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部分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部分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4,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与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如图所示,演奏者拨动古筝琴弦发出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
A.手指B.空气C.琴弦D.耳朵
2.(3分)如图所示是如诗如画的小七孔美景。要判断桥是静止的,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上的行人B.岸边的树
C.顺流而下的船D.桥下的流水
3.(3分)光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水中“弯折”的铅笔B.墙上的手影
C.镜中的花朵D.树荫下的光斑
4.(3分)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一位同学用手指甲轻刮桌面,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了声音,但附近的其他同学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能说明( )
A.液体可以传播声音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声音传播不需介质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5.(3分)如图所示是放在成人手掌上的柚子。若要将其装入塑料袋中,你认为选择长方形塑料袋的宽度至少约为( )
A.30dmB.30cmC.8dmD.1m
6.(3分)小燕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激光笔发出的光线紧贴纸板入射,在纸板上形成如图所示的光路。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光线沿BO入射,则反射光线沿OA射出
B.若入射光线AO靠近ON,则反射光线OB将远离ON
C.若入射光线AO与ON重合,则不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D.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测量图中的反射角和入射角
(多选)7.(3分)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青铜“鱼洗”盆仿品,盆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可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下列关于“鱼洗”发声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洗”发声是水花四溅产生的
B.“鱼洗”发声是铜盆振动产生的
C.众多“鱼洗”汇集的声音响度大
D.“鱼洗”声与人马声的音色相同
(多选)8.(3分)轿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遇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该车经过区间测速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均为100km/h,通过整个测速区间用时6min。下列对这段运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以轿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运动的
B.轿车在起点和终点时运动快慢相同
C.轿车在区间内平均速度为100km/h
D.轿车在这段区间内有可能超速行驶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9.(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该木块的长度为 cm。
10.(2分)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壤样品从着陆器上起飞离开月球背面,如图所示。此过程中,上升器与着陆器间的 发生变化,由此判定上升器在运动。
11.(4分)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装入适量水,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瓶子都发出“3(mi)”的音,但声音的 不同。逐渐改变瓶中水量后,用相同力度多次敲击瓶子相同部位,瓶子发出声音的 将会改变。
12.(4分)小明同学在做超声波碎结石的手术中,不断听到仪器发出“哒哒”的声音。仪器发出的“哒哒”声 (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你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 。
13.(4分)夜幕降临,横跨河面的廊桥灯火璀璨,桨声灯影里,夜色让人陶然而醉。如图所示,水中“灯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若河面上涨,水中“灯影”到水面的距离 。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4.(3分)如图所示,光线AO经空气射向水面。请在图中作出该入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作出该入射光线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
15.(3分)如图所示是向右匀速行驶的A、B两车在某时刻的俯视图,已知vA<vB。一段时间后B车运动到B'位置处,请在图中用“A′”标出此时A车的大致位置。
16.(3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7.(3分)在操场上,与远处的同学说话时对方很难听清。为了让他能听清楚你说的话,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18.(3分)如图为某直线路段的一处超声测速点。一辆车以速度v1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O点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车反射回测速仪用时t1;另一辆车以更快的速度v2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经过O点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t2时间收到回波。请判断t1与t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9题9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0分,共29分。
