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活动·探究17屈原(节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活动·探究17屈原(节选)(教案),共9页。
《屈原(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屈原(节选)》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2. 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其正确读音和基本含义。3. 学会分析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文学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思想的把握。2. 文中生字新词的学习和运用。(二)教学难点1. 对文中复杂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理解。2. 屈原精神的深入领会和情感体验。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节日习俗引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习俗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他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屈原(节选)》,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故事。2. 屈原生平简介屈原,名平,字原,是楚国丹阳人。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爱国诗人。他提倡改革,主张联齐抗秦,但因政治斗争被放逐。在楚国被秦国攻破后,他悲愤交加,写下《怀沙》后抱石投江,以身殉国。3. 创作背景阐释《屈原》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在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也表达了民族抗争的情绪。通过这部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屈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抨击。4. 课文内容概览《屈原(节选)》通过戏剧的形式,展现了屈原在东皇太一庙中的一幕。在雷电交加的夜晚,屈原被囚禁,面对着神像,他发出了对风、雷、电的呼唤,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屈原的情感变化,理解他的爱国精神。(二)课文学习1. 课文朗读与情感体验(1)教师将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停顿和情感的投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屈原的情感起伏。(2)接着,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尤其是屈原在不同情境下的语气变化,如愤怒、悲愤、激昂等。(3)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屈原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2. 逐段解析与字词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解析,特别是对屈原的情感变化进行细致的讲解。(2)在解析过程中,重点讲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如“诡谲”、“瘦削”等,让学生了解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3)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用这些生字新词造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和记忆。3. 修辞手法与象征意义探讨(1)教师挑选文中的关键句子,如“风!你咆哮吧!”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并讨论其在文中的作用。(2)探讨文中的象征意义,如屈原将自然现象比作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这些象征如何加深了对屈原形象的理解。(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中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三)句子分析1. 深入剖析关键句式(1)课文原句引用:“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分析目的:通过此句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对自然力量的呼唤,以及其内心情感的强烈表达。让学生体会到屈原在绝望中对自由和变革的渴望。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此句,注意语气的起伏和情感的投入。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咆哮”一词在文中的重复使用,探讨其对屈原情感的强化作用。接着,教师点出“咆哮”不仅是风的自然状态,也象征着屈原内心的怒吼和对现实的不满。2. 修辞手法与象征意义探究(1)课文原句引用:“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分析目的:此句通过将电比作“剑”,形象地传达了屈原对光明和真理的渴望,以及对黑暗势力的强烈反抗。教学设计:教师首先解释“犀利”一词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思考这种比喻的深层含义。接着,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剑”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联系屈原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讨论这一比喻所蕴含的抗争精神。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如何通过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四)情感体验1. 角色扮演与情感投射(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屈原的情感世界。首先,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屈原(节选)》中的一个场景进行再现。例如,可以选择“靳尚与郑詹尹的对话”或“屈原在神殿中的独白”等情节。学生需要仔细研读原文,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达,然后进行表演。(2)情感投射与讨论角色扮演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对屈原情感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个人品质,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用原文中的关键句子,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等,引导学生分析屈原在这些句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2. 情感分析与价值探讨(1)深入分析屈原的情感变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屈原在《屈原(节选)》中的情感变化。从屈原被囚禁的无奈,到他对自然力量的呼唤,再到他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学生需要学会从文本中捕捉屈原情感的细微变化,并尝试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2)探讨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五)拓展延伸1. 探讨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德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屈原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坚定立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在任何时代,坚守信念和忠诚于国家都是值得尊敬的品质。引用课文中的“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来展示屈原在逆境中的坚强和勇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 屈原精神与个人成长屈原的故事不仅是对国家的忠诚,也是对个人品德的修炼。通过屈原的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利用课文中的“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来比喻个人成长过程中需要的锐气和勇气,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3. 创作屈原主题作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屈原为主题创作短文或诗歌。可以是描述屈原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是表达对屈原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学生可以写一篇以“屈原与雷电”为题的短文,通过屈原与自然力量的对话,展现他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深度。4. 屈原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体现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讨论屈原精神在当代的体现形式。可以是社会活动、志愿服务,也可以是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实践。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屈原精神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的价值观。引用课文中的“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抵制不良风气,传播正能量。(六)课堂小结1. 课文内容回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屈原(节选)》这篇课文。我们从屈原在东皇太一庙的遭遇开始,感受到了他面对不公和困境时的愤怒与无奈。特别是他那激情澎湃的“雷电颂”,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风!你咆哮吧!”这句话,不仅表现了屈原对自然力量的呼唤,更象征了他内心对抗争的渴望。2. 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屈原的一生,是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一生。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屈原的精神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我们都应保持正直和勇气,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正如他在文中所说:“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这正是我们面对挑战时应有的态度。3. 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更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诡谲”、“瘦削”等生字新词,并通过造句加深了理解。同时,我们也练习了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如“收揽”、“睥睨”等词的释义。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4. 课堂互动与思考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体验了屈原的情感世界。在角色扮演中,同学们尝试站在屈原的角度,感受他的愤怒与挣扎。在小组讨论中,大家积极分享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5. 作业与延伸思考今天的作业是背诵《屈原(节选)》中的“雷电颂”部分,并写一篇感想,表达你对屈原精神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像屈原一样,保持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不公的抗争精神。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文的背诵任务。2. 写一篇关于屈原精神的感想或小论文。四、板书设计《屈原(节选)》作者:郭沫若主题:爱国情怀与个人品质关键词汇:诡谲、瘦削、景仰、雷霆五、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屈原精神的感悟和体验。(二)教学方法调整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2. 探索更多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手段。六、教学资源1. 《屈原(节选)》课文原文。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屈原的生平介绍。3.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乐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