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pdf、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1.C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提出动植物细胞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推翻了动、植物界的屏障,A错误;
B、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B错误;
C、1858年,德国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由细胞构成的,D错误。
故选C。
2.A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也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细胞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A正确;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B错误;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不仅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还包括无机环境,C错误;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不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如单细胞生物和植物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
故选A。
3.C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据此解答。
【详解】由图可知,图2的放大倍数比图1大,因此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1转为图2,即从低倍镜换为高倍镜观察,在使用高倍镜时首先要移动装片,由于图1中观察区域在图1中视野的右上方,实际上该区域在载玻片的左下方,因此应将装片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然后④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中细菌的一种,结核杆菌具有①细胞壁、③拟核、④DNA、⑤细胞质、⑥核糖体、⑦细胞膜,但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②细胞核,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6.C
7.B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煮熟的鸡蛋清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链中的肽键依然还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出现紫色,A正确;
B、鉴定蛋白质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该试剂与斐林试剂的区别表现在斐林试剂乙液浓度是双缩脲试剂的B液浓度为5倍,斐林试剂的甲液和双缩脲试剂的A液是同一种溶液,提供适量的双缩脲试剂和蒸馏水不能检测苹果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B错误;
C、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花生种子的子叶含有脂肪,因此加入苏丹Ⅲ染液后脂肪被染成橘黄色,C正确;
D、马铃薯的块茎中含有较多的淀粉,加入碘液可出现蓝色,D正确;
故选B。
8.C
【分析】由题图可知:水的存在形式②有多种功能,故为自由水,则①为结合水,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水的存在形式②有多种功能,故为自由水,则①为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这部分水失去会导致细胞死亡,A正确;
B、自由水②含量高,细胞代谢旺盛,B正确;
C、自由水②转化为结合水①,可降低代谢水平,提高植物抗寒性、抗旱性等抗逆能力,C错误;
D、①为结合水,其功能为甲“组成细胞结构”;②为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参与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等功能,故乙可表示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C。
9.A
【分析】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壁为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错误;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B正确;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正确;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分解有机物,将部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ATP中的能量,D正确。
故选A。
10.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寄生在宿主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详解】A、流感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
B、病毒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但能够增殖,属于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一,C错误;
D、病毒营寄生生活,流感病毒离开相应宿主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B。
11.B
【分析】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物质运输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①抗体属于蛋白质,①错误;
②非常肥胖的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②错误;
③淀粉、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都是糖类,它们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③正确;
④结合水含量高植物的抗寒、抗旱性强,故冬季时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减弱,抗逆性增强,④正确;
⑤为了维持人体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在静脉注射时,通常要用0.9%的NaCl溶液溶解药物,⑤错误;
⑥蛋白质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形成的生物大分子,鸡蛋的卵清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低于C元素,⑥错误;
⑦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还可转变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⑦正确;
⑧血钙低引起肌肉抽搐,⑧错误;
⑨血红蛋白中的Fe是血红蛋白的一部分,而不是氨基酸的组成部分,即血红蛋白中含有的Fe元素不在R基中,⑨错误。
综上分析可知,③④⑦正确,B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分析】脂质主要是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构成脂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三种,A错误;
B、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中膜结构的及基本支架,因此,所有的细胞膜中都含有磷脂,B错误;
C、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含有的碳、氢比例高,因此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产生的能量多,C错误;
D、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对生命活动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如性激素能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成熟,D正确。
故选D。
13.B
14.C
15.B
16.C
【分析】核酸分为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组成的五碳糖分别为脱氧核糖和核糖,其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T,核糖核苷酸的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U。
