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动物中用鳃呼吸的是( )
①蝗虫
②河蚌
③蚯蚓
④沼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蚯蚓营土壤穴居,使土壤疏松,有利于作物的( )
A.吸收水分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
3.下列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的是( )
A.河蚌B.蜗牛C.蜻蜓D.水蛭
4.在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是( )
A.昆虫B.两栖类C.鸟类D.鱼类
5.下列哪些动物属于鱼类?( )
A.鲸鱼B.鱿鱼C.海马D.章鱼
6.鸟飞行时的呼吸特点是( )
A.肺和气囊都进行气体交换
B.只有气囊在进行气体交换
C.呼气和吸气分别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D.只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7.鲫鱼不断地用口吞水,由鳃孔排出水,其意义是( )
A.让食物随水进入口中,完成摄食和消化作用
B.吞水排水,调节身体重量,有助于游泳
C.吞入新鲜水,保持体内外水分的平衡
D.利用鳃丝摄取水中的氧,并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
8.猴与下列哪种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
A.虎B.蜥蜴C.家鸽D.青蛙
9.与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无关的特征是( )
A.身体呈梭形B.用鳃呼吸C.用鳍游泳D.体温不恒定
10.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比其他动物要高,其主要原因是( )
A.体温恒定B.心脏有四个腔C.体表被毛D.胎生哺乳
11.下列动物属于昆虫的是( )
A.虾B.蜈蚣C.鼠妇D.七星瓢虫
12.蝙蝠是哺乳类而不是鸟的原因是( )
A.胸肌发达B.心脏有四腔C.胎生、哺乳D.体温恒定
13.家鸽骨骼的特征是( )
A.厚而坚固B.薄而轻,长骨中空
C.长骨较厚,骨髓发达D.厚而轻
14.夏天黎明时分,鱼塘的鱼浮头,甚至死亡的原因( )
A.空气缺氧B.水中缺氧C.缺乏饵料D.池塘缺水
15.目前海洋鱼类日益减少,有些种类甚至面临消失,主要的原因是( )
①鱼类食物短缺
②海洋鱼产量过低
③人类过度捕捞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6.植食性动物牙齿的特点是( )
A.门齿发达、犬齿发达B.犬齿发达、门齿不发达
C.门齿发达、犬齿退化D.臼齿发达、门齿退化
17.关于鸟类体温恒定的原因,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热和散热结构完善
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热量多
C.有羽毛的保温
D.生活环境复杂,迁徙能力强
18.一般鸟类的身体中,最发达的肌肉是( )
A.颈肌,因为颈灵活转动B.胸肌,因为它牵动两翼飞行
C.尾肌,因为尾控制飞行方向 D.后肢肌,因为后肢在地上行走
19.下列动物中与水蛭差别最大的是( )
A.蚯蚓B.蚂蟥C.沙蚕D.蛇
20.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乌贼B.海葵C.水蛭D.草履虫
21.在下列节肢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蜈蚣B.虾C.牛虻D.蝎
22.鲫鱼能保持鱼体平衡,主要靠下列哪组鳍?( )
A.胸鳍和腹鳍B.背鳍和臀鳍C.尾鳍和臀鳍D.胸鳍和尾鳍
23.鱼类不停地用口吞水,再顺着鳃盖后缘流出,其生理意义是( )
A.排除体内含氮废物B.完成呼吸和取食
C.散发体内的热量D.交换体内的水分
24.观察鱼的鳃丝时,会发现其颜色呈鲜红色,原因是鳃丝内含有丰富 ( )
A.动脉血管B.静脉血管C.毛细血管D.动脉血液
25.用鳃呼吸的生物一般情况下生活在( )
A.水中B.空中C.土壤中D.山上
26.春夏两季人们常在池塘中安装能够喷起大量水花的水泵,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降低水的温度B.吓跑鱼的天敌
C.提高水中的氧气D.增加水的流动性
27.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 )
A.哺乳动物B.鱼类C.环节动物D.昆虫
28.下列各项关于鸟类的叙述中,与提供能量无关的是( )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强B.双重呼吸
C.心跳频率快D.直肠短,不储存粪便
29.2022年是虎年,下列关于虎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虎用肺呼吸B.虎体表被毛C.虎是体内受精D.虎是无脊椎动物
30.下列哪一组是鸟类特有的特征( )
①体表有羽毛
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③体温恒定
④卵生
⑤前肢覆羽成翼
⑥善于飞行
A.①③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⑤
二、读图填空题
31.如图,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物的生殖属于卵生的脊椎动物是___________
(2)环境温度由25℃下降到5℃,家兔和蛇的耗氧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__________
A.均减少B.均增加C.家兔增加,蛇减少D.蛇减少,家兔增加
(3)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为了适应环境,不同的动物适应方式是不同的,都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目的。如为了适应干燥的陆生环境,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蛇等爬行类动物的体表具有鳞甲,而蝗虫等昆虫的体表则有__________
(4)家兔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
(5)家鸽适应于空中飞翔生活,具有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称为__________
32.鱼类和鸟类呼吸器官都与自己的生活环境相适应,观察下图,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是鱼的呼吸器官鳃,其中2是__________,当水由口流进,经过2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就渗入2中的__________,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渗出,排入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2)鸟类在飞行时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它具有特殊的呼吸方式,气体交换的部位是__________,并且有辅助呼吸,一次呼吸完成多次气体交换,保证呼吸中大量氧气的供应。
