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回归课文立意谋篇出佳作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490143/0-17335793139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回归课文立意谋篇出佳作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490143/0-17335793140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回归课文立意谋篇出佳作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490143/0-17335793140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回归课文立意谋篇出佳作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回归课文立意谋篇出佳作,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佳作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主题表达
写文章总是要表达一定的主题。通常来说,文章的主题有直白的,有含蓄的。不管是直白的还是含蓄的,主题都是明确的。同时,在表达主题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技巧。
为了做到主题明确,下笔之前先在心中想好:我要表达怎样的主题。这正是俗话说的“意在笔先”。课文中的文章没有一篇不是这样写出来的。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技巧。
(一)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开篇直抒胸臆,点明文章主旨,这样的主题表达简洁明快,能够迅速带领读者直接进入文章的意境。这样的课文非常多。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朱自清)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的四季》刘湛秋)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猫》郑振铎)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茅盾)
……
这些课文开篇简洁,或者点题,或者抒情,或者总领下文。我们在写考场作文时,就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来表达主题。
(二)卒章显志,回味悠长
文章结尾三言两语议论抒情,点明主旨,突出主题,这就是卒章显志。它的好处是对全文的事件做了总结升华,突出事件的意义,能给人启迪,让人回味悠长。
比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写道: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这类卒章显志式的结尾也非常多,比如课文《散步》《秋天的怀念》《狼》……
在中考作文中,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主题。
(三)如盐在水,韵味无穷
文章主旨表达比较含蓄,如同盐融化在水中,不露一点痕迹,但是却让人能感觉到。这种情况在小说和散文中最常见。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往往含而不露,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回味空间,也让文章更加耐人寻味。
比如课文《故乡》《孔乙己》《变色龙》《昆明的雨》《壶口瀑布》《济南的冬天》《我的叔叔于勒》……这些课文的主旨都非常含蓄,阅读全文后都能令人久久回味。
我们中考作文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写成散文或者小说,委婉含蓄地表达主旨。
【典例】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
请以“多一点 ”为题,写一篇文章。
【佳作赏析】
多一点善行
天气热得像发了狂。大街上匆匆走过的人群,有人撑着伞,有人戴着帽,有人顶着毛巾,有人把包或文件夹举在头顶上……无论男女,无论哪种情形,一律都是汗流浃背。
老武打着赤膊,头上一顶草帽,肩上披条湿毛巾,在吆喝:“西瓜!西瓜!又大又甜的西瓜!”他的妻子坐在拖拉机旁边,头上顶着毛巾,也帮忙招呼。可是,天太热,谁也不愿停下急匆匆的脚步,都想一头扎进屋里,快点打开空调。
一大早从家里开了几个小时车赶来。又热,又累,又饿,又急,老武感觉自己快要被太阳晒化了。他多么渴望这大街上的人能停下来问一问他,哪怕不买,也比看都不看一眼要好。
终于,有个人瑟瑟地向老武的瓜车移动脚步。满眼带着惊恐,看不出是男是女,浑身上下罩着厚厚的破烂衣衫,一看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混搭”。不知道是汗水,还是尿渍,大片大片湿漉漉的。显然,这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流浪者。动作迟缓,一步一停,犹犹豫豫,一股浓浓的怪味悄然飘进老武的鼻孔。
老武稍稍犹豫了一下,似乎很意外。马上他就镇定下来,一把抓起西瓜刀,弯腰捞起一个西瓜,托在左手中,咔嚓一刀,一分两半。递给妻子,示意端给流浪者。
妻子接在手中,却不动。
“赶快啊!”老武催她。
“我……我……”妻子显出为难和恐惧。
老武明白了,急忙端着手里的半个西瓜,脚步匆匆地走向流浪者,双手捧着递给那人。
流浪者一惊,犹豫了一下,一把抢过老武的西瓜,转身就跑。转过街角消失了。
老武回到车边,扯下肩头的毛巾擦汗。
“师傅,西瓜咋个卖?”一个浑厚的男中音。
“两块一斤。”
“好,我全买了。”男人递过一张名片,“按照这个地址送过去,那里会有人付钱。从明天开始,你家的西瓜都送到我们这里来吧。”说完,转身上了汽车。
老武不认得那是一辆豪华汽车,但是,看车身这么亮,就知道一定不是一般的车。
老武夫妻不知道,正是他们刚刚给流浪者送西瓜这一幕,被车上的人看到了,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本文颇像一篇微小说。作者截取生活中一个简短的画面,通过卖西瓜的师傅老武的一个小小善行的回报,告诉了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在世,要多一点善良,因为善有善报。
