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1日4时15分,美国俄勒冈州西部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外地核B. 内地核C. 下地幔D. 岩石圈
    2. 能穿过外核的地震波是( )
    A. W1B. W2C. W1和W2D. 两者皆无法通过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9km,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厚度约为60~120千米左右,则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岩石圈,震源不会位于深度更深的下地幔、外地核、内地核,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读图可知,相同传播距离情况下,W2波所共时间短于W1波,表明W2波传播速度快于W1波,则W2波为纵波,W1波为横波。外核物质呈液态,纵波W2能穿过呈液态的外核,而横波(W1)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2023年9月,经过200多天野外发掘和长达一年的修复与分析研究,确认发现于福建省政和县约1.5亿年前的地层中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属于鸟翼类恐龙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同一地层中还发现大量水生、半水生的鱼类和两栖类等脊椎动物化石。下图为“奇异福建龙”及动物群生态复原图和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奇异福建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 寒武纪B. 泥盆纪C. 侏罗纪D. 第四纪
    4. 该地层中发现的脊椎动物( )
    A. 以小型哺乳类动物为食物B. 最早出现于早古生代时期
    C. 以裸子植物作为食物之一D. 在第四纪时期遭到大灭绝
    5. 推测“奇异福建龙”生存时期,福建省政和县地区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
    ①浅湖、沼泽 ②广阔深海 ③温暖、湿润 ④寒冷、干燥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3. C 4. C 5. A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奇异福建龙”(恐龙)发现于约1.5亿年前的地层中,对照表格中各地质年代的距今年数可知,“奇异福建龙”生存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的侏罗纪(距今2.013亿年至距今1.45亿年间),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前题分析可知,该地层为中生代时期地层,中生代主要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陆地裸子植被繁盛,裸子植物则为食草类脊椎动物提供食物,C正确;中生代后期才出现小型哺乳动物,因此中生代的脊椎动物一般不会以小型哺乳类动物为食物,A错误;脊椎动物最早出现于晚古生代,B错误;中生代地层中发现的脊椎动物在中生代末期遭到大灭绝,大灭绝并不出现在第四纪时期,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在发现“奇异福建龙”的地层中还发现大量水生、半水生的鱼类和两栖类生物化石,由此可推测出当时该地应为浅湖或沼泽相环境而非深海环境,①正确,②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当时当地生物群落繁盛,因此当时当地气候温暖湿润,而非寒冷干燥,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典型动物为恐龙,中后期开始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成为重要的成煤时期。中生代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事件。
    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于2024年8月22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将中星4A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为用户提供了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图为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文昌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 纬度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速度,节约发射成本
    B. 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视线清晰宽
    C. 三面环海,降低火箭航区和残骸坠落区安全隐患
    D. 临海,便于火箭及卫星配件的运输
    7. 中星4A卫星在轨工作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
    A. 太阳能B. 石油C. 核能D. 风能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文昌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晴天少,故文昌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条件不包括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视线清晰宽,B符合题意,文昌纬度最低,线速度大,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速度,节约发射成本,发射大型航天器效率高;三面环海,降低火箭航区和残骸坠落区安全隐患,安全性好;临海,海运便利,便于火箭及卫星配件的运输,这些都是文昌建设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于2024年8月22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将中星4A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星4A作为卫星围绕地球运转,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释放的太阳能,A正确;太空中石油、核能、风能都不能成为主要能量来源,BCD错误;故选A。
    【点睛】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1)天气:晴天多,风速小。(2)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发射成本。(3)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跟踪观测;海拔较高,自转线速度较大。(4)位置:人烟稀少,安全性强。(5)交通:内外交通便利,便于大宗货物运输。
    图为某地河流阶地剖面图,图中Ⅰ、Ⅱ、Ⅲ为河流阶地,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图中阶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壳持续性抬升形成阶地B. 土壤肥沃且颗粒较粗
    C. 阶地Ⅱ形成早于阶地ⅢD. 形成与侧蚀作用有关
    9. 人们常选择靠近河流的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主要是因为阶地( )
    ①地形较平坦,土质较肥沃 ②不受滑坡、泥石流影响 ③不易受洪水影响
