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共1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2. 学会分析文中的疑难句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文中的讽谏艺术,理解接受批评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一)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1. 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2. 分析文中的疑难句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二)讽谏手法的理解和应用1. 理解邹忌如何运用讽谏手法使齐威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2. 学习如何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三、教学难点(一)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1. 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避免误解。2. 如何理解文言文中的隐含意义和深层含义。(二)讽谏艺术的深入理解1. 深入理解讽谏手法的运用及其在政治沟通中的作用。2.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讽谏手法进行有效沟通。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引入主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古代智者如何巧妙地向君主提出建议的故事。你们知道什么是讽谏吗?它是一种通过比喻或隐喻来表达批评或建议的手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邹忌是如何做的。2. 背景介绍,激发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这是一本记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策略的书籍。齐威王是当时的统治者,但他沉溺于享乐,不理政事。那么,邹忌是如何让齐威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课文去探索。3. 作者背景,建立联系《战国策》的作者不详,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它汇集了当时许多智者的智慧。邹忌作为其中的一位,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这个故事。4. 课文预览,设置疑问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内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邹忌是如何通过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来引出他想要表达的观点的?这与他向齐威王提出的建议有何联系?5. 引导发现,激发探究在这个故事中,邹忌并没有直接告诉齐威王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让齐威王自己意识到问题。这种巧妙的表达方式,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的内容。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旅程。(二)课文朗读1. 齐读课文,体验文言文韵味学生全体起立,共同朗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体会古代汉语的韵律美。通过齐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语感和节奏,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2. 个别朗读,纠正发音与语调(三)生字生词学习1. 课文生字词梳理我们要梳理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如“昳丽”、“窥镜”、“旦日”等。这些词汇对于理解全文至关重要。例如,“昳丽”形容非常美丽,而“窥镜”则指通过镜子偷看自己。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情境。2. 生字词意义解析我们要深入解析每个生字词的意义。比如“旦日”指的是第二天,而“徐公”则是文中提到的一个人物,代表齐国的一位美男子。通过具体解释,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词汇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3. 造句练习与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生字词,我们将进行造句练习。例如,使用“昳丽”造句:“她穿着昳丽的礼服,成为了晚会上的焦点。”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这些词汇,加深记忆。4. 课堂互动与讨论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几个生字词进行造句,并分享给全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还能在交流中学习到其他同学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1)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文中的生字词进行造句,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句式和语境。(2)分享与评价每组选出代表,将小组的造句成果展示给全班,并由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3)难点突破对于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生字词,教师可以进行重点讲解,并通过举例、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4)课堂小结(四)句子分析1. 课文开篇分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这句话是课文的开篇,描述了邹忌的外貌特征。“修”在这里表示身高,“八尺”是古代的度量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约1.8米左右,突出了邹忌的高大;“昳丽”则形容其容貌俊美。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邹忌的自信与自得,为后文的讽谏埋下伏笔。2. 人物对话赏析文中邹忌与其妻、妾和客人的对话是理解全文的关键。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句话中,“孰与”是文言文中的比较句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相比如何”。通过这种直接的提问方式,邹忌展现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他人评价的渴望。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对话,学习文言文中的疑问句构造和礼貌用语。3. 讽谏手法解析“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这句话是邹忌讽谏的核心,通过自谦的方式,巧妙地指出了齐威王可能受到的蒙蔽。这里“诚知”表示真诚地知道,“私”、“畏”、“欲有求于”分别代表了偏爱、害怕和有求于人的心态。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了讽谏的手法。4. 齐威王的纳谏与效果“王曰:‘善。’乃下令...”这部分描述了齐威王接受邹忌建议后的具体行动。“善”字简洁地表达了齐威王的认可,“下令”则显示了他的决心和行动力。通过这一行动,齐国政治逐渐清明,国力得到恢复。学生应学会从这些句子中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理解纳谏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五)课文内容讨论1. 课文内容梳理我们要梳理课文的大致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通过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引出了讽谏的主题。邹忌问自己的妻子、妾和客人,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他们的回答都是邹忌更美。但邹忌自己照镜子后发现,自己并不如徐公美。