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从①至④,大致时间为( )
A. 9个月B. 12个月
C. 15个月D. 18个月
2. 在①②③④四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状况( )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C. 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D. ①②③④都相同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晨昏线的特点可知,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因此二至日时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为23.5°,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为0°。图中折线是从冬(夏)至日开始,经过中间的夏(冬)至日,到第二年冬(夏)至日结束,总日期为一回归年,因此可以确定从①至④,大致为9个月的时间,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一年中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天,太阳直射点直射的纬度相同,因此这两天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图中①和④关于二至日对称,②和③也关于二至日对称,因此①和④两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同理②和③两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状况也相同。故选C。
2023年5月21日,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该日小明登上泰山极顶(36°16′N,117°06′E)观看日出胜景,并拍摄了泰山极顶探海石日出照片。下面左图为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右图为小明拍摄的日出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日地处泰山脚下的泰安市昼长为14小时13分钟,推测小明拍摄照片的北京时间为( )
A. 5:06以前B. 5:06~5:10
C. 5:11~5:15D. 5:15以后
4. 据此推测,图中探海石的朝向为( )
A. 正北B. 西北
C. 东北D. 东南
5. 小明的同学想在2023年内再拍摄一张同一方位、同一时刻的泰山极顶探海石日出照片,其应选择在( )
A. 大寒B. 小雪
C. 大暑D. 夏至
【答案】3. A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该日泰安市昼长14小时13分钟,日出地方时为正午12点减去昼长的一半,该市该日日出地方时约为4:54。其经度约为117°E,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约晚12分钟,即该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5:06。但泰山顶部海拔高,日出时刻要早,因此照片应拍摄于北京时间5:06以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该日泰山昼长夜短,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方位为东北方。图中探海石朝向与日出方位基本垂直(偏左方向垂直),因此其朝向西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同一地点,一年中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的昼夜长短状况相等,即日出方位与时刻相同。结合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图可知,与小满关于二至日对称的节气为大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甲地的构造地貌为( )
A. 背斜B. 向斜
C. 背斜山D. 向斜山
7. 乙处发育沟谷的成因是( )
A. 向斜谷地,地表水汇聚B. 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
C. 岩层下陷,地势较低洼D. 背斜顶部,张力作用显著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水平方向上看,甲地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属于背斜构造;甲地地势高于周边地区,因此构造地貌为背斜山地,故选C。
【7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岩层发生断裂,且两侧岩层位置出现错动、位移,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沟谷,故选B。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某河段地质构造剖面及阶地分布示意图,该河段因河流下切从而在河流两岸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河段河谷的形成原因是( )
A. 断层下陷B. 向斜凹陷
C. 冰川侵蚀D. 背斜张裂侵蚀
9. 与阶地T1相比,阶地T3( )
A. 形成年代更晚B. 形成后地壳稳定时间更长
C. 地表沟壑更少D. 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更长
10. 该河段T4~T3阶地的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可能来自( )
A. 风力堆积B. 基岩风化
C. 流水沉积D. 山地崩塌
【答案】8. D 9. B 10. A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河谷所在地岩层向上凸,由此可判断为背斜,背斜顶部张裂,流水侵蚀形成河谷,D正确,B错误;图中没有断层,A错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外力侵蚀而成为河谷,与冰川作用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读图可知,与阶地T1相比T3位置高,形成时间较早,A错误;T3比T1更宽阔,说明T3形成后,地壳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经历下一次抬升,T1窄说明形成后不久就经历地壳的下一次抬升,B正确;T3形成后,地壳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受外力作用时间长,与T1相比,地表沟壑更多,C错误;形成时地壳抬升时间长短决定阶地高低,图示中T3比T1阶地抬升低一些,说明抬升时间短,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黄土或黄土状沉积物主要来自蒙古一西伯利亚,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A正确;基岩和黄土无关,B错误;流水沉积主要是砾石和粉砂,黄土占比小,C错误;山地崩塌中除了黄土外应该还有大量砾石等其他岩石,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部分区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示意图描述的半球及季节(北半球季节)是( )
A. 北半球、夏季B. 北半球、冬季
C. 南半球、夏季D. 南半球、冬季
12. 下列气压带和风带与该半球地中海气候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 甲、丁B. 甲、丙
C. 乙、丙D. 丙、丁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图为俯视图,结合图中风带可知,风从高压带向低压带运动过程中向左偏转,判断为南半球;图中阴影为气压带,结合纬度信息可知,气压带整体向北移动(图中赤道低气压带移动至北半球),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故选C。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为西风带,乙为东南信风带,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故选B。
13. 图中反映南半球1月盛行西风风速的曲线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14. 造成1月和7月北半球盛行西风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海陆分布
C. 地形起伏D. 洋流状况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受陆地的影响,盛行西风在北半球风速较小,南半球中纬地区陆地面积小,受陆地影响较小,中纬西风在南半球风速较大,由图可知③④风速大于①②,故③④为南半球、①②为北半球,A、B错;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南半球中纬西风带向南移动,纬度位置较高,图中③曲线起始纬度较高,为反映南半球1月盛行西风风速的曲线,C对,D错。故选C。
【14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判断出①②为北半球盛行西风,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西风带起始纬度较高,应为①曲线,②为1月对应曲线。①、②曲线空间分布差异主要为纬度位置的差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主要原因,A对;海陆分布、地形起伏不会随着季节改变,不会造成盛行西风分布的季节性差异,B、C错;洋流主要受盛行风影响,不是影响盛行风方向的因素,D错。故选A。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在我国渤海湾地区,大湖效应十分明显。下图为山东半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和大湖效应形成的天气特征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B. 暖锋
