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王瑞、夏秋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显然,中国人崇奉的“天人合一”“天地为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和生活情趣,对园林的构思创意起了根本性作用。
与西方比较,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园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规整格局,而效法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趣的,但自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所以,中国园林追求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其中自有严格的章法,只不过非几何之法而是自然之法罢了,是自然的典型化,比自然本身更概括、更典型、更高,也更美。中国园林不仅停留于形式美,更进一步通过显现于外的景,表达出内蕴之情。
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的意境。暗香盈袖,月色满庭,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岸芷汀花,村桥野亭,体现了远离尘嚣的出世情怀;水光浮影,悬岩危峰,暗示了山林隐逸、寄老林泉、清高出世的追求。
这些,都是文人学士标榜的生活理想。因此,中国园林的高下成败,最终的关键取决于创作者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下。
1685年,英国著名学者坦伯尔针对西方的几何式园林说:“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它们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都更美;不过,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他还写道:“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此时,欧洲所流行的园林,正像凡尔赛花园的建造者勒诺特所说的,却是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黑格尔也认为中国园林不是一般意义的“建筑”,而“是一种绘画,让事物再现自然形状,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它把凡是自然风景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包括湖、岛、河、假山、远景等都纳到园子里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它具有再现自然的性质,而不再是不再现任何东西,只抽象地表现出一种氛围的“建筑”。
歌德则用诗一样的语言称赞中国人:“在他们那里,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经常听到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不停,白天总是阳光灿烂,夜晚也是月白风清。月亮是经常谈到的,只是月亮不改变自然风景,它和太阳一样明亮。”他在这里谈的,很大程度上都指的是中国园林。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二:
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作“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对中国园林外在形式进行设计、加工时追求以情为主,而在欣赏时则触景生情,通过要素的选取、加工和组合寄寓外景以内蕴之情。
B.坦伯尔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才能创造出来。
C.与西方比较,中国建筑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
D.中国园林通过布置、组织、创造和扩大空间来丰富空间美感,《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便是运用园门、假山等创造艺术意境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不仅在中、西方园林之间,还在二者的建筑群和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借中西方之间的对比,彰显中国建筑理念之优。
B.材料二使用“分景”的概念,并以颐和园长廊的作用为例加以证明,意在强调中国园林建筑有善于处理空间的艺术。
C.材料一中歌德所说的“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反映的是“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表明园林的自然美的特点。
D.材料二中沈复所言的有关大小、虚实、藏露等关系的观点,从美感特点来说,与材料一所论中国园林追求“道法自然”的观点并非如出一辙。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风吹云彩花齐放,水泻山崖雪乱飞。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4.坦伯尔与黑格尔对中国园林艺术性的理解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4分)
5.大观园中有座沁芳亭,“隐于山坳树秒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红楼梦》第十七回),亭内的槛联这样写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沁芳亭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6~9小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房子盖得就没规矩了,东一片十多间,西一片二三十间,中间留出来歪歪斜斜一些道儿好走路。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上边住了几户人家,这块地迎前那个尖儿,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
住在三角地上的老蔡家动了脑子,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买东西得走老远。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老蔡家也喜欢这店名,求人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店门口的墙上。
老蔡家在这一带住了几辈,与这里的人家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这种交情最金贵的地方是彼此“信得过”。信得过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这得用多少年的时间较量,与多少件事情较真,才较出来的。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早上日出,到下晌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可是了不得的!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
这规矩,既是万年青的店规,也是老蔡家的家规。虽然老蔡家没出过状元,没人开疆拓土,更没有当朝一品,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
