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1(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1(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节】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许多美丽而神秘的星球,我们所在的星球——地球,虽然只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微细的尘埃,但却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读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属于恒星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C.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水星 D.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是因为地球( )
①距离太阳不远不近 ②有适宜的温度、光照、大气等
③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④能够自己发光、发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D 2.A
【解析】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不属于恒星,A错误。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B错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通常是金星,C错误。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D正确。故选D。
2.地球是人类的唯一家园,是因为地球位于宜居带,距离太阳的距离适中,拥有适宜的温度、光照、大气和水等生存条件,①②正确。地球不在太阳系中心,地球是行星,不能自己发光、发热,③④错误。故选A。
2022年11月2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一天可以绕地球16圈.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工作。下图为航天员在“天宫”号空间站上举起五星红旗与地球的合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宣布,中国空间站向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开放。这一举措( )
①展现了中国航天越来越强大的实力②促进人类竞争利用太空
③彰显了太空探索的中国责任与担当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有( )
①迅速占领地外空间②促进科技进步③寻找地外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④为争夺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3.D 4.D
【解析】3.中国空间站向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开放,展现了中国航天越来越强大的实力,彰显了太空探索的中国责任与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中国空间站向联合国所有的成员国开放,未体现促进人类竞争利用太空,②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4.人类太空探索不是为了迅速占领地外空间,①错误;太空探索需要极高的空间科技,可以促使科技进步,②正确;人类太空探索是为了寻找地外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③正确;探索太空并不是为了争夺资源,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越高,纬线越长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经线的形状都是圆圈 D.所有经线相互平行
6.“坐地日行八万里”,这里的“地”可能在图中(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下列数据中,能够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
①平均半径6371千米②极半径6378千米③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④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B 6.A 7.C
【解析】5.读图结合所学可知,纬线长度从赤道向向两极缩短,赤道最长,到两级缩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的形状都是半圆,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排除ACD,故选B。
6.据所学可知,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即8万里,故地球自转一周,赤道上某地即“日行八万里”,图中甲地位于赤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据所学可知,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①③④正确,故选C。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的规律是( )
A.纬度差异 B.四季差异 C.物影变化 D.昼夜更替
9.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
A.月球的公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答案】8.D 9.C
【解析】8.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的规律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纬度差异、四季差异、物影变化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更替,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故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息规律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C正确;与月球运动、地球公转及其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无关,ABD错误。故选C。
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举行。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巴黎奥运会期间,地球公转到( )
A.甲至乙之间 B.乙至丙之间 C.丙至丁之间 D.丁至甲之间
11.巴黎奥运会期间,郑州市的阳阳发现家乡( )
①昼长夜短②日出渐晚③白昼渐长④气温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地球运转到图中甲位置时,阳光直射(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回归线
【答案】10.B 11.A 12.A
