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 复习作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  复习作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教案第1页
    中考语文  复习作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教案第2页
    中考语文  复习作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教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 复习作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 复习作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教案,共16页。
    2.理解衬托的写作手法;
    3.能够正确运用这两种写作手法。
    课前引入
    大家对于明代文人唐伯虎也许并不陌生。一次,唐伯虎应邀出席一家财主婆八十寿宴。当轮到唐伯虎致祝寿辞时,他劈头劈脑一边手指宴主,一边口吟道:
    这 个 婆 娘 不 是 人,九 天 仙 女 下 凡 尘。
    儿 孙 个 个 都 是 贼,偷 得 蟠 桃 献 寿 星。
    这首诗我们见过,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设置悬念,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直到末句,才完全解开悬念。除此之外,本首诗先是贬低对象,然后又高度赞扬,所以它也是欲扬先抑的典型例子。
    知识精讲
    一、欲扬先抑
    【定义】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抑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
    在作文中,通常采用这种手法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一般来说,总是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
    【种类】
    1.轻抑重扬
    就是用简短、概括、速写的方法用“抑”为后面的“扬”做铺垫,通过“抑”的点墨片彩来为“扬”的浓墨重彩蓄势,从而使作者的意图在层层点染中彰显出来。这种手法侧重于“扬”的积极效果。
    2.重抑轻扬
    这种文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作者往往通篇都在“抑”,而在文章的结尾才似爆发一样“扬”了起来。这种手法,作者往往通过延长“抑”的过程,从而不断蓄势,直到到最后时刻才使“扬”以一种爆发式的形态展现出来,往往能够给读者以震撼人心的体验。这种方法侧重于“抑”的积极效果。
    3.抑扬并重
    就是抑扬的笔墨平分秋色,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这种手法虽然在笔墨上抑扬并重,其目的仍是“扬”。
    二、衬托
    【定义】
    为了突出核心人、核心事物的特点或形象,在写作时,作者刻意加入其他人或事物做陪衬,以次要的人或事物来表现、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物的写作技法。
    【种类】
    (一)正衬
    正衬有两种形式:以正衬正,以反衬反。
    1.借助人物正衬
    以正衬正
    就是行文过程中写两类人,一个非常的优秀,在此基础上,刻画另一个正面人物,通过行为、语言、神态、心理、肖像描写,让读者在对比中感受此人更加优秀。
    (2)以反衬反
    就是行文过程中写两类人,一个已经够坏,在此基础上,刻画另一个反面人物,通过行为、语言、神态、心理、肖像描写,让读者在对比中感受此人坏上加坏,劣中更劣。
    2.借助环境正衬
    (1)以正衬正
    【例文】
    他的脚下,是无边无际的大地,他的头上,是辽阔浩瀚的天宇,他的身后,是巍峨高大的燕山,还有燕山之上,绵延万里,直通天际的万里长城。
    【评析】
    在这个画面里,作者极力描绘“他”所处的环境——辽阔的天地,高大的燕山,雄伟的万里长城,借助象征手法,让人不自觉地把“他”和这些博大的事物联系起来,作者能够通过感受这些事物的博大、空间的辽阔,感受到此人是一个理想远大、胸怀开阔、有远见、有抱负的伟丈夫。
    【例文】
    徐翔捧着中国赛区牛顿杯金奖奖牌,一放学,就急急地向家里奔去——他要把这个令人振奋的喜讯早一点告诉家里的每一个人,告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姨姨舅舅叔叔姑姑等一切有亲戚关系的人,告诉爸爸妈妈的每一个同事、每一个朋友,如果可能,还要告诉周围所有的邻居,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是多么地优秀,让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也从更多的人那里获得更多的赞美和荣耀。
    金色的夕阳,越过墨绿色的山岗,穿过繁盛的树冠,透过摇曳多姿的花朵和花枝之间的缝隙,将斑驳灵动、明暗错落、充满诗情画意的树影、花影、枝影平铺在碧绿的草坪上。蝉鸣与清风,彼此唱和,起伏跌宕,悠扬婉转,撒一地清凉、激越的音符。
    【评析】
    第二段描绘的环境是唯美的,构成这个环境的阳光、山岗、树木、鲜花、草地、影子、清风、鸣蝉是唯美的,并且这些事物的特征、特点也是唯美的。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把人物喜悦、兴奋、激动、骄傲的心境、心情生动地呈现出来。
    (2)以反衬反
    【例文】
    徐翔揣着少得可怜的成绩单,茫然、麻木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死气沉沉的斜阳,爬过光秃秃的山岗,钻过黑魆魆树冠,透过沉沉的花和和凌乱的枝条缝隙,将破碎、灰暗的影子,散落在满地的荒草上。蝉,在绝望地悲鸣,风,在粗重地喘息,噪音与燥热搅成一锅粥,让整个世界烦得闹心,闷得喘不过起来。
    【评析】
    第二段描写的环境是凄惨暗淡的,人物考试失意的凄凉、压抑的心态和心情,在这种环境衬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借助事物正衬
    (1)以正衬正
    【例文】
