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湘艺版(2012))
2.4 (音乐知识)节奏记号XXXX、X XX(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二年级上册
展开《(音乐知识)节奏记号 XXXX、X XX》教学设计课时1 课时 40 分钟教材分析本课程所涉及的节奏记号 “XXXX”“X XX” 是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节奏记号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韵律与节拍,为后续的歌曲演唱、音乐创作等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逐步建立起系统的音乐节奏感体系,提升音乐素养。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对简单的节奏有了初步感知,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和音乐表现欲。然而,他们对于较为复杂的节奏记号理解尚浅,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因此,教学过程需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节奏学习中。教学目标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聆听含有节奏记号 “XXXX”“X XX” 的音乐片段,感受不同节奏带来的音乐情绪变化,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之美的敏锐感知能力。艺术表现: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节奏记号进行简单的节奏创编,并能自信地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与艺术创造力。创意实践: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为给定的旋律或歌词创编独特的节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实践能力。文化理解:介绍不同音乐风格中节奏记号的运用特点,让学生体会节奏在音乐文化传承与表达中的重要性,增进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清晰地讲解节奏记号 “XXXX”“X XX” 的时值与特点,让学生准确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其进行节奏拍打与创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节奏记号,结合音乐情感进行富有创意的节奏组合与表现,同时培养学生在节奏实践中的节奏感稳定性与协调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节奏卡片、打击乐器(木鱼、响板、三角铁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5 分钟)教师活动: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开启一段奇妙的音乐之旅!老师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大家仔细听听,在音乐里好像有很多小精灵在跳动,它们的脚步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播放一段包含多种节奏的音乐)音乐听完啦,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感觉到那些小精灵的脚步呀?那现在老师用拍手的方式把其中一种小精灵的脚步模仿出来,你们来猜猜看这是怎样的节奏。(教师示范节奏 “XXXX” 的拍手动作)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聆听音乐,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听到教师的拍手声后,学生们好奇地观察,积极思考并尝试猜测节奏。有的学生可能会小声模仿教师的拍手动作,有的学生则会和旁边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师的节奏示范则直观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节奏记号,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对即将学习的节奏有初步的感知,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环节二:讲授新课(25 分钟)感知(8 分钟)教师活动: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拍的节奏就像这样 “XXXX”(在黑板上写出节奏记号 “XXXX”),大家一起跟着老师来拍拍看,感受一下这个节奏的速度和韵律。(带领学生多次拍打节奏 “XXXX”)现在,老师再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听看里面有没有这个节奏小精灵出现呢?(播放一段含有节奏 “XXXX” 的音乐片段)音乐结束啦,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在哪里听到了这个节奏呀?学生活动:学生们跟随教师的引导,整齐地拍手感受节奏 “XXXX”。在聆听音乐时,学生们全神贯注,努力寻找音乐中的节奏 “XXXX”。听到教师的提问后,学生们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可能会准确地指出在音乐的某个段落听到了该节奏,有的学生可能会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节奏出现的位置。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拍打节奏,加深对节奏 “XXXX” 的直观感受。借助音乐片段的聆听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音乐中发现节奏元素,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探究(9 分钟)教师活动:小朋友们都很棒!那现在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节奏朋友 “X XX”(在黑板上写出节奏记号 “X XX”)。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节奏,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老师先分别示范这两个节奏的拍手方式,大家边看边思考哦。(教师示范节奏 “X XX” 的拍手动作,并与节奏 “XXXX” 的拍手动作进行对比)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节奏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节奏组合,你们猜猜看会是怎样的效果呢?(教师示范 “XXXX X XX” 的节奏组合拍手)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眼睛紧紧盯着教师的双手,仔细比较两个节奏的不同之处。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节奏的长短不同,有的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拍手的次数不一样。在教师示范新的节奏组合后,学生们会兴奋地尝试模仿,感受新节奏组合的独特韵律。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节奏 “XXXX” 与 “X XX” 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新节奏组合的示范则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节奏认知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示范(8 分钟)教师活动:小朋友们,接下来老师要用打击乐器来演奏这两个节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在乐器上会发出怎样美妙的声音。(教师分别用木鱼演奏节奏 “XXXX”,用响板演奏节奏 “X XX”)大家是不是也想试试呢?老师会把打击乐器分发给每个小组,请小组内的同学们互相合作,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这两个节奏,看看哪个小组演奏得最整齐、最有节奏感!学生活动:学生们满怀期待地看着教师演奏打击乐器,被乐器发出的声音深深吸引。在拿到打击乐器后,小组内的学生们积极讨论,分配演奏任务,有的学生负责木鱼,有的学生负责响板,大家齐心协力地尝试演奏节奏 “XXXX” 和 “X XX”,并互相倾听、互相纠正。设计意图:教师的打击乐器示范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听觉和视觉感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奏在乐器演奏中的表现方式。小组合作演奏活动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乐器演奏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节奏知识。环节三:巩固延伸(10 分钟)教师活动: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节奏记号 “XXXX” 和 “X XX”,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出一个小挑战。老师这里有一首简单的儿歌,但是它缺少了节奏,老师想请大家分组为这首儿歌创编合适的节奏,用上我们今天学的节奏记号哦。每个小组可以先讨论一下,然后把创编好的节奏写在纸上,再一起用拍手或者打击乐器演奏出来,看看哪个小组创编得最棒!(展示一首无节奏的儿歌歌词)在大家创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合理性和与儿歌歌词的匹配度哦,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举手向老师求助。学生活动:学生们接到任务后,立刻兴奋地围坐在一起,开始热烈地讨论。有的小组先轻声哼唱儿歌,尝试找到合适的节奏韵律;有的小组则直接在纸上写写画画,尝试不同的节奏组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启发。完成创编后,小组内的学生们一起用拍手或打击乐器演奏创编的节奏,感受自己创作的音乐成果。设计意图:通过儿歌节奏创编活动,将所学节奏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巩固学生对节奏记号的理解与掌握。小组合作创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提升音乐素养。小结拓展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节奏记号 “XXXX” 和 “X XX”,还学会了用拍手、打击乐器演奏它们,并且为儿歌创编了有趣的节奏。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节奏就像音乐的骨架,它能让音乐变得更加生动、有活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能够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节奏,用节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妙音乐。拓展: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节奏游戏哦。比如,一个人拍出一个节奏,另一个人来模仿,然后交换。还可以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听听里面有没有今天学的节奏记号,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发现。板书设计节奏记号:XXXX(举例拍手节奏示范)X XX(举例拍手节奏示范)节奏组合:XXXX X XX(举例拍手节奏示范)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节奏记号 “XXXX”“X XX”,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氛围活跃。在导入环节,音乐的播放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教学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讲授新课过程中,感知、探究、示范环节紧密相连,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逐步掌握了节奏知识。然而,在小组合作创编环节,部分小组出现了讨论时间过长、创编节奏较单一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提前明确合作要求与时间限制,同时提供更多的节奏创编启发与示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效率,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