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为2023年10月2日苏州天平山山顶观测到的日出景象。在“火烧云”的衬托下,太阳从远方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处缓缓而上。根据计算,要使得“上海三件套”与天平山、太阳出现在同一直线,一年只有两次机会。完成下面小题。
1. 据材料推断( )
A. 拍摄者镜头朝向东偏北B. 大气反射形成“火烧云”
C. 该日苏州与上海同时日出D. 国庆期间苏州日落渐提前
2. 要想再次拍摄该日出景象,应选择的拍摄日期为( )
A. 当年12月13日前后B. 当年10月11日前后
C. 次年3月12日前后D. 次年9月14日前后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景观出现时间为10月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苏州日出东南,A错误;火烧云的形成原因是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波长较短的光被散射,波长较长的红橙光不易被散射,B错误;苏州位于上海的西北,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晨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两地不会同时日出,C错误;国庆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苏州昼渐短夜渐长,日落时间渐提前,D正确。所以选D。
【2题详解】
要想再次拍摄该日出景象,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同一纬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此时为10月2日,则下次拍摄到该景观应为10月2日关于6月22日(或12月22日)对称的日期,综合选项可知,次年3月12日前后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图左为水库消落带示意图,图右为我国金沙江某水库示意图,当地水利部门在雨季来临前排水腾出库容以便雨季蓄洪防洪,导致该库区消落带范围扩大。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与库岸分别为( )
A. 春季、北岸B. 夏季、南岸
C. 秋季、北岸D. 冬季、南岸
4. 水库消落带范围扩大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水土流失加剧B. 植被种类增加
C. 风沙危害加重D. 地质灾害减轻
5. 对该水库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中,自下而上最佳组合为( )
A. 草本植物—耐旱灌木—乔木B. 乔木—耐旱灌木—草本植物
C. 耐湿灌木—乔木—草本植物D. 草本植物—耐湿灌木—乔木
【答案】3. A 4. A 5.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金沙江某水库在雨季来临前排水腾出库容,以便雨季蓄洪防洪,导致库区消落带范围扩大。结合所学知识,金沙江位于南方地区,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因此在夏季降水来临之前排水腾出库容,因此,春季时水库消落带出路面积最大;金沙江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岸侵蚀北岸堆积,因此北岸为堆积一侧,A正确,排除BCD。故选A。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水库消落带扩大说明雨季来临之前,腾出库容集中排水,导致河流径流量短时之间增加,水土流失加剧,A正确;水库消落带范围扩大,对植被种类影响较小,排除B;该地区为湿润地区,降水较为充足,风沙危害并不明显,排除C;水库消落带范围扩大有可能会加重地质灾害,排除D。故选A。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水库消落地带会出现周期性的干湿交替,因此,最下面分布着既耐旱又耐涝的草本植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分条件较为稳定,逐渐分布着耐湿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D正确,排除ABC。故选D。
图为某年1月25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6. 据图可推断( )
A. P地吹偏北风,暖湿气流北上
B. Q地吹偏南风,暖湿气流北上
C. P地吹偏南风,冷空气南下
D. Q地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
7. 此时,图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
A. P、Q两地B. P、M两地
C. Q、N两地D. M、N两地
8. 图中四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
A. PB. Q
C. MD. N
【答案】6. D 7. A 8.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P地西侧从低压中心,P吹东南风,携带大量暖湿空气北上,Q地东侧为低压中心,吹西北风,使得冷空气南下,D正确,排除ABC。故选D。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P和Q位于低压槽附近,在低压槽附近气流辐合相遇,容易形成锋面,因此极易出现降水天气;M 和N处等压线较为稀疏,且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A正确,排除BCD。故选A。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气温,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内陆气温年较差高于沿海地区。因此图中Q地所处纬度较高且位于内陆地区,因此该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大,B正确,排除ACD。故选B。
近年来,我国沿海多地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水制氢”项目开发,下图为该项目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与近海相比,远海海上风力发电的优势是( )
A. 建设成本低B. 设备腐蚀慢
C. 供电范围大D. 风能总量大
10. 在海上风电的基础上发展海水制氢,有利于( )
A. 降低风力发电成本B. 减少风能资源消耗
