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2024年元旦部分地区北京时间整点时刻晨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甲地日出时,新年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4/9B. 1/18
    C. 1/2D. 1/6
    2. 该日甲、乙两地的昼长差值约为( )
    A. 40分钟B. 1小时20分
    C. 2小时D. 2小时40分
    3. 该日,甲地看到日出的时间要比乙晚一些,主要原因在于两地的( )
    A. 纬度差异B. 经度差异
    C. 天气差异D. 海拔差异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元旦日出时晨线与赤道交点位于90°E,甲位于120°E左右,则甲地地方时为6+2=8时,此时0时经线为0°,即中时区为0时,处于新的一天的范围为中时区向东到东十二区,为12.5个时区,处于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2,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日出时(晨线为图中右侧第三条),此时晨线与乙地所在纬线的交点位于100°E经线上,即此时晨线与乙地所在纬线的交点与甲地同时日出,该交点位于甲地以西20°,该交点日出地方时与甲地相差1小时20分钟,则昼长相差2小40分钟,该交点与乙地处于同一纬度,白昼时间相同,因此甲乙两地昼长差值为2小时40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新年1月1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甲地纬度比乙地,昼更短,表现为日出时刻比乙地晚一些, A正确;甲地经线在乙地经线以东,越向东时刻越早,如果两地在同一纬线,则甲地日出时刻更早,所以造成甲地日出时间早的原因不是经度差异,B错误;本题中没有关于两地海拔和天气的差异,无法判断,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村落位置的地质构造与河流流向分别是( )
    A. 背斜,西流向东B. 向斜,西流向东
    C. 背斜,东流向西D. 向斜,东流向西
    5. M、N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答案】4. B 5. A
    【解析】
    【4题详解】
    由岩层新老关系,可以推测村落所在地中间岩层是较新的P3(南北两侧有相对更新的岩层T1),东西两侧岩层依次是较老的P2、P1,即中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AC错误;由河流和400米等高线结合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B正确,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由河流流向可以判断, M、O、P、N 四点的海拔逐渐降低,③④不符合题意,CD错误;M、N之间岩层新老关系为中间老(C2)两翼新(依次为C3、P1,西侧还有P2、P3),可以判断其为背斜,背斜岩层向上拱起,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A正确,B错误。故选A。
    下图为北海道岛和凯尔盖朗岛轮廓示意图(图幅大小相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据图可判断( )
    A. 北海道岛面积大于凯尔盖朗岛
    B. 北海道岛位于凯尔盖朗岛西北方向
    C. 北海道岛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小
    D. 北海道岛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更小些
    7. 形成凯尔盖朗岛海岸线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A 海浪侵蚀B. 风力侵蚀
    C. 河水侵蚀D. 冰川侵蚀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两图的图幅相同,左图的经度差为2°,表示的实地范围更大,右图的经度差为1°,表示的实地范围更小,A正确;由经纬度可知,北海道岛位于凯尔盖朗岛东北方向,B错误;两地都位于回归线到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C错误;与凯尔盖朗岛海域相比,北海道岛海域纬度更低,表层海水盐度更高些,凯尔盖朗岛海域受西风影响,降水多,入海径流多,同时受西风漂流的影响,表层海水盐度更低,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读右图可知,凯尔盖朗岛有山地、冰川分布,当地位于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加之地势起伏大,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幽深狭长海湾,D正确;与冰川侵蚀相比,海浪侵蚀、风力侵蚀、河水侵蚀对海岸的影响较小,ABC错误。故选D。
    天山北坡天池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图1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图2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06时到28日15时的气温、相对湿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7月27日16时,该气象站的相对湿度和风向分别是( )
    A. 湿度高东南风B. 湿度低西北风
    C. 湿度高西北风D. 湿度低东南风
    9. 图示时段,影响气象站山风与谷风差异的是( )
    A. 受天池影响,山风较谷风快B. 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较谷风慢
    C. 受植被覆盖率影响,山风较谷风时间长D. 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时间短
    10. 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并且一天中不同时段影响程度不同,推测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附近山谷风影响有( )
    ①冰川风加强了山风 ②冰川风加强了谷风
    ③冰川风效应午后最为显著 ④冰川风效应凌晨最为显著
    A. ①③B. ②③
    C. ①④D. ②④
    【答案】8. B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天山北坡山、谷风相当典型,白天吹谷风,温度高,相对湿度小;夜间吹山风,温度低,再加上天池加湿作用,相对湿度大,16时为白天,因此湿度小;白天吹谷风,由低处向高处,结合图中位置和指向标可判断此时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山风和谷风的形成是因为山坡和山谷的气温差异引起的,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图示时段为7月,昼长夜短,因此受昼夜长短影响,山风较谷风时间短,D正确;受天池增温慢降温也慢,会削弱山谷风,A错误;受河谷地形影响,山风顺地势下沉,风速较谷风快,B错误;植被覆盖率对山风和谷风的时间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在冰川地区,由于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形成了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冰川风。冰川风与山风风向一致,对山风加强作用明显,与谷风风向相反,会削弱谷风,①正确,②错误。午后达到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冰川表面大气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异达到最大值,冰川风效应更显著,③正确;凌晨冰川风气温较低,冰川表面大气与周围环境温度差异小,冰川风不明显,④错误。故选A。
