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高考二轮复习物理实验专项练习(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点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五 曲线运动对点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五 曲线运动训练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对点训练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对点训练,共24页。
1.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所挂钩码的总质量用m表示。
(1)打点计时器所接的电源为 (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只有满足M m时,才可近似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mg;
(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保持 不变,改变,测出相应的加速度。实验画出的图线如图所示,若误差是由于系统误差引起的,则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3)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的间距分别为x1、x2、x3、x4、x5、x6、x7,测得点距如图所示。已知实验电源的频率为f,则根据逐差法导出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根据图中的点距数据及电源频率f=50Hz,则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A为滑块,B和C是质量可调的砝码,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装置水平放置.实验中该同学在砝码总质量(m+m′=m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m′的大小,测出不同m下系统的加速度,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可求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该同学手中有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质量已知且可随意组合的砝码若干、滑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为了完成本实验,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还应有( ).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天平 D.低压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所示,从清晰的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中间4个点没画出),分别记为A、B、C、D、E、F,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为OA=1.61 cm,OB=4.02 cm,OC=7.26 cm,OD=11.30 cm,OE=16.14 cm,OF=21.80 cm,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 Hz,则由此纸带可得到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 m/s,此次实验滑块的加速度a=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m为横轴,以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线,结合本实验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g取10 m/s2).
模拟训练
(2020·江苏淮安六校联盟三调)
3.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图示装置中,①是固定在小车上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部分,②是接收部分.在该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拉力,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钩码质量尽量 些.(填“大”或“小”)
(2)改变小车的质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关系图线,
①如果摩擦力不能忽略,则画出的图线为图示中的 .(填“甲”或“乙”或“丙”)
②该实验中某同学画出的图线中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2020·西安四校联考)
4.某课外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之间的关系,请完善如下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 cm;
②安装好光电门,从图中读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cm:
③接通气源,调节气垫导轨,根据滑块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可判断出导轨已调成水平;
④安装好其它器材,并调整定滑轮,使细线水平;
⑤让滑块从光电门1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测出遮光条经过光电门1和2的时间分别为△t1和Δt2,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1= (用d、s、△t1和△t2表示),并记录对应的拉力传感器的读数F1;
⑥改变重物质量,多次重复步骤⑤,分别计算出加速度a2、a3、a4……,并记录对应的F2、F3、F4……;
⑦在a-F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此得出 .
(2021·四川内江模拟)
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盒子内有8个相同的钩码,由于标识模糊,无法知道钩码的质量。为了测定钩码的质量,找到了以下实验器材:一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质量为228g的木块、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坐标纸、细线等。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如图所示,将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与电源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木块相连,细线一端与木块相连,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钩码,其余钩码都叠放在木块上;
B.使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释放木块,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记下悬挂钩码的个数n;
C.将木块上的钩码逐个移到悬挂钩码端,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操作B;
D.通过纸带算出,悬挂不同钩码个数n所对应的加速度a;
E.以a为纵坐标,n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作出a-n图像。则;