C. 提高风能利用效率D. 减小风电生态破坏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远海风力发电与近海建设成本相近或者更高,A错误;海洋中腐蚀速度接近,B错误;远海输电成本更高,供电范围小,C错误;远海范围更广,风能资源更丰富,风速更稳定,风能总量更大,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电能不便于存储,所以常出现海上风电被放弃现象,海上制氢是将风电转化为氢能的化学能,便于能量存储,而将风电转化为氢能存储下来,再根据需求变化使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C正确;该过程中会有能量损耗,但对于风力发电成本没有直接影响,A错误;制氢消耗了风能资源,增加了一定的能量消耗,B错误;海水制氢和直接利用海上风电对生态的影响差别不大,D错误。故选C。
关。下图为阿根廷滑柔鱼栖息环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索饵场相比,产卵场( )
A. 水温高、盐度高B. 水温高、盐度低
C. 水温低、盐度高D. 水温低、盐度低
12. 近年来,盛行西风带向南极方向移动,将导致( )
A. 乙洋流减弱,渔场重心南移B. 乙洋流增强,渔场重心北移
C. 乙洋流减弱,渔场重心北移D. 乙洋流增强,渔场重心南移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索饵场相比,产卵场所在纬度较低,因此水温较高,同时,产卵场附近有河流注入,因此盐度较低,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近年来,盛行西风带向南极方向移动,因此,导致洋流乙势力在减弱,整体势力南移,导致渔场重心南移,A正确,排除BCD。故选A。
基座型阶地是由河流强烈下切所形成。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所形成阶地以上部是河流沉积物、下部是基岩为组合特征。图为海河二级支流大石河河谷横断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T1~T4阶地中为基座型阶地的数量有( )
A. 1个B. 2个
C. 3个D. 4个
14. T3沉积物形成时期( )
A. 地壳持续抬升B. 流速逐渐减缓
C. 气候逐渐变干D. 断层活动须繁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基座型阶地是由河流强烈下切所形成。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所形成阶地以上部是河流沉积物、下部是基岩为组合特征。结合图中信息可以看出,T1,T2和T3符合该阶地的描述特征,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T3沉积物的形成过程中,底部先是形成大量的砾石,然后逐渐演变为含砾的粘土到粘土过程,沉积物的颗粒物在逐渐减小,河流流速在不断减慢,携带能力减弱,B正确;沉积物沉积过程中,地壳一般较为稳定,排除A;由图无法判断沉积物形成过程中的气候变化,读图可知,该地没有明显的断层活动,排除CD。故选B。
土壤持水能力是陆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重要指标,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如孔隙度、有机碳含量等,土壤孔隙中直径小于0.1mm的称为毛管孔。当土壤持水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研究者将我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某样地(平均海拔3500m)主要覆被类型浅层土壤(0~20cm)作为研究对象,得到如下表格数据(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样地资料表
15. 根据材料分析,甲、乙、丙三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B. 丙>乙>甲
C. 丙>甲>乙D. 乙>甲>丙
16.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的前期土壤湿度和降水条件下,产生径流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A. 天然林地、沼泽化草甸、非沼泽化草甸
B. 天然林地、非沼泽化草甸、沼泽化草甸
C. 非沼泽化草甸、天然林地、沼泽化草甸
D. 非沼泽化草甸、沼泽化草甸、天然林地
17. 天然林地土壤非毛管孔孔隙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布地坡度大,砾石比重较大
B. 土壤肥力较高,团粒结构良好
C. 耕作活动频繁,土壤经常翻松
D. 人类过度放牧,土地沙化严重
【答案】15. D 16. C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为天然林地有机碳含量,天然林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枯枝落叶量最大,但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强,有机碳含量较高;乙为沼泽化草甸有机碳含量,沼泽化草甸枯枝落叶量较大,土壤含水量较高,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较慢,有机碳含量最高;丙为非沼泽化草甸,有机质来源较少,分解较快,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最低,所以三者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土壤持水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可知,径流是在土壤达到饱和含水量之后出现的,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沼泽化草甸最大持水量最大,天然林地的最大持水量次之,非沼泽化草甸的最大持水量最小,所以在相同的前期土壤湿度和降水条件下,产生径流的时间先后顺序是非沼泽化草甸、天然林地、沼泽化草甸,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7题详解】
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不适宜的,坡度较大的山地地区,砾石的比重较大,导致土壤孔隙中直径大于0.1mm的孔隙较多,非毛管孔孔隙度较高,A正确;土壤团粒结构良好,会导致土壤孔隙度降低,B错误;耕作活动频繁,会切断土壤孔隙,导致土壤孔隙度降低,C错误;天然林地不适宜放牧,D错误。所以选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甲河的主要特点是河流源于降水丰富的东部高地,流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广大平原地带,以致中下游流量较小。2022年1月上旬,乙岛发生森林大火,经济损失严重,但岛屿西侧受森林大火影响较小。丙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20毫米,而年蒸发量达2500毫米,湖泊经常干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甲河流域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 )
