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我国在化学应用领域的技术研发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研发新型材料用于制造国产C919飞机
B.开发大数据识别和处理系统
C.研制世界最大口径碳化硅单体反射镜
D.合成形状记忆合金用于医疗领域
2.同安区洪塘镇的温泉水中含有硒、锶等有益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这里的“硒、锶”指的是( )
A.原子B.离子C.分子D.元素
3.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用于实时、准确检测室外空气污染物,下列不属于其检测范围的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D.一氧化碳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AB.BC.CD.D
5.三位科学家因蛋白质的相关研究获得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赖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关于赖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分子B.含有2个氮元素C.由24个原子构成D.由4种元素组成
6.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O表示两个氧分子
B.表示二氧化碳
C.中数字“2”表示每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中数字“0”表示铜单质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0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B.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C.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8.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错误的是( )
A.AB.BC.CD.D
9.图1是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图2是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该实验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量筒剩余液体体积为76m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量筒剩余液体体积,可测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
B.分析图2,DE段压强瞬间变大的操作是打开了弹簧夹
C.X为温度变化曲线,Y为氧气浓度变化曲线
D.该实验说明红磷燃烧不能完全消耗玻璃瓶中的氧气
10.氯气和二氧化氯是常见的饮用水消毒剂。已知1.0mg/L氯气与0.5mg/L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相当,消毒过程中都会产生三氯甲烷(有毒,受热易挥发)。现采集同一水样,在20℃时,对两种消毒剂的浓度与产生三氯甲烷的浓度关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煮沸降低水中三氯甲烷的浓度
B.20℃时0.8mg/L的二氧化氯在0~20h产生的三氯甲烷明显增多
C.20℃时消毒剂的浓度越大,产生的三氯甲烷浓度越大
D.20℃时,1.0mg/L氯气和0.5mg/L二氧化氯消毒能力相当,但0~10h二氧化氯产生的三氯甲烷较少
二、科普阅读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781年,普里斯特利在干冷的玻璃瓶中装入“易燃空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然后用电火花引爆,发现瓶壁有无色液滴。另一科学家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重复了这一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仍坚持认为水是一种元素。
材料2:1782年,拉瓦锡在一根红热的铁制枪管中通入水蒸气也得到了“易燃空气”及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他得出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
材料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都有气泡产生。
(1)材料1“易燃空气”是___________。
(2)材料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受材料3的启发设计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
①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②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均在0刻度处,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注射器活塞移动至6mL刻度处,则理论上左侧注射器活塞应移动至___________mL刻度处。
③实验结束后检验其中一支注射器中的气体为氢气,则说明水含有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12.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沸点较低,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氮与汽车尾气中的另一种污染物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写一条)。
(2)短文中提到的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写一种)。
(3)一氧化氮对环境的污染之一是会形成含硝酸的酸雨,该过程是_____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5)经过催化转化器处理后排放的汽车尾气属于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三、实验题
13.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向过氧化氢溶液加入氧化铜(,不溶于水)粉末后,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小组同学对此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反应中和过氧化氢溶液分别起什么作用?
【作出猜想】猜想一: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猜想二:自身反应,产生气体,过氧化氢溶液做催化剂加速反应的进行。
猜想三:过氧化氢溶液自身反应,产生气体,做催化剂加速反应进行。
(1)【进行实验】
(2)【反思与评价】小明认为实验Ⅳ仍然不能证明猜想三正确,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验证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_不变。小组同学继续实验,得出“猜想三正确、猜想一错误”的结论。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继续对和的催化效果进行对比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3)按下表添加试剂,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的装置内压强-时间图像。
(4)写出表中②号瓶内发生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5)实验1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对比实验2和3,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14.某饮用矿泉水的水源采自同安区汀溪水库水源保护区,其标签如图所示。
(1)该矿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
①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氯___________;Na___________;镁___________。
②偏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偏硅酸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③标签中共涉及___________种非金属元素。
④国家饮用水标准中钙离子含量应小于10mg/L,则该饮用水钙离子含量___________(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2)标签中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①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x=___________。
②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镁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5.用微观的视角看世界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思想方法。
(1)请从微观视角回答问题。
①分子需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被看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下图是用于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装置。
①改进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请从微观视角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
②相较于教材实验,改进实验的优点有___________(写一条)。
16.2024年4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神州十七号成功汇合于中国空间站。运送飞船的火箭使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态氢。工业上利用甲烷制取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请把图中方框内的微观示意图补画完整。
(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从微观视角分析,该反应前后_____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种类不变。
(4)生成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7.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燃烧产生的气体。
步骤1:U型管中加入适量硫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硫粉熔化、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片刻后从A中通入氧气。
步骤2:将硫粉改为木炭,重复步骤1。
(1)步骤1中通入氧气后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步骤2中木炭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步骤1、2均可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有关。
18.你是某小组成员,请参与“氧气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活动。
(1)制取原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完成如下步骤。
①同学甲负责取用试剂。他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再用药匙小心地把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底部,直立试管。
②同学乙负责组装仪器。她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组装制取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③同学丙负责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了确保收集到较高纯度的氧气,操作时应注意___________(写一条)。