19.(9分)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相关实验。
(1)蓝牙音响悬浮于磁悬浮装置上方,随后用手机接通蓝牙音响,当音响发声时,观察到泡沫小球不停地跳动;当音响停止发声时,小球随之停止跳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音响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小刚耳朵的。
(2)接着用抽气机不断向外抽气,玻璃罩内的空气含量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此过程中听见声音大小也逐渐减弱。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玻璃罩内处于真空状态,将 。
(3)本实验巧妙之处是利用磁悬浮装置将发声体——蓝牙音响悬浮起来,对于这一设计谈谈你的看法: 。
20.(10分)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浩准备了透明玻璃板、刻度尺、光屏、白纸和A、B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
(1)该实验选择玻璃板的原因是为了便于 。
(2)小浩想研究A蜡烛的像与A蜡烛的大小关系,将A蜡烛放在玻璃板左侧,如图所示。接着他应在玻璃板的 (选填“左”或“右”)侧透过玻璃板观察A在玻璃板中的像,同时移动B蜡烛。当B移到某一位置时,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
(3)小浩用刻度尺测出了B到镜面的距离和A到镜面的距离均为5.20cm,于是他得到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的距离等于物到镜的距离。请从实验的过程评价这个结论是否合理?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4)小浩将光屏放在B的位置,从A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光屏上有像,由此得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他的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
21.(10分)“小车沿斜面下滑时,在中间一段路程内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选择了长木板、小木块、小车、秒表、记号笔和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探究。
(1)把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左端垫上小木块,在木板上不同位置分别标上A、B、C和D点,再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小车,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这不便于记录小车下滑的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可以采取操作是 。
(2)研究木板中间BD段小车运动情况,先用 测量出BC和CD的长度,然后再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t1,再次把小车放置于A点仍由静止运动到C点,记录所用时间t2。小车每次都要从A点静止释放目的是 。
(3)若BC段的长度为s1,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 (请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表达式)。
(4)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出CD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车在BD段下滑过程中,速度会变化,而且越来越 。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2.(8分)请认真阅读材料信息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盲人的福音——超声导盲探测仪
超声导盲探测仪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反射原理来辅助盲人探测前进道路上障碍物的设备,如图甲所示。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回声定位技术,图乙是它简化后的工作原理图。工作时探测仪前端的超声波探头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携带障碍物的信息——距离和方向,探头上的接收传感器捕捉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根据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往返时间计算出探测仪与障碍物的距离,将计算出的距离信息转化为易于盲人感知的反馈形式。例如,当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设备会发出“注意前方障碍物”的语音提示或产生强烈的振动,以提醒盲人注意安全。这种设备为盲人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1)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它的频率高于 Hz。在相同环境下,超声波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普通声音传播速度。
(2)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传播时间为t,计算出探测仪与障碍物的距离为d= (请写出表达式)。
(3)超声导盲技术也有自身的一些不足,请你用所学的声学知识列举哪些情况可能会影响探测仪的使用(举出两例即可)。
23.(8分)随着家用轿车越来越普及,汽车在路面上高速行驶时的安全距离是每一个驾驶员都应了解的知识。安全距离是指后方车辆为了避免与前方车辆发生意外碰撞,而在行驶中与前车所保持的必要间隔距离,通常与前车的距离要大于或等于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由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组成,如图所示。司机从发现前方情况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需要的时间为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前进的距离为反应距离。刹车后汽车继续向前行驶的距离为制动距离。表一为某辆汽车在干燥路面上以不同速度测试获得的数据。求:
(1)车速为20m/s时,该车与前车的安全距离至少为多少m?
