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第三次月考测02(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第三次月考测02(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至第五章】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在早晨天亮前后的东方地平线上,有时可以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被称为“启明星”。当太阳落山后,在西方的余晖中,有时也会出现一颗同样明亮的星星,被称为“长庚星”。“启明星”和“长庚星”其实是同一颗星星,它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自然天体。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金星、火星与地球的比较
1.启明星是( )
A.水星 B.金星 C.土星 D.木星
2.下列关于“启明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月系中的一颗卫星 B.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C.能够自行发光的行星 D.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3.与地球相比,火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有(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平均温度太高④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2.B 3.D
【解析】1.当金星在清晨时分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时,它被称为“启明星”。这个名字寓意着金星如同明灯,照亮了黎明的曙光,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地月系主要由地球和月球组成,其中月球是地球的自然卫星。金星并不属于地月系,而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A错误;金星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B正确;能够自行发光的行星: 行星本身是不发光的,它们只是反射太阳光而显得明亮。金星虽然明亮,但那是因为它反射了大量的太阳光,而不是因为它能自行发光,C错误;在太阳系中,海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行星。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仅次于水星),D错误。故选B。
3.火星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缺乏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等适合生物呼吸的成分。此外,火星表面没有稳定的液态水,而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①正确;没有坚硬的岩石: 岩石的坚硬性并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事实上,火星上同样存在岩石,尽管其成分和结构与地球有所不同,②错误;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因此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表面平均温度也较低,③错误;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火星的表面温度确实较低,且波动范围较大,这不利于生命的存在。特别是在火星的两极地区,温度极低,存在大量的冰层。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D。
辣椒原产于墨西哥和南美洲地区,下图示意辣椒在世界上的传播路线及辣椒产量较高的部分国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辣椒自原产地( )
A.经北冰洋传播至中国 B.经太平洋传播至非洲
C.经大西洋传播至欧洲 D.经印度洋传播至美国
5.辣椒产量较高的国家主要位于( )
A.南半球 B.北温带 C.北冰洋沿岸 D.南美洲
【答案】4.C 5.B
【解析】4.辣椒原产于墨西哥和南美洲地区,经太平洋传播至中国、经大西洋传播至非洲、欧洲,墨西哥和南美洲不濒临印度洋,故没有经印度洋传播至美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图中标注的辣椒产量较高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主要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北冰洋沿岸分布稀少、南美洲国家分布稀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登封附近现存有700年历史的观星台是最直接文物史证。吉林省会结合“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24年10月23日为今年“霜降”节气,九台区适合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玉米播种 B.水稻插秧 C.田间除草 D.收获庄稼
7.“霜降”到“小雪”节气这一时间段,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昼变长夜变短 B.昼先变长后变短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6.D 7.C
【解析】6.2024年10月23日为今年“霜降”节气,此时九台区处于秋季,适合收获庄稼,D正确;不适合玉米播种、水稻插秧、田间除草,ABC错误。故选D。
7.“霜降”到“小雪”节气这一时间段,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九台区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C正确,ABD错。故选C。
长沙轨道交通,是服务于长沙地区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磁悬浮等交通工具。下图示意长沙轨道交通1~4号线。据完成下面小题。
8.长沙火车站位于省政府的( )
A.正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9.从长沙火车站出发( )
①可坐2号线直达橘子洲欣赏湘江美景
②可坐3号线直达湖南大学参观校园
③可在沙湾公园换乘4号线到达碧沙湖
④坐3号线需经6站到达月湖公园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若该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量得沙湾公园到省政府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请问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A.5000000 B.5000 C.50 D.5
【答案】8.D 9.C 10.C
【解析】8.结合地图和指向标可知,长沙火车站位于省政府东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结合图例,从长沙火车站出发可坐2号线直达橘子洲欣赏湘江美景,①正确;3号线不到湖南大学,需要换乘4号线,②错误;从长沙火车站出发可在沙湾公园换乘4号线到达碧沙湖,③正确;从图中可得,坐3号线从火车站需经6站到达月湖公园北,④正确。故C①③④正确,故选C。
10.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沙湾公园到省政府的实际距离=5:(1:1000000)=5x1000000=5000000(厘米) =50(千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的郧西县大梁地区开展重要化石层调查中,发现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如下图)。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和最著名的海洋造礁生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1.研究团队在郧西县大梁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物进化 B.人类活动 C.海陆变迁 D.大陆漂移
1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郧西县大梁地区珊瑚化石成因一致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上有海螺化石 B.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
C.非洲与南美洲古老地层相似 D.荷兰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
【答案】11.C 12.A
【解析】11.勋西大梁是陆地,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以前该地区可能是海洋,发生过海陆变迁,C正确,与生物进化、人类活动、大陆漂移无关,ABD错误。故选C。
12.喜马拉雅山上有海螺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的上升形成了陆地, 属于海陆变迁现象,A正确;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是由于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B错误;非洲与南美洲古老地层相似,说明非洲和南美洲曾经连在一起,属于大陆漂移现象,C错误;荷兰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是人类活动造成的,D错误。故选A。
2024年2月3日08时至4日08时,我省26个县(市、区)域内出现小冰雹或冰粒,最大直径为长顺县10.0毫米;全省有20个县出现降雪或雨夹雪,最大积雪深度为松桃5.0厘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此次天气过程严重影响外省急于回家欢度春节人群的出行。此时这些人最期盼的天气是( )
