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解析版).docx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原卷版)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原卷版)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原卷版)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解析版)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解析版)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知识讲解答题思路实战演练原卷版docx、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命题趋势知识讲解答题思路实战演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概括文章内容(精讲篇)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必考内容,一般考核分析和评价文中的观点,根据文 章的内容作出合理的判断等,注意积累常见的知识,总结常见的错误类型。
    一、判断作者观点态度
    1.把握文本思想内涵。文本的思想内涵体现在文本论证的观点和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上,把握文 本的思想内涵,可以从段落入手,根据各段落论证的观点来确定。
    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除了体现在具体的论点上,也体现在论据上,所以把握作者的 观点态度可以从论据入手,根据论据体现的意思来确定作者的思想等。
    3.合理推断思想观点。能够体现文本思想内涵的作者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依照文本内容进行适当延展的思想观点,就需要考生对文本中体现的观点态度进行推断后得出,这就要注重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从是否绝对化、是否符合文本的整体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
    二、四步解答合理推断
    1.立足全局,整体解读。虽然一些推断题中的观点无法直接从原文找到,但是只要依据文本,在解读上认真分析,还是能够找到正确答案的。
    2.分析餐料,把握观点。论述类文本选用的材料包括事实材料和征引的文献资料等。分析这些材料, 正确理解其本身的意思和其在文中的作用,便成了推断作者观点的重要手段。
    3.梳理信息,准确判断。梳理有关信息,如有些内容是文本有的,有些内容是文本没有的,属于命题者强加的;有些内容是作者的观点,有些内容是别人的观点。
    4.识别陷阱,辨清关系。注意各种逻辑关系方面的陷阱,如部分与整体、已然与未然、原因与结果、前期与后期等,全面整合,从而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
    三、考点对比探讨分析
    对一些考生来说,论述类文本第 1 题和第 3 题好像区别不大,其实这两道题考查的重点不一样,相应的答题方式也有本质的区别。
    1.考查内容的区别:第 1 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查考生对文中概念、句子的理解以及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第 3 题考查考生概括文章内容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2.答题方式上的区别:第 1 题侧重对概念和句子的考查,对读时重点应该放在句子上。第 3 题侧重对文意的考查,选项对应的是文章某一部分的内容,甚至考查运用文中的观点解决文外的问题。
    许多考生在面对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由于对阅读材料有陌生感甚至排斥感,不是静下心来细致认真地阅读文本,而是习惯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用这种方式解题,每做一道题目甚至是每看一个选项,都要把全文浏览一遍,希望从文本中检索到与本题、本选项有关的内容,如此一来,做完整个阅读题可能要把全文浏览检索多遍,白费时间;此外,由于每次浏览检索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这样难免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对选项判断的偏差,从而造成答题的失误。
    一、为了快速、准确地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建议分两步完成读文过程
    第一步 阅读全文,勾画词句
    1.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
    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1)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会在文中频繁出现)
    (2)年代时间(多依次出现)、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及范围限定词(如:多数、少量、部分、几乎、凡、凡是、所有、全、都、仅仅等)
    (3)重要的修饰、程度限制性词语(如:基本、根本、十分、非常、总共等)
    (4)已然与未然(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现在、了、将等)、或然与必然(如:假如、可能、如果、或许、预计、一定、必然、肯定等)
    (5)代词(这、那、它、其、此等)
    有助于厘清文章思路和论证对象逻辑关系的词语
    (1)因果(如: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
    (2)转折(如:但是、反而、可是、却、然而、不过等)
    (3)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
    (4)分类分层(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5)举例子(如:例如、如、比方说等)