    ④海拔高,光照强,凉爽多风 ⑤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⑥地震灾害少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④⑤⑥D. ②④⑥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河流阶地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主要是地壳的间歇性抬升运动,持续性抬升只会形成很深的V形谷,不能形成阶地,A错误;阶地上沉积物大多在水流平稳时期堆积形成,因此沉积的颗粒较细,B错误;阶地形成与地壳间隙性抬升密切相关,因此阶地越高形成越早,图中阶地Ⅱ低于阶地Ⅲ,因此阶地Ⅱ形成晚于阶地Ⅲ,C错误;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抬升间隙期,河流侧蚀拓宽河床,为形成新的阶地打下基础,因此阶地形成与侧蚀作用有关,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河流阶地通常地面平坦,阶地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发育程度较高,土质较肥沃,有利于耕作,①正确;阶地位于洪水位以上,不易被洪水淹没,居住和耕作相对安全,③正确;阶地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⑤正确;阶地与阶地之间、河谷与两岸之间均有陡坡,因此有可能受滑坡、泥石流影响,②错误;阶地相对于谷地两岸山地海拔不高,光照并不占优势,④错误;与阶地周边相比,阶地的地震灾害并不会少,⑥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当地壳比较稳定、流量稳定、海平面稳定时,河水以侧蚀为主,从而形成比较宽阔的河谷,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这样间歇性的地壳抬升运动,或流量增加,或海平面下降过程。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塔尔沙漠周边风成黄土分布广泛。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两地采样,发现甲地黄土粒径小于乙地。新德里深受沙尘暴困扰,为了防治沙尘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验表明,不同高度及高厚比的挡沙墙防沙效果不同,其效果用残余集沙量表示。残余集沙量指风沙流经过挡沙墙净化后,不同高度的残余含沙量,其数值与防护效果呈负相关。图左示意不同高度挡沙墙防沙效果对比,图中示意挡沙墙高度一定时不同高厚比的防沙效果对比。图右为塔尔沙漠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塔尔沙漠中的活动沙丘的移动方向为( )
    A. 西南B. 西方C. 东方D. 东北
    11. 与古沙漠形成原因一致的我国地貌是( )
    A. 柴达木戈壁滩B. 三亚亚龙湾沙滩C. 黄土高原D. 四川人龙洞五彩钙华池
    12. 该地挡沙墙防沙效果最好的设计是( )
    A. 高2.0m,厚0.33mB. 高2.5m,厚0.68m
    C. 高1.5m,厚0.25mD. 高2.0m,厚0.54m
    【答案】10. D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两地采样,发现甲地黄土粒径小于乙地。风力堆积地貌的下风向沙粒较小,可知沙丘由乙地向甲地移动,故塔尔沙漠中的活动沙丘的移动方向为东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塔尔沙漠周边风成黄土分布广泛,古沙漠的成因是风力堆积,柴达木戈壁滩属于风力侵蚀,A错误;三亚亚龙湾沙滩属于流水堆积,B错误;黄土高原属于风力堆积,C正确;四川人龙洞五彩钙华池属于流水溶蚀,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读左图可知,在2m高度处,墙高2.0m的残余集沙量数值最小,说明防护效果最好;读右图可知,在不同高度处,高厚比6.0的残余集沙量数值最小,说明防护效果最好;墙高2.0m,高厚比6.0,对应的墙厚为0.33m。故选A。
    【点睛】防治风沙活动,减少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治理沙源,防治土地沙漠化;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林体系;修建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等。
    维克小镇位于冰岛的最南端,如图所示,陡峭的海蚀崖与黑沙滩交相辉映,令无数游客向往。与普通黄色沙滩不同,黑色沙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完成下面小题。
    13. 推测黑色沙滩的形成原因是( )
    A. 火山活动B. 海水侵蚀C. 海浪堆积D. 冰川堆积
    14. 有关海蚀崖景观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岩性较软的部位受海水侵蚀而崩塌、破碎,使岩壁上形成凹陷进而形成海蚀洞
    ②海蚀洞在海水进一步侵蚀下不断变大、变深
    ③海水不断冲刷岩石缝隙
    ④顶部受重力作用坍塌
    ⑤海水将坍塌物质带走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①C. ③④⑤①②D. ③①②④⑤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与普通黄色沙滩不同,黑色沙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黑色沙滩沙粒主要由岩浆岩碎屑以及火山灰等物质构成,因而呈现黑色。由于火山喷发,大量熔岩涌出,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后在海浪、风力的侵蚀作用下体积不断变小,并逐渐与火山灰糅合堆积成沙滩。属于海水堆积地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海蚀崖属于海水侵蚀地貌,先由于海水不断冲刷岩石缝隙,岩性较软的部位受海水侵蚀而崩塌、破碎,使岩壁上形成凹陷进而形成海蚀洞,海蚀洞在海水进一步侵蚀下不断变大、变深,顶部受重力作用坍塌,最后海水将坍塌物质带走形成海蚀崖,③①②④⑤正确,故选D。
    【点睛】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区是风力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流水作用;高山地区是冰川作用;沿海地区是海浪作用。
    峡湾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峡湾分布区,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也广泛分布。图为峡湾地貌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地形制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能正确演示峡湾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
    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①—②D. ②—③—①
    16. 根据所学,推测冰川堆积物(冰碛物)的特点,主要是( )