A. B. C. D.
14.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区。此季节,我省( )
A.高温天气较多 B.大风天气很多 C.冷湿天气较多 D.大雪天气很多
【答案】13.B 14.C
【解析】13.晴朗的天气最有利于出行。读图可知,A是暴雨、B是晴朗、C是沙尘暴、D是霜冻,故选B。
14.2月是贵州省的冬季,此时又出现降雪或雨夹雪,故较潮湿,此季节,我省冷湿天气较多,C正确。贵州冬季不会出现高温天气,A错误。贵州大风天气较少,B错误。贵州地处南方地区,大雪天气少,D错误。故选C。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素有“海洋卫士”之称,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下图示意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世界红树林主要分布在( )
A.中纬度海岸地区 B.大陆东岸的海岸地区
C.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 D.所有大洲的海岸地区
16.推断红树林的生长习性( )
①喜温凉②喜湿热③耐盐碱④惧海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美誉,每年7月26日为”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为保护红树林,我们应该( )
A.大力发展旅游 B.进行围海造田 C.建自然保护区 D.加大湿地开发
【答案】15.C 16.B 17.C
【解析】15.读图可知,红树林主要分布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低纬度地区,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读图可知,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的海岸地区,可知红树林生喜湿热,②正确,①错误,红树林长在海水里,耐盐碱,③正确;红树林素有“海洋卫士”保护海岸,不惧海浪,④错误,故选B。
17.由材料可知,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美誉,可以保护海岸,我们应该建自然保护区,来保护红树林,故选C。
下图是某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成云致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图中降水随地形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
A.距海越远,降水越多 B.背风坡降水多
C.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D.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18.B 19.D
【解析】18.读图可知,甲、乙位于迎风坡,但由于甲处于较靠近海平面的地势低平地区,水汽缺少抬升,降水少,A错误;乙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受地形对湿润气流的抬升冷却影响,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降雨,B正确;丙、丁位于背风坡,降水少,CD错误。故选B。
19.图中降水随地形变化规律正确的是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B错误;D正确;与海陆位置无关,A错误;无法证明海拔越高,降水越多,C错误。故选D。
沿北回归线附近地理景观有较大差异,有的地方是干旱的荒漠,有的地方是“鱼米之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
①降水较少②降水较多③气候炎热④气候寒冷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1.北回归线大陆东西两侧分别以“船”和“骆驼”为传统交通工具,体现出两地存在( )
A.气温差异 B.降水差异 C.纬度差异 D.地形差异
【答案】20.A 21.B
【解析】20.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少,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光照强烈,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东岸降水多(河流广布)。受降水和的河流差异影响,北回归线大陆东西两侧分别以“船”和“骆驼”为传统交通工具,B正确;与气温、纬度、地形无关,ACD错误。故选B。
巴西高原的瓶子树外形独特,喜热耐旱,雨季吸收水分并储存,旱季通过落叶减少水分损失。读瓶子树分布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推测瓶子树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3.巴西瓶子树储水的时期最有可能是( )
A.4—9月 B.6—9月 C.7—8月 D.10月至次年3月
【答案】22.C 23.D
【解析】22.由图文资料可知,瓶子树喜热耐旱,雨季吸收水分并储存,旱季通过落叶减少水分损失,生长在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的地区,推测瓶子树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3.读材料可知,瓶子树雨季吸收水分并储存,读瓶子树分布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雨季为10月至次年3月,D正确,排除ABC。故选D。
下图为甲、乙两种气候类型1、4、7、10四个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10月降水最多 B.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C.乙地7月气温最低 D.气温年较差甲大于乙
25.乙气候最有可能分布在( )
A.地中海沿岸 B.亚洲东部 C.北冰洋沿岸 D.非洲南部
【答案】24.D 25.A
【解析】24.读图可知,甲地7月降水最多,A错误;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大,B错误;乙地7月气温最高,C错误;气温年较差甲大于乙,D正确。故选D。
25.读图可知,乙地7月气温最高,为北半球。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济南市某中学组织了制作地球仪和探究地球运动的实践活动。图1为同学制作的地球仪,图2为地球自转演示示意图,图3为正午影子测量示意图,图4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结合以下实践过程和你的学习经历,完成下面题目。(16分)
活动一:制作地球仪
(1)材料选用:根据实践活动,可选用的材料有 (至少写出三种)。(3分)
(2)读图1,甲图中A点为 ,B点为 ,对比甲同学制作的地球仪,请给乙同学提出改进建议 , 。(4分)
活动二:演示地球自转
如图2所示,在地球仪上标注C、D两点,放在暗室里,以蜡烛火焰为光源照射地球仪。
(3)此刻C点处于 (白昼/黑夜),D点处于 (清晨/傍晚),手指转动数圈,发现C、D两点的光亮情况发生了变化,说明地球自转产生 (地理现象)。(3分)
活动三:探究地球公转
(4)同学们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了A、B图(如图3)。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你的经验,太阳光线A测绘的时间应该是 (夏至日/冬至日)前后,在图4中对应序号为 。(2分)
(5)探究发现,地球公转至图4中②位置时,太阳直射 (纬线名称),此时济南正午太阳高度 (高/低),白天时间长,地面接受的太阳光热 (多/少),济南气温 (高/低)。(4分)
【答案】(1)泡沫球、铁丝、胶布、橡皮泥、毛线、胶水、剪刀等
(2)北极 南极 地轴应倾斜(与桌面夹角大致为66.5°) 经线均匀补画
(3)白昼 傍晚 昼夜交替
(4)冬至日 ④
(5)北回归线 高 多 高
【解析】(1)根据实践活动,可选用的材料有泡沫球、铁丝、胶布、橡皮泥、毛线、胶水、剪刀等。
(2)读图可知,甲图中A点为北极,B点为南极,对比甲同学制作的地球仪,乙同学应该注意地轴应倾斜,与桌面夹角大致为66.5°,地球仪中的经线应该均匀的画出。