    2.勾画出文中重要句子
    (1)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
    (2)作论据的句子: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3)揭示文章思路、结构的句子: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总分、并列、对比、递进、点与面等)的标志性句子(如“首先……其次……”等);每段的开头句、结尾句
    3.简短批注
    对重要词语、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表因果关系的句子,对具有厘清结构、区分层次、暗含材料与观点关系等作用的句子,做简短批注,为进一步阅读作准备。
    第二步 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勾画诸多要点为整体把握文章思路及内容作准备。
    1.理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厘清文章是如何围绕论点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某一重点段落各分句间的逻辑结构和逻辑层次,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语句之间和段落之间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念到运用等。论述类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层次,往往会有一些明显的语言标志;即使有些文章没有明显的标志,我们也可以依据段落之间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梳理。
    2.会文意,释观点
    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等等。
    要注意的是,论述类文本中常会出现一些表达不同观点、表明不同态度的句子。阅读时,要根据语境判断不同观点、态度的持有者,并在此基础上,对在文中出现的不同观点、态度作比较分析(对立的作正误辨析,相近的作差异辨析),这是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有效手段。
    3.理材料,定意图
    论述类文本中运用的材料包括事实材料、征引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这些材料,有的用来佐证作者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发表某种新见,有的用来反驳某种观点。论述类文本在引述材料之后,往往会对这些材料作出分析评价,这些分析评价通常体现出作者的观点倾向。整体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考生应该首先在文中用醒目的记号标出这些材料以及作者对材料作议论评述的文字,或者根据作者的议论,摘录关键词句,在文本旁批注出作者运用这则材料的意图。
    二、论述思路常见的设错点
    1.段内思路层次错误,弄错句子之间的关系,如把并列说成因果,把充分条件当成必要条件。
    2.全文思路层次错误,弄错全篇各段之间的关系,不清楚行文思路。
    【真题解读】
    (2020·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答案】1.C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错误;从第三段“‘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中可见,“社会伦理制度”在家庭伦理规范之上。
    B项,“‘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表述有误,“古代社会特有的”不准确。根据最后一段“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突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可见,现代社会中,“孝”仍有其家庭伦理意义;
    C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
    故选C。
    【对点训练】
    (2021·全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选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但是,熟人社会并非仅仅是信息对称,在费老那里,传统的乡村社会是乡土社会,也是熟人社会,这个熟人社会不仅信息对称,而且有公认一致的规矩,以至于语言沟通都变得不必要了。这种信息全对称以外的公认一致的规矩,可以称之为“地方性共识”。地方性共识包含价值与规范,是农民行为的释义系统和规范系统,由其形塑的农民的行为逻辑,我称为乡土逻辑,这种乡土逻辑的重要特点是中庸、平和、不出头,是一种实用理性的态度,不认死理、不走极端、不钻牛角尖,人云亦云,大家都这样做,自己就这么做了。
    丧失地方性共识的熟人社会或许仍然是信息全对称的,但农民的行为逻辑却会演变成荆门农民讲的“怕饿死的会饿死,不怕饿死的不会饿死”。这话的意思是,在村庄公共品供给中,尤其是农田灌溉时,有人想搭便车,不愿出钱出力,因为他了解还有人比他更需要灌溉,且更担心灌溉不上粮食无收的严重后果,这些更需要灌溉的或更胆小怕被饿死的人出钱出力,提供了诸如灌溉一类的公共品,不怕饿死的人就搭便车免费获得了公共品。这样一来,村庄中公益心高的农户或胆小怕被饿死的农户就成为每次公益行动中其他村民期待的对象,这些人在每次公益行动中都被期待出钱出力,其他人则从中受益。这些出钱出力者,要么利益受损,要么受益最少,他们很快就成为村庄的边缘人,因此首先成为“被饿死的人”,他们无力再来供给公共品,那些不怕饿死的人最终也无便车可搭,村庄生产生活的基本公共品无法供给,所有人的利益受损,所有人都因为没有灌溉粮食无收而“饿死”。
    也就是说,在缺少公认规范,离开乡土逻辑的情况下,信息全对称的熟人社会,每个人都算计他人,结果是人人利益受损,社会基本秩序无法维系。在当前中国一些农村,村庄信息仍然全对称,但地方性共识却已经瓦解或陷入变动中,新的共识尚未定型,乡土逻辑也在蜕变。熟人社会的含义已有变化。