    A. 杂乱无章B. 浑圆光滑C. 层次分明D. 大小均匀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峡湾属冰川侵蚀地貌,在冰期时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冰川面积和规模扩大,冰川侵蚀形成槽谷,即②图所示。之后地球进入间冰期,气候转暖,冰川融化,①图所示,海水侵入原先槽谷形成峡湾,③图所示。所以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冰川堆积物是受到冰川运动所影响,冰川的能量大,大小碎屑物都能被搬运,堆积物就会杂乱无章,A选项正确;堆积物再被冰川在搬运过程中,碎屑颗粒之间以及颗粒与冰川床面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作用相对较弱,不足以使颗粒充分磨圆,B选项错误;冰川堆积物通常没有明显的层次结构,这是因为冰川在堆积过程中,碎屑物质的沉积是随机的,不受水流方向或风速等因素的影响。C选项错误;冰川在搬运过程中,对碎屑物质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显著的选择性,各种粒级的碎屑物质都可以被冰川携带和堆积,分选性较差,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冰川堆积物具有独特的成分复杂性、分选性差、磨圆度低以及无层理或层理不明显等特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巴山区指秦岭和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东至华北平原西南部,地处陕、甘、川、渝、鄂、豫6省市交界处。图示意秦巴山区1960-2015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
    材料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我国居民可以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设备发电,每户家庭成为一个微型太阳能发电站。用户不仅可以自己发电,还可以将多余的电量出售给国家电网。
    (1)描述秦巴山区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并分析主要原因。
    (3)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有利影响。
    (4)请说明建设居民家庭微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积极意义。
    【答案】(1)秦巴山区年均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不均;由南向北呈递增趋势;西北部高海拔区最丰富。
    (2)甲地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小于乙地。原因:与乙地相比,甲地受暖湿气流影响较大,云量较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3)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推动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太阳辐射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4)提供电力资源,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家庭收入。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秦巴山区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及太阳能利用等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及成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能开发的意义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描述地理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可知,南部的四川、重庆年均太阳辐射量为4200(MJ/m2)以下,北部(西北部海拔高处)可达5100(MJ/m2)以上,年均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不均,大致由南向北呈递增,其中西北部(甘肃)高海拔区最丰富。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年均太阳辐射量为4200(MJ/m2)以下,乙地为5100(MJ/m2)以上,甲地年均地表太阳辐射量小于乙地。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很多,各影响因素中,甲地与乙地最大的差别是天气状况,甲地离海洋较近,乙地离海洋较远,与乙地相比,甲地受暖湿气流影响较大,云量较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从而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较少。
    【小问3详解】
    目前地球表面拥有适宜的地表温度主要是获得了适量的太阳辐射能量,从而满足生物生存生活的环境条件;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并不均匀,从而宏观和微观上出现冷热不均,从而出现有规律的、复杂的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又带动水体不断循环运动的,因此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与其他生物一样,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存、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除了食物之外,还有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大多来源于太阳辐射,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小问4详解】
    建设居民家庭微型太阳能发电站能够为居民提供所需的电力资源,多余的电子还可能并网供电,从而增加家庭收入;建设居民家庭微型太阳能发电站能够缓解整个社会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太阳能发电属于清洁能源,建设居民家庭微型太阳能发电站能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居民家庭微型太阳能发电站大多利用空闲的屋顶等闲置空间,占地少,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土地资源。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
    (1)图示①②③④⑤⑥地貌中,在甲地主要观察到的地貌是____(填序号),在丙地主要观察到的地貌是____(填序号),在丁地主要观察到的地貌是____(填序号)。图示③貌影像的获得,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RS,GIS、GPS)。
    (2)下列是某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⑥地貌相关示意图(图a、图b、图c)。据此,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并指出该地貌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
    (3)请从景观特征的角度,为在乙地区观察到的④地貌写一段简短、描述较准确的解说词。
    【答案】(1) ① ② ②. ① ③. ③ ④. RS
    (2)在出山口,坡度减缓,流速骤减,流水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组成物质分布特点:自扇顶到扇缘颗粒物逐渐变细。