(1)该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 ( 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2)为了利用以上器材完成实验,还需要下列器材是 。
A.秒表 B.螺旋测微器. C.毫米刻度尺 D.干电池
(3)如图,为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n图象,重力加速度g=9.8 m/s2。由图可知,单个钩码的质量为 g(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此实验还可以测出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如果平衡了摩擦力,则与未平衡摩擦力相比,作出的a-n图线的斜率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21·浙江嘉兴模拟)
6.(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完成下列学生实验,必须进行阻力补偿的实验是 ;
A.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C.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在通过调整长木板的倾角来补偿阻力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小车后面安装纸带,前面挂砝码盘
B.小车后面安装纸带,前面不挂砝码盘
C.小车后面不安装纸带,前面挂砝码盘
D.小车后面不安装纸带,前面不挂砝码盘
(3)在完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截取其中一段点迹清晰的进行测量,在纸带上标注了A、B、C、D、E、F、G共7个计数点(每两个点迹标注一个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取计数点A对应时刻为0时刻,其中计数点E周边的点迹位置如图乙所示。
①将E点对应的速度在答题卷的坐标纸上描出 (其中B、C、D、F四个点相应的速度已完成描点)。
②拟合图线,根据图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
(4)在完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绘制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此图线的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长木板轨道的倾角过大
B.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C.小车与长木板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D.悬挂的砝码盘中所放砝码的总质量过大
(2022·四川巴中模拟)
7.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已知他们使用小车的质量为M,重物的质量为m,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用该实验装置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时,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坐标,加速度a为横坐标,画出的F-a图像,则小车的质量为 , 该实验中, 平衡小车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A.必须 B.不必)
(2)若实验小组同学使用的重物质量m=M,则小车的加速度a g (大于、小于或等于)
(2022·上海模拟)
8.如图(a)所示,是某小组同学“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位移传感器的接收部分,安装在 (选填“固定支架”或“小车”)上。
(2)实验中,保持 的总质量不变,改变拉力,获得多组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b)所示,图中OA段为直线。分析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图(b)中,图线AB段为曲线,该组同学讨论分析后猜测,可能主要是因为实验中小车所受的拉力没有直接测量,实验中对小车的合外力作了近似造成的。他们改进了实验装置,用力传感器直接测量小车所受的拉力,如图(c)所示,选用三组不同质量的钩码,得到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d)的①、②、③所示,其中0~t1时间内用手拉住小车使小车静止,t1时刻释放小车,小车开始运动。由图(d)推断出,在使用图(a)的装置进行实验时,要使实验误差尽量小,钩码总质量应尽量: (选填“大”或“小”)一些,你是如何推断的:
对接高考
(2016·全国卷Ⅲ)
9.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 (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 .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 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2019·全国卷Ⅱ)
10.如图(a),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Hz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表示)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结果保留2位小数).
(2020·全国卷Ⅱ)
11.一细绳跨过悬挂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有小球A和B,如图所示。一实验小组用此装置测量小球B运动的加速度。
令两小球静止,细绳拉紧,然后释放小球,测得小球B释放时的高度h0=0.590 m,下降一段距离后的高度h=0.100 m;由h0下降至h所用的时间T=0.730 s。由此求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从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得知,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100.0 g和150.0 g,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可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可以看出,a′与a有明显差异,除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外,写出一条可能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
(2020·山东高考)
12.2020年5月,我国进行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测量,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重力仪测量重力加速度,进而间接测量海拔高度。某同学受此启发就地取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步骤如下:
(i)如图甲所示,选择合适高度的垫块,使木板的倾角为53°,在其上表面固定一与小物块下滑路径平行的刻度尺(图中未画出)。
(ii)调整手机使其摄像头正对木板表面,开启视频录像功能。将小物块从木板顶端释放,用手机记录下小物块沿木板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录像的回放,选择小物块运动路径上合适的一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得到小物块相对于该点的运动距离L与运动时间t的数据。
(iii)该同学选取部分实验数据,画出了—t图像,利用图像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5.6 m/s2
(iv)再次调节垫块,改变木板的倾角,重复实验。