    19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流动的增加,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农民就业多元化,收入已经发生分化。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民收入一半以上来自村庄以外,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村庄结构解体,村庄边界日渐模糊,村庄社会出现了多元化和异质性的增加。过去习以为常甚至无须语言沟通的地方规矩解体,村民的就业、收入、交往、兴趣、品味、秉性、需求都出现了差异,过去无拘束的交往减少了,村民越来越难以接受之前熟人社会中缺乏退出机制的串门聊天。不仅在规范上,而且在信息沟通上面,村庄也出现了与之前熟人社会大不相同的逻辑。这样一种行为逻辑,即构成半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既不同于传统乡村社会又不同于现代城市社区的中问状态。
    吴重庆将当前农村社会称为“无主体熟人社会”,所谓无主体,一是农村中青年大量外出务工经商,不在村里,村庄主体丧失;二是农村社会已经丧失过去的自主性,变成了城市社会的依附者。吴重庆对村庄主体的强调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他在较为实体的层面理解农村“主体”,他认为,随着中青年农民这个社会主体周期性进城和返乡,相应地,村庄也周期性地呈现出熟人社会的部分特征。熟人社会丧失主体的深层内涵还包括农民对村庄失去主体感。这种主体感就是费老所说的农民与乡土的利益关联、情感眷恋和价值归属,主体感就是“我们感”,它融发了人们对村庄的责任与关切,这可能与农民在不在村没有关系:有主体感时,远行千里依然心系故土,飞黄腾达要衣锦还乡回馈父老,最终还要叶落归根;丧失主体感后,即使身在村内心也在村外,村庄如何与己无关,自己得意失意也与村庄无关。这是半熟人社会区别于熟人社会的又一重要内涵。
    (选摘自贺雪峰《新乡土中国》乡土本色半熟人社会)
    1.根据材料二归纳总结半熟人社会区别于熟人社会的重要内涵。
    【答案】1.①“地方性共识”的逐步丧失,村庄传统规范越来越难以约束村民行为;
    ②行为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在规范上,而且在信息沟通上面,出现了与之前熟人社会大不相同的逻辑:既不同于传统乡村社会又不同于现代城市社区的中间状态;
    ③农村社会“主体感”的丧失。这不仅仅是实体层面“主体”的丧失,还包括深层内涵。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中“过去习以为常甚至无须语言沟通的地方规矩解体,村民的就业、收入、交往、兴趣、品味、秉性、需求都出现了差异,过去无拘束的交往减少了,村民越来越难以接受之前熟人社会中缺乏退出机制的串门聊天”,可知“地方性共识”的逐步丧失,村庄传统规范越来越难以约束村民行为。
    根据“不仅在规范上,而且在信息沟通上面,村庄也出现了与之前熟人社会大不相同的逻辑。这样一种行为逻辑,即构成半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既不同于传统乡村社会又不同于现代城市社区的中问状态”,可知行为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在规范上,而且在信息沟通上面,出现了与之前熟人社会大不相同的逻辑:既不同于传统乡村社会又不同于现代城市社区的中间状态。
    根据“重庆将当前农村社会称为‘无主体熟人社会’,所谓无主体,一是农村中青年大量外出务工经商,不在村里,村庄主体丧失;二是农村社会已经丧失过去的自主性,变成了城市社会的依附者”“熟人社会丧失主体的深层内涵还包括农民对村庄失去主体感”“这是半熟人社会区别于熟人社会的又一重要内涵”,可知农村社会“主体感”的丧失。这不仅仅是实体层面“主体”的丧失,还包括深层内涵。
    【实战应用】
    (2021·北京海淀·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办。会上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三星堆古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据了解,考古工作者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间,新发现了六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据统计,这六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眼部有彩绘铜头像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有不少是全新的器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中最让考古学家感到新奇的是一尊与象牙交错在一起的青铜器,它下部是一个铜人,上部则顶着一个尊型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陈显丹告诉记者:“无论是拴在尊上的那条龙,下面小人雕的纹饰,还是它手指头完全交叠在一起的独特手势,都是一个全新的造型,让整个物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庄严性。”陈显丹推测,解开这个器物身上的谜团,也许就能窥探古蜀人在宗教信仰上的复杂性。这些新器形与中原文明、古蜀文明自我创新均有联系,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材料二】
    3月19日下午,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发掘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据介绍,发掘工作秉持“①_______,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②_______”的理念,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形成考古、保护与研究联合团队。此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冉宏林介绍:“从人员编制、专家建构到设施设备配置及具体工作操作这一系列流程,每个环节都有文物保护人员参与,为出土文物‘保驾护航’。此外,还有30多家单位也参与了此次发掘工作。不同单位的多学科研究人员不仅参与考古发掘,还参与多学科研究方案的设定、样品的采集等,避免出现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两张皮”的不利局面。”考古工作者还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等等,在多学科、多机构的专业团队支撑下,构成了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保护的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水平。
