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案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案2第1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案2第2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案2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习题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1)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 ”。
    (2)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3)383年,前秦君主 出动约90万大军,发动了旨在统一全国的战争。
    2.概况
    (1)时间: 年
    (2)交战双方: vs
    (3)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4)影响: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
    3.前秦失败原因:前秦军队战线过长,力量分散;苻坚判断失误,产生畏惧心理;前秦士兵狼狈逃窜,失去战斗力。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 。
    2.统一北方: 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
    ②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③北魏 即位后,在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力排众议,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2)主要内容:①迁都洛阳:494年,孝文帝迁都 ,把包括鲜卑在内的北方各族百余万人民迁到中原。
    ②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使用汉族制度;官员须讲汉语,禁鲜卑语;以 替代鲜卑服;改鲜卑姓为 ;鼓励鲜卑与汉人联姻;学习汉族礼仪。
    三、北朝政权更替
    1.北魏分裂:北魏六个军镇兵变的打击,使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后被周取代,史称 。
    2.北周的统治:(1)采取强国措施:为了强国需要,北周统治者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还竭力促成鲜卑人与汉人的交融,国力渐渐强大。
    (2)北周灭齐:577年,北周灭掉 ,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表现
    2.特点: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3.结果: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 。
    4.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习题练习】
    1.“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反映了哪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A.牧野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苻坚即位以来,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加强集权,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抗和矛盾有所缓和。这说明( )
    A.民族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已经消失B.前秦逐渐强大并且统一黄河流域
    C.苻坚倡导汉族礼仪促进民族交融D.苻坚不断提高自身的汉文化修养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直接关系的有( )
    ①纸上谈兵
    ②风声鹤唳
    ③草木皆兵
    ④退避三舍
    ⑤投鞭断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4.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 )
    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
    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
    5.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是( )
    A.分封制盛行B.分裂到统一C.南北对峙D.诸侯争霸
    6.孝文帝494年迁都洛阳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材料中的时间换算成世纪年代应是( )
    A.4世纪初B.4世纪末C.5世纪初D.5世纪末
    7.“他又特地为五个弟弟与汉族大姓联姻……通过这种两族大姓的频繁政治联姻,两族大姓之间的矛盾逐渐淡化了,政治利益日趋相同。”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 )
    A.创立皇帝制度B.实行盐铁官营C.释放大量奴婢D.迁都于洛阳
    8.高祖(孝文帝)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加速了国家统一
    C.解决了王国问题D.促进了民族融合
    9.《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
    A.说汉话B.改汉姓C.通婚姻D.易汉服
    10.《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
    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
    答案以及解析
    【课前导学】
    一、1.(1)十六国 (3)苻坚
    (1)383
    (2)前秦 东晋
    二、1.北魏 2.439
    3.(1)③孝文帝
    (2)①洛阳 ②汉服 汉姓
    三、1.北周 2.(2)北齐
    四、3.大交融
    【习题练习】
    1.答案:D
    解析: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故选:D。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苻坚即位以来,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加强集权,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抗和矛盾有所缓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使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题干说明苻坚倡导汉族礼仪促进民族交融。C项正确;民族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没有解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前秦统一黄河流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苻坚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淝水之战的了解。①项,“纸上谈兵”指战国时赵国赵括,精通兵法,却不知变通,最终在长平之战被秦军大败。故①项错误。②项,“风声鹤唳”指前秦在淝水之战中战败,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故②项正确。③项,晋太元八年(383年),东晋谢玄于安徽淝水以少量精兵大败前秦苻坚率领的百万大军,战后,苻坚登寿阳城时,见八公山上草木连绵,以为山上布满了晋兵,惊惶败逃,“草木皆兵”源出于此。故③项正确。④项,“退避三舍”指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重耳许诺若晋楚大战,晋将在中原退让九十里(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故④项错误。⑤项,“投鞭断流”是淝水之战前苻坚对强盛兵力自负的认识,认为本国兵力强盛,意思是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故⑤项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⑤正确,①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4.答案:A
    解析:北魏时期,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体现在书法上,造成魏碑“字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故魏碑艺术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
    5.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南北朝到隋朝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朝之后的第一个阶段是南北朝(420年—589年),这是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基本以长江为界,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时期,北方先由北魏统一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因此解读最准确的是从分裂到统一,B项正确;分封制盛行是西周时期,排除A项;南北对峙只能解读图示一部分信息,排除C项;诸侯争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据题干“孝文帝494年迁都洛阳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结合所学可知,公元纪年法换算成世纪纪年的方法是:100年一个世纪,百位前面数值加1,晚期(世纪末):世纪最后10年,因此,494年换算成世纪年代应该是5世纪末,D项正确;4世纪初、4世纪末、5世纪初换算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他又特地为五个弟弟与汉族大姓联姻……通过这种两族大姓的频繁政治联姻,两族大姓之间的矛盾逐渐淡化了,政治利益日趋相同。”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与汉族联姻,促进了鲜卑民族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间的矛盾;同时其改革时还迁都洛阳,D项正确;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排除A项;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排除B项;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期“释放大量奴婢”,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孝文帝要断北语,从正音,如不从者,降爵黜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说汉语的内容,这一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题目中主要讲孝文帝对鲜卑语的改革没提及有关中央集权的内容,排除A项孝文帝的改革是在统一北方后进行的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王国问题出现在西汉初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宜改姓元氏”和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9改鲜卑姓为汉姓,故B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举行祭典由按照北土旧俗到按照华夏礼制,这一变化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民族交融,也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C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说法太绝对,A排除;北魏没有统一南北,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举行祭典的变化,没有反映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D排除。故选C。

    相关学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知识梳理,课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精品导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政权更替,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预习,自学反馈,独立训练,概括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