回答以下问题:
(1)当木板的倾角为37°时,所绘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物块过测量参考点时速度的大小为 m/s;选取图线上位于坐标纸网格交叉点上的A、B两点,利用A、B两点数据得到小物块下滑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根据上述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sin37°= 0.60,cs37°=0.80)
(2021·北京高考)
13.物理实验一般都涉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例如:
(1)实验仪器。用游标卡尺测某金属管的内径,示数如图1所示。则该金属管的内径为 mm。
(2)数据分析。打点计时器在随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上打点,其中一部分如图2所示,B、C、D为纸带上标出的连续3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则打C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vC = m/s(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实验原理。图3为“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认为桶和砂所受的重力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力。实验中平衡了摩擦力后,要求桶和砂的总质量m比小车质量M小得多。请分析说明这个要求的理由。( )
(2021·湖南高考)
14.某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量垫块厚度,示数如图(b)所示, ;
(2)接通气泵,将滑块轻放在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至水平;
(3)在右支点下放一垫块,改变气垫导轨的倾斜角度;
(4)在气垫导轨合适位置释放滑块,记录垫块个数和滑块对应的加速度;
(5)在右支点下增加垫块个数(垫块完全相同),重复步骤(4),记录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c)上描点,绘制图线 。
如果表中缺少的第4组数据是正确的,其应该是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2
3
4
5
6
0.087
0.180
0.260
0.425
0.519
参考答案:
1. 交流 远大于##>> 钩码质量m(或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小车所受合外力)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斜的角度过大(或平衡摩擦力过度) (或、) 0.497##0.496
【详解】(1)[1]打点计时器所接的电源为交流电源。
[2]设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为F,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钩码同理有
联立解得
由上式可知只有当M远大于m时才近似等于。
(2)[3]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保持钩码质量m不变。
[4] 由题图像可知a与的关系可写为
即
说明小车所受合外力大于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其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斜的角度过大。
(3)[5]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逐差法导出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6]代入数据后可得
2. BD 0.53 0.81 0.3
【详解】(1)[1].A.打点计时器通过打点即可知道时间,故不需要秒表,故A错误.
B.实验需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故需要毫米刻度尺和,故B正确.
C.本实验中可以不测滑块的质量,而且砝码的质量已知,故天平可以不选,故C错误.
D.电磁打点计时器要用到低压交流电源,故D正确.
(2)[2].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故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
[3].由△x=at2可得:
(3).对ABC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所以a-t图象中,纵轴的截距为-μg,故-μg=-3,
解得:
μ=0.30
3. 小 丙 C
【详解】(1)[1]在图示装置中,①是固定在小车上位移传感器的发射部分.在该实验中,应使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所以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钩码质量尽量小些.
(2)①[2]加速度与质量倒数的图象可知,乙是不存在摩擦力;而丙有力仍没有加速度,则说明存在摩擦力;而甲还没有施加力,就有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过度.
②[3]据在某次实验中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小车的质量一定,加速a与合力F成正比.由于OA段a-F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
得
而实际上
可见A,B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没有满足造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
4. 0.550 50.00 相等 物体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
【详解】①由图可知,该游标卡尺为20分度,精确度为0.1mm,读数为5mm+0.05mm×10=5.50mm=0.550cm;
②刻度尺;
③在调整气垫导轨水平时,滑块不挂钩码和细线,判断气垫导轨水平的依据是:接通气源后,反复调节旋钮,使滑块静止于导轨的任何位置或接通气源后,给滑块一个初速度,反复调节旋钮,使滑块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相等;
⑤根据滑块和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近似认为是滑块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则有:,则通过光电门1和2的速度分别为和,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故由
⑦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是正比例函数,故说明物体质量一定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
5. 交流电 C 49.6 0.5 变小
【详解】解:(1)[1]该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
(2)[2]为了利用以上器材完成实验,还需要下列器材是
A.由打点计时器可以计时,不需要秒表,A错误;
B.不需要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B错误;
C.打点纸带间的距离需要毫米刻度尺,C正确;
D.不需要干电池,D错误。
故选C。
(3)[3]因为没有平衡摩擦力,设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为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由图象可知,n=0时
-µg=-4.9
µ=0.5
图象斜率
解得
m=0.0496kg=49.6g