    干线是指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面,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密度更小。露点温度则是指空气到达冷却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空气湿度越大。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某地气象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此刻干线附近的气团性质主要表现为( )
    A. 东侧暖干,西侧冷湿B. 东侧暖湿,西侧热干
    C. 东侧暖干,西侧热湿D. 东侧暖湿,西侧冷干
    12. 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区域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13. 甲锋面未来移动方向可能为( )
    A. 东北B. 东南
    C. 西南D. 西北
    【答案】11. B 12. D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干线和露点的性质可知乙锋面两侧气团温度相当,为干线,其西侧露点温度低,说明空气湿度低,东侧露点温度高,说明空气湿度高。由于两侧气团温度相当,都较高,因此此刻干线附近的气团性质主要表现为东侧暖湿,西侧热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密度更小,因此干线附近湿气团密度小易抬升,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图中丁位于干线东侧的湿气团一侧,是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区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甲锋面西北风势力更强,由于位于北半球,西北风温度低,因此甲锋面为冷锋,在西北风的作用下网东南方向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其独特的冰川地貌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大气0℃层高度是决定青藏高原冰川地貌消融状态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1979-2019年青藏高原夏季大气O℃层高度平均值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决定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直接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
    C. 地面反射D. 大气逆辐射
    15. 导致甲、乙两地夏季大气0°C层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
    C. 季风环流D. 海拔高低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位于对流层中,根据所学可知,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决定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直接原因是地面辐射,B正确;地面反射是指被地面反射回大气中的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不是直接热源,A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不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平均高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均匀,总体南部平均高度高于北部,对流层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特点为自近地面向高空递减,因此0℃层平均高度越高,近地面气温越高,读图可知甲地纬度更高,近地面气温较低,乙地纬度更低,近地面气温较高,因此主导因素是纬度,A正确;甲乙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内部,海陆位置,海拔高低相差不大,BD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季风环流影响小,C错误,故选A。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显著。云南省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现象。下图示意1986年和2010年该省不同海拔范围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导致该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呈单峰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降水B. 温度
    C. 地形D. 植被
    17. 1986—2010年,该省以下海拔范围中,当地人类活动引起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量最大的是( )
    A. 5000m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导致该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呈单峰变化的直接因素是植被 ,D正确。山地上植被的演替受降水、温度和地形影响,降水、温度和地形是间接因素,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1986—2010年,海拔小于1000m和4000~5000m的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量很小,AC错误;海拔3000~4000m的地区有机碳密度明显变小,是受当地人类活动引起的,B正确;海拔大于5000m的地区有机碳密度变大,是因为气候变暖,有机碳来源增加所引起的,D错误。故选B。
    壤中暴流主要指在降水过程中,由于山坡表层透水性很强,降雨会快速下渗并蓄积在相对不透水层或者土壤—基岩界面上,形成了土壤暂态饱和区,进而产生饱和(或近饱和)侧向流动现象,区别于水体在土壤非饱和区的流动,是诱发自然灾害的重要的产流机制之一。非饱和土是指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空气,土壤中的水分不完全饱和的状态。下图为壤中暴流形成机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包气带中甲、乙、丙、丁的合理分布是( )
    A. 枯枝落叶层、沉积层、有机质层、风化层
    B. 风化层、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层、沉积层
    C. 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沉积层、风化层
    D. 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层、风化层、沉积层
    19. 壤中暴流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①土壤入渗率上层小、下层大 ②水源供给量充足
    ③饱和带透水性强 ④坡面坡度较大
    A. ①②B. ②③
    C. ②④D. ③④
    20. 以下地形区中,滑坡灾害多由壤中暴流诱发的是( )
    A. 黄土高原B. 华北平原
    C. 内蒙古高原D. 东南丘陵
