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期中校际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期中校际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仁寿县24级高一上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卷docx、仁寿县24级高一上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的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中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似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热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陌生人对于婴孩的话是无法懂的,但是在做母亲的人听来都清清楚,还能听出没有用字音表达的意思来。
(摘编自费老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提炼出的一个理想型概念,是为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后乡土中国”是基于乡土中国理论和中国乡村转型与发展经验而提炼的一个理想型概念,并不是说乡土的完全终结,而是指乡土性特征部分维续的情况下,乡村社会结构所发生的转型。
有学者用“新乡土中国”来描绘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形态,我用“后”字,主要是因为“新乡土中国”并没有对费孝通“乡土中国”理论加以发展,尤其是把乡土本色与新乡土相提并论,存在着逻辑悖论,将乡村社会变迁与发展经验概括为“新”的,难免有价值倾向和政治性意义。
“后乡土中国”是家庭农业、村落和熟悉关系的存在和维续,使得乡村社会保留着部分“乡土性”特征,而没有彻底转型为城镇化的社会。不流动的乡土演变为大流动的村庄。在城镇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乡村社会结构正在分化,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角度看,乡村社会空间的公共性越来越强。如今的乡村为越来越多的公共力量和公共活动提供了空间,乡村已不只是村民自己活动的空间了。
“后乡土中国”是乡土中国变迁和转型后的一种状态,两者处于历史发展的因果链上,而不是彼此对立的两个社会类型。
(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
材料三:
“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存。
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不论两个村民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动,也不论一个人对其他个体具体情况的熟知程度如何,人们都能达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因为村落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在一个固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努力就能达到。
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下,乡村社会熟悉关系也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
(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乡土社会的乡民组成村落,他们平时接触的多为域内人,生活隔离,固守乡土,一般保持着孤立的圈子。
B. 乡土社会的不流动性,让乡人之间很熟悉,人们在熟悉中产生信任,在这样的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C.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以亲情为纽带,以乡土圈子为核心,和谐相处,即使受城镇化、市场化冲击,社会结构仍保持不变。
D. “熟悉的社会”不是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而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且信息透明的社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熟悉是经过多方面的、经常的接触而发生的。这过程可用《论语》中的“习”字概括。
B. 材料一在论述乡土社会的信用时,用母亲能听懂自己婴孩的话来进行对比论证。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认为城镇化、市场化等正在冲击着乡村社会的熟悉社会关系。
D. 三则材料都是以“乡村社会”为话题而展开的,但是三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又各有侧重。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