    (3)我们所处的位置为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表岩石有大量的石灰岩,这些石灰岩被雨水溶蚀,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地表景观‌:有溶沟、洼地、峰丛、峰林等。岩溶峰林拔地而起,尖峰、尖塔状岩石林立,还有‌地下景观‌:地下溶洞庞大且错综复杂,仿佛迷宫一般。溶洞内,钟乳石和石笋形态各异,共同演绎着大自然的奇幻之旅。地下河流则如暗流涌动,为溶洞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动感。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长江流域示意图和地貌景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冰川地貌、河流地貌、主要外力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甲处位于河流的源头,即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该山地地势高,冰川地貌显著,主要有角峰、冰斗,对应地貌为②,即角峰。。丙处位于三峡地区,是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对应图中地貌①。丁处为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较强,对应地貌主要为③。③图像的获得主要考的是遥感技术,它能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的情况下,获取地表的图像和数据。GIS为地理信息系统,负责数据的分析;GPS为导航定位系统,负责定位和路线的规划。
    【小问2详解】
    洪积扇通常形成在山区河流的出口处或山麓地带,这些区域地势较为陡峭,为洪水的快速流动和沉积物的堆积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山区遭遇暴雨或融雪等水源增加的情况时,大量水流携带泥沙和碎屑物质迅速冲向山下。由于地形突然变得平坦或开阔,水流的流速减缓,搬运能力降低,导致泥沙和碎屑物质开始沉积。随着沉积物的不断堆积,扇形堆积体逐渐形成。
    【小问3详解】
    乙所在地区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显著;景观特征角度应从形成原因,地貌形态等角度分析,云贵高原主题岩石为较易溶蚀的石灰岩,被大量雨水溶蚀,形成了地表和地上的两种景观;地表景观,不同的流水溶蚀强度对应不同的地貌景观,从强到弱对应的景观为溶沟、石芽、峰丛、峰林、孤峰;地下景观: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庞大的地下暗河,再加上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崩滑流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总称,是常见的地质灾害。新疆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地形高差悬殊,短时间强降雨和冰雪消融多发,构造与地震活动强烈,叠加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导致新疆易发、多发、频发地质灾害。根据新疆地质环境监测院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崩滑流地质灾害占总数的90.95%。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受灾害面积广,危害严重的特点。
    材料二:各孕灾环境分区地质灾害统计表
    (1)据图描述新疆崩滑流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并说出其可能影响因素?
    (2)根据表格判断各孕灾环境分区中,崩滑流灾害出现密度最大的是哪个区域?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时间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5-8月(夏季)。影响因素:降水。
    (2)密度最大区域:天山北麓区。原因:湿润气流的迎风坡,短时强降雨天气多;河流发育较多;坡度较陡、风化碎屑物质多;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较严重。
    【解析】
    【分析】本大题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相关的图表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崩滑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描述地理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新疆2011-2022年各月份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分布柱状图可知,新疆崩滑流地质灾害在5-8月的发生数量多,其中6月数量最多,此期间主要是当地夏季,其它月份发生数量较少。读图可知,月均降雨量与灾害点数量大致呈正相关,即降雨多的季节崩滑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多,这是因为短时强降雨往往是崩滑流灾害的主要诱发条件。因此新疆崩滑流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
    【小问2详解】
    读表可知,天山北麓区平均每平方千米发生5.31处,远大于新疆孕灾环境分区,为崩滑流灾害出现密度最大区域。其原因应从降雨、地形、物质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新疆的主要湿润气流从北疆山口进入,天山北麓区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容易形成降水,当地大陆性强,降水多以短时强降雨天气为主,容易诱发崩滑流地质灾害;天山北麓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河流发育较多,坡度较陡,多起伏较大的山谷,为崩滑流地质灾害发生提供了有利于地形条件;天山北麓受外力侵蚀、风化较强,碎屑物质多,为崩塌、泥石流发生准备了物质条件;天山北麓区水源条件较好,居住的人口较多,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较严重,加剧了崩滑流灾害发生频率。宙


    距今年数(亿年)
    主要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0.0258
    人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新近纪
    0.2303
    哺乳动物时代
    古近纪
    0.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爬行动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侏罗纪
    2.013
    三叠纪
    2.5217
    孕灾环境分区
    面积/km2
    崩增
    滑坡
    泥石流
    小计
    密度/处·(100Km)-2
    百分比/%
    阿尔泰山地和准噶尔西部山地区
    112207
    1555
    118
    247
    1920
    1.71
    11.76
    昆仓山区
    481759
    1276
    236
    1387
    2899
    0.60
    17.76
    天山南麓区
    283204
    1985
    101
    723
    2809
    0.9
    17.21
    天山北麓区
    148.745
    3354
    3411
    1126
    7891
    5.31
    48.34
    塔里木盆地区
    150843
    266
    10
    174
    450
    0.30
    2.76
    吐哈盆地区
    83.632
    80
    0
    26
    106
    0.13
    0.65
    准噶尔盆地区
    364769
    128
    27
    93
    248
    0.07
    1.52

    相关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不是来源于太阳能是, 影响太阳能分布的自然因素有, 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