【详解】硝化细菌,有细胞结构生物,既有DNA也有RNA,因此其碱基有A、G、C、T、U5种,含有核苷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烟草是植物,其既有DNA也有RNA,因此含有碱基为A、G、C、T、U5种,含有核苷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HIV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其碱基只有A、U、C、G4种,核苷酸也只有4种,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7.C
【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3、题图分析,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代表的是多糖,②代表的是蛋白质,③代表的是磷脂双分子层,④代表的是蛋白质。
【详解】A、人一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利用荧光标记了人细胞表面的②蛋白质,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
B、细胞膜表面存在糖蛋白和糖脂,细胞膜表面的多糖称为糖被,B错误;
C、④为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膜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就越多,C正确;
D、病毒能够侵入细胞说明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但并不意味着细胞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D错误。
故选C。
18.C
【解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详解】A、兔子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膜,其细胞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所以将兔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 倍,A正确;
B、糖类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形成糖脂,B正确;
C、构成细胞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
D、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细胞膜具有屏障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D正确。
故选C。
19.C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2、病毒为非细胞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专性寄生物,结构简单,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详解】A、病毒在宿主细胞可以增殖,但是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不能独立的完成生命活动,A正确;
B、丙肝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引起了人体产生免疫反应,B正确;
C、病毒为非细胞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不属于生命系统,C错误;
D、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病毒失去活性,餐具煮沸处理可杀死病原体,D正确。
故选C。
20.C
故选C。
21.(1) E 没有细胞结构 B 病毒依赖活细胞生活
(2) 有无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核糖体 CD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遗传物质)
22.(1) 葡萄糖 糖原 淀粉
(2) 脂肪 磷脂 固醇
(3) 氨基酸 蛋白质
【分析】由题目图的主要功能入手,可知E为糖类,单体为葡萄糖;F为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构成;G为蛋白质,单体为氨基酸;H为核酸,单体为核苷酸。
【详解】(1)A和E都能作为能源物质,都为糖类,且A能构成E,则A为葡萄糖,动物细胞中的E为糖原,植物细胞中的E主要为淀粉。
(2)F为储能物质,F应为脂肪,脂质包括脂肪、固醇和磷脂。
(3)C是结构物质,按题目所述,这4种物质是细胞中4种重要的有机物,则G为蛋白质,C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点睛】本题考查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单体多聚体的种类、功能、分布,需对该部分内容熟知。
23.(1) Ⅰ I侧有糖蛋白
(2) 磷脂分子 a B
(3) 蛋白质 有的嵌入其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4) 一定的流动性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糖类,②是蛋白质,③为磷脂分子。其中I侧含有糖蛋白,故为细胞膜的外侧,Ⅱ为细胞膜内侧。a为磷脂分子亲水性的头部,b为磷脂分子疏水性的尾部。
【详解】(1)由于图甲中的I侧有糖蛋白,故I为细胞膜外侧。
(2)图甲中③为磷脂分子。磷脂分子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在图乙中具有亲水性的部位是a。根据磷脂分子的特性可知,若将多个图乙所示分子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由于磷脂分子的头部是亲水的,因而最终的排列方式最可能为图中的B。
(3) 图甲中②(通道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表面,有的嵌入其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4)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移动,其中的蛋白质分子绝大多数也是可以运动的,因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由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因而科研上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进行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该事实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24.(1)
(2)51m-888
(3)运输、免疫、催化
(4)氨基酸的种类、数目以及排列顺序不同
【详解】
(2)依据题干信息,成熟胰岛素具有51个氨基酸,2条肽链,3个二硫键,故成熟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51m-18(51-2)-23=51m-888。
25.(1)缺镁
(2)生长发育状况
(3) A 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不表现出小叶病 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 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不表现出小叶病(实验结果必须描述B、C两缸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不可只描述B缸或C缸一种)
【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锌、镁的有无,因变量是植物的生长状况。对照组应用全素培养液培养,实验组分别用缺锌培养液和缺镁培养液培养,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判断小叶病与镁和锌的关系。
【详解】(1)由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否含有锌元素和是否含有镁元素,实验还应遵循对照原则,因此实验分为三组,一组是全素营养液作为对照,一组是缺锌的营养液,一组是缺镁的营养液。
(2)该实验的因变量为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所以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3)结果预测和分析:A缸是全素营养液,因此A缸内的苹果苗正常生长。
①如果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小叶病苹果,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②如果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则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小叶病。
③若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
④若B、C两缸内幼苗都不表现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无关。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A
D
C
B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C
B
C
C
C
C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pdf、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