    凶猛的洪水来了。他,巍然屹立在恶浪之中,像半截铁塔。岸边,一棵苍翠的劲松,昂首挺胸,对抗着无边的风雨,似乎要和他肩并肩向这百年一遇的洪灾发起挑战。
    【评析】
    作者写岸边的劲松,就是借助树的形象,表现人物的坚毅、勇敢、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2)以反衬反
    【例文】
    枪声一响,他就吓得尿了裤子,扔下手中的枪,扭头就跑,当初的誓言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在他的前方,一只体态臃肿的灰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来不及辨别方向,盲目地沿着交通壕向远处逃窜,只恨上帝未能给它生出几百条腿来。
    【评析】
    这里刻画逃窜的老鼠,就是以反面事物衬托临阵脱逃者的反面形象。
    (二)反衬
    反衬衬的特征是:写作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正面描绘核心人、核心事物;一部分侧面描绘其他的人和事物。或正面描写部分表现核心人或事物之美,侧面描写部分则极力刻画陪衬人或事物之丑;或正面描写表现核心人或事物之丑,侧面描写部分则极力呈现陪衬人或事物之美。
    反衬有两种形式:以正衬反,以反衬正。
    1.借助人物反衬
    以正衬反
    【例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人武部长的孙水荣,负责主持全镇的募捐工作。2009年9月30日,一清洁工在孙水荣办公室打扫卫生时,意外地发现一个报纸包裹,里面包着的全都是1元、5元的零钞,也有50元、100元的整钞,计85174元,直接举报。后经纪委和检察机关查明,孙水荣等四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共同侵吞捐款62万元。
    就在这些官员贪污地震捐款的同时,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转载着另一个故事——南京的徐超,身为乞丐,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三次将自己行乞所得,一分不留地全部捐给灾区,被人们加冕为“义丐”。
    【评析】
    第一自然段,极力表现官员的贪婪和丧失人性;第二自然段极力表现乞丐的无私和人性的良善。作者以徐超之美反衬孙水荣等人之丑,将贪官的丑陋形象推向极点。这里写乞丐是手段,表现贪官是目的。这种写法就是以正衬法的典型。
    (2)以反衬正
    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正面人物形象之丑,反衬突出其形象之美。这种衬托,是描绘对象自身的外在与内在的衬托关系。二是以反面人物衬托正面人物,突出正面人物的高大形象。
    借助环境反衬
    (1)以正衬反
    【例文】
    广场,静得像黄昏里的一湾清澈的湖水。光滑的大理石面,能照出人的影子。簇拥在广场四周的鲜花绿草,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泥土的气息,淡淡的草香,调和着紫丁香梦幻般的神韵,弥漫了每一个角落。
    然而这美景是他人的,他什么也没有。陪伴他的爹娘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先后去世了,为了照顾患病的老人,又丢了工作,房东一个劲地催促交房租,而他的口袋里,连晚上吃饭的钱都没有。望着周围的一切,他的心愈发悲戚起来。
    【评析】
    这里作者描绘广场的美景,目的是以景色之美反衬人物的境遇之糟,凸显的是身处逆境之人绝望、压抑、悲伤的心境。
    (2)以反衬正
    【例文】
    正午的阳光,是点燃的火,燃烧着、炙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世界像被装在升腾着热气的蒸笼里,闷得喘不过起来,热得让人发慌。
    小姑娘虽然只有十三四岁,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但她最起码的经验还有——在这样的正午,如果把身边这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扔在这样的阳光下,她能断定,老人活不过这个下午。尽管她也想找个地方,躲开这难以忍受的燥热,但人性的善良还是支撑着她走向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家门
    【评析】
    作者在这里刻画环境的闷热,目的是以环境的恶劣,凸显小姑娘善良和助人为乐的品质,突出一个中学生的高大形象。环境越恶劣,小姑娘的形象越高大。
    例文赏析
    丑石(节选)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赏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丑石的一无是处。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赏析】不光是人们嫌弃它,就连大自然中的其它事物也不喜欢它。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赏析】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叙述丑石的种种“无用”,人人都对它非常嫌弃,包括我们几个不懂事的孩子,这是对于丑石“抑”的部分。然而,后来人们却得知这块丑石竟然是难得一见的陨石,它的研究价值很高,这是对于丑石“扬”的部分,而这一部分才是作者着重表现的。
    母 鸡
    老舍
    我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埂,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们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雏鸡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雏鸡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雏鸡。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赏析】作者一开头便表达了自己对老母鸡的厌恶之情,无论是它的叫声还是它的性格,都无法讨作者的“欢心”,但实际上作者主要想要表达的是后面对于老母鸡的改观,甚至最后用“英雄”来称赞它,这一切都来源于作者对老母鸡这名鸡母亲的尊重和敬佩。这是一篇典型的欲扬先抑的文章。

