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份联合(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份联合(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第1页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份联合(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第2页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份联合(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份联合(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份联合(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先在答题卡上准确工整地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
    3.请在答题卡中题号对应的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损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渗透更自然。
    ②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③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④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
    ⑤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
    ⑥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象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
    ⑦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文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成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仅仅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
    ⑧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
    (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材料二:
    ①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能突破逻辑规律的条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②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宋人严羽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而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的,讲究形象性、跳跃性,不能用常理来衡量。鲁迅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
    ③值得注意的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无理而妙”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
    ④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⑤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说,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为它把人情移用于事物,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不过,我们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红”的,故是被“染”的。假如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要加上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及放飞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
    (摘编自张炼强《修辞艺术探新》,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讲逻辑的语文思维训练是无效的,且语文逻辑思维教学不能独立完成,必须紧密结合学习任务。
    B.材料一例句中,“乃”翻译成“就”更好,因为在那个特定语境下,充分条件比必要条件更合理。
    C.语言和逻辑密不可分,语言运用的艺术,往往会受到逻辑的制约,但又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拘囿。
    D.要发挥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需主观色彩,但归根结底是要有深邃的逻辑基础。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则材料都论述了逻辑的重要性,前者是侧重语文教学的角度,后者侧重语言艺术的角度。
    B.根据材料一可以推测:擅长文本解读和思辨写作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擅长逻辑推理。
    C.材料二引用鲁迅的观点是从正面论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已经得到学者的认可和重视。
    D.有时候,“无理”违反事理逻辑,但符合审美情感;过于理性,反而不利于鉴赏文学作品。
    3.下列论据,不能用于“虚拟论敌”对“玩物丧志”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
    B.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C.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