三、判断题
33.蚯蚓没有蛇运动得快,主要原因是蚯蚓没有肌肉。( )
3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
35.鸟类排粪频繁的原因是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
36.家鸽的体温能够保持恒定,是由于羽毛的保温作用。( )
37.在无脊椎动物中只有昆虫才能飞。( )
38.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节是一样的。( )
39.软体动物都靠贝壳来保护柔软的身体,用足运动。( )
40.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是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
41.蝾螈和蜥蜴都是爬行动物。( )
42.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蝗虫生活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河蚌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蚯蚓是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呼吸;沼虾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正确。
2.答案:B
解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体表有粘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使土壤中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B正确。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河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真体腔是由裂腔法形成,也就是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身体柔软,一般左右对称,某些种类由于扭转、屈折,而呈各种奇特的形态。通常有壳,无体节,有肉足或腕,也有足退化的;水蛭的身体分节不分部,也无外骨骼等为环节动物。蜻蜓身体分部,而且足和触角分节,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属于节肢动物。
故选C。
4.答案:A
解析: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而鱼类共有24600多种,爬行动物现在应该有接近8000种,世界现存鸟类9000多种,哺乳动物有5000多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解析:鱼类是一类具有鳃、鳍并且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选项中,海马是属于硬骨鱼纲的动物,因此是鱼类。鲸鱼是哺乳动物,鱿鱼和章鱼都是软体动物,不是鱼类。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D
解析: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鸟类用肺呼吸,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可见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只能贮存气体。
故选D。
7.答案:D
解析:鲫鱼在水中生活时,通过把水从口中吸入,再从鳃孔排出,利用鳃进行气体交换。水流经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被吸收到血液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因此,这一过程主要是为了呼吸,以获取氧气,排除二氧化碳,并不是为了摄食、调节体重或水分平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A
解析:猴是一种哺乳动物,而四个选项中,只有虎也是哺乳动物,猴与虎同纲。蜥蜴、家鸽、青蛙分别属于爬行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与哺乳动物同属于脊椎动物亚门,亲缘关系较远。因此,猴与虎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D
解析: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梭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昆虫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其典型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具有两对翅。选项中,虾、鼠妇是甲壳纲动物;蜈蚣是多足纲动物,都不是昆虫。七星瓢虫属于昆虫纲,是一种常见的甲虫类昆虫。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生殖特点为卵生,要孵化后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生殖特点为胎生,要哺乳后代。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体温恒定。蝙蝠属于蝙蝠类,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家鸽骨薄而轻,长骨中空,能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14.答案:B
解析:白天,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不会出现浮头现象;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到了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为了呼吸,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因此鱼出现浮头现象是因为水中缺氧,这种情况严重时可导致鱼群大量死亡。
15.答案:D
解析:渔业水域环境是水产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全国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死鱼现象严重,死鱼最多的年份甚至达到5×107千克。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据调查统计,黄河流域自1993年以来,发生较大的水污染事故40多起,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经济损失很大。
16.答案:C