作者不议论,不抒情,只是娓娓道来讲故事,文章的主题就蕴含在作者的故事中,读了让人久久回味。这正是“如盐在水”不露痕迹,却“韵味无穷”的写法。
(四)层层深入,酣畅淋漓
随着文章推进展开,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或者抒发的情感也是层层深入,让人越看越想看,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这类课文在课本中也很多,比如《安塞腰鼓》《创造宣言》《皇帝的新装》《阿长与》《藤野先生》……
中考作文如果能借鉴层层深入的手法表达主题,一定也能让你的文章拔得头筹。
比如,作文题: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有位同学写的是“读书之乐乐无穷”。文章内容写道:
幼儿园时,第一次拿到书,看书上花花绿绿的图画非常喜欢。照葫芦画瓢,涂鸦也快乐。
小学三四年级,自己可以阅读了,每次捧起书来就陶醉其中。
如今,到了初中,读的书更多,眼界更加开阔,从书里学到的道理,让自己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畅想未来,要像王亚平那样飞向太空,并为此时刻准备着。读书让人成长,铸就快乐人生。
⟡战术归纳
跟着教材学写作,从主题表达方面看,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考点二 构思布局
如何构思全文,布局谋篇?我们也可以在课文中得到一些借鉴。需要注意的是,课本中的课文很多,这些课文体裁不同,来源不一,我们要结合作文题目的要求,恰当地进行模仿借鉴。
(一)列小标题
列小标题是我们作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布局谋篇的形式。它比较适合用多件事或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表现主题的文章,课文《邓稼先》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列小标题的好处是一个小标题写一个方面,独立成一个部分,不用考虑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同时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结构分明。对于考场作文来说,也比较新颖一些。
【典例】钥匙,可以是开锁或上锁的工具;钥匙,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门径;钥匙,还可以是……看似平常的钥匙,有时却意义重大。
请以“钥匙”为题,写一篇文章。
【佳作赏析】
钥 匙
漫漫人生路,艰难常在,困苦常在。但在这茫茫风雨中,我时常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只因我手中紧握着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坚持。
皑皑冬雪·奋起
寒冬,漫天飞雪。刺骨的寒风掀起桌上那张我不忍直视的试卷,猩红的分数似利剑般直刺向我心中。“别难过,还有机会。”母亲宽慰道。我望向窗外的飞雪,忆起凌霜傲雪的红梅,重绽往日的笑颜。“妈妈放心,下次我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伴着窗外的皑皑冬雪,我紧握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坚持,开始埋首书案前,誓在这漫天飞雪中奋起。
荫荫佳木·启程
暖春,草木萋萋,吹拂过绿叶的风格外温柔。“哐当!”我又一次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与大地母亲来了个亲密接触。“别练了,歇歇吧。”爷爷疼惜地将我扶起,拍了拍我身上的灰。我看着翻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咬咬牙,再次骑了上去。一米,两米……十米,二十米!我成功了!我停下来骄傲地望向爷爷,又看向身旁的荫荫佳木。伴着暖暖的春风,我紧握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坚持,再次骑上自行车,誓在这如画的春光里启程。
炎炎烈日·前行
夏日,骄阳似火,没有一丝云,没有一点儿风。在一千米的跑道上,我挥汗如雨,奈何疲倦终迫使我放慢脚步。“别放弃,加油!快冲刺!”老师的鼓励回荡在耳畔,热切的目光浮现在眼前。是啊,要坚持!三年的努力不能付诸东流!
我用力摆动双臂,抬起已经麻木的双腿向终点冲去。当裁判宣布我的成绩后,我兴奋地望向老师,老师也欣慰地对我笑着。望向空中的炎炎烈日,我知道,我一直紧握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坚持,誓在这酷热如火的日子里奋力前行。
时间似白驹过隙,三年韶光转瞬即逝。我站在岁月的路口,看时光泾渭分明。然无论前行的路是否荆棘密布,我都紧握着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坚持,取星辰之辉耀四方,豪饮大泽河渭汤汤,用“坚持”这把钥匙打开成功之门,谱写我人生的璀璨华章!
题目本身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开篇点题:他的成功的钥匙是坚持。然后用三个小标题,从三个季节写出自己的坚持,形式上很新颖,每个小标题也是独具匠心。语言优美,每个模块都注重语言的对称性和完整性。
(二)写成书信
日常生活中也许我们使用书信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但还是能接触到一些公开信、感谢信等。我们语文课本中也有这样的课文,如经典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如果我们在作文中能借鉴课文这种写法,把普通的几段文字写成书信,也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佳作赏析】
书山有路无捷径
小妹:
你好。
中考即将来临,我听说你有点打退堂鼓——感觉自己考不上心仪的学校,不想努力了——准备花高价上私立学校。你怎么能这么想呢?
你听说过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吧?其实,在我看来“书山有路”却“无捷径”。学习如同登山,想要攀登上高耸峻峭的山,就只能咬紧牙关,脚踩布满杂草泥泞的石阶,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上去。
你不是常常跟我说,很羡慕王亚平,觉得她很风光。可是,你知道王亚平有多努力吗?