    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的头上有一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在乡间,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的一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没有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我们做过什么。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一堆干草和一个牛棚就足够了。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吃的是草,挤的却是牛奶。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在西部,也有许多这样的人。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了,这又使我想起了那些参加西部大开发的志愿者。他们忍受着天寒地冻,忍受着干旱洪水,为祖国的西部换来了繁荣昌盛。那么困难的事,他们都坚持下来了。然而他们又得到了多少回报呢?难道我们就没有这样的精神吗?其实,只要大家多加努力,人人都能做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我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它可以和松树、白杨相提并论;可以和“四大君子”同起同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牛的这种精神!
    【赏析】文章的最后一段用同样具有高贵品质的松树和白杨树来衬托牛的无私奉献精神,利用了正衬的方式,把牛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
    丑 松
    在小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生长着一棵丑松,它不像其他松树那样笔直,也不像其他松树那样繁茂,它的枝干弯曲着,根根松针无精打采地垂在枝头,它真是丑啊!
    夏天,小区内百花盛开,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停留在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上,啧啧赞叹那红似火的牡丹,粉似霞的玫瑰,黄似金的野菊……忽然目光转到了丑松的身上,不知谁嚷了一句:“这儿怎么还长着一棵松树啊?瞧,它在这里和花儿怎么能搭配呢?”丑松听了默默无语,弯曲的枝干似乎更加弯曲了, 我亲眼看到贪玩的女孩子把皮筋拴在丑松的身上,自顾自地跳啊,蹦啊;而那些淘气的男孩子则把它当作靶子,把足球一次又一次地射向它,树干摇了几摇,松针也抖了几抖,聆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丑松依然故我。
    然而有一次,一个意外发生了。几个孩子在二楼平台上玩,出于好奇,他们既竟然爬到的栏杆外面来玩,忽然其中的一个孩子手一滑,只听“啊”的一声,那个孩子就从楼上掉了下去。就在大家惊慌失措的时候,他被丑松托住了。这个不幸竟然成了万幸,从此再也没有人说它丑了。
    我感到了丑松的伟大。它默默无闻,忍受寂寞;它不怕被人误解,顽强生存;当有人遇到危险时,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救援的手。这种美好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丑松真美啊!
    【赏析】文章中的第二段,用多姿多彩的鲜花来反衬外表丑陋的丑松,体现了人们对于丑松的嫌弃。同时这种反衬的手法也体现出丑松默默无闻、忍受寂寞的伟大品格。
    课堂练笔
    练习一:请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改写下面这个小故事。
    诊室靠窗处设两张桌子。一男一女两大夫面对面坐在桌旁。男大夫皮肤黝黑,默不作声,而女大夫生得娇小玲珑,一招一式都显的很专业。
    这会儿女大夫正埋头写处方。男大夫刚看完一个患鹅口疮的新生儿。
    “下一个——梁争。”男大夫嗓音洪亮,与他的个头很相配。
    一个衣衫单薄的农村妇女赶忙上前就坐。她怀里抱着一个用黑粗布裹着的婴儿。
    男大夫朝那妇女看了一眼,说:“天这么冷,怎么不多穿件衣服?你也病倒怎么办!”
    “不吃奶,……哭了一夜,怎么哄也不行……”妇女开始诉说孩子的病情。
    大夫表情平淡“嗯、嗯”地应着,一边搓着手。
    终于,男大夫停止了搓手,从脖子下的衣服里掏出听诊器的听头,夹在两手掌间又搓擦了几下,然后探进病婴的衣服下。听完后,他把听头插回原处,又搓手掌,才伸手摸病婴的肚子。
    为什么大夫要搓手呢?正在患者纳闷的时候,传来了男医生的声音:“等一下!”只见男大夫和身边的女医生说:“你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不仅会惊吓到孩子的,还会让孩子受凉呢。孩子的肚皮又嫩又薄,经不起你的突然袭击……先把手搓暖……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
    练习二:请用正衬的手法写一件发生在我和同学之间的事,重点用我衬托出同学的高大形象。
    练习三:请用反衬的手法对梅花进行描写,主要描写梅花不惧严寒的特点,可以用其他鲜花为之衬托。
    知识总结
    一、欲扬先抑
    【定义】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种类】
    1.轻抑重扬;2.重抑轻扬;3.抑扬并重
    二、衬托
    【定义】
    为了突出核心人、核心事物的特点或形象,在写作时,作者刻意加入其他人或事物做陪衬,以次要的人或事物来表现、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物的写作技法。
    【种类】
    (一)正衬
    正衬有两种形式:以正衬正,以反衬反。
    1.借助人物正衬
    (1)以正衬正;(2)以反衬反