    【答案】18. C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森林土壤剖面构造较为复杂,一般自上向下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结合图示顺序,甲、乙、丙、丁依次为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层、沉积层和风化层,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9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形成壤中暴流的土壤入渗率上层大、下层小(f3<f2<f1),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壤中暴流的形成需要土壤中水分达到饱和或近饱和状态,需要水源供给量充足,②正确;图中显示饱和带为基岩层(在底部),透水性差。若透水性强,水流将持续下渗,上方土壤难以出现饱和流,③错误;地形陡峻(坡度大),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出现土壤侧流(饱和流),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C。
    【2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为黄土,土壤层厚且整体渗透性好,不易在表层土壤形成饱和流,A错误;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不具备壤中暴流形成的地势条件,B错误;内蒙古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在水分和地势条件上都难以形成壤中暴流,因而不易形成滑坡灾害,C错误;东南丘陵气候湿润,降水量多,红壤广布,土质黏重,水分不易下渗,地形起伏较大,容易形成壤中暴流,进而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正确。故选D。
    M湖属于北冰洋流域,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湖泊,湖泊深度大、蓄水量大。下图为M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M湖( )
    A. 湖水较深,导致湖盆断裂下陷
    B. 深居内陆,性质上内陆咸水湖
    C. 蒸发量小,湖水更新速度缓慢
    D. 形态狭长,北部水温高于南部
    22. 图中( )
    A. 全流域降水后,甲河比乙河水位变化大
    B. 冰川融水是乙河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
    C. 枯水期时,甲河的补给主要来自M湖
    D. 北半球冬半年,甲河比乙河的结冰期长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由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湖为贝加尔湖。该湖盆是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所以湖水较深,A选项因果倒置,A错误;有河流相连,河流注入北冰洋,参与海陆间循环,是淡水湖,B错误;纬度较高,蒸发弱,再加上湖水深度大,蓄水量大,因此湖水更新速度缓慢,C正确;形态狭长,北部纬度高,水温低,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甲河地势高于湖泊,湖泊无法补给甲河流,乙河受湖泊调节明显,所以全流域降水后,甲河比乙河水位变化大,A正确,C错误。乙河地势低于湖泊,湖泊补给河流,湖泊水是乙河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B错误。甲河比乙河纬度低,北半球冬半年,结冰期短,D错误。故选A。
    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
    二、综合题:(第23题~第25题)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图1表示其主峰太白山的垂直自然带谱。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东部,被誉为“西安市后花园”。图2表示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地理要素。
    材料二: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1)根据材料简述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河流的生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地的带谱名称,并解释乙带谱南、北坡带幅差异产生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析秦岭石海的形成原因。
    【答案】(1)该保护区处于河流发源地,利于提供优质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于降低河流含沙量;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旱涝灾害。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带谱南、北坡带幅差异产生的原因南坡水热条件好,乙带谱的下界海拔高。
    (3)石海处‌海拔高,气温低,植被因热量不足无法生长,导致岩石裸露;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降水量较少,昼夜温差大,岩石在冻融风化作用下破碎,形成大量的碎石,覆盖在地面上,形成石海‌。
    【解析】
    【小问1详解】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该保护区位于河流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减少洪涝灾害;净化水质,提供优质水源;有利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小问2详解】
    甲地位于秦岭的南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自然带谱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带谱是落叶阔叶林,南坡带幅较窄,北坡带幅较宽,南、北坡带幅差异主要在与乙带谱的下界海拔不同,南坡下界海拔较高,是因为南坡水热条件好,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乙带谱的下界海拔较高。
    【小问3详解】
    ‌在秦岭的高山地区,气温低,植被因热量不足无法生长,导致岩石裸露,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导致岩石中的水分反复冻结和融化,造成岩石崩解破碎。‌秦岭就是内部小板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挤压碰撞,发生强烈的岩浆活动,同时多处断裂带,所以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图1为圣克鲁斯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该岛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图。
    材料二:圣克鲁斯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中央山峰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会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
    (1)结合材料,描述圣克鲁斯岛的形成过程。
    (2)比较该岛高低地的降水特征。
    (3)分析东南坡高地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的原因,并推测厄尔尼诺现象对其出现频次的影响。
    【答案】(1)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海底多火山活动,熔岩不断堆积,最终露出海面成为岛屿。
