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2024年9月19日上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场B.燃料加注C.点火发射D.自动对接
    2.(3分)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探测器的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小,空气的质量越好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故常用于霓虹灯
    3.(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作医疗急救B.氮气用作保护气
    C.铜丝用作导线D.氢气用作燃料
    4.(3分)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对下列科学家贡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张青莲:精确测定部分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C.拉瓦锡:用红磷燃烧法测得空气的组成
    D.汤姆孙:发现电子
    5.(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量取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过滤
    6.(3分)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FeB.OC.N2D.CO2
    7.(3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天晒衣服容易干﹣﹣分子运动加快
    B.100 L气体被压缩到1 L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分子种类改变
    D.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8.(3分)“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化学式为( )
    A.N2O3B.NOC.N2OD.NO2
    9.(3分)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10.(3分)“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右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铷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37,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B.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离子符号为Rb+
    C.铷原子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
    11.(3分)构建化学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观: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C.守恒观:用于制取氧气的物质必须含有氧元素
    D.分类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12.(3分)河南灵宝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维生素C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
    C.维生素C中含有氧气分子
    D.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13.(3分)下列化学符号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Cu——2个铁原子
    B.2Mg2+——两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3H+——3个氢离子
    D.K——钠元素
    14.(3分)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模型
    B.地壳元素含量模型
    C.物质分类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15.(3分)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制氧气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用两份相同的双氧水制氧气
    D.水的通电分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每空1分,共6分)化学用语是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分子 ;
    (2)氖气 ;
    (3)硫离子 ;
    (4)氯化镁 ;
    (5)2个碳酸根离子 ;
    (6)硫酸钠 。
    17.(每空1分,共4分)如图是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已知:“”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
    (2)变化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发生该变化时,元素种类 改变(填“有”或“无”)。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 。
    18.(每空1分,共5分)金属镓(Ga)可用于制作半导体,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Ga、A、B、C、D、E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常用不同颜色区分。
    回答下列问题:
    (1)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与A元素所占方格颜色 (选填“相同”或“不同”)。
    (3)如图A~E中,一共涉及 种元素。
    (4)E(属于铝元素)失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该离子符号为 。
    (5)Ga与B(属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9.(10分)水是生命之源,可中实践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有关“水的净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水的净化(每空1分,共5分)
    波波同学参加东江环保实践活动,取一瓶东江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
    (2)进行过滤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口不能接触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 。
    【活动二】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
    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
    (1)“合”的思想
    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返回提供动力,实验室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点燃纯净的氢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 色火焰。(1分)
    (2)“分”的思想
    ①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是 。(2分)
    ②如图3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负极产物为 。(1分)
    (3)“合”与“分”的思想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1分)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0.(5分)氧气是参与“氧循环”的重要物质。
    (1)图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1分)
    (2)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 。(2分)
    (3)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结合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强、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请结合实验原理,解释引起DE段气体压强变化的操作是: 。(1分)
    (4)分别用红磷和木炭按图1装置实验,测得压强结果如图3、图4,造成两图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1分)
    21.(8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1分)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选取的装置是 (填字母),(1分)写出该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 。(2分)
    (3)能用D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 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1分)
    (4)将收集的氧气用作性质实验,如图F所示,水的作用是 。(1分)
    (5)写出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 。(2分)
    22.(7分)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1分)
    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D.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进行相应探究。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2)填写如表:(1分)
    (3)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说明 。(1分)
    (4)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 。(2分)
    【任务三】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10mL5%过氧化氢溶液、1g二氧化锰、1g氧化铜,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
    (5)对比分析图2中的 (填字母)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1分)
    (6)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 。(1分)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3.(10分)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有一些同学爱吃的小包装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NO)。请你根据丙烯酰胺(C3H5NO)的化学式计算后填写:
    (1)丙烯酰胺由 种元素组成;一个丙烯酰胺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2分)
    (2)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分)
    (3)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最简整数比)。(2分)
    (4)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2分)
    (5)142g丙烯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g。(2分)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2024年9月19日上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场B.燃料加注C.点火发射D.自动对接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火箭转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燃料加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点火发射包含着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自动对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3分)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探测器的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小,空气的质量越好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故常用于霓虹灯