①降水减少②土壤盐碱化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海水倒灌⑤地下水盐度增加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
19. 乙岛西侧受森林大火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风的迎风坡,风力强劲B. 西风影响火势,向东蔓延
C. 西侧临近海洋,气候湿润D. 政府积极行动,应对得当
20. 丙湖地区蒸发量大是因为( )
A. 地表径流汇入B. 流域过渡放牧
C. 纬度低气温高D. 地下水位较高
【答案】18. D 19. B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甲河流域大量引水灌溉会使地下水位升高,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②正确;下游水量减小,湿地萎缩,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正确;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度增加,⑤正确;河口径流量减小,引起咸潮和海水入侵,④正确;甲河流域大量引水灌溉会使蒸发增强,不会导致降水减少,①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乙岛为塔斯马尼亚岛,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西侧风力较大,但不是西侧火灾较少的主要原因,A错误;西风影响火势,向东蔓延,所以东侧火灾面积大,而西侧受火灾影响较小,B正确;东、西侧均临近海洋,故不是西侧受森林大火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C错误;在政府行为方面,整个岛应该是一致的,不会导致西侧受森林大火影响小,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据图纬度位置可知,丙湖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C正确;该地蒸发量大与农业生产、地下水位关系较小,BD错误;丙湖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地表径流汇入,不会使丙湖地区蒸发量大,A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山地垂直高差大,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该山大致在2300m以下、2300~3200m、3200~4000m三个高度范围分布着明显不同的自然带。下图示意白马雪山某山谷不同坡向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21. 关于东、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坡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B. 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减少后增加
C. 西坡降水量垂直变化大于东坡D. 两坡均在半山腰降水最多
22. 推测干热河谷的坡向及原因正确的是( )
A. 东坡,地形闭塞,冷气流难以进入B. 东坡,为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C. 西坡,副高控制,降水少D. 西坡,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23. 白马雪山三个不同高度区域由低到高对应自然带正确的是( )
A. 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疏林灌丛草坡
B. 亚高山暗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疏林灌丛草坡
C. 疏林灌丛草坡、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
D. 针叶阔叶混交林、疏林灌丛草坡、亚高山暗针叶林
【答案】21. A 22. B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白马雪山某山谷处东坡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再减少,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升高不断增加,A正确,排除B;东坡降水量垂直变化大于西坡,排除C;西坡降水量最高在山顶处,排除D。故选A。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因此,其东坡为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导致形成干热河谷,其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山地垂直高差较大,形成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因此,在海拔2300米以下气候较为干热分布着耐旱的疏林灌丛草坡,随着海拔升高,水分条件得以改善,因此在2300到3200米处分布着针叶阔叶混交林,在3200到四千米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此分布着亚高山暗针叶林,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第II卷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8月28日下午,台风“轩岚诺”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图1为“轩岚诺”形成后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示意图,图2为9月4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材料二温岭市石塘镇三面环海,一面背山,房屋多用石块砌成,疏密相间的石屋、石路依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图3)。
(1)根据图1图2,描述“轩岚诺”形成后的移动方向和强度变化。
(2)在下图中绘制9月4日20时台风“轩岚诺”气流水平运动示意图。
(3)说明9月4日20时此时温岭市的天气状况。
(4)简述石塘镇建筑特色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先向西南再向西北;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2)