B.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C.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D.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4. 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 有人说,我们当前经历了转型的乡村社会仍然是一个“熟悉的社会”。请结合材料三对此进行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爷爷的瓜田与清风明月
查干
在夏夜的瓜田里,明月亮亮地照着。瓜们,圆乎乎地躺在那里,很干净的风,吹着它们,很享受的样子。那风,柔柔的、轻轻的,像是在摩挲。那种感觉,美,且又舒坦。
我小爷爷是瓜农,他的瓜田,在一条很野的小河边。小爷爷,是我爷爷最小的弟弟。瓜地周遭,人迹罕至。野草,想怎么长就怎么长,长高长粗,由着自己性子来。清晨,它们是用露水洗脸的,我也是。洗漱干净的野草,很绿,绿得让人无法形容。别看它们野,心肠则好,让昆虫们,与它们脸贴脸地睡。猛看,看不出哪个是虫儿。这是慈悲的上苍,赐予虫儿们的藏身术。
瓜田,被野草野花们,如斯拥戴,显得很得意,甚或有醉意。被拥戴的,还有醉意朦胧中的我的小爷爷。他是瓜田的保护神,半睡半醒,日夜守护。所谓半睡半醒,是他饮酒之后的状态。一壶高粱老酒,一杆长长的旱烟,是他的随身之物。再就是,夜空中的月亮,和田野里拂来荡去的风儿。他喜欢有清风和月光的夜晚,慢慢来品酒。除了自家腌制的小罐菜,清风和月光,似也是他的下酒物。
他的茅屋,比一般人的大,亦阔。门总是敞开着的,一抬眼,整片瓜田,便一览无余。一团半湿半干的艾绳,盘卧门前,一头被点着,慢慢地燃。所有蚊虫,甚至蛇类,都不敢靠近它。缭缭绕绕的艾烟,不呛人,倒是觉得比起檀香味,更好闻。就那么日日夜夜地飘着,颇有些禅味。茅屋左旁和瓜田中央,扎有稻草人。它们手持镰刀,头戴斗笠,披一身蓑衣,威风凛凛地站着,风中会有动感。猛看,像三国猛将张飞。鸟与兽,尤其偷吃瓜的乌鸦群,是不敢半夜来偷袭瓜田的。
而瓜田里的清风明月,很特别,与别处的有所不同。它们安静、本色,有着泥土的香味,与瓜田相映衬,像一篇童话。我小爷爷银白的长髯,在静夜里飘着,与清风明月融为一体,产生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神秘感。还有他杯中的老酒,总是飘着浓浓的香味,顺风一飘散,引来夜虫夜禽们的无限激情,唧唧喈喈之声,便灌满了夜。高高低低,或近或远,或重或轻,连成一片。那些沉睡在高楼大厦里的城里人,没有这份福气。显然,灯红酒绿,与清风明月,绝非一个概念。一个属于人造,虚浮。一个属于天然,殷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那是高雅之人所为。而我小爷爷一杆发黄的洞箫,呜呜咽咽,在清风明月下,诉的是庄户人心中的悲愁与喜乐。
小爷爷在小酌中,也唱歌,嗓音有些沙哑,小奶奶在世时,嘲讽他的嗓子是破锣嗓子。他爱唱的歌曲之一,是蒙古族那一首古老民歌《天上的风》:
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霞,
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
岁月不会地久天长,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
小爷爷每唱此曲时,聚精会神,眺望着远方。有时,双眼噙满泪水。我问他,小爷爷你怎么唱歌还哭啊?他说,你小奶奶生前也爱唱此曲,比我唱得好,嗓音亮,清脆,不知与我唱了多少遍。母亲说,我的小奶奶高挑身材,瓜子儿脸,长得英气。与小爷爷相亲相爱,从不斗气。她是远近闻名的女萨满①,心地善良,极具同情心,很多时候,是治好了病,却分文不取。小奶奶不到五十岁就走了。小奶奶生前,也喜欢在瓜田里,有明月的晚上,迎着田野清风,唱歌,吹箫。尔后,拉着小爷爷的手甜甜入睡。清风明月,一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我的父亲,也喜欢在有月光透进屋里的时候,吹灭了油灯,拉起胡尔(四弦琴),开始说书。我们这些孩子,趴在炕上,托着腮帮,有些陶醉地进入故事情节,畅游古今。自从离开家乡,变为游子之后,再没有遇到过如斯温馨的月光。而吹入窗子里的清风,吹拂得浑身的骨架都软酥酥的清风,也离我远去了。现在才明白,因为那是,故乡的明月,故乡的风。
父亲说过,我的小爷爷,年轻时帅气,骨骼硬朗,眉毛上挑。从小爱打抱不平,助人为乐。他上过学,算是有文化的人,又当过几年兵。本来可以留城,吃公家饭的,但他拒而回乡,守着爱妻、儿女和瓜田。在泥土、清风明月、昆虫和夜鸟的鸣声中,度过了他勤勉质朴的一生。据说,他是在一个有清风明月的仲夏之夜,手握着酒壶,无疾而终的,脸上还带有笑意,像是一位得道高僧,坐而圆寂。
我曾经暗自打问:他的一生,幸福吗?得到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他本分,坦荡,有信念,有追求,有爱有恨,有清风明月,和自己的瓜田,还有他那一壶老酒,和箫。
(有删改)
【注】萨满:萨满教(一种原始宗教)的巫师。满族人通过萨满,用类似跳神的方式祭祀山神。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爷爷常醉意朦胧、半睡半醒地守护瓜田,“高粱老酒”“旱烟”等随身物件,以及就着月光清风下酒的叙写,暗示了他内心孤寂苦闷的一面。
B. 小奶奶俊俏、善良,在生活方式和追求上,与小爷爷心有灵犀。她女萨满的身份,表现出了当地人对宗教和神灵的信仰与敬畏。
C. 小爷爷年轻时帅气硬朗、有文化,本来有着美好的前程。但他的选择,不管从“我”还是从小爷爷自己看来,都是没有遗憾的,是完满的。