    【答案】A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对空气污染指数的认知分析。
    【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故说法错误;
    C、空气质量报告中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小,空气的质量越好,故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故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空气污染的认知,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作医疗急救B.氮气用作保护气
    C.铜丝用作导线D.氢气用作燃料
    【答案】C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氧气用作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
    C、铜丝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
    D、氢气用来作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4.(3分)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对下列科学家贡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张青莲:精确测定部分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C.拉瓦锡:用红磷燃烧法测得空气的组成
    D.汤姆孙:发现电子
    【答案】C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张青莲测定了铟、铱、铕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故选项说法合理;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合理;
    C、拉瓦锡用加热汞的方法测得了空气的组成,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说法不合理;
    D、汤姆孙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说法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量取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过滤
    【答案】C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化学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3分)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FeB.OC.N2D.CO2
    【答案】A
    【分析】根据金属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组成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的意义有两个:(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A.“Fe”能表示一个铁原子,又能表示铁元素,还能表示铁这种物质,故A正确;
    B.“O”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能表示氧元素,不能表示氧气,故B错误;
    C.“N2”能表示一个氮分子和氮气,故C错误;
    D.“CO2”能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3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天晒衣服容易干﹣﹣分子运动加快
    B.100 L气体被压缩到1 L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分子种类改变
    D.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夏天晒衣服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100升气体被压缩到1升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水,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物质,水银的热胀冷缩是原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而不是原子大小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3分)“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化学式为( )
    A.N2O3B.NOC.N2OD.NO2
    【答案】C
    【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正前负后、化简交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正前负后、化简交叉”,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笑气的化学式为N2O。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3分)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答案】D
    【分析】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氢气)与正极(产生氧气)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故选项不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不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不正确。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氢气)与正极(产生氧气)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故选项不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即产生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3分)“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右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铷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37,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B.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离子符号为Rb+
    C.铷原子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
    【答案】A
    【分析】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核内质子数为37;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即?=37;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85.468,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37,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为Rb+,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铷原子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铷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3分)构建化学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观: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C.守恒观:用于制取氧气的物质必须含有氧元素
    D.分类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答案】C
    【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解答】解:A.水的化学式为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存在水元素这种说法,故A错误;
    B.NaCl是由Na+和Cl﹣构成的离子化合物,不是由NaCl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制取氧气,则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简单,通过考察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本题也提醒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时,要注意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产生误解和错误。
    12.(3分)河南灵宝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维生素C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
    C.维生素C中含有氧气分子
    D.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答案】A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维生素C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维生素C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6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分)下列化学符号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Cu——2个铁原子
    B.2Mg2+——两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3H+——3个氢离子
    D.K——钠元素
    【答案】C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u表示2个铜原子,2个铁原子表示为2Fe,故A不正确;
    B.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Mg2+前面的“2”表示2个镁离子;2Mg2+右上角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不正确;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H+表示3个氢离子,故C正确;
    D.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K表示钾元素,钠元素符号为Na,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4.(3分)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原子结构模型
    B.地壳元素含量模型
    C.物质分类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答案】D
    【分析】A、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分析解答;
    B、根据地壳元素含量进行解答;
    C、根据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分析解答;
    D、根据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分析解答。
    【解答】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错误;
    B、地壳元素含量是氧、硅、铝、铁、钙,故错误;
    C、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
    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
    15.(3分)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制氧气
    B.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用两份相同的双氧水制氧气