C. 气旋D. 反气旋
16. 下列城市中年平均积雪量最大的是( )
A. 青岛市B. 烟台市
C. 威海市D. 荣成市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可知,大湖效应的冷空气经过大湖湖面时,空气被增温增湿,气温高于湖泊迎风岸的空气气温,相当于暖湿气流流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对天气的影响。故选B。
【16题详解】
从渤海带来的暖湿空气,到达山东半岛后陆地抬升容易形成降水,因青岛、荣成距渤海较远,降雪量较少,威海市地处西北风的迎风坡且与烟台市相比离渤海更近,降雪量整体多于烟台。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地理研学小组调查某市(37°34′N)一小区住宅楼的采光条件,绘制了该小区住宅楼的平面分布(下图),该小区住宅楼楼高为20米,楼间距为25米。((tan30°≈0.577,tan45°=1,tan60°≈1.732)
(1)计算该市一年中最大和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判断冬至日该小区底层住户的采光条件(写出判断步骤)。
(3)夏季为避免爱车暴晒,指出下午在小区停车的最佳方位,并解释理由。
【答案】(1)最大:75°52′;最小:29°。
(2)该小区位于37°34′N,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为29°;正午时,20米的楼高的影长大于34.7m,大于实际楼间距25m,小区底层住户采光条件较差。
(3)住宅楼的东北方向。理由:下午太阳位于西南,建筑物影子投向东北。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市纬度为37°34′N,一年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夏至日最大。H冬至=90°-(37°34′+23°26′)=29°,H夏至=90°-(37°34′-23°26′)=75°52′。
【小问2详解】
小区位于37°34′N,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H=90°-(37°34′+23°26′)=29°≈
30°;楼的影长为L,楼高h为20米,冬至日正午时,楼的影长L=hct30°=20X1.732=34.64米,远远长于楼间距25米,因此,小区底层住户采光条件较差。
【小问3详解】
夏日的下午,由于太阳在住宅楼的西南方,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时,被住宅楼挡住,在它的东北面形成了住宅楼的影子;只有把车放在没有被太阳照到的影子区域,才能有效的防止暴晒,由此分析应当在住宅楼的东北方向才是最佳位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尔里克山地处天山东段,发育多级阶梯面。目前,喀尔里克山内外力作用复杂,其地表形态仍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下图示意喀尔里克山多级阶梯面发育过程。
(1)判断喀尔里克山的构造类型。
(2)分析喀尔里克山多级阶梯面的形成过程。
(3)任选一种情形,阐述喀尔里克山地表形态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情形①:原有的内力作用继续保持情形②:内力作用大幅减弱
【答案】(1)地垒。
(2)地层断裂,中部相对抬升;高处受外力风化、侵蚀导致夷平;间歇性多次抬升、夷平,形成多级阶梯面。
(3)情形①:继续发生断裂抬升,将形成更多级阶梯面;每一级阶梯面的空间变小(变窄);山地总体高度抬升。[或情形②:长期遭到外力风化、侵蚀,阶梯面转折部位变平缓;部分阶梯面被侵蚀(不再明显);山体总体高度降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喀尔里克山地处天山东段,发育多级阶梯面,结合图可知,断裂发育,阶梯面所在岩块相对抬升,故为地垒。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地层断裂,中部阶梯面相对抬升;之后地势高的区域受外力风化、侵蚀导致夷平;再加上地壳运动以及外力作用,间歇性多次抬升、夷平,形成多级阶梯面。
【小问3详解】
情形①:原有的内力作用继续保持情形,原有的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之后继续发生断裂抬升,将形成更多级阶梯面;抬升后,每一级阶梯面在外力作用下,空间变小(变窄);地壳运动使得山地总体高度抬升。情形②:内力作用大幅减弱,此时外力作用为主导,喀尔里克山长期遭到外力风化、侵蚀,阶梯面转折部位变平缓;部分阶梯面被侵蚀,形态不再明显;由于外力作用强度大于内力,外力作用是地表趋于平缓,故山体总体高度降低。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大陆内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区面积广。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及附近地区某年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及珀斯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南美洲西岸形成了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很广,甚至延伸至赤道。下图为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示意图。
(1)说出材料一所示季节达尔文港的盛行风及其对降水的影响,并从气压带、风带移动的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2)说出珀斯气候类型及其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并说明该季节珀斯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3)比较热带沙漠气候在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分布特点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案】(1)盛行风:西北季风(或西北风)。对降水的影响:(来自低纬度海洋,水汽易凝结)带来较多降水。成因:此时为南半球夏季,受太阳直射点南移影响,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2)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气候特征:炎热干燥。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3)特点差异:澳大利亚:东西宽度大,南北宽度较小。南美洲:东西宽度小,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分布(直逼赤道地区)。原因:澳大利亚: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较窄,大陆内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东部大分水岭紧临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呈南北走向,西临太平洋,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的陆地面积小;沿岸有南北向寒流流经,减湿作用显著。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一可知,此时澳大利亚陆地上气压低,海洋上气压高,盛行西北季风(或西北风)。由于西北季风来自低纬度海洋,水汽充足,水汽易凝结,带来较多降水。其成因是由于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此时为南半球夏季,受太阳直射点南移影响,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珀斯位于30°S到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是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气温高。
【小问3详解】
热带沙漠气候在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分布特点差异是宽度与分布方向的差异,澳大利亚东西宽度大,南北宽度较小;南美洲东西宽度小,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分布(直逼赤道地区)。原因是澳大利亚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较窄,大陆内部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东部大分水岭紧临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且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南美洲是因安第斯山脉呈南北走向,西临太平洋,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且陆地面积小;沿岸有南北向的秘鲁寒流流经,减湿作用显著,导致降水较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十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迁安市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多校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