【解析】10.读图可知,甲为春分日,乙为夏至日,丙为秋分日,丁为冬至日。巴黎奥运会期间,为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位于夏至日与秋分日之间,即地球所处的位置为乙、丙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巴黎奥运会期间为北半球的夏季,地球公转至夏至日与秋分日之间,郑州位于北半球,此时郑州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日出时间渐晚,日落时间渐早,气温逐渐降低,①②正确,③④错误,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2.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转到图中甲位置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应当明确这些“语言”的含义。据此及所学知识,回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四幅相同图幅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亚洲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河北省旅游地图 D.廊坊市旅游地图
14.下面四个图例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3.D 14.A
【解析】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比例尺最大的地图,范围最小,那么四幅地图中,廊坊市旅游地图反映的内容最小,故比例尺最大的是廊坊市旅游地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根据所学知识,图例是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图可知,A图例代表沙漠,A正确;长城的图例是,B错误;C图例表示居民点,C错误;D图例表示国界,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图中河流( )
A.甲处附近有瀑布景观 B.乙处自东北向西南流
C.丙处发源于山脊 D.丁处的流速最快
17.图中居民区主要分布在( )
①山脊地区②河流沿岸③沿海地区④山谷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5.A 16.A 17.D
【解析】15.读图可知,结合图示来看,该图等高距是100米,图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甲地,海拔为500米--600米,A正确。乙地海拔为200米--300米,丙地海拔为300米,丁地海拔为200米--300米,故选A。
16.读图可知,图中河流,甲地附近等高线重合,有陡崖,发育瀑布,A正确。图中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乙处自西北流向东南,B错误。山脊是分水岭,不能发育河流,C错误。丁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流速缓慢,D错误。故选A。
17.结合图例来看,图中居民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沿海地区、山谷地区。山脊处地形崎岖,不适合聚落的形成, 故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D。
手机导航地图是许多人出行的选择,下图为小张从凤凰城出发前往高级中学找同学的导航界面及说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小张同学使用的导航地图属于( )
A.遥感地图 B.地形图 C.电子地图 D.政区图
19.导航路线的走向大致为( )
A.东南一西北 B.东北一西南 C.东—西 D.南—北
20.关于导航方案,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案①用时最短 B.方案②经过红绿灯最少
C.方案③距离最远 D.三方案路线完全不重合
【答案】18.C 19.B 20.A
【解析】18.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遥感地图和电子地图是新型地图,电子地图在外出学习或旅行时,可以查找出行路线,不能完全代替纸质地图故选C。遥感地图如卫星云图等ABD错误。选C。
19.读图可知,通常情况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表示方向,由此可判导航路线的走向大致东北-西南方向。B正确,ACD不符合,故选B项。
20.读图可知,导航方案有3个,方案①用时最短A正确,方案①经过红绿灯最少B错误,方案②距离最远C错误,三方案路线在起点和终点有部分重合D错误,选A。
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再度点亮新的坐标——中国南极秦岭站。秦岭站的建设是我国第40次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秦岭站独特的地理位置能够带来差异化的科考价值,是对我国现有科考布局的有益补充。下图示意四个大洲的轮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甲、乙、丙、丁四大洲中,为此次科考目的地的大洲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图中甲、乙两洲相互临近的海岸线基本吻合,受其启发,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
A.板块构造学说 B.海底扩张学说 C.大陆沉降学说 D.大陆漂移假说
【答案】21.C 22.D
【解析】21.由材料可知,此次科考的目的地是南极洲,图中四个大洲中,甲是南美洲,乙是非洲,丙是南极洲,丁是欧洲。故C符合题意,故选C。
22.读图可知,甲大洲的东部与乙大洲的西部轮廓十分吻合,受其启发,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论。故D正确,ABC不正确。故选D。
23.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图中代号表示大陆架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现代探测技术揭开了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据图可知,a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A正确。b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海沟;c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大洋中脊;d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BCD错误。故选A。
2023年10月12日央视新闻报道,在2023年喜马拉雅山脉卓奥友峰科考中,我国科学家发现了距今2.2亿年三叠纪晚期地层中的鲨鱼化石,被认为具有重大的科考和生物学演变方面的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发现鲨鱼化石,说明该地区( )
A.曾经是一片海洋 B.因海平面上升被淹没
C.鲨鱼曾生活在陆地 D.因人类活动将鲨鱼掩埋
25.在卓奥友峰发现鲨鱼化石,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地壳运动 C.大陆漂移 D.地球公转
【答案】24.A 25.B
【解析】24.发现鲨鱼化石,说明该地区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洋变成陆地,故A 正确;该地区因地壳运动被抬升,故B错误;鲨鱼一直生活在海洋,故C错误;该地区因地壳运动被抬升,与人类活动无关,故D错误。故选A。
卓奥友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其成因是板块运动活跃,属于地壳运动,B正确;与人类活动、大陆漂移、地球公转无关,ACD错误。故选B。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图3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 → (填数字序号)。(6分)
(2)中国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2分)
