易被觉察的氧化反应,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酒的酿造均属于缓慢氧化。故正确。C、碳元素、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金元素为金属元素。故错误。D、试管、燃烧匙两者为可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加热需要垫陶土网。故错误。故选B。【点睛】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14.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B.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D. 向一定量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答案】D【解析】【详解】A、木炭充分燃烧其固体质量应该是不断减少,因为木炭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时,氧气不断生成,此时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不断下降的,直到氯酸钾被完全消耗,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留存在固体混合物中,因为二氧化锰是氧化物,故最终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不会降至0,不符合题意;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氧气不断生成,氧气质量不断增加,当高锰酸钾被消耗完后,生成的氧气质量应该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有水,故反应开始时水的质量不为0,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过氧化氢被完全消耗,水的质量保持不变,符合题意。故选D。1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较少,加入澄清石灰水不会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立即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以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故正确。B、推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长导管中的液面会上升出现高度差,一段时间高度差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正确。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右侧容器应该为敞口容器,可燃物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大气压将水压入左侧装置,该实验中右侧装置密封,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故错误。D、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以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正确。故选C。【点睛】熟练掌握常见实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55分16. 按要求填空:(1)北京冬奥会颁奖礼仪服内胆添加了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石烯发热材料。下列物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①氯化钠 ②铁丝 ③二氧化碳 ④氢气(2)冬奥会“冰丝带”速滑馆采用了CO2直冷制冰技术,利用高压获得的液态CO2蒸发吸热,降低水温,快速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加压后CO2分子体积变小 b.水变为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c.蒸发后CO2分子间隔变大(3)下图是CO与O2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填数字序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4)化学概念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请填空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______关系。②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______关系。(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填数字序号);①高锰酸钾 ②冰水混合物 ③纯净的空气 ④双氧水 ⑤液氮 ⑥水银【答案】(1)② (2)C (3) ①. ④##⑤ ②. (4) ① 并列 ②. 交叉 (5)①②④⑤⑥【解析】【小问1详解】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①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错误;②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正确;③二氧化碳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④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错误。故选:②【小问2详解】说法正确的是:A.加压后CO2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体积不变,故说法错误;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故说法错误;C.蒸发后CO2分子间隔变大,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小问3详解】由分解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微观示意图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故填:④、⑤;【小问4详解】①由一种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填:并列;②有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有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填:交叉;【小问5详解】属于纯净物的有:①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②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③纯净的空气包含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④双氧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⑤液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⑥水银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填:①②④⑤⑥17.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12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______,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9号元素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______族;(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不同(填字母)。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5)9号和17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的______相等。(6)由图可知,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的递变规律是______。【答案】(1) ①. 镁 ②. 16.00 (2) ①. 金属 ②. 得到 ③. 阴离子 (3)ⅦA (4)A (5)最外层电子数 (6)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解析】【小问1详解】元素周期表中12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镁;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元素周期表最下方数字)。【小问2详解】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是钠,是“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9号元素为氟,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小问3详解】图中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除稀有气体外),故位于ⅦA族。【小问4详解】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小问5详解】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9号和17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小问6详解】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族序数逐渐增大,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大。18. 读图回答:(1)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浓氨水,烧杯B中装有滴有酚酞的蒸馏水。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由该实验可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2)图2实验中,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3)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具有挥发性。(4)图3实验中,向B、C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振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3所示装置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对比图1的实验,图3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写两条)【答案】(1) ①. B中液体由无色变成红色 ②. 分子在不断运动 (2)滤纸条上的酚酞由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 (3) ①. 放入试管中的滤纸条上滴浓氨水,试管口的脱脂棉上滴酚酞 ②. 浓氨水 (4) ①. B、C试管中的液体均从无色变成红色,且C试管先变红 ②. 节约实验药品 ③. 可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解析】【小问1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发出的氨气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A中装有浓氨水挥发进入烧杯B中使其中液体变红。(2)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小问2详解】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挥发出的氨气由试管口逐渐向内扩散,使滤纸条上的酚酞由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小问3详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变红的位置是滴有酚酞的位置,故放入试管中的滤纸条上滴浓氨水,试管口的脱脂棉上滴酚酞。