    D.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5.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被誉为“出乎意料又入乎情理的佳句”,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人们
    里尔克
    ①彼得·尼古拉斯先生在他75岁那年已经把许多事情忘记了:他不再有悲哀或愉快的回忆,也不再能分清周、月和年。只是对于一天中的变化,他还算依稀有点印象。他目力极差,而且越来越差;落日在他看来只是一个淡紫色的光团,而早上这个光团在他眼里又成了玫瑰色。但不管怎么讲,早晚的变化他毕竟还能感觉出来。一般来说,这样的变化使他讨厌;他认为,为感觉出这变化而花力气,是既不必要而又愚蠢的。春天也好,夏天也好,对于他来说都不再有什么价值。他总是感到冷,例外的时候是很少的。再说,是从壁炉取暖,还是从阳光取暖,在他看来也无所谓。他只知道,用后一种办法可以少花许多钱。所以,他便每天颤颤巍巍地到市立公园去,在一株菩提树下的长靠椅上,在孤老院的老彼庇和老克里斯多夫中间,晒起太阳来。
    ②他的这两位每天相伴的伙伴,看模样比他的年岁还大一些。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每次坐定了,总要先哼两声,然后才点一点脑袋。这时候,他左右两边的人也就机械地跟着点起头来,好像受了传染似的。随后,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把手杖戳进砂地里,双手扶着弯曲的杖头。再过一会儿,他那光光的圆下巴又托在了手背上。他慢慢向左边转脸去瞅着彼庇,尽目力所能地打量着他那红脑袋。彼庇的脑袋就跟个过时未摘的果子似的,从臃肿的脖子上耷拉下来,颜色也似乎正在褪去,而他那宽宽的白色八字须,在须根处已脏得发黄了。彼庇身体前倾,胳膊支在膝盖上,时不时地从握成圆筒形的两手中间向地上吐唾沫。
    ③尼古拉斯先生看不出彼庇有什么变化,便让支在手背上的下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旋转。克里斯多夫刚刚流了一点鼻涕,尼古拉斯先生看见他正用他那已经软掉的手指头,从自己磨得经纬毕现的外套上把最后的痕迹弹去。他体质孱弱得令人难以置信;尼古拉斯先生在还习惯于对这事那事感到惊奇的时候,就反复地考虑过许多次:骨瘦如柴的克里斯多夫怎么能坚持活了一辈子,而竟未折断胳膊和腿儿什么的。他最喜欢把克里斯多夫想象成一棵枯树,脖子和腿似乎都全靠粗大的撑木给支持着。眼下,克里斯多夫却够惬意的,微微地打着嗝儿,这在他看来是心满意足或者消化不良的表现。同时,他在没牙的上下颚之间还老是磨着什么;他那两片薄薄的嘴唇,看来准是这样给磨锋利了的。看样子,他的懒惰的胃脏已经消化不了剩下的光阴,所以只好尽可能这样一分一秒地咀呀,嚼呀。
    ④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把下巴转回了原位,努力睁大眼瞅着正前方的绿荫。他耷拉了眼皮,可并没打瞌睡。他听见克里斯多夫上下颚磨动的声音,以及彼庇响亮地吐唾沫和拖长的咒骂声。彼庇骂的要么是一只狗,要么是一个小孩,他们老是跑到跟前来打搅他。彼得·尼古拉斯先生还听见远处路上有人耙砂砾的声音,过路人的脚步声以及附近一只钟敲12点的声音。他早已不跟着数这钟声了,可他却仍然知道时间已是正午;每天都同样地敲呀,敲呀,谁还有闲心再去数呢。就在钟声敲最后一下的时候,他耳畔响起了一个稚嫩可爱的声音:
    ⑤“爷爷——吃午饭啦!”
    ⑥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撑着手杖吃力地站起身来,伸出一只手抚摸那个10岁小女孩的一头金发。小女孩每次都从自己头上把老人枯叶似的手拉下去,放在嘴唇上吻着。随后她爷爷便向左点点头,向右点点头,他左右两边也就机械地点起脑袋来。孤老院的彼庇和克里斯多夫每次都目送着彼得·尼古拉斯先生和金发小姑娘,直至祖孙二人的身形被面前的树丛遮住。
    ⑦偶尔,在彼得·尼古拉斯先生坐过的位子上,会躺着几朵可怜巴巴的小花——那是小姑娘忘在那里的。瘦骨嶙峋的克里斯多夫便伸出手指去拾起它们来,回家的路上把它们捧在手里,像什么珍宝似的。—一这时候,红脑袋的彼庇就要鄙夷地吐唾沫,让他的同伴羞得不敢瞧他。
    ⑧回到孤老院,彼庇却抢先进卧室里去,就跟完全无意似地把一个盛满水的花瓶摆在窗台上,然后便坐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等待克里斯多夫把那几朵可怜巴巴的小花插进花瓶中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尼古拉斯先生家境贫寒,为了帮助家里节省开支,他不得不每天到市立公园去晒太阳取暖。
    B.本文中的老人忘记事情的原因是衰老,这与《百年孤独》中镇上人们遗忘记忆的原因相同。
    C.孤老院的生活条件不好,外套线条显露,卫生条件也差,导致住在那里的老人们身体孱弱。
    D.小女孩每天中午来叫爷爷吃饭,会亲吻老人的手,这种亲密的举动给老人带来亲情的慰藉。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对人物外貌描写细腻生动,如将彼庇的脑袋比作过时未摘的果子,形象表现了他的干瘪、衰弱,与其他老人形象相互衬托。
    B.小说第四段写出公园环境安静祥和之外的嘈杂,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展现了社会的繁华富庶,反衬出老人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
    C.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尼古拉斯先生每天到公园晒太阳,到小女孩来接他回家,再到他离开后两位老人的行为,结构清晰。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和描述了三位老人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使读者能够充分了解这些人物。
    8.评论家亨利·詹姆斯认为,小说家的任务是“揭示隐藏在行为背后的灵魂”,通过人物的行为展示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请分析小说最后两段中彼庇行为背后的心理。(4分)
    9.虽然文章对尼古拉斯先生着墨颇多,但主人公其实是三位老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本题共2小题,6分)
    10.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自贼者也(伤害)②天下归仁焉(依附)③博学之,审问之(广泛)
    B.①致知在格物(推究)②当察乱何自起(应当)③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
    C.①自矜者不长(夸耀)②质胜文则野(粗野、鄙俗) ③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积累)