解析:家兔等植食性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无犬齿,门齿发达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退化,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A.鸟类具有良好的完善的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从而保障了鸟类体温的恒定,A正确。
B.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为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有机物,进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B正确。
C.鸟的体表被覆羽毛,其中绒羽有保温的作用,C正确。
D.鸟为恒温动物与其生活环境无关,也不是所有的鸟都有迁徙行为,D错误。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家鸽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长骨中空,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翼是鸟的飞行器官,鸟的胸骨上生有高耸的龙骨突,上面生有发达的胸肌,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水蛭、蚯蚓、蚂蟥和沙蚕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而蛇属于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因此,蛇与其他三者相比,在生物分类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别,所以蛇与水蛭的差别最大。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答案:A
解析:A.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符合题意。
B.海葵辐射对称,属于腔肠动物,不符合题意。
C.水蛭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C
解析:A.蜈蚣的身体是由许多体节组成的,每一节上有一对足,属于节肢动物多足纲,A错误。
B.虾用鳃呼吸,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两对触角,头胸部具有发达的头胸甲,属于节肢动物甲壳纲,B错误。
C.牛虻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均分节,C正确。
D.蝎子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4对足,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D错误。
故选C。
22.答案:A
解析:臀鳍协助胸鳍腹鳍维持平衡;胸鳍、腹鳍主要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 鲫鱼身体前进的方向是尾鳍控制的。胸鳍腹鳍成对主要起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背鳍、臀鳍是单个的主要协助胸鳍腹鳍维持平衡,故选A。
23.答案:B
解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观察活鱼,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所以鱼类不停地吞水实际是在呼吸,B符合题意。
24.答案:C
解析:鱼类生活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就充满了鲜红色的动脉血,鳃丝颜色鲜红。
25.答案:A
解析:鳃是水生生物用来进行呼吸的器官,它们通过鳃从水中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常见的用鳃呼吸的生物包括鱼类、某些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由于鳃需要水的介质才能有效地进行交换气体,因此这些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答案:C
解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流经鳃由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春夏两季人们常在池塘中安装能够喷起大量水花的水泵,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水中的溶解氧。
27.答案:D
解析: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是昆虫,如蝴蝶、蜜蜂等。昆虫种类繁多,也是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和鱼类是脊椎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不具备飞行能力。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8.答案:D
解析: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食物分解的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满足飞行需要,A正确;
鸟类具有发达的气囊,协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双重呼吸可以为鸟提供充足的氧气,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较多的能量,B正确;
心跳频率快,可以为鸟提供充足的氧气,鸟类所以能有这样惊人的食量和消化力,是跟它的活动性很强(特别是飞翔活动),能量消耗很大,需要大量营养补充等有关,C正确;
鸟类的直肠短,产生的粪便能随时排出体外,减轻飞行时的体重,与提供能量无关,D错误。
29.答案:D
解析:ABC.虎是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体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体内受精,ABC正确。
D.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虎的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D错误。
故选D。
30.答案:D
解析:①体表覆羽为鸟类所特有,①正确。②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经过肺,再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因此,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为鸟类所特有,②正确。③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意义是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因此,体温恒定除了鸟类外还有哺乳动物,不为鸟类所特有,③错误。④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卵生,胚胎发育的营养由母体供给这样的发育过程叫胎生。因此,卵生的动物有很多,卵生不为鸟类所特有,④错误。⑤前肢覆羽成翼,与飞行生活相适应,为鸟类所特有,⑤正确。⑥善于飞行的动物,除了鸟类外,还有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哺乳动物中的蝙蝠,因此善于飞行不为鸟类所特有,⑥错误。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1.答案:(1)信天翁、蛇