D. “我们这些孩子”对月光、音乐、故事的热爱,说明了在家族的氛围和熏陶中,我们的内心其实藏着如小爷爷一般的性情与追求。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将清风明月下的瓜田比作童话,写出了画面的纯净、美好,与小爷爷白须长髯的形象相映衬,增强了小爷爷飘飘似仙的神秘感。
B. 不同于城市灯红酒绿的人造和虚浮,小爷爷的清风明月是天然而殷实的,作者引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来表现其高雅的意蕴。
C. 引用《天上的风》歌词,既表达了小爷爷对小奶奶的思念,也饱含着小爷爷对人生的感慨,丰满了小爷爷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D. 作者以设问和排比的方式收束全文,语言富有感染力。一系列富有象征意味的典型意象的铺陈,又使感情更加的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8. 瓜田、清风与明月,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组合。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丰富内涵。(6分)
9.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炀王宪字毗贺突,太祖第五子也。性通敏,有度量,虽在童龀,而神采嶷然。初封涪城县公。孝闵帝践阼,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世宗即位,授大将军。武成初,除益州总管、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益州刺史,进封齐国公,邑万户。初,平蜀之后,太祖以其形胜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诸子之中,欲有推择。遍问高祖以下,谁能此行。并未及对,而宪先请。太祖曰:“刺史当抚众治民,非尔所及。以年授者,当归尔兄。”宪曰:“才用有殊,不关大小。试而无效,甘受面欺。”太祖大悦,以宪年尚幼,未之遗也。世宗追遵先旨,故有此授。宪时年十六,善于抚绥,留心政术,辞讼辐凑,听受不疲。蜀人怀之,共立碑颂德。寻进位柱国。
保定中,征还京,拜雍州牧。及晋公护东伐,以尉迟迥为先锋,围洛阳。宪与达奚武、王雄等军于邙山。自余诸军,各分守险要。齐兵数万,奄出军后,诸军惬骇,并各退散。唯完与王雄、达奚武率众拒之。而雄为齐人所毙,三军震惧。宪亲自督励,众心乃安。时晋公护执政,雅相亲委,赏罚之际,皆得预焉。
及晋公护诛,高祖召宪入,宪免冠拜谢。帝谓之曰:“天下者,太祖之天下,吾嗣守鸿基,常恐失坠。冢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乃诏宪往护第,收兵符及诸簿书等。
寻以宪为大冢宰。时高祖既诛宰臣,亲览朝政,方欲导之以政,齐之以刑,爰及亲亲,亦为刻薄。宪既为护所委任,自天和之后,威势渐隆。护欲有所陈,多令宪闻奏。其间或有可不,宪虑主相嫌隙,每曲而畅之。高祖亦悉其心,故得无患。然犹以威名过重,终不能平,虽遥授冢宰,寔夺其权也。
宪素善谋,多算略,尤长于抚御,达于任使,摧锋陷阵,为士卒先,群下感悦,咸为之用。齐人夙闻威声,无不惮其勇略。及并州之捷,长驱敌境,刍牧不扰,军无私焉。
(节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冢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
B 冢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
C. 冢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
D. 冢宰无君凌上/将图不轨/吾所以诛之以安社稷/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践阼,也作“践祚”,践即踩踏,阼通祚,即帝位,文中指孝闵帝登上帝位。
B. 进封,进授官职,加封名号。文中指宇文宪进封为齐国公。
C. 督励,督指监督、督军,励原指磨刀石,引申为磨砺、钻研,这里指监督磨砺。
D. 预,一指预先、事先,一指参与,文中指参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齐炀王宇文宪,生性通达聪敏,有气度雅量,年纪虽小,但神采端庄。
B. 太祖欲选驻守蜀地之人时,宇文宪先请,被太祖“以年授者,当归尔兄”的理由驳回,宇文宪说了一番话。太祖听后非常高兴,准许了他的奏请。
C. 晋公宇文护掌权时,对宇文宪很是亲近重用,对将帅士兵的赏罚,都让宇文宪参与商讨。这为后面宇文宪的遭遇埋下了祸根。
D. 高祖诛杀辅臣后,总揽朝政,整肃纲纪,就是对待亲人也很严苛。宇文宪常常婉转地表达政见,才得以暂时免祸,这说明他有官场智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初,平蜀之后,太祖以其形胜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
(2)乃诏宪往护第,收兵符及诸簿书等。
14. 结合全文,概括宇文宪得以不断升迁的个人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②貔(xiū)虎,貔和虎。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作用相同。
B. “貔虎噪”“鱼龙怒”,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周瑜火攻曹军时排山倒海之势。