    D.①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卖) ②其脆易泮(同“判”,分离) 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
    11.下列各项中对相同特殊句式的分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为之于未有;②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③羞恶之心,义之端也;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请买其方百金;⑥止,吾止也;⑦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A.①⑦/②③/④⑥/⑤B.①⑤/②/③⑥/④⑦C.①⑤/②/③④/⑥⑦D.①⑦/②⑥/③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材料一: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二:
    子贡之以乱齐、灭吴、存鲁也,吾悲之。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子贡之兵,是明日不可用也。故子贡之出也,吾以为鲁可存也,而齐可无乱,吴可无灭。为赐计者,莫若抵高、国、鲍、晏吊之,彼必愕而问焉,则对曰:“田常遣子之兵伐鲁,吾窃哀子之将亡也。”彼必诘其故,则对曰:“齐之有田氏,犹人之养虎也。子之于齐,犹肘股之于身也。田氏之欲肉齐久矣,然未敢逞志者,惧肘股之捍也。今子出伐鲁,肘股去矣,田氏孰惧哉?吾见身将磔裂,而肘股随之,所以吊也。”彼必惧而咨计于我,因教之曰:“子悉甲趋鲁,压境而止。吾请为子潜约鲁侯,以待田氏之变,帅其兵从子入讨之。”彼惧田氏之祸,其势不得不听。归以约鲁侯,鲁侯惧齐伐,其势亦不得不听。因使练兵搜乘以俟齐衅,诛乱臣而定新主,齐必德鲁,数世之利也。
    (节选自苏洵《权书·子贡》)
    材料三: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以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观其言,迹其事,与夫仪、秦、轸、代②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谋为不义哉?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岂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子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道,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固不宜至于此,矧③曰孔子使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子贡论》)
    [注]①高、国、鲍、晏:齐国的四家大贵族,这时四家的领袖人物是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②仪、秦、轸、代:分别指战国时张仪、苏秦、陈轸、苏代。③矧:况且。
    12.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己以坟墓之国A而欲全之B则齐C吴之人D岂无E是心哉F奈何使之G乱欤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伐,攻打,与《老子》中“自伐者无功”的“伐”意思不同。
    B.听,听从,接受,与成语“兼听则明”中的“听”意思相同。
    C.存,使保全,与诗句“海内存知己”中的“存”字意思不同。
    D.迹,考察,推究,与成语“销声匿迹”中的“迹”意思相同。
    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常想要篡权夺位,但忌惮高、国、鲍、晏的势力,于是转移自己的兵力准备攻打鲁国。
    B.孔子听闻齐国消息,知道鲁国情势危在旦夕,因此希望门下弟子们都能为鲁国挺身而出。
    C.苏洵提出的计策,环环相扣,齐国与鲁国可以借势相互制约,最终就可以实现安齐保鲁。
    D.王安石在表达个人观点之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子贡出使“说四君而动五国”的事迹。
    1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因使练兵搜乘以俟齐衅,诛乱臣而定新主,齐必德鲁,数世之利也。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6.对《史记》所记载的子贡游说四国之事,苏洵和王安石的态度有何不同?(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7~18题。
    骢马
    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尽天山行路难。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长城窟”,即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歌均把马作为直接描写对象,将马置于边地环境中,写出了马不畏艰辛、肯耐劳苦的特点。
    B.两首诗歌中,都提到用“金络”来装饰马,但是两匹马的境遇却截然不同,一则写实,一则写虚。
    C.万诗的颔联,“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骢马却能朝发夕至,夸张地写尽其奔跑之神速。
    D.万诗的尾联,“能”“尽”二字,表达了马渴望得到主人的善待,希望能够奔赴沙场、一展宏图。
    18.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这一观点在万楚《骢马》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毕业时,老师用《论语·泰伯》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赠言学生,鼓励他们要意志坚定,勇担重任。
    (2)小张和家人漫步江畔,看到水天一色,明月高悬,不禁忆起《春江花月夜》中贴合此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人生自信”的豪情,在中国古诗词里屡见不鲜,如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你是不是也有过“长大后,觉得一年过得特别快”的感受呢?