他由此领悟到,每个人赞美他都有各自的目的,这使他受到了蒙蔽。接着,邹忌将这个比美的故事引申到国家政治上,告诉齐威王,宫中的妃子、朝廷的大臣和国内的百姓,都因为各自的原因而赞美齐威王,这同样是一种蒙蔽。2. 课文深层含义探讨我们要深入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邹忌通过自己的例子,巧妙地指出了君主可能受到的蒙蔽。他告诉齐威王,如果一个国家的君主被蒙蔽,那么这个国家就无法听到真实的意见,也就无法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邹忌的智慧和勇气,以及齐威王的开明和纳谏。同学们,你们觉得邹忌是怎样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他的方法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3. 讽谏手法的应用与实践我们要探讨讽谏手法的应用与实践。齐威王听后深受触动,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决定采纳邹忌的建议。齐威王下令,鼓励群臣和百姓直言进谏,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齐国政治逐渐清明,国力得到恢复和增强。同学们,你们认为齐威王的这一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勇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以及如何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六)讽谏手法的应用1. 课文原文的深入解析(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开头部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通过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邹忌的自信和自知之明。提问学生:“邹忌为何要问妻子、妾和客人自己与徐公谁更美?”(2)分析课文中邹忌自省的过程:“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让学生思考邹忌是如何意识到自己可能被蒙蔽的,并讨论这种自我反省的重要性。2. 讽谏手法的现实意义探讨(1)通过课文中邹忌向齐威王的讽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让学生讨论讽谏在政治沟通中的作用和必要性。(2)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讽谏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3. 学生创作讽谏故事的实践活动(1)分组让学生编写自己的讽谏故事,要求故事中包含至少一个讽谏的情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结合生活实际。(2)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故事分享,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强调故事的讽谏手法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3)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实践如何运用讽谏手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 课文内容与现实联系(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对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启示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2)教师总结:“正如邹忌意识到自己被偏爱、害怕和有所求的人蒙蔽,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学会辨别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是否客观真实。”2. 齐威王纳谏的启示(1)分析齐威王纳谏的行为,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齐威王纳谏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品质?”(2)师生对话,预设学生回答:“体现了齐威王勇于接受批评、虚心学习的品质。”教师回应:“非常好,这说明齐威王不仅有自知之明,还有改正错误的勇气。”(3)深入讲解:“正如文中所述,‘王曰:“善。”’这表明齐威王认识到了纳谏的重要性,愿意听取不同的声音,这是领导者应有的胸襟。”3. 爱国情感的培养(1)讨论课文中齐国因纳谏而强盛的情节,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与领导者的开明有什么联系?”(2)引用原文:“正如文中所描述,‘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显示了齐国因齐威王的开明政策而变得强盛,吸引了其他国家的尊重。”(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4)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齐威王一样,勇于接受批评,不断学习和进步,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八)课堂小结1. 课文内容回顾"《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它的故事内容和深层含义。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课文的情节:邹忌通过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引出了讽谏的主题,进而启发齐威王认识到自己被蒙蔽的事实。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邹忌是如何一步步引导齐威王的吗?他首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说出不真实的话。2.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重点学习了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和虚词,比如“修”表示身高,“昳丽”形容容貌美丽,“孰”用来询问比较,“私”表示偏爱。这些词汇的正确理解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文言文非常关键。同学们,你们在翻译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3. 讽谏手法的深入理解邹忌的讽谏手法非常巧妙,他没有直接批评齐威王,而是通过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来启发齐威王自我反省。这种手法在沟通中非常有用,它能够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批评和建议。同学们,你们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这种手法呢?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学习了文言文知识,更学习了一种重要的人生态度——勇于接受批评和建议。齐威王能够虚心纳谏,最终使齐国强盛,这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有开放的心态,接受外界的声音,不断改进自己。5. 课堂互动与作业布置今天的课堂上,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积极参与的态度延续到课后。作为作业,请大家准备一个简短的讽谏故事,并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讽谏手法。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分享和讨论。(九)布置作业1. 完成课文的翻译练习。2. 编写一个简短的讽谏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五、板书设计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重点:生字生词、疑难句分析、讽谏手法教学难点:文言文翻译、讽谏艺术理解六、教学反思(一)教学方法的适用性1. 反思本课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二)学生反馈1. 收集学生对本课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建议。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