【小问4详解】(1)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挥发出的氨气使B、C试管中的液体均从无色变成红色,且D试管温度高,故C试管先变红。(2)试管中装的药品比烧杯中的少,可以节约药品。(3)实验引入了温度的对比,可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点睛】熟练掌握微粒特性及氨气性质。19.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实验室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F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填装置序号),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______进入导管。(4)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5)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可以选用______(填装置序号)。(6)若用下图方法收集氧气:图1的集气瓶中装有8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仍留有15%的水,如图2所示,图2集气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答案】(1) ①. 铁架台 ②. 水槽 ③. 集气瓶 (2) ①. A ②. a (3) ①. BD或BE ②. 固体粉末 (4) (5)BC (6)81.41%【解析】【小问1详解】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水槽;③集气瓶。【小问2详解】发生装置是由反应物状态和是否需要加热决定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常温分解,故选固液混合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比水小且不易溶于水,若用F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a端通入将水从b端排出。【小问3详解】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固体需要加热故选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选D或E。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组合为:BD或BE。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阻止其进入导管。【小问4详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符号表达式为:。【小问5详解】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发生装置选用固体混合物需要加热的为B;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用向下排空气法的C。【小问6详解】设集气瓶的容积为V,开始时集气瓶中装有80%的水,此时集气瓶中装有20%的空气,则其中含有氧气的体积为0.2V,含有水的体积为0.8V;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仍留有15%的水,现有水的体积为0.15V,则此时其中含有的气体总体积为0.85V,排水收集氧气的体积为0.65V,故此时 。20. 某研究小组经过探究发现,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1)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下表:(2)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指______;最后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a______b(填“”或“=”)。(3)小明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后,迅速插入一只装有2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变黑的铜丝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于是得出结论: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有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______有关。(4)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氧气与不同物质进行反应,某同学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预先在及其瓶中放少量的水或细沙的原因是______。[实验拓展]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钢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碳杂质。(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20mm、含碳量不同的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5)观察现象:下表是将几种铁丝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完成下表:(6)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铁丝的______有关。这种细铁丝燃烧时,同时生成______(填化学符号)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答案】(1) (2) ①. 生成25mL气体所用时间 ②. > (3)温度 (4) ①. ②. 防止高温溅落物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5)剧烈燃烧,大量火星 (6) ①. 含碳量 ②. CO2【解析】【小问1详解】过氧化氢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在淀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小问2详解】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时,可以利用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衡量催化效果,用时越短催化效果越好。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准,故待测数据为:生成25mL气体所用时间。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所用时间应该短,故a>b。【小问3详解】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是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的物质可能不是催化剂。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在灼烧过程中会聚集大量的热,迅速插入一只装有2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可能温度升高使其快速分解。【小问4详解】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其符号表达式为:;其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预先在瓶中放少量的水或细沙目的是防止高温溅落物使集气瓶底部炸裂。【小问5详解】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含碳量0.05%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极少火星;含碳量0.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少量火星;故含碳量0.6%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大量火星。【小问6详解】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在氧气中燃烧同时生成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故含碳量越高,燃烧时常生的CO2气体越多,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故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铁丝的含碳量多少有关。21. 氨气(NH3)的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下图是工业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1)氨分离器能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3)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写物质名称)。(4)根据下图分析,按下列选项所给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a.200大气压、300℃ b.200大气压、500℃c.400大气压、300℃ d.400大气压、500℃(5)用分别表示氮气、氢气和氨气。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______(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字母序号排列)。【答案】(1)物理 (2) ①. ②. 化合反应 (3)氮气、氢气##氢气、氮气 (4)c (5)CEABD【解析】【小问1详解】氨分离器能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没有新物质生成故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小问2详解】(1)合成塔中的氢气与氮气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氨气,其符号表达式为:。(2)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小问3详解】氮气和氢气被分离出来可以循环利用【小问4详解】400大气压、300℃时氨含量最高,故选c。【小问5详解】C为开始时自由移动的反应物分子;E为反应物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A为反应物分子拆分成原子;B为原子重新组合成氨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D生成的氨分子脱离催化剂表面自由移动。【点睛】对所学知识与题干条件综合应用。 选项归类物质或变化或仪器A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B缓慢氧化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酒的酿造C非金属元素金元素、碳元素、氢元素D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燃烧匙实验方案目的A.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B.推动注射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编号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Ⅰ20mL淀粉0.5gaⅡ20mL二氧化锰0.5gb物质纯铁丝含碳量0.05%的铁丝含碳量0.2%的铁丝含碳量0.6%的铁丝燃烧时的现象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剧烈燃烧,极少火星剧烈燃烧,少量火星______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