(2)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影响安全距离的关键因素是汽车的 。
(3)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司机制动过程所用时间为3.5s,试求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静止这一过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024-2025学年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部分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为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3分)如图所示,演奏者拨动古筝琴弦发出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
A.手指B.空气C.琴弦D.耳朵
【答案】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演奏者拨动古筝琴弦发出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属于基础性题目。
2.(3分)如图所示是如诗如画的小七孔美景。要判断桥是静止的,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上的行人B.岸边的树
C.顺流而下的船D.桥下的流水
【答案】B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解:A、以桥上的行人为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桥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桥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以顺流而下的船为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桥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桥下的流水为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桥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
3.(3分)光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水中“弯折”的铅笔B.墙上的手影
C.镜中的花朵D.树荫下的光斑
【答案】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B、墙上的手影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C、镜中的花朵,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小孔成像形成的,因此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3分)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一位同学用手指甲轻刮桌面,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了声音,但附近的其他同学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能说明( )
A.液体可以传播声音B.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C.声音传播不需介质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B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递信息。
【解答】解:一位同学用手指甲轻刮桌面,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了声音,但附近的其他同学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固体可以传递声音,且传声效果比空气好,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题目。
5.(3分)如图所示是放在成人手掌上的柚子。若要将其装入塑料袋中,你认为选择长方形塑料袋的宽度至少约为( )
A.30dmB.30cmC.8dmD.1m
【答案】B
【分析】在没有精确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估测长度,比如使用手掌的宽度、步长、或者已知长度的物体作为参照。
【解答】解:手掌宽度约为10cm,放在成人手掌上的柚子高度比手掌的宽度要高,约为30cm,选择长方形塑料袋的宽度至少约30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属于基础题。
6.(3分)小燕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激光笔发出的光线紧贴纸板入射,在纸板上形成如图所示的光路。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光线沿BO入射,则反射光线沿OA射出
B.若入射光线AO靠近ON,则反射光线OB将远离ON
C.若入射光线AO与ON重合,则不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D.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测量图中的反射角和入射角
【答案】A
【分析】(1)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3)当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4)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解答】解:A、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让光线沿BO入射,则反射光线沿OA射出,故A正确;
B、若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则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随之减小,故反射光线将靠近法线,故B错误;
C、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时,说明入射光线是垂直于镜面入射,此时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重合,则入射角为0°,故C错误;
D、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再多次测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多选)7.(3分)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青铜“鱼洗”盆仿品,盆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可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下列关于“鱼洗”发声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洗”发声是水花四溅产生的
B.“鱼洗”发声是铜盆振动产生的
C.众多“鱼洗”汇集的声音响度大
D.“鱼洗”声与人马声的音色相同
【答案】BCD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AB、“鱼洗”发声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就是由铜盆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
C、众多“鱼洗”汇集的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C正确;
D、众多“鱼洗”声如千军万马奔跑之声,说明“鱼洗”声与千军万马奔跑声的音色相同,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多选)8.(3分)轿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遇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该车经过区间测速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均为100km/h,通过整个测速区间用时6min。下列对这段运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以轿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运动的
B.轿车在起点和终点时运动快慢相同