    【材料三】
    北京大学考古文学院教授孙华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这次新发掘系主动发掘,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这令他对考古成果充满期待,一些未能解决的学术问题,这次应该能解决。三星堆目前出土的文物多用于宗教、祭祀活动。1号坑的青铜人像等器物表现出祖先崇拜,2号坑的太阳形器表现出太阳崇拜。这两个“祭祀坑”表明三星堆文化时期的社会是王权和神权并存,这一点在后来的金沙遗址中得以延续,也在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其他文化中有所体现。不过,三星堆中常见的眼形器(如“青铜纵目面具”)并不见于上述文化中。③______。或许因为太阳崇拜,代表光明的眼睛成为了图腾之一。不过,关于三星堆的青铜纵目面具,还有其他一些说法。《蜀王本纪》说古蜀地“是时人萌,椎髻左衽,其目纵”。纵目作为特征被提及。现在有学者认为,古人眼睛突出可能是因为患有甲亢,这在缺碘的山区是一种常见病。面具的这种“纵目”造型不过是一种艺术的抽象化,是百姓对先祖的图腾化想象。更多文物的出土,有助于为这一问题提供更多解释。当然,无论是“太阳崇拜说”还是“图腾化想象说”,都反映出蜀地当时存在的特殊文化观念。
    表1:三星堆祭祀坑二号坑出土独立眼形饰件统计表(部分)
    1.从上面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此次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具有 , , 等特点。
    【答案】1. 出土文物器型新 发掘准备充分、过程科学 发掘工作质量高、水平高(发掘意义大、研究价值高)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说的是三星堆研究成果,重点说明了“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有不少是全新的器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材料二主要说的是考古发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了考古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水平”。
    材料三主要说明此次考古是“主动发掘,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介绍了三星堆“眼形器”的大量出土反映了蜀地当时存在的特殊文化观念。
    (2023·河北保定·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是保留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一面镜子,其独特的造字方式,映射出古人认识世界、表达意愿的途径和方法。汉字的创造和使用,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
    我们可以从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个角度揭示先民造字与用字的特点。一个汉字可以用一幅图画表示,或源于日常生活,或源于自然山水,也可以源于人体自身。透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窥探其中的深意。从字形看“夺”(奪)的造字义:“奎”表示鸟展翅欲飞,“寸”就是右手,整体表示手里抓着的一只大鸟一下子飞走了。其蕴含的特征义是“失落,离开”,“夺”的所有词义都由此展开。校勘学术语“夺文”指文字脱落;“泪水夺眶而出”,指泪水离开眼眶;“夺目”指目光离开原来所视之物,即目光转移。失去与夺走这两者本质上是一体两面,使一方失去的手段,便是另一方进行逼迫或夺取。夺走对方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使对方丧失原有的东西。“失落——丧失(使失落)--夺取(使对方丧失而自己获得)”,这就是古人思考的线索。
    “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只手拿着一个贝壳,后来表示在路上捡到一枚贝壳。“贝”在远古时代曾是通用货币,“拾贝”是一种获得,更是一种快乐与满足,是一种心理预期与实际获得的吻合。古人用所经历过的生活场景表达获取之义,也表达心理上“相亲和”“相契合”的意思。如此,我们就可以准确理解“得计”“得意洋洋”“得心应手”等众多复音词和成语的含义了。
    大多数汉字呈现出来的图画是传达意义的载体,而不是意义本身。我们从造字中提取出抽象特征义,就会明白古人是如何用具体表达抽象、用客观表达主观、用物质表达心理的。掌握了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模式后,古人主要使用两种方式来运用它:在字词上,运用偏旁创造大量同源词等;在词义上,运用联想和类推使一个字发展出多种词义。
    首先来看同源词。一幅画是一个字,创造出的意象就是单个字义。如果每个字都这样画,不仅费工夫,有些也无法画出。古人采用提取抽象特征的方法,把一系列相关事物共用同一个象形字做偏旁,加上类属偏旁,从而产生一组同源词,表达对一类事物的认识。
    比如,“吕”就是一个取象人体的字,画的是一节节脊椎骨相连的样子,其特征就是“相连”。先民从人体脊椎骨的形象联想到其他具有同类特征的事物:把一节节铺排下来的屋檐叫作“梠”,把成片的野生谷子叫作“稆”,把一户户人家构成的里巷叫作“阔”,把人跟人结伴叫作“侣”。这些被称为“同源词”,也是“同源字”。这是一种根据事物抽象特征创造新字的造字法。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如何能够联系到一起?靠的是高超的联想,联想的纽带是这些事物或动作的抽象特征。运用偏旁部首合成形声字,尤其同源字,是造字中普遍运用的最为经济便捷的手段。
