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走进衬托手法 感受张力之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走进衬托手法 感受张力之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结合诗词内容,了解衬托这一表现手法。(教学重点)
2.掌握衬托这一表现手法,并能在诗词中灵活运用。(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进入语文微课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衬托这一表现手法,感受其张力之美。
讲授新知
(一)经典引领 感知方法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代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将水深与情深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原来写桃花潭水之深是为了衬托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什么是衬托。
衬托是根据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种事物来陪衬另一种事物,使后者更突出。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
1.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等。
如: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强调了诗人感受的强烈,加强了抒情氛围。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以上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两色为基色,点染了紫色、红色,使得诗的意境以低沉的调子映入人们眼帘。在用凄厉的角声,喑哑的鼓声,传达一种悲壮的声音,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不好的”衬托“好的”等。
那么常见的反衬手法有哪些呢?
(1)动静衬(声寂衬)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逝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虚实衬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不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眼前环境的描写,阐发了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和自己身处巴山的寂寥之苦,后两句即有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愉,虚实相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3)明暗衬
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夜静更深,朦胧的斜月撒下点点清辉,映照着家家户户,夜空中,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此诗以“更深”为底色,而月色半人家”是“更深”的具体化,而“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通过明暗互衬来表现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4)大小衬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以天地之大来衬沙鸥之小,以广阔的天地反衬自己像一只孤零零的“沙鸥”一样无依无傍的落寞惆怅,传达出一个人在现实与历史长河中无力自主的无奈。
(5)景情衬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用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以乐衬哀,使愁情更为深切,悲凉
更为凄沥。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用江南美景反衬国事凋零、颠沛流离,抒发时世调敝与人生凄凉的感慨。
(二)链接中考 学习致用
宿翠微寺
(唐)马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唐代马戴的宿翠微寺中“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反衬(以动衬静)的手法来写景;“归鸟”“僧语”是动景,“云壑”“楼”是静景;以“归鸟”和“僧语”衬托出“云壑”“楼”是静,突出夜晚翠微寺的清幽、宁静。
(三)总结方法 体悟作用
由此可见,正衬是对所描写的事物主要起进一步加深的作用;反衬则是对所描绘的事物主要起加倍凸显的作用;同时避免了平铺直叙,从而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让其“张力”愈加突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书法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类解析,针对性练习,课后完成配套练习中的书法习题,考点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中的意象 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设计,教授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