(3)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排位有一句口诀“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请根据口诀提示在图1中用圆圈画出太阳系中的地球。(2分)
(4)中国空间站“问天试验舱”成功种植出“太空水稻”,这一科学实验益处有。(4分)
(5)太阳系中,地球到太阳距离约为1.5亿千米,为1个天文单位(长度单位)。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5℃。金星到太阳的距离相当于0.72个天文单位,金星地表平均温度大于400℃。火星到太阳的距离相当于1.52个天文单位,火星地表平均温度为-63℃。对比分析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与太阳距离的关系。(4分)
【答案】(1)③ ② ①
(2)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
(3)
(4)提高粮食产量,改进植物育种技术,探索适应不同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
(5)日地距离约为1个天文单位时,地表温度平均为15℃,更适合液态水存在和生物生存。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最早是“天圆地方”的观点(③),接下来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发现(②),最终通过现代科技的地球卫星照片确认地球形状(①)。
(2)根据所学知识,经过太空探索,中国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判断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
(3)根据所学知识,图1中从内到外的第三个轨道上画出一个圆圈,代表地球的位置,如图:
(4)根据所学知识,太空水稻实验有助于研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植物的生长规律,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育种技术的发展,探索适应性更强的农业生产方式。
(5)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相对适中的太阳距离(约1个天文单位)使地表温度平均为15℃,适合液态水存在和生物生存;与此相比,金星虽然更靠近太阳,但由于温室效应,表面温度过高;火星则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偏低;因此,地球的宜居温度与其独特的位置和大气成分密切相关。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项目式学习。(18分)
项目主题:走进新校园
项目背景:同学们对新校园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为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同学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其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发起了“走进新校园,体验新环境”的活动。
任务一:收集信息
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同学们绘制了一幅校园整体规划图。
(1)据图判断校门在宿舍楼的 方向,足球场在羽毛球场的 方向。(4分)
(2)若量得图中新春公路长4厘米,实地长度为200米,则此图合适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为 ,转化为文字式为 。(4分)
任务二:分析探究
(3)假设该地图比例尺为1:10000,有同学认为,宿舍楼到多功能室上课,其测得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若他保持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需要约 分钟。(4分)
任务三:思考迁移
同学们通过了解校园各功能区的布局,分析各功能区的合理性,为美化校园,提升文化内涵提出见解。
(4)校园里有甲、乙两块空地,学校要在其中选择一处修建学生宿舍楼,应建在 ,并说出你的理由 。(6分)
【答案】(1)西南 东南
(2)1:5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
(3)200米 4
(4)甲 靠近足球场和篮球场,运动方便;背靠江河环境好
【解析】(1)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校门位于宿舍的西南方向,篮球场位于羽毛球场的东南方向。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4:20000=1:5000,用文字式表示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
(3)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1:10000)=200米,若他保持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从宿舍楼前往多功能室上课,200米÷50=4分钟,所以需要约4分钟。
(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地距离宿舍楼、篮球场和排球场、足球场都比较近,后面是江河,环境好,且非常方便运动,适合建宿舍楼;乙地离校门、公路近,噪音大,不适合建宿舍楼。
28.读图并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曾经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群体珊瑚化石。
材料二:我国实际控制的南沙群岛永暑礁经过一年多悄无声息的填海造地,成为南沙第一大岛,永暑“礁”变身为永暑“岛”。
材料三:世界六大板块局部图(图甲)、九寨沟地震示意图(图乙)
(1)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序号 代表的山脉。(2分)
(2)就大陆而言,甲地属于 大陆;就板块而言,甲地属于 板块;就大洲而言,甲地属于 洲。(6分)
(3)材料一说明在几千万年前,九寨沟县曾经是 (“海洋”/“陆地”)。(2分)
(4)造成材料二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2分)
(5)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原因 。(请写清板块具体名称)(2分)
【答案】(1)①
(2)亚欧 印度洋 亚
(3)海洋
(4)人类活动
(5)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
【解析】(1)喜马拉雅山脉地处印度半岛北部,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即图中数字①代表的山脉。
(2)读图可知,甲地是印度半岛,就大陆而言,属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就板块而言,属于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在内的印度洋板块;就大洲而言,属于印度洋北部的亚洲。
(3)根据材料一可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群体珊瑚化石,珊瑚形成于海洋当中,这说明在几千万年前,九寨沟县曾经是海洋。
(4)根据材料二可知,永暑“礁”变身为永暑“岛”的原因是人类填海造陆,即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2(粤人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2(人教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测01(中图版(2024))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