    D.水的通电分解
    【答案】B
    【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高锰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不会减少至0,故选项图像错误。
    B、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C、用两份相同的双氧水制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错误。
    D、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6分)化学用语是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氮分子 3N2 ;
    (2)氖气 Ne ;
    (3)硫离子 S2﹣ ;
    (4)氯化镁 MgCl2 ;
    (5)2个碳酸根离子 2 ;
    (6)硫酸钠 Na2SO4 。
    【答案】(1)3N2;
    (2)Ne;
    (3)S2﹣;
    (4)MgCl2;
    (5)2;
    (6)Na2SO4。
    【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4)根据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进行分析解答。
    (5)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6)根据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1价,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
    (2)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Ne。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故硫离子可表示为S2﹣。
    (4)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MgCl2。
    (5)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
    (6)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a2SO4。
    故答案为:
    (1)3N2;
    (2)Ne;
    (3)S2﹣;
    (4)MgCl2;
    (5)2;
    (6)Na2S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4分)如图是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已知:“”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填序号)。
    (2)变化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发生该变化时,元素种类 无 改变(填“有”或“无”)。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 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
    【答案】(1)A;
    (2)化合反应;无;
    (3)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分析】(1)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其特点、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来分析。
    【解答】解:(1)A中含有两种分子,因此,属于混合物;B和C中均只含一种分子,因此,均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A;
    (2)变化Ⅰ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发生该变化时,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答案为:化合反应;无;
    (3)变化Ⅰ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变化Ⅱ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分子种类是否改变;故答案为: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8.(5分)金属镓(Ga)可用于制作半导体,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Ga、A、B、C、D、E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常用不同颜色区分。
    回答下列问题:
    (1)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四 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与A元素所占方格颜色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3)如图A~E中,一共涉及 4 种元素。
    (4)E(属于铝元素)失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该离子符号为 Al3+ 。
    (5)Ga与B(属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Ga2O3 。
    【答案】(1)四;
    (2)不同;
    (3)4;
    (4)Al3+;
    (5)Ga2O3。
    【分析】(1)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A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4)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解答】解:(1)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镓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2)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与A元素所占方格颜色不同。
    (3)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A~E中,质子数的种类有4种,一共涉及4种元素。
    (4)E最外层电子数是3,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
    (5)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镓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Ga2O3。
    故答案为:
    (1)四;
    (2)不同;
    (3)4;
    (4)Al3+;
    (5)Ga2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10分)水是生命之源,可中实践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有关“水的净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水的净化
    波波同学参加东江环保实践活动,取一瓶东江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
    (2)进行过滤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D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口不能接触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6 。
    (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 防止液体暴沸 。
    【活动二】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
    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
    (1)“合”的思想
    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返回提供动力,实验室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点燃纯净的氢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 淡蓝 色火焰。
    (2)“分”的思想
    ①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是 水氢气+氧气或H2OH2+O2 。
    ②如图3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负极产物为 氢气 。
    (3)“合”与“分”的思想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答案】【活动一】(1)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2)BD。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故答案为:吸附。
    (4)+6。
    (5)防止液体暴沸。
    【活动二】
    (1)淡蓝。
    (2)①水氢气+氧气或H2OH2+O2。
    ②氢气。
    (3)氢元素和氧元素。
    【分析】蒸馏能够得到蒸馏水。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解:【活动一】(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故答案为: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2)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选项正确。
    B.漏斗下端口应该紧靠烧杯的内壁,故选项不正确。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选项正确。
    D.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故选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D。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故答案为:吸附。
    (4)高铁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
    故答案为:+6。
    (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液体暴沸。
    【活动二】
    (1)点燃纯净的氢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
    故答案为:淡蓝。
    (2)①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或H2OH2+O2。
    故答案为:水氢气+氧气或H2OH2+O2。
    ②如图3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负极产物为氢气。
    故答案为:氢气。
    (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合”与“分”的思想通过以上事实,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氢元素和氧元素。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0.(5分)氧气是参与“氧循环”的重要物质。
    (1)图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发黄光、冒白烟,放出热量 。
    (2)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
    (3)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结合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强、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请结合实验原理,解释引起DE段气体压强变化的操作是: 打开弹簧夹 。
    (4)分别用红磷和木炭按图1装置实验,测得压强结果如图3、图4,造成两图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图3的原因是红磷消耗氧气生成固体物质,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图4的原因是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集气瓶内压强不变 。
    【答案】(1)发黄光、冒白烟,放出热量;
    (2)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3)打开弹簧夹;
    (4)图3的原因是红磷消耗氧气生成固体物质,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图4的原因是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集气瓶内压强不变。
