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1第1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1第2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1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我来画一画,惠帝实童昏,石崇王恺斗富图,八王分封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学习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学习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
    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西晋政权的兴衰以及北方的民族交融,为后面北魏孝文帝改革做了铺垫。整节课都围绕政权的并立和民族交融这一单元主题,在时间上属于西晋十六国时期,在空间上从统一全国的政权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这一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三国政权,下又为东晋和北魏做了铺垫,是本单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体现单元概念的一课。
    2.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
    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在本课之前对魏晋南北朝的了解较少,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同时本课内容繁多,知识点密集,因此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运用图片、材料等直观形式,注重创设情境,合理设计问题以及构建逻辑框架,以启发教学。
    3.学习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史料实证:结合教材与材料,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时空观念:通过观看地图,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图片和史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
    4.学习重点难点(指出重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
    学习重点:西晋的建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学习难点:西晋兴亡的原因。
    确定依据:本课标题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西晋的建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但其统治时间非常短暂,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其统一的重要性,也需要探寻西晋灭亡的社会背景。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既需要指出内迁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从而反抗,存在民族矛盾,同时也需强调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分久必合、昙花一现——西晋统一
    教师活动 1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生活动)
    诗歌导入
    历代诗·西晋
    晋人司马氏,相魏敢专权。
    懿师昭不帝,追谥宣景文。
    武帝受魏禅,惠帝实童昏。
    刘聪害怀愍,由此失中原。
    出示材料
    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三人谥号分别为宣皇帝、景皇帝、文皇帝)。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晋武帝)于266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定都洛阳。西晋于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
    公元290年晋惠帝继位,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八王之乱”,公元306年晋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东海王司马越专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公元313年,晋愍帝在长安继位。316年匈奴首领刘聪攻陷长安,西晋灭亡。
    【我来画一画】结合诗歌与材料,在年代尺中画出西晋的建立和灭亡过程。
    学生活动 1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
    朗读《历代诗·西晋》,通过诗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通过材料和教师讲解,了解曹魏政权的情况、西晋的建立与灭亡,并将材料中的信息整理归纳到年代尺中。
    活动意图说明:
    以北宋慈溪诗人杨简的《历代诗·西晋》作为导入,需要对本诗个别字加以注音便于学生朗读,并配以材料加以理解。通过抓取材料中的几个重点时间、人物和事件,通过小组讨论绘制完成西晋建立和灭亡的年代尺。将这一段较为复杂的政权更迭交由学生借助材料和年代尺,自主梳理清楚,效果更好。

    环节二:同室操戈、国家内耗——八王之乱
    教师活动 2
    通过观察年代尺不难发现,西晋的繁荣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快被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在316年灭亡。西晋从266年建立到316年灭亡,仅存在了51年,若从西晋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算起,则仅37年。为什么西晋王朝如同流星一般迅速陨落,如此短命呢?
    诊断病情:西晋社会怎么了?
    【惠帝实童昏】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
    【石崇王恺斗富图】
    【钱神论】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
    【八王分封图】
    【刘聪害怀愍,由此失中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徙戎论》
    学生活动 2
    我们来把脉:西晋得了什么“病”?
    我们来诊病:西晋得的“病”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来治病: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
    我们来预测:你认为西晋是否能够把病治好?
    活动意图说明
    围绕“西晋的短命”,展示“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石崇与王恺斗富”“钱神论”“八王分封图”“民族矛盾引发民族反抗”等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西晋短命在于“统治腐朽、唯钱是图、分封制、民族压迫”等原因。
    环节三:五胡内迁、民族交融——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师活动 3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 ——《后汉书·南匈奴传》
    少数民族统治者苻坚“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的治国方略。
    学生活动 3
    感受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思考北方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内迁?
    读图归纳到底哪几个游牧民族内迁了,内迁到了那里?
    结合材料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内迁除了造成政权更替、战争频繁的结果外,还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对比之前的材料中的民族观,感悟苻坚“包容的民族政策”推动前秦的兴起。
    活动意图说明
    先介绍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给人一种惬意、辽阔的美妙感觉。再抛出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引起学生的疑问。当然除了天灾,更有人祸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战争等等。
    通过比较研究“西晋短命”和“前秦兴起”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少数民族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贡献”这一问题,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深刻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现实意义。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
    关键点。)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
    1.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D )
    A.东汉时期 B.西汉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晋时期
    2.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的更替情况,其中 中的朝代应是( C )

    A.秦、西晋 B.战国、秦 C.东汉、西晋 D.西汉、后秦
    3.“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不巩固:内有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维持多久。”此材料反映了西晋朝代的特征是( C )
    A.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B.天朝上国,繁荣富强
    C.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D.大一统格局的建立和巩固
    4.“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D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政治经济发达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为躲避北方的战乱
    5.西晋鲁褒在《钱神论》中写道:“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指宫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进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A )
    A.奢靡成风,唯利是图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C.注重门第,鄙视富贵 D.金钱至上,不计名利
    6.西晋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实力比较表
    国名
    户数(户)
    人口(人)
    兵力(人)

    约103万
    约443万
    约60万

    约28万
    约94万
    约10.2万

    约52.3万
    约230万
    约23万
    材料二 司马炎称帝伊始就分封子弟,先后封了27个子弟为王。诸王皆以郡为国,并被授予在封国内自选文武官吏的权力,还有权设置军队。与此同时,晋武帝对诸王又分别委以重要职务,使他们能够参与朝政,镇守一方,这样,宗室诸王就成了既能左右朝政又可以割据一方的强大势力。 ——据有关通史著作整理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比较有优势完成统一?
    三国中魏国在国土面积、经济、人口、地理位置等方面都是领先的,最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结合材料二分析西晋统治时间较短的原因。
    推行分封制,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惠帝的执政有什么特点?他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局面?
    昏庸无能,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相关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