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看看,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他儿子在北京大栅栏绸缎庄里学徒,正得老板赏识,不好叫回来。正这时候,家住西马路一个发小马得贵来看他,听他说起眼前的难事,便说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江苏常州人,现在放暑假,回家一趟得花不少钱,不如请来帮忙。他人挺规矩,关系单纯。
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二十多岁,白净脸儿,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说话不多,有条有理,看上去叫人放心。寻思一天后,便把万年青交给他了。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家的店铺虽小,规矩挺多,连掸尘土的鸡毛掸子用完了放在哪儿都有一定的规矩。金子美脑袋像是玻璃的,放进什么都清清楚楚。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
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
老蔡咧嘴一笑,把万年青放在他手里了。
金子美虽然没当过伙计。但人聪明,干什么都行。一天生,两天熟,干了两天,万年青这点事就全明白了。每天买东西不过几十人,多半是周边的住家。这些老街坊见了金子美都会问一句:“老蔡出门了?”金子美说:“几天就回来了。”老街坊互相全都知根知底,全都不多话。
金子美每天刚天亮就从学堂赶到万年青,开了地锁,卸下门板,把各类货品里里外外归置好,掸尘净扫,一切遵从老蔡的交代。在铺子里,拿出全部精神迎客送客,卖货收钱,从容有序,没出半点偏差。下晌天黑,收摊关门,清点好货物和收银,上好门板,回到学堂去睡觉。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
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室学友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喜欢摄影,个子很高,下巴上长满胡子,来拍他们的学堂。北洋大学堂是中国首座洋学堂,洋人有兴趣,这洋人说他不能只拍场景,还要有人。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远处西沽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
金子美头一次见到照相匣子,大家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城西时,天暗下来。在他走到街口,心里有点愧疚。他辜负了人家老蔡,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
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找人送来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子美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
“您这是怎么了?”他问。
“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
“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
“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
“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
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滚!”老蔡指着门,他从肺管子里呼出的气冲在子美脸上。
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
这事没人知道,自然也没人说,但奇怪的是,从此之后这一带人再也没人说老蔡家的那个“家规”了;万年青这块牌子变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点神奇的光也不见了。
一年后,人说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开不了店,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早不知嘛时候没的。
(摘编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这段话意义复杂,有对老蔡的赞扬,也表示其他人做到的难度太大。
B.老蔡了解完金子美的各种情况后,还要对其进行单独面试,交代完规矩之后依然千叮咛万嘱咐,足见老蔡作为商人的多疑和世故。
C.老蔡请金子美吃饭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表现了老蔡重情义,为人豪爽、实在的一面,使老蔡的形象更加饱满。
D.金子美虽然对店铺很负责任,但他还是关门了一天。即使事后子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蔡,可是也仍然说明他这个人不讲诚信。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老蔡和金子美之外,小说还描写了老蔡儿子、马得贵、学友等次要人物,看似闲笔,其实跟情节发展都有关联作用。
B.老蔡从过去的“脸上有光”到现在的“光不见了”,“万年青”也由百年招牌变得平常,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感慨。
C.小说极具“津味”特色,使用天津方言的典型用词和表达方式,如“道儿”“迎前”“嘛时候”等都强化了地域特点。
D.小说多用长句,偶尔有整齐的句式,但多用散文化句式,表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具有老舍式的幽默意味。
8.金子美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北洋学堂大学生,但他却破坏了老蔡的店规家规。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概括金子美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9.小说以“万年青”为题,好在哪里?请结合小说进行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①天子之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节选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论周公者多异说,何也?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宜乎说者之异也。凡周公之所为,亦不得已而已矣。成王幼不能为政,周公执其权以王命赏罚天下是周公不得已者如此而已。今儒者曰:周公践天子之位,称王而朝诸侯。《书》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则是周公未尝践天子之位而称王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儒者之患,患在于名实之不正。
陈贾问于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智。”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从孟子之说,则是周公未免于有过也。夫管、蔡之畔,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周公之诛,非疾之也,其势不得不诛也。管、蔡之封,武王之世也。武王之世,未知有周公、成王之事。苟无周公、成王之事,则管、蔡何从而畔?周公何从而诛之?故曰: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也。