C.轿车在区间内平均速度为100km/h
D.轿车在这段区间内有可能超速行驶
【答案】ABD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利用速度公式计算轿车轿车在区间内平均速度。
(4)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A、以轿车为参照物,标志牌相对于轿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标志牌是运动的,故A正确。
B、由题知,该车经过区间测速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均为100km/h,即轿车在起点和终点时运动快慢相同,故B正确。
C、轿车在区间内平均速度为v===80km/h,故C错误。
D、轿车在区间内平均速度为80km/h,但其瞬时速度有可能超过100km/h,所以轿车在这段区间内有可能超速行驶,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与速度相关的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9.(2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该木块的长度为 1.78 cm。
【答案】1.78。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78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7.78cm﹣6.00cm=1.78cm。
故答案为:1.78。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属于基础题目。
10.(2分)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壤样品从着陆器上起飞离开月球背面,如图所示。此过程中,上升器与着陆器间的 相对位置 发生变化,由此判定上升器在运动。
【答案】相对位置。
【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解答】解: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壤样品从着陆器上起飞离开月球背面,上升器相对于着陆器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判定上升器在运动。
故答案为:相对位置。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掌握和了解,比较简单。
11.(4分)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装入适量水,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瓶子都发出“3(mi)”的音,但声音的 响度 不同。逐渐改变瓶中水量后,用相同力度多次敲击瓶子相同部位,瓶子发出声音的 音调 将会改变。
【答案】响度;音调。
【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解答】解:在玻璃瓶中装入适量水,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瓶子都发出“3(mi)”的音,但声音的响度不同。逐渐改变瓶中水量后,用相同力度多次敲击瓶子相同部位,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将会改变。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响度和音调,属于基础性题目。
12.(4分)小明同学在做超声波碎结石的手术中,不断听到仪器发出“哒哒”的声音。仪器发出的“哒哒”声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你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 超声波的频率超出了人类听觉频率范围 。
【答案】不是;超声波的频率超出了人类听觉频率范围。
【分析】(1)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又称亚声波,它是一种频率低于人的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大致为小于20Hz。
(2)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
【解答】解:小明同学在做超声波碎结石的手术中,不断听到仪器发出“哒哒”的声音。仪器发出的“哒哒”声不是 超声波,超声波是发生频率大于2万赫兹,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超声波的频率超出了人类听觉频率范围。
故答案为:不是;超声波的频率超出了人类听觉频率范围。
【点评】本题考查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即超声波与次声波,属于基础题。
13.(4分)夜幕降临,横跨河面的廊桥灯火璀璨,桨声灯影里,夜色让人陶然而醉。如图所示,水中“灯影”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若河面上涨,水中“灯影”到水面的距离 变小 。
【答案】反射;变小
【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水中“灯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若锦江水面上涨,灯到水面的距离减小,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水中“灯影”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故答案为:反射;变小。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分析与原理,属于基础题。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4.(3分)如图所示,光线AO经空气射向水面。请在图中作出该入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作出该入射光线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
【答案】
【分析】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是中考热点之一。
15.(3分)如图所示是向右匀速行驶的A、B两车在某时刻的俯视图,已知vA<vB。一段时间后B车运动到B'位置处,请在图中用“A′”标出此时A车的大致位置。
【答案】
【分析】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快。
【解答】解:因为vA<vB,所以在相同时间内,A通过的路程小于B通过的路程,故作图如下:
【点评】此题通过作图考查学生对物体运动快慢比较的理解,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关键。
16.(3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答案】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7.(3分)在操场上,与远处的同学说话时对方很难听清。为了让他能听清楚你说的话,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答案】(1)走近同学,减小声音的传播距离来增大响度;
(2)用力喊话,增大声带振动的幅度,增大响度。
【分析】在操场上,与远处的同学说话时对方很难听清,是因为听到响度小,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以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和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操场上,你和较远处的同学说话时,他往往听不清,要提高声音的响度,比如:
(1)走近同学,减小声音的传播距离来增大响度;
(2)用力喊话,增大声带振动的幅度,增大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响度的影响因素,属于基础知识的应用,难度不大。
18.(3分)如图为某直线路段的一处超声测速点。一辆车以速度v1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O点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车反射回测速仪用时t1;另一辆车以更快的速度v2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经过O点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t2时间收到回波。请判断t1与t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t1>t2;