    (2)高地年降水量大于低地;高地降水季节变化大;高地雨季长,出现两个峰值。
    (3)凉季初期,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受寒流影响,水温低;东南信风将寒流冷却的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结;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云雾成层,不易扩散。
    凉季初期成层云雾出现的频次降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圣克鲁斯岛形成的主要原因:由图可知,圣克鲁斯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海底火山熔岩不断堆积,直到厚度颇大,海拔不断抬升,最终突出在海面上,形成圣克鲁斯岛。
    【小问2详解】
    据图2可知,从降水总量来看,高地大部分月份的降水量大于低地,高地的年降水量更多;从降水的季节变化来看,高地的降水集中在7月~次年的3月,4月~6月降水量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从雨季的长短来看,高地的降水集中在7月~次年的3月,降水开始的时间早,结束晚,雨季长,期间出现两个峰值,分别在2月和7~8月。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可知,凉季出现在6-12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东南信风是一种稳定的大气环流,它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岛屿带来了水汽和空气流动的动力。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受寒流影响,水温低。当东南信风经过这片寒冷的海域时,风会将冷水域上方的冷空气吹向岛屿。由于海水温度低,使得经过其上的空气温度也降低,这部分冷空气成为云雾形成的冷源。被冷却的空气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吹向圣克鲁斯岛的东南坡高地,随着地势升高,气流被迫抬升。根据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气流在抬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后就会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云雾。同时,由于下部冷空气的堆积,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逆温层的出现使得大气垂直对流运动受到抑制,空气稳定,云雾不易上下混合,从而呈现成层的状态,并且不易扩散。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这会直接影响到圣克鲁斯岛的水汽来源和大气环流状况,从而导致凉季初期成层云雾出现的频次降低。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赛里木湖海拔约2073米,全年盛行偏西风,流域内年降水量约257毫米,湖面年蒸发量约550毫米(比我国西北内陆其他湖泊蒸发量小很多),结冰期长达6个月。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暖湿化,湖水盐度随之变化。组成湖岸的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岩,近年来湖岸整体上出现坍塌趋势,尤其以东岸坍塌最为严重。下图为赛里木湖及周边示意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赛里木湖年内蒸发量小的原因。
    (2)指出近60年来赛里木湖盐度的变化趋势,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
    (3)分析近年来赛里木湖湖岸易坍塌的原因。
    (4)结合材料,对东岸坍塌最为严重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湖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受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湖水水温较低;湖面结冰期长,蒸发历时较短。
    (2)变化趋势:盐度降低。原因: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气候变湿,降水量增加,汇入的淡水量增加,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
    (3)湖泊水位上涨,湖岸岩性较软,抗蚀能力弱;风力作用的加持。
    (4)汇入湖泊的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上涨;湖岸岩性抗侵蚀能力弱;东岸是迎风岸,易受风浪、湖冰的冲击;东岸湖岸相对陡峭。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水分蒸发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风力、光照、蒸发时间、蒸发面积等。本题要求“结合图文材料”作答。由材料可知:赛里木湖所处地区纬度较高,海拔约2073米,因而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读图可知,赛里木湖周围高山环绕,地处内陆盆地,地形封闭,赛里木湖湖面面积在整个流域内占比大,受其影响,空气湿度较大,湖水不易蒸发;读图可知,赛里木湖受西侧的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水温较低,蒸发弱;该湖结冰期长达6个月,结冰期长,蒸发时间较短。
    【小问2详解】
    湖水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等。赛里木湖为内流湖,湖中盐分无法排出,为咸水湖。由材料可知,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呈暖湿化趋势,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气候变湿,降水增多,补给赛里木湖的淡水量增加,入湖的淡水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盐度降低。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暖湿化,湖泊水位上涨,且组成湖岸的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岩,湖岸岩性较软,抗蚀能力弱;地处西北地区,风力作用为主,加速了湖岸的坍塌。
    【小问4详解】
    由材料可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暖湿化,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降水增多,补给赛里木湖的淡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上涨;湖岸岩性较为单一,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层,抗侵蚀能力弱,易被侵蚀。因而湖岸易坍塌。由材料可知,赛里木湖流域全年盛行偏西风,东岸为迎风岸,受风浪和湖冰的冲击侵蚀程度大;西侧湖岸河流携带泥沙的沉积,湖岸较缓,从湖岸线到山地距离来看,东侧湖岸较近,坡度较西侧陡,更容易出现侵蚀坍塌。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上)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上)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一(上)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一(上)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