C. “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 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6. “临古地——怀古人(事)——抒己情”,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为怀古诗。两位词人虽同游赤壁,但对古人古事的描写各有侧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足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_____”之志,也难免会“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描写烘托了琵琶女技艺高超、容貌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瑶绣,是瑶族服饰最出彩的部分,用在头饰、袖饰、襟饰、腰饰,处处见巧心。贺州瑶绣以红、绿、黄、白、黑五色丝线为原料,用黑、蓝、白布打底,与其他绣种不同,瑶绣是在中心处下针,从里往外绣;又以“反面绣”为特色,从布料反面下针,在绣品正面呈现图案。整个过程要求极精细,一旦出错,便 ① ,绣娘刺绣,没有现成的图案;如果有,也是刻在绣娘脑子里。对于有语言没文字的瑶胞来说,同瑶歌一样,富含民族审美趣味,记录了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图案,都蕴含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种绣法,都拥有一个神秘的传说,从小在母亲身边 ② ,传承人李素芳对瑶绣手艺熟稔于心。贺州瑶绣虽有两千多年历史,但因绣娘大多是“关门绣花”,所以“养在深闺人未识”。2004年,李素芳到杭州打工,看到苏绣的兴盛,很受震动,便决定回乡创业,要让瑶绣这非遗文化森林中的古木,重新开出万千花。
这些年,在政府扶持下,李素芳不断 ③ ,开发出一系列符合当下审美需求的精致绣品。2016年,李素芳创作的《瑶族盘王印章》《年年有鱼》2种刺绣图案作品,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用于商务笔记本的封面装饰。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含糖饮料可能会诱发“糖尿病”,这大家都知道,但少有人知道 ①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调查发现,一天喝一杯含糖饮料的人与不喝的人相比患高血压风险增高12%。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② ,从而使血压升高。含糖饮料虽增加了卡路里不会让人有饱腹感,所以喝这些饮料的人不会想着少吃点食物来抵消额外的卡路里,这样就导致体重的增加,而体重的增加可升高血压。此外, ③ ,其中有些添加剂含有咖啡因等成分,长期饮用会使小动脉收缩,继而导致体内血压逐渐升高。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 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B. 他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 钟扬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
D. 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次大学生奖学金总结分享会活动上,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作了主题为《奔梦路上,自强不息》的演讲,其中俞敏洪表示“钱是一个人的能力证明。当你工资比同学少一半时,你的生命已经浪费了一半”。
俞敏洪的这段话被传到网上之后,引起众多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讲钱的社会,一个人只有挣到足够多的钱才能证明他的能力强。有网友认为,谈钱不俗,但得看怎么谈。也有网友认为,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逻辑,即便俞敏洪现在身价几十亿,那他相比马云、马化腾不也是在浪费生命吗?……
面对俞敏洪发表的观点和网友的众说纷纭,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发表你的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期中校际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仁寿县22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仁寿县22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协作体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仁寿县2024-2025学年高二协作体期中联考语文半期考docx、仁寿县2024-2025学年高二协作体期中联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题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校际联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