经过O点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到收到回波时,两车通过的路程与超声波通过的路程之和相同,即v声t1+v1t1=v声t2+v2t2,由v1<v2,可得 t1>t2。
【分析】路程相同时,通过速度公式分析判断t1与t2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t1>t2;
经过O点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到收到回波时,两车通过的路程与超声波通过的路程之和相同,即v声t1+v1t1=v声t2+v2t2,由v1<v2,可得 t1>t2。
【点评】本题考查的回声和速度公式的应用的计算题,主要要注意的是运动过程的回声问题,题目比较基础。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9题9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0分,共29分。
19.(9分)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相关实验。
(1)蓝牙音响悬浮于磁悬浮装置上方,随后用手机接通蓝牙音响,当音响发声时,观察到泡沫小球不停地跳动;当音响停止发声时,小球随之停止跳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音响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入小刚耳朵的。
(2)接着用抽气机不断向外抽气,玻璃罩内的空气含量将 减小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此过程中听见声音大小也逐渐减弱。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玻璃罩内处于真空状态,将 不能传声 。
(3)本实验巧妙之处是利用磁悬浮装置将发声体——蓝牙音响悬浮起来,对于这一设计谈谈你的看法: 可避免固体传声对实验的影响 。
【答案】(1)振动;空气;(2)减小;不能传声;(3)可避免固体传声对实验的影响。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蓝牙音响悬浮于磁悬浮装置上方,随后用手机接通蓝牙音响,当音响发声时,观察到泡沫小球不停地跳动;当音响停止发声时,小球随之停止跳动,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音响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小刚耳朵的。
(2)接着用抽气机不断向外抽气,玻璃罩内的空气含量将减小,此过程中听见声音大小也逐渐减弱。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玻璃罩内处于真空状态,将不能传声。
(3)本实验巧妙之处是利用磁悬浮装置将发声体——蓝牙音响悬浮起来,对于这一设计的好处是:可避免固体传声对实验的影响。
故答案为:(1)振动;空气;(2)减小;不能传声;(3)可避免固体传声对实验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0.(10分)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浩准备了透明玻璃板、刻度尺、光屏、白纸和A、B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
(1)该实验选择玻璃板的原因是为了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小浩想研究A蜡烛的像与A蜡烛的大小关系,将A蜡烛放在玻璃板左侧,如图所示。接着他应在玻璃板的 左 (选填“左”或“右”)侧透过玻璃板观察A在玻璃板中的像,同时移动B蜡烛。当B移到某一位置时,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像与物大小相等 。
(3)小浩用刻度尺测出了B到镜面的距离和A到镜面的距离均为5.20cm,于是他得到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的距离等于物到镜的距离。请从实验的过程评价这个结论是否合理? 不合理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
(4)小浩将光屏放在B的位置,从A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光屏上有像,由此得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他的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直接观察光屏 。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左;像与物大小相等;(3)不合理;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4)没有直接观察光屏。
【分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根据平面镜成虚像的性质分析在哪侧观察;当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确定镜前蜡烛像的位置,便于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同时为了比较像物大小关系;
(3)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否则具有偶然性;
(4)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蜡烛的像能不能成在光屏上。
【解答】解:(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实验时,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左侧观察;
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一次实验得出结论不合理;
(4)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此该同学应该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而不是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看到光屏上有蜡烛A的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左;像与物大小相等;(3)不合理;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4)没有直接观察光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1.(10分)“小车沿斜面下滑时,在中间一段路程内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选择了长木板、小木块、小车、秒表、记号笔和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探究。
(1)把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左端垫上小木块,在木板上不同位置分别标上A、B、C和D点,再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小车,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这不便于记录小车下滑的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可以采取操作是 将小木块平放,减小斜面的坡度 。
(2)研究木板中间BD段小车运动情况,先用 刻度尺 测量出BC和CD的长度,然后再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t1,再次把小车放置于A点仍由静止运动到C点,记录所用时间t2。小车每次都要从A点静止释放目的是 保证每次的运动情况相同 。
(3)若BC段的长度为s1,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 (请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表达式)。
(4)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出CD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车在BD段下滑过程中,速度会变化,而且越来越 快 。
【答案】(1)将小木块平放,减小斜面的坡度;(2)刻度尺;保证每次的运动情况相同;(3)vBC=;(4)快。
【分析】(1)实验中要减小斜坡的坡度,这样小车运动缓慢,便于测量时间;
(2)实验中需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为了使小车每次的运动情况相同,每次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3)确定BC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出表达式;