当初王亚平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期间,散步时偶遇杨利伟。她问了一个问题:“当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杨利伟只回答了两个字:“学习”。看似普通的两个字实际上并不普通,看似风光的航天员背后,其实付出了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努力。
王亚平说,入队第一年,要系统学习空气动力学、天文学、高等数学、航天医学等30多门课程。“知识储备就像盖房子,要一点一点来,没有捷径可走。白天排满课程,晚上写作业、预习、复习,书桌上的台灯从没在深夜12点前熄灭过。”
看看王亚平,她光彩背后付出的努力真让人钦佩!别的不说了,单是她“书桌上的台灯从没在深夜12点前熄灭过”不就很能给我们启示吗?
“知识储备就像盖房子,要一点一点来,没有捷径可走。”你的成绩虽然不够理想,但还是可以努力啊,要像爬山那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相信经过中考前的全面复习,一定能给你带来不错的“积累”,助你成绩提升。
书山有路无捷径,只要脚踏实地,沿着正确的道路一步一步往上爬,就一定能攀上山顶。
你现在已经站在了半山腰,道路就在眼前。只要勇敢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更上一层楼。别想着学习偷懒走捷径,那样就好比从小路登山一样,看似比登山的大路方便,节省力气,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充满了隐患。不是道路不通,半途而废,就是路上遇野兽、绝壁、险峰,不仅不能比走大路早到山顶,还常常会迷失在森林里。
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正是因为他对学习、工作的脚踏实地,不另走“捷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到达成功的彼岸。
相信我吧。书山有路无捷径,让我们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用知识点亮自己的浩瀚星空!
加油!祝你考上心仪的学校。
表姐
5月25日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题目即论点。无论观点,还是论证过程,并不新鲜。但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书信体,不落俗套,娓娓道来,很有新意。
题目化用名言警句,新颖别致。内容则通过书信的形式,恰似进行面对面聊天,说理通俗易懂,让人感到亲切,也让人更容易接受。文中巧妙地引用王亚平的事例和话语论证,又引用鲁迅的名言加以论证,使得说理很透彻。
采用书信体,避免了一般议论文的呆板,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写童话或寓言故事
在作文构思谋篇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课文中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把作文写成精短的童话,或者寓言小故事,这样的作文也会更加新颖一些。如课文《皇帝的新装》《伊索寓言二则》《杞人忧天》等都是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借鉴的。
(四)改写经典诗文
如经典课文《女娲造人》。《女娲造人》原是文言文,只有几句话:“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人也。”
袁珂先生进行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这几句话改写成白话文故事。我们在写作文时,如果题材合适,一样可以用改写经典诗文的方法完成作文。
⟡战术归纳
课文都是经典作品,值得我们模仿、借鉴的方面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列举了几个简单易学的方面,概括起来如下:
更多的构思布局的技巧不可能一一穷尽,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仔细揣摩,借鉴课文构思布局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考点三 锤炼语言
文章语言的锤炼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向课文学习借鉴。
(一)朴实无华说事情
在写人叙事性的文章中,我们往往不需要使用那些华丽的辞藻,只要把事情说清楚,让事件本身包含的真情打动读者。比如《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散步》《藤野先生》等。
这些课文作者抓住事件本身,通过叙述事情,让真情自然流露,真切动人。阅读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发现文中很少有华丽的辞藻,也很少使用修辞手法,就是平平常常的语言。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根据文章内容来确定采用怎样的语言风格。
(二)准确凝练写人物
所谓准确凝练写人物,就是在写人时要做到准确凝练。无论中考作文还是平时作文,往往都要写人记事。我们在写人物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或某一细节,准确传神地写出人物的特点。
如我们学过的课文《背影》,作者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那一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里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把人物行为的细节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那种舐犊之情。
再比如我们学过的课文《故乡》,其中有这样的几处精彩的人物描写: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个句子中“迎着”和“飞出”动词使用极为准确简明。“迎着”写出了母亲的喜悦,“飞出”写出了侄儿的动作轻快和心情兴奋,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这里抓住闰土的动作、外貌、神态等细节,对闰土形象的刻画特别生动。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这段文字中,作者抓住杨二嫂的语言来描写,寥寥数语就把杨二嫂的尖酸刻薄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中考作文题中,对于那些写人的题目,比如,2022年江西中考作文题“在初中语文课文中选择一位你尊敬的人物作为对象”“讲人物故事”,2016年江西中考作文题“那个影响了我的人”,都可以借鉴上述的课文中“准确凝练写人物”的写法。
(三)绮丽妩媚绘景物
我们观察景物,往往是立体的,既有视觉,也有听觉,也有触觉、嗅觉,等等。所以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往往也要从不同的感官角度去写,同时要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也需要运用一些华丽的辞藻极力铺陈渲染。
如我们学过的课文《壶口瀑布》: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把壶口瀑布的雄壮姿态展现在读者眼前。
还有如《一滴水经过丽江》《溜索》《社戏》等文中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使用生动形象的词语,从不同感官角度入手,把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借鉴以上这些写法。
⟡战术归纳
我们向课文学习借鉴,但一定要和具体的作文题目、要求结合起来。不同的作文题目要求,适合使用不同的语言。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三、《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七下),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骆驼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六、《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八上),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昆虫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探究 学案 九、《艾青诗选》:如何读诗(九上),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艾青诗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