    【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图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发黄光、冒白烟,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发黄光、冒白烟,放出热量;
    (2)在点燃的条件下,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故答案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3)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并结合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强、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请结合实验原理,解释引起DE段气体压强变化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故答案为:打开弹簧夹;
    (4)图3的原因是红磷消耗氧气生成固体物质,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图4的原因是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集气瓶内压强不变;故答案为:图3的原因是红磷消耗氧气生成固体物质,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图4的原因是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集气瓶内压强不变。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1.(8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选取的装置是 AC (填字母),写出该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K2MnO4+MnO2+O2 。
    (3)能用D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 不易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
    (4)将收集的氧气用作性质实验,如图F所示,水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
    (5)写出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或S+O2SO2 。
    【答案】(1)集气瓶;
    (2)A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K2MnO4+MnO2+O2;
    (3)不易溶于水;
    (4)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5)硫+氧气二氧化硫或S+O2SO2。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来分析;
    (3)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来分析;
    (4)根据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易溶于水来分析;
    (5)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来分析。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需要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则选取的装置是:A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K2MnO4+MnO2+O2。
    (3)能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
    (4)将收集的氧气用作性质实验,如图F所示,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易溶于水,则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5)F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或S+O2SO2。
    故答案为:
    (1)集气瓶;
    (2)A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K2MnO4+MnO2+O2;
    (3)不易溶于水;
    (4)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5)硫+氧气二氧化硫或S+O2S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7分)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填字母)。
    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D.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进行相应探究。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2)填写如表:
    (3)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说明 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4)该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 H2O2H2O+O2 。
    【任务三】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10mL5%过氧化氢溶液、1g二氧化锰、1g氧化铜,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
    (5)对比分析图2中的 b、d (填字母)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6)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 催化剂只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气体的多少,最终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量相等,因此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 。
    【答案】(1)BD。
    (2)0.2g。
    (3)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H2O2H2O+O2。
    (5)b、d。
    (6)催化剂只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气体的多少,最终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量相等,因此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
    【分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解答】解:(1)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发生,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利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该选项不正确;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该选项正确;
    C.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例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生成物,该选项不正确。
    D.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二氧化锰、氧化铜都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D。
    (2)
    故答案为:0.2g。
    (3)步骤①③对比可以说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故答案为: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步骤②中,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H2O2H2O+O2。
    故答案为:H2O2H2O+O2。
    (5)对比分析图3中的b、d点可知,利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需要时间不同,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b、d。
    (6)上述两个反应虽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催化剂只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气体的多少,最终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量相等,因此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
    故答案为:催化剂只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气体的多少,最终完全反应后生成气体的量相等,因此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3.(10分)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有一些同学爱吃的小包装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NO)。请你根据丙烯酰胺(C3H5NO)的化学式计算后填写:
    (1)丙烯酰胺由 四 种元素组成;一个丙烯酰胺分子中共有 10 个原子。
    (2)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1 。
    (3)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9:4 (最简整数比)。
    (4)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50.7% (结果精确到0.1%)。
    (5)142g丙烯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28 g。
    【答案】(1)四;10;
    (2)71;
    (3)9:4;
    (4)50.7%;
    (5)28。
    【分析】(1)根据丙烯酰胺的分子式确定其元素组成及原子构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丙烯酰胺(C3H5NO)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一个丙烯酰胺分子中共有3+5+1+1=10个原子;
    (2)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5+14+16=71;
    (3)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12):16=9:4;
    (4)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50.7%;
    (5)142g丙烯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42g××100%=28g。
    故答案为:
    (1)四;10;
    (2)71;
    (3)9:4;
    (4)50.7%;
    (5)2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步骤①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 0.2g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中有极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称得氧化铜的质量为0.2g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相关试卷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弘正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高埗弘正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9化学试题pdf、9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二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二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94gD,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