(4)小车在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做加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1)由图知,小木块竖放,斜面的坡度较大,为了防止小车运动过快,可将小木块平放,减小斜面的坡度;
(2)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BC和CD的长度;
在测量时间时,为使小车每次的运动情况相同,小车每次都要从A点静止释放;
(3)由题意知,若BC段的长度为s1,小车BC段运动的时间为t2﹣t1,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故表达式为:vBC=;
(4)CD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的平均速度,可得小车在BD段下滑过程中,速度会变化,而且越来越快。
故答案为:(1)将小木块平放,减小斜面的坡度;(2)刻度尺;保证每次的运动情况相同;(3)vBC=;(4)快。
【点评】本题是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中间路程的运动情况,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及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时间的测量是本题的难点。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2.(8分)请认真阅读材料信息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盲人的福音——超声导盲探测仪
超声导盲探测仪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反射原理来辅助盲人探测前进道路上障碍物的设备,如图甲所示。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回声定位技术,图乙是它简化后的工作原理图。工作时探测仪前端的超声波探头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携带障碍物的信息——距离和方向,探头上的接收传感器捕捉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根据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往返时间计算出探测仪与障碍物的距离,将计算出的距离信息转化为易于盲人感知的反馈形式。例如,当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设备会发出“注意前方障碍物”的语音提示或产生强烈的振动,以提醒盲人注意安全。这种设备为盲人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1)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它的频率高于 20000 Hz。在相同环境下,超声波传播速度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普通声音传播速度。
(2)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传播时间为t,计算出探测仪与障碍物的距离为d= (请写出表达式)。
(3)超声导盲技术也有自身的一些不足,请你用所学的声学知识列举哪些情况可能会影响探测仪的使用(举出两例即可)。
【答案】(1)20000;等于;(2);(3)超声导盲探测仪无法测试道路的崎岖不平和电磁干扰的影响。
【分析】(1)超声波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超声波传播速度与普通声音的传播速度相等;
(2)根据s=vt可求出超声波传播的路程,其中一半就是测距仪到障碍物的距离;
(3)超声导盲探测仪无法测试道路的崎岖不平和电磁干扰的影响。
【解答】解:(1)超声波是指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
超声波传播速度等于普通声音的传播速度;
(2)一个往返时间是t,则单程时间为t,
所以探测仪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d=v×t=vt;
(3)超声导盲探测仪无法测试道路的崎岖不平和电磁干扰的影响。
故答案为:(1)20000;等于;(2);(3)超声导盲探测仪无法测试道路的崎岖不平和电磁干扰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测距的应用,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在计算距离时,要注意区分声音传播的路程与距离的关系。
23.(8分)随着家用轿车越来越普及,汽车在路面上高速行驶时的安全距离是每一个驾驶员都应了解的知识。安全距离是指后方车辆为了避免与前方车辆发生意外碰撞,而在行驶中与前车所保持的必要间隔距离,通常与前车的距离要大于或等于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由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组成,如图所示。司机从发现前方情况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需要的时间为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前进的距离为反应距离。刹车后汽车继续向前行驶的距离为制动距离。表一为某辆汽车在干燥路面上以不同速度测试获得的数据。求:
(1)车速为20m/s时,该车与前车的安全距离至少为多少m?
(2)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影响安全距离的关键因素是汽车的 速度 。
(3)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司机制动过程所用时间为3.5s,试求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静止这一过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答案】(1)车速为20m/s时,该车与前车的安全距离至少为50m;
(2)速度;
(3)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静止这一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分析】(1)根据安全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来解答;
(2)分析表格数据来判断影响安全距离的关键因素;
(3)已知安全距离和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静止这一过程的时间,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1)车速为20m/s时,该车与前车的安全距离至少为:
s1=s反1+s制1=30m+20m=50m;
(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都越长,因此影响安全距离的关键是汽车的速度;
(3)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停止整个过程通过的路程为:
s总=s反1+s制1=30m+20m=50m,
反应的时间为:t反===1.5s,
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静止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t总=t反+t制=1.5s+3.5s=5s,
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静止这一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10m/s。
答:(1)车速为20m/s时,该车与前车的安全距离至少为50m;
(2)速度;
(3)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静止这一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汽车行驶速度v/s
反应距离s反/m
制动距离s制/m
20
30
20
30
45
45
40
60
80
汽车行驶速度v/s
反应距离s反/m
制动距离s制/m
20
30
20
30
45
45
40
60
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卷pdf、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美的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与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美的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与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