(2)C
(3)外骨骼
(4)胎生、哺乳
(5)双重呼吸
解析:(1)图中脊椎动物有信天翁、兔和蛇,无脊椎动物有蚯蚓和蝗虫,兔子是哺乳动物,生殖属于胎生哺乳,故生殖属于卵生的脊椎动物是信天翁和蛇。
(2)家兔是恒温动物,温度降低,为了维持身体温度,必须释放更多能量,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增加;蛇属于变温动物,温度降低,体温也跟随降低,体内温度降低,呼吸作用也减弱,耗氧量减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昆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使昆虫适应干燥的陆生环境。
(4)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而且它的特征,如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
(5)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32.答案:(1)鳃丝;毛细血管
(2)②肺;气囊;两
解析:(1)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2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当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就渗入到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2)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经过肺,再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因此,鸟类气体交换的部位是②肺,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一次呼吸完成两次气体交换,保证呼吸中大量氧气的供应。
33.答案:×
解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肌肉)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从而使蚯蚓向前蠕动。蛇等动物有发达的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因此蚯蚓没有蛇运动得快,主要原因是蚯蚓没有骨骼。题干说法错误。
34.答案:√
解析:脊椎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多万种,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90%以上,种类繁多。节肢动物的身体是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故题干表述正确。
35.答案:×
解析:鸟类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它们需要较多的食物来维持能量消耗,因此食量较大;此外,鸟类的消化能力强,其快速且高效的消化系统是为了适应飞行时对能量的需求。但鸟类排粪频繁,是由于直肠短,不能储存粪便;将粪便及时排出,是为了减轻体重,利于飞行。故题干表述错误。
36.答案:×
解析:鸟类的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心脏与体重的百分比大、每分心搏次数多,使得鸟类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就强,能释放较多的能量,满足鸟类飞行的需要,同时利于维持恒定的体温。其次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有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外鸟类还有较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如气囊的散热作用以及羽毛的保温作用等,都利于保持体温的恒定不变。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37.答案:√
解析:昆虫的飞行,可以扩大昆虫的活动和分布范围,这对昆虫寻找食物、求得配偶、逃避敌害等都有利,所以题干说法正确。
38.答案:×
解析: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节不一样。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身体分节和附肢结构上: 环节动物的身体分节是同律分节,即每个体节在形态和功能上基本相同,附肢也不分节。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是异律分节,即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发生了功能和外形的分化,形成了头、胸、腹等部分,并且附肢(如足、触角等)也分节。 故题干说法错误。
39.答案:×
解析:软体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依靠贝壳来保护柔软的身体,例如蚌、螺等。但是,软体动物是一个多样性的类群,并不都是由贝壳来保护。例如,章鱼和乌贼虽然也属于软体动物,但它们没有外壳;同时,软体动物的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利用足运动,比如蜗牛,而章鱼则依靠触腕和喷水来游动。故题干表述错误。
40.答案:√
解析: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最多,而鸟类在种类和数量上仅次于鱼类,位居第二。
故题干叙述正确。
41.答案:×
解析:蝾螈是属于两栖动物,而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两者在分类上属于不同的纲,尽管外形相似,但在生态和生理特征上有所区别。蝾螈具备两栖动物的特征,如通常拥有湿润的皮肤和对水的依赖,而蜥蜴则具备爬行动物的一些特点,如干燥的鳞片皮肤和完全用肺呼吸。故题干表述错误。
42.答案:√
解析: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代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故题干观点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富顺第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2 区分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梁平区福德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