    其次,一个字为什么有许多含义?这些义项是怎么联系的?汉语词义的演化最能展示古人在用字上丰富奇妙的联想,而这个联想是有规律的,是用原始造字义抽象出的特征贯穿诸多义项。例如,“候”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瞄准箭头射向靶子。箭头射到靶子上,必须目光集中到靶心,就是瞄准。这是其造字义,其用字义就是目光对事物的瞄准,也就是“察看”。目光接触的对象不同,含义则发生变化,由此,古人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目光瞄准敌人及其军事设施,就是伺望、侦察,双音词有“侦候”“刺候”“斥候”等;目光瞄准下属及其管理对象,就是监视、督察,双音词有“候望”“逻候”“虞候”,督查和实施督查的官吏也都称“候”;目光瞄准宾客,就是迎接、问候,组成双音词“等候”“守候”“问候”“恭候”等的“候”即是此含义;目光瞄准其他特定对象,就是观察,对病人的观察,就是候诊、候脉,转为名词,有“征候”“症候”等;目光瞄准天空,就是观天象,占验、测算,转为名词,“候”表示时令、时节、天气,有“气候”“节候”“时候”“岁候”等并列双音词。可以看出,“候”的核心义是“察看”,即目光对事物的关注。古人以最适合他们的认知方式,画出一幅简单且可理解的外界图像,图像的运用则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射箭需要目光对准,就是注视,而目光从箭靶子移到其他事物,就产生了一系列义位。先民用这种认知体系来指代周边相关事物,这是词义间产生联想的关键环节。为什么“候”的构词能力强?因为人无论干什么都离不开眼睛观察,都离不开注视。
    2022年,《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明确把“加强汉字阐释,揭示汉字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列为“促进古籍资源普及推广”的重要工作内容。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的溯源与演变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汉字怎样形成?字形往往记录本义,这是对词义来源的探讨。第二,词义怎样发展?词义的引申往往有迹可循,这是对词义演变路径的追溯,也涉及词义发展过程中新字形的产生。
    汉语溯源研究的目的是挖掘出汉语造字、用字、构词与意义演变中呈现的独特思维模式和认知理念,揭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期望相关研究能够进一步激活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活性学术因子,汲取养分,赋予传统学术以更多现代意义,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交融,开展语言学史和社会文化史的多层级和多维度研究。
    (摘编自王云路《汉字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
    1.汉字溯源有什么意义?试依据文本作简要归纳。
    【答案】1.①通过汉字溯源,了解造字法,可以认识古人认识世界、表达意愿的途径和方法;②通过汉字溯源,可以认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③通过汉字溯源,开展语言学史和社会文化史的多层级和多维度研究,实现传统与现代交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由原文第一自然段中“汉字是保留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一面镜子,其独特的造字方式,映射出古人认识世界、表达意愿的途径和方法”可知,通过汉字溯源,了解造字法,可以认识古人认识世界、表达意愿的途径和方法。
    ②由原文第一自然段中“汉字的创造和使用,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可知,通过汉字溯源,可以认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
    ③由原文最后一自然段中“期望相关研究能够进一步激活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活性学术因子,汲取养分,赋予传统学术以更多现代意义,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交融,开展语言学史和社会文化史的多层级和多维度研究”可知,通过汉字溯源,开展语言学史和社会文化史的多层级和多维度研究,实现传统与现代交融。
    种类
    主要形制特征
    数量
    菱形眼形器
    直边,作斜坡形,中部眼球呈圆形凸起,四周下凹
    71件
    勾云形眼形饰
    中部为圆角方形外凸瞳孔,眼角作勾云状
    8件
    铜眼泡
    表现瞳孔,有圆柱形、扁泡形、圆角方形等种类
    33件

    相关试卷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基础 创新 实战练习):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基础 创新 实战练习),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基础创新实战练习原卷版docx、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3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基础创新实战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命题趋势知识讲解答题思路实战演练原卷版docx、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命题趋势知识讲解答题思路实战演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1 筛选整合信息(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1 筛选整合信息(命题趋势 知识讲解 答题思路 实战演练),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1筛选整合信息命题趋势知识讲解答题思路实战演练原卷版docx、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1筛选整合信息命题趋势知识讲解答题思路实战演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