(3)台风中心位于温岭以东海面上,温岭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风力大;出现强降雨天气。
(4)当地地势起伏大;多石材;多大风天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1“轩岚诺”形成后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示意图可知,“轩岚诺”形成后9月1日2时~9月2日2时,台风向西南方向移动,9月2日2时之后向西北方向移动。从移动速度来看,移动速度先变快后变慢,说明台风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小问2详解】
台风“轩岚诺”为低气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如图:
【小问3详解】
读图2可知,此时台风中心位于温岭以东海面上,因北半球热带气旋逆时针辐合旋转,温岭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在气旋的辐合上升气流作用下,出现强降雨。
【小问4详解】
温岭市石塘镇三面环海,一面背山,地势起伏大,多石材,房屋多用石块物成,可以就地取材;位于沿海地区,多大风天气,石屋抗风能力强。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的无雨日数和年降水量都呈现增加趋势。图为中国大陆近50年无雨日数的多年平均分布图。
(1)指出我国大陆无雨日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从地形和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东部和云南南部无雨日数较少的原因。
(3)推测我国东部地区无雨日数和年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危害。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大体自西北向东南递减;极大值出现在西北干旱地区
(2)受西南季风和地形抬升影响,雨季较长。
(3)无雨日数增加,干旱时间延长,旱灾加剧;降水更加集中,极端降水概率增大,涝灾增多;粮食减产,种粮收入下降;易发生土壤侵蚀,耕地质量下降。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大陆无雨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大体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在西北干旱地区出现极大值,无雨日数反映了地区干旱的程度。
【小问2详解】
无雨日数少,说明当地降水多。依据材料,西南地区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和地形抬升影响,西南季风由风带移动造成,比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多,且雨季时间长,因此西南地区无雨日数较少。
【小问3详解】
依据材料,无雨日数和年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说明降水更加集中,暴雨增多,干旱时间延长,旱涝灾害增多;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质量下降,粮食减产,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米布沙漠是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研究发现,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下图示意奥兰治河流城及其部分气象站点资料。
(1)简述奥兰治河②以下河段径流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
(2)分析纳米布沙漠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简述沙子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至纳米布沙漠的外力作用过程。
【答案】(1)时空变化特征:夏季(湿季)多,冬季(干季)少;径流量向入海口减少
原因:夏季(湿季)降水多,冬季(干季)降水少;支流汇入少;蒸发旺盛;下渗多。
(2)分布特点:沿海岸线南北(西北—东南走向)狭长分布。影响因素:洋流、地形、海岸走向。
(3)上游山区的岩石风化后,经流水侵蚀、搬运至河口沉积;再经海浪侵蚀和北上洋流搬运至纳米布沙漠沿岸沉积;受由沿海吹向陆地风(西南)的侵蚀、搬运,最后沉积于陆地形成沙漠。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中②地的降水量逐月分布图可知在②地夏季时降水较多,冬季时降水较少,②地上游③地夏季降水量比冬季降水量更多,夏季时汇入干流径流量更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夏季多,冬季少;由②到①气候变的越来越干旱,蒸发加剧,降水减少,下渗多,支流汇入也减少,所以径流量向入海口减少。
【小问2详解】
据图示可知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南北(西北—东南走向)狭长分布。其影响因素首先是沿岸寒流减湿作用,其次是纳米布沙漠的分布受海岸线的走向影响,另外纳米布沙漠东侧地势较高,地形阻挡了沙漠向内陆推进。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可知,纳米布沙漠的沙子来自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岩石,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碎屑物质,经过河流的搬运作用,在河流入海口处,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在河口处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后经过沿岸洋流的搬运作用,在纳米布沙漠沿岸地区沉积下来;根据材料信息“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可知,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将沿岸地区沉积的物质带到纳米布沙漠沉积下来,形成沙漠。样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碳含量
最大持水量(g·kg-1)
非毛管孔
毛管孔
天然林地
32.8
49.3
甲
1464.66
沼泽化草甸
32.3
56.1
乙
2465.4
非沼泽化草甸
17.4
47.1
丙
613.5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上)期中学情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