(3)读图可知,此刻C点被蜡烛照亮,处于白昼,,D点处于处于傍晚,继续转动地球仪,会发现C点变暗,D点变亮,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4)AB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他们忘记了标注观测时间。根据经验来看,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冬至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图4中,①为春分日,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④为冬至日。所以在图4中对应序号为④。
(5)图4中,①为春分日,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④为冬至日。地球公转至图4中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济南正午太阳高度高,白天时间长,地面接受的太阳光热多,为北半球的夏季,济南温度高。
27.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下图为我国某滑翔伞基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同学们在课堂上探究该滑翔伞基地发展的条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该地区的地形以 、平原为主,适宜发展滑翔伞运动。(2分)
(2)滑翔伞运动对地形的要求较高。读图,完成下面思维导图。(6分)
① ② ③
(3)该滑翔伞基地邻近 ,交通便利。(2分)
(4)为进一步发展滑翔伞运动,当地政府拟修建一条登山路线,①②两条方案,合理的是 方案,理由是 。(4分)
(5)请为当地滑翔伞运动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答案】(1)丘陵
(2)410 山脊 稀疏
(3)公路
(4)① 途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方便施工
(5)乘风而行,畅享高空之美!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海拔一般不超过5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图中地区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2)读图可知,起飞场海拔约为410米,位于等高线数值向低处突出的山脊地区,多上升气流,利于飞行,降落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利于降落。
(3)读图可知,滑翔伞基地靠近公路,出行方便,交通便利。
(4)读图可知,①②两条方案,合理的是①,途径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缓,容易施工,②路线途径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陡,施工难度大。
(5)为当地滑翔伞运动设计宣传语如,乘风而行,畅享高空之美!飞跃山川,挑战极限,尽享滑翔乐趣!拥抱蓝天,体验自由,滑翔伞让梦想起航!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气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气候的形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某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
【探究思考】
(1)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低,受热面积小,光热 (集中/分散),单位面积获得热量 (多或少)。(2分)
(2)观察图乙实验能够证明,白天沙石温度比水 (高/低),夜晚沙石温度比水低。沙石(代表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水(代表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 (海洋或陆地)的气温高,冬季 (海洋或陆地)的气温高。(6分)
(3)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草原荒漠,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西侧位于迎风坡,降水 (多或少)。(2分)
【探究结论】
(4)根据实验和图文资料可知,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分)
【拓展应用】
材料二: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5)结合材料二,说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 ;危害: 。(各写出一条即可)(4分)
(6)应对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请你为减缓气候变暖献计献策。(2分)
【答案】(1)集中 多
(2)高 陆地 海洋
(3)多
(4)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
(5)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其他答案也可给分,如:汽车尾气排放等) 全球变暖、旱涝灾害频繁等
(6)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绿色出行等
【解析】(1)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低,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多;B地纬度较高,受热面积大,光热分散,单位面积获得热量少。
(2)观察图乙实验能够证明,白天沙石温度为30℃,水温为20℃,沙石气温比水高;夜晚沙石温度为15℃,水温为17℃,沙石气温比水低。沙石(代表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水(代表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陆地的气温高,冬季海洋的气温高,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气温差异。
(3)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为茂密的森林,东侧为草原荒漠,这是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西侧位于迎风坡,降水多,而东侧背风坡由于水汽受到山脉的阻挡,降水少。
(4)图甲AB两地气温差异是受到纬度因素造成的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图乙中的温度差异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图丙中的降水差异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故材料表明的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5)根据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造成全球变暖。产生的危害有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气象灾害增多等。
(6)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植被的破坏,因此主要措施为使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
行星
距日距离(以日地平均距离为1计算)
表面平均温度/℃
………
金星
0.72
>400
地球
1
15
火星
1.52
-6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2(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2(中图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2(人教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