    即使不看时钟,我们也能估算时间大概过了多久。这种现象受两个时钟影响而造成的,一个是大约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钟,另一个则是感知时间流逝的“心理时钟”。从原则上来说,这两个时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心理时钟比实际的时间流逝慢的话,大家往往就会感叹:“啊,已经过了这么久?”
    借助于心理学实验,科学家发现了几个导致心理时钟变慢的因素。例如,当很难再体验到新鲜事物或者不再关注日常细节时,就会感觉 ① ,其原因在于人类是以某一期间内经历的事件数量为线索来推断时间长度的。尽管成人与孩子一起度过了同样长的时间,但孩子感觉到的时间更长,成人感觉到的时间则较短。因为成人往往在重复与以往相似的经历,而孩子则在不断体验新的事物,或者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细节上。此外,人体的新陈代谢与心理时钟的“步调”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除了成人习惯了 ② 的生活,新的体验与经历越来越少之外,还因为身体的新陈代谢比孩子慢,所以,成人往往会觉得一年才刚开始没多久就过去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2题。
    庙底沟文化中的彩陶,是史前时期创作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品。在显花技术上,庙底沟彩陶分为阳纹和阴纹两个系统。所谓阳纹,是用黑彩在陶器那红色或淡黄色的陶衣或陶胎的原色上直接描画出来的纹样;所谓阴纹,通常也叫地纹,与阳纹相对,是在黑彩底衬之上,由陶衣或陶胎的原色所呈现出来的花纹。在具体的纹样方面,庙底沟彩陶有象生的鸟纹和鱼纹,更多的是富于变化的几何纹样。如“西阴纹”,指的就是由连续弧纹和弧边三角围成连续的“角状”地纹。还有各类花瓣纹,是由弧边三角围成扁豆荚或圆豆荚状的封闭地纹,因外形酷似花瓣而得名。花瓣纹有双瓣、三瓣、四瓣、多瓣、杂瓣之分。至于鱼纹、鸟纹,有的一眼便知,有的则是抽象成三角形等几何纹样,失去鱼、鸟的完整外形,却保存了它们的神韵。
    (摘编自刘学堂《庙底沟彩陶阴纹读法辨析》)
    2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各图示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圆点、弧线多瓣式的花瓣地纹
    B.
    抽象化的、被肢解的鱼形阳纹
    C.
    由弧边三角围成的封闭的扁豆荚状的地纹
    D.
    由连续弧纹和弧边三角围成的连续性角状的阳纹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6分)
    23.新闻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根据报道的需要,可总结,可评述,可展望,可警示。请你以相应报社编辑的身份,为下面这则新闻写结语。(不要求与已给示例的句式相同,每处不超过40字。)(6分)
    新闻:10月22日,一女子在轨道谢家湾站拒绝配合车站安检,强行冲卡并对安检人员进行抓扯及推搡,重庆轨道公安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并罚款的处罚。
    《城市法制报》新闻结语:营造遵纪守法良好环境,需要市民自觉配合,更需要我们的城市持续保持严格管理。
    《教育日报》新闻结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民晚报》新闻结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中,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中提到的“心理时钟”这一概念,被一些学者进一步划分为社会时钟和个人时钟。
    社会时钟,指社会对个体在特定年龄段应该达到的里程碑和期望的时间表。通俗来讲,就是“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
    个人时钟,指个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追求来安排时间的方式。一般来讲,可以说是“走在自己的时区里”。
    如何协调“社会时钟”与“个人时钟”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份联合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等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份联合期中语文试卷(无答案),共9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4页。

    2025届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5届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m黑色签字笔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