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
目标
历史解释:知道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识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掌握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特征,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唯物史观:了解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情况,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
家国情怀: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重点
难点
重点: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知道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农耕生活;了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难点: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了解贫富分化的出现。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米饭、水稻、小米粥、粟等四幅图片(见课件)。教师:如果让你来拍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原始居民》,可以包含哪些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体验祖先们的农耕生活吧。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观看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我国先民对原始农业的探索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答案:探索:在长期的食物采集活动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约2万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产生: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观看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我国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及意义。
答案:重要标志: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过渡语: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使我国进入原始农耕文明时代。让我们走进新石器时代,窥探原始人类的农耕生活。首先走进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的生活,了解稻作农业的繁荣。
板块二 稻作农业的繁荣
1.观看视频《长江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河姆渡遗址》和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根据下面的内容分解完成表格的填充。
背景
距今年代
生活地区
房屋建筑
原始农业
农作物
生产工具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答案:
背景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
距今年代
约7 000年
生活地区
浙江余姚河姆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房屋建筑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原始农业
农作物
水稻
生产工具
骨耜得到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原始畜牧业
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狩猎野猪、鹿等
原始手工业
懂得使用天然漆,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等技术制作艺术品
2.观看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原因: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温热。作用:通风防潮;防虫蛇猛兽;下层可饲养家畜。
过渡语:刚才我们学习了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现在让我们转换视角,来到北方黄河流域,一起去探寻那里的原始居民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板块三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观看《仰韶文化》(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距今时间、重要特征。
答案:分布区域:黄河中游地区。距今时间:约7 000—5 000年。重要特征: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制作的陶器表面绘有鱼、鸟、花等图案。
2.观看视频《半坡遗址》和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根据下面的内容分解完成表格的填充。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历史地位
建筑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答案:
生活年代
距今约6 000年
生活地点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历史地位
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
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
原始农业
种植粟、黍;采集野果
原始畜牧业
饲养猪、狗等家畜,使用弓箭、渔叉等进行渔猎
原始手工业
能制作磨制石器;使用装饰品,制作乐器陶埙;已会纺织、制衣
3.观看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思考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它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屋内为什么设有灶炕?
答案:原因:黄河流域冬季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作用:防风;防寒保暖;抵御野兽侵袭。原因: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
4.观看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仰韶文化时期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及考古发现的证据。
答案:关系:距今6 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距今5 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晚期,出现了明显的差别。证据:距今6 000多年的早期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距今5 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晚期,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差别。
5.观看视频《大汶口文化》和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域、距今年代、制陶技术和社会变化。
答案:分布区域: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年代:约6 300—4 500年。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制出较为精致的陶器。社会变化:墓葬中随葬品有差异,这表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6.观看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用列表形式探究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居住房屋样式的不同。
答案:
河姆渡人
半坡人
房屋名称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
房屋特点
通风防潮
保暖(冬暖夏凉)
当地气候特点
湿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原因
南北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不同
结束语:我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距今约1万年,生活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的先民已栽培水稻、粟、黍,并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为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畜牧业和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可能。可以说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开始出现贫富分化。
板书
设计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的标志
2.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稻作农业的繁荣
1.主要区域
2.河姆渡人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半坡遗址
2.大汶口文化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设计,共21页。
这是一份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表格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