(节选自苏轼《周公论》)
【注】①鲁:陈述,颂扬。鲁天子之命,意为颂扬了天子的天命。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周公A执其权B以王命C赏罚D天下E是周公F不得已者G如此而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摄,代理,与《论语》“侍坐”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中的“摄”意思不同。
B.绌,同“黜”,指废黜、废除,与成语“相形见绌”中的“绌”意思相同。
C.幸,幸运,免除灾祸,与《鸿门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中的“幸”意思不同。
D.疾,憎恨,与《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中的“疾”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叔、蔡叔等人出于狭隘的想法,疑心自己的兄弟周公夺权篡位,就勾结武庚作乱,背叛周。周公奉成王之命讨伐叛军,严惩叛乱者。
B.周成王在丰邑,派召公动工复建洛邑,以完成周武王的遗愿。周公再次卜问和勘察后,将九鼎安放在了丰邑,认为此处是天下的中央。
C.对于论者对周公的异议,苏轼探寻了其中的原因,认为周公所处的正是礼法变革且周武王去世的特殊时期,所以有各种议论也正常。
D.陈贾否定周公派管叔监商的举措,他分析说,周公若知道管叔会叛国还派他去,就是不仁义;如果不知道而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2)夫管、蔡之畔,非逆也,是其智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
14.材料二中,苏轼援引《书》和孟子的言论,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老将一首
刘克庄
昨解兵符归故里,耳听边事几番新。
偶逢戏下①来犹识,欲说辽阳记不真。
儿觅宝刀偏爱惜,奴吹芦管②辄悲辛。
夜寒忽作关山梦,万一君王起旧人。
[注]①戏下:指部下。戏,通“麾”。②芦管:即芦笳,胡人卷芦叶而吹,谓之芦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从多个角度刻画一个暮年英雄的形象,于落魄中见气节,于细微处见深情。
B.老将归乡后仍不时关注边关的新情况,他虽然已被解除兵权,却无法真正放下。
C.“欲说”表明老将想要倾诉,只可惜年岁已老,记性变差,空余无法言说的悲伤。
D.宝刀、芦管这些事物能勾起老将对边关岁月的回忆,并触发他内心的多种情感。
16.最后一联写出了老将的复杂心态,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问志时,子路率先回答表示,可以把一个面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困境,且夹在大国之中的千乘之国治理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光明磊落,襟怀坦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8~19小题。(9分)
《红楼梦》这本书其实有几个不同的名字,分别指出了这部小说内容的几个层次。最广为人知的名字叫作《红楼梦》。 ① ?“红”指的是红尘;“红楼”指贾府这种人世间的贵族家庭;“梦”指的是“红楼一梦”。中国传统的佛道思想,从很早的《南柯梦》《邯郸梦》,延续到了《红楼梦》。另外一个叫作《石头记》,更深了一层, ② 。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石头,后来历劫下到红尘,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回到青埂峰下,一生历了一劫。这里讲的虽是贾宝玉个人,但从某方面说,也是每个人,到这个世上来,同样是历劫,也是走一趟,也是经历红楼一梦。
我们看这本书,第一是看贾府兴衰这条线,从一开始它的情节发展就指向了贾府的由盛入衰。在贾府盛衰的悲剧主线中,蕴藏着许多人的悲剧命运和悲剧事件, ③ 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脉络,从小说第一回“木石前盟”开始一直到第九十回“黛玉之死”,贯穿了小说的主体部分。小说在讲述宝黛爱情故事的同时,也用相同的笔墨来写宝玉与宝钗的婚恋故事,这两个故事如影随形,相互映衬。全书以兴衰为经,以爱情婚姻为纬,两相交织而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有机整体。
18.下列《红楼梦》人物判词中,对应林黛玉、薛宝钗的一项是( )(3分)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B.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C.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D.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短语或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小题。(11分)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积淀,它的历史 A ,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其想象之 B ,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他以“劳役”取代“心役”,其乐无穷。
中国诗歌的长河兼收并蓄,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厚积薄发的结果。其中,“诗仙”李白的作品体现出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特征,富含新奇的、独一无二的审美观念。他能够重重突破现实的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实现全新的观点。“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中国诗歌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20.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A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B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效果。(5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人豪情满怀,总有一种感动让人心生力量。“感动中国”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每年都会如约而至,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动与震撼。对此,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感动是我们作为媒体人要传播的东西,但它不是我们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行动;‘感动中国’所呈现出来的中国人的精神上的美德,都不应该是被观赏的,而应该变成每个人的行动。”
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两则材料都涉及戏剧,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