④你负责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⑤待试管冷却,将残余物倒入___________,洗涤试管;整理实验台,报告老师后离开实验室。
(3)问题和建议:实验过程中存在不足,请你提出一条实验改进意见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研发新型材料用于制造国产C919飞机,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B、开发大数据识别和处理系统,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符合题意;C、研制世界最大口径碳化硅单体反射镜,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不符合题意;D、合成形状记忆合金用于医疗领域,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D
解析:A.如果说温泉水中含有硒、锶原子,这种说法不太准确。因为原子是微观概念,在水中硒、锶不是以单个原子的形式存在的,故A错误;B.同理,说含有硒、锶离子也不准确,虽然在某些化合物中硒、锶会以离子形式存在,但这里强调的是有益健康的化学成分,用离子来描述不太全面,故B错误;C.分子也不合适,因为硒、锶在这里不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温泉水中的,故C错误;D.元素是宏观概念,用来描述物质的组成,温泉水中含有硒、锶等有益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这里的“硒、锶”指的是元素,表示水中含有硒元素和锶元素这种成分,故D正确;故选:D。
3.答案:A
解析: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A、赖氨酸是由赖氨酸分子构成的,没有氧分子,故A错误;B、赖氨酸是由赖氨酸分子构成的,元素不讲个数只讲种类,故B错误;C、赖氨酸是由赖氨酸分子构成的,一个赖氨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D、根据赖氨酸的化学式可知,赖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A
解析:
7.答案:B
解析:
8.答案:B
解析: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特殊,没有中子),该模型正确表示了原子的结构,故A正确;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氧化物等,该模型没有正确地展示物质的分类关系,故B错误;C.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约占1%,该模型正确表示了空气的组成,故C正确;D.化学反应类型基本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其中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存在交叉关系,该模型正确地表示了反应类型的关系,故D正确;故选:B。
9.答案:A
解析:A、根据量筒剩余液体体积,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应该是小于21%,是因为氧气不能完全反应,故选项不正确。B、分析图2,DE段压强瞬间变大的操作是打开了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故选项正确。C、X为温度变化曲线(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温度降低至原温度),Y为氧气浓度变化曲线(随着反应进行,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正确。D、该实验说明红磷燃烧不能完全消耗玻璃瓶中的氧气(氧气体积分数最终不是0),故选项正确。故选:A。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1)氢气或
(2)
(3);3;H
解析:(1)根据“易燃空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然后用电火花引爆,发现瓶壁有水珠,说明有水生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可得出“易燃空气”是氢气,氢气化学式为;
(2)材料2中水和铁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
(3)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②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右侧注射器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左侧注射器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均在0刻度处,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注射器活塞移动至6mL刻度处,则理论上左侧注射器活塞应移动至3mL刻度处;
③实验结束后检验其中一支注射器中的气体为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则说明水含有氢元素(H)。
12.答案:(1)无色、常温下为气体、熔点为-163.6℃、沸点为-151℃、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不易溶于水(写一条即可)
(2)或
(3)化学变化
(4);化合反应
(5)混合物
解析:(1)根据短文可知,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沸点较低,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这些都是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无色(合理即可)。
(2)短文中提到物质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和氮气,其中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气、氮气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或;故答案为:(合理即可)。
(3)一氧化氮形成含硝酸的酸雨过程中,一氧化氮与氧气等物质反应生成了硝酸等新物质,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化学变化。
(4)一氧化氮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5)根据“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氮与汽车尾气中的另一种污染物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可知,经过催化转化器处理后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气和二氧化碳,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
13.答案:(1)复燃;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2)质量
(3)0.2
(4)
(5)对比实验
(6)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解析:(1)Ⅱ、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Ⅲ、结论为过氧化氢溶液不是催化剂,则向试管中重新加入氧化铜。
(2)实验Ⅳ能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不变,而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还要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不变。
(3)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则加入的氧化铜的质量为0.2g。
(4)②中,过氧化氢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5)实验1中不加任何试剂,目的为对比实验。
(6)由图2可知,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较快,则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14.答案:(1)Cl;钠;;+4;;三或3;合格
(2)39.10;8;失去;
解析:
15.答案:(1)分子的体积很小;温度升高,水分子间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2)C、B中溶液都变红,且比C中溶液变红较快;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C、B中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D放在热水中温度比B中溶液温度高,分子运动较快;节约药品或环保
解析:
16.答案:(1)
(2)
(3)原子
(4)
解析:
17.答案:(1)硫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
(3)氧气的浓度
解析:(1)硫在空气中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因此步骤1中通入氧气后观察到的现象为:硫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步骤2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3)上述实验步骤1、2均可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有关。
18.答案:(1)
(2)①气密性
②铁架台;集气瓶
③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收集
④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⑤指定容器
(3)装入药品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解析:(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①同学甲负责取用试剂,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用药匙小心地把高锰酸钾粉末送至试管底部,直立试管;
②由图可知,仪器a是铁架台,仪器b是集气瓶;
③同学丙负责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了确保收集到较高纯度的氧气,操作时应注意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收集;
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⑤待试管冷却,将残余物倒入指定容器,洗涤试管;整理实验台,报告老师后离开实验室;
(3)实验过程中存在不足,装入药品后,在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从而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A
B
C
D
A原子的结构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组成
D反应类型的关系
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Ⅰ
带火星的木条均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和氧化铜两者自身均不反应或反应较慢
Ⅱ
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
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
Ⅲ
待实验Ⅱ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剩余的液体倒入另一支试管,________。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不是催化剂,猜想二错误。
Ⅳ
重复实验Ⅱ,待反应结束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重复此操作。
带火星的木条均复燃
猜想三正确
实验
抽滤瓶
抽滤瓶中盛放物质
分液漏斗盛放物质
1
①
无任何试剂
20mL4%的溶液
2
②
___________g粉末
20mL4%的溶液
3
③
0.2粉末
20mL4%的溶液
天然矿物质含量(mg/L)
偏硅酸根离子
10.0-50.0
钾离子
0.1-5.0
钙离子
1.0-10.0
镁离子
0.1-5.0
钠离子
1.0-6.7
氯离子
10-2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