    2.借助环境正衬
    (1)以正衬正;(2)以反衬反
    3.借助事物正衬
    (1)以正衬正;(2)以反衬反
    (二)反衬
    反衬有两种形式:以正衬反,以反衬正。
    1.借助人物反衬
    (1)以正衬反;(2)以反衬正
    2.借助环境反衬
    (1)以正衬反;(2)以反衬正
    课后作业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或者知道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情况,我们可能会误会别人,也可能会因误会而做错事情,也许当我们恍然不悟时,不禁要感叹“原来是这样……”。此时,你的内心是愧疚还是豁然开朗呢?
    题目:原来是这样
    要求:1.运用欲扬先抑和衬托的写法;
    2.只选取一件事详细描写;
    3.字数500字左右;
    4.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范文】
    原来是这样
    暑假里,一个清凉的夜晚,广场上热闹非凡,我和爸爸一起来到广场上,看看有没有什么“淘宝”的东西。
    在广场后面的街上,我和爸爸挑选了一对花瓶,是木制的,准备装饰用,可以摆在地板上。还挺便宜呢!买完花瓶之后,我和爸爸在广场上又转悠了一圈,准备回家。
    结果,在快走到我们家小区门口的时候,远远看到一个老人,左手提一个红色的塑料桶,右手拿着一打各色纸张,正朝我家那个单元门走去。我心想:怪不得最近小区里那么多小广告,原来是你干的。都那么大的年龄了,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捉贼要捉赃”,看我这次一定要“人赃俱获”!
    于是,我不顾爸爸的反对,小心翼翼地跟在老人身后。一路上,老人时不时用手抹去脸上的汗珠,手里的纸张有些都被汗水弄湿了。看来,做坏事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正想着,已经来到了门口,老人把塑料桶放下,从桶里拿出刷子往墙上刷了刷,刚举起手,我就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抢下老人手上的纸,得意地说:“怎么样?被我抓到了吧!”老人惊讶地看着我,愣了一会才问:“孩子,你这是干什么?”“你贴小广告破坏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哈哈哈哈……你搞错了,孩子,你好好看看,我这是在清除小广告呢!”这时,我才看到塑料桶里是清水,而不是胶水,老人手里的是各种刚撕下来的旧广告,而不是要贴上去的新广告。
    “原来是这样啊……”是我搞错了,这可怎么办呀?这时,爸爸追上了我,弄清了事情的原委,连忙要我向老人道歉。老人笑着说:“没关系的,孩子,你很有环保意识,这是好事啊!但是下次做什么事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情况,不然,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拿起桶里的刷子,和老人一起清理起了墙上的广告。我
















































    :“







    有,















    。”





    ?”














































    ?”







    。”












    :“












    。”






    。”





















    。”





















































    :“







    。”




    。”

















































































    。”











    :“



















    。”


















































    5


    便
































    :“















    。”















    。”























































































    。”


























































































































































































    媚、






























    相关教案

    第十讲:举足轻重——表现手法-2022年中考作文之记叙文写作必备满分技巧十讲教案:

    这是一份第十讲:举足轻重——表现手法-2022年中考作文之记叙文写作必备满分技巧十讲教案,共10页。

    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备考-主题化写作教学之路教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备考-主题化写作教学之路教案,共7页。

    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从“15”到“51”:把作文当作文写 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从“15”到“51”:把作文当作文写 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升格点一,升格点二,升格点三,升格点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