[4]测出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0.5
[5]如果平衡了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有
由此可知,则与未平衡摩擦力相比,作出的a-n图线的斜率变小。
6. BC B 2.5~3.0 D
【详解】(1)[1] A.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只要小车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小车受重力、拉力、支持力、摩擦力,要使拉力提供合力,则应用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
C.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物体受到的拉力必须等于橡皮筋的弹力,所以需要倾斜木板平衡摩擦力,故C正确;
故选BC;
(2)[2]由于小车运动过程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有摩擦力,故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安装纸带,前面不挂砝码盘,空车平衡摩擦力即可,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①[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
则E点对应的速度在坐标纸上的位置如图
②[4]根据图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因为计算有误差,所以数值在都可以;
(4)[5]实验中认为拉力就是砝码的重力,实际上,拉力不等于砝码重力,则有
联立可得
所以只有当时,才能认为拉力等于砝码重力,故造成图线的段明显偏离直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悬挂的砝码盘中所放砝码的总质量过大,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必须 小于
【详解】(1)[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则
由F-a图像斜率可知
解得小车的质量
[2]要让细线拉力提供小车的合外力,必须平衡摩擦力;
(2)[3] 重物质量m=M,对于重物
对于小车
解得
所以a小于g。
8. 固定支架 小车 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小 实验中用钩码重力G近似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F,G越小,运动时F与G的差值越小,所以实验误差会越小
【详解】(1)[1]位移传感器的接收部分,安装在固定支架上。
(2)[2][3]实验中,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改变拉力,获得多组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b)所示,图中OA段为直线。分析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3)[4]由图(d)推断出,在使用图(a)的装置进行实验时,要使实验误差尽量小,钩码总质量应尽量小一些;
[5]理由:实验中用钩码重力mg近似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F,则
m越小,运动时F与mg的差值越小,所以实验误差会越小。
9. 0.39; 图见解析; 0.45; BC;
【详解】(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应的x-t图象为曲线,由图象可知,当t=2.0s时,位移为:x=0.80m;
则由x=at2代入数据得:a=0.40m/s2;
(4)在图C中作出点(2,0.40),并用直线将各点相连,如图所示;
(5)由图c可知,当n=4时,加速度为0.78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4×0.01×9.8=(m+5×0.01)×0.78
解得:m=0.45kg;
(6)若木板水平,则物体将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则有:
nm0g-μ[m+(5-n)m0g]=(m+5m0)a;
故说明图象仍为直线,但不再过原点;并且斜率增大;故BC正确;故选BC;
点睛:本题考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要求能明确实验原理,认真分析各步骤,从而明确实验方法;同时注意掌握图象的性质,能根据图象进行分析,明确对应规律的正确应用.
10. 0.35
【详解】(1)由mgsinθ-μmgcsθ=ma,解得:μ=……①
(2)由逐差法a= 得:SII=(76.39-31.83)×10-2m,T=0.10s,SI=(31.83-5.00)×10-2m,故a= m/s2=1.97 m/s2,代入①式,得:μ= =0.35
11. 1.84 1.96 滑轮的轴不光滑,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或滑轮有质量)
【详解】①有题意可知小球下降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代入数据解得a=1.84m/s2;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对小球A有
对小球B有
带入已知数据解得;
③在实验中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会造成实际计算值偏小。
12. 0.32##0.33 3.1 9.4
【详解】(1)[1][2]根据可得
则由图像可知
则
v0=0.33m/s
(2)[3]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即
当θ=53°时a=5.6m/s2,即
当θ=37°时a=3.0m/s2,即
联立解得
g=9.4m/s2
13. 31.4 0.44 见解析
【详解】(1)[1]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有
(2)[2]每隔4个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故两计数点间有5个间隔;故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则有
(3)[3]设绳的拉力为T,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对桶和砂,有
对小车,有
得
小车受到细绳的拉力T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F,即
可见,只有桶和砂的总质量m比小车质量M小得多时,才能认为桶和砂所受的重力mg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力F。
14. 1.02 0.342(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均算对)
【详解】(1)[1]垫块的厚度为
h=1cm+2×0.1mm=1.02cm
(5)[2]绘制图线如图;
[3]根据
可知a与n成正比关系,则根据图像可知,斜率
解得
a=0.342m/s2
相关试卷
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对点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对点训练,共20页。
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点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点训练,共17页。
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对点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微专题-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对点训练,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