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测试生物试题(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490269/0-17335828683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测试生物试题(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490269/0-17335828684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测试生物试题(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490269/0-17335828684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测试生物试题(二)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测试生物试题(二),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下呼吸道感染病症,治疗方式主要为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能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支原体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B.支原体与病毒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细胞膜等细胞结构
C.支原体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
D.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来治疗支原体肺炎
2.骆驼的抗旱特性与驼峰中丰富的脂肪以及体内储存的大量水分有关,其血液中存在一种蓄水能力很强的高浓缩蛋白质。骆驼嗜盐,其盐分摄入量大约是牛和羊的8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有助于抗旱耐寒,糖类和脂肪之间是可以相互大量转化的
B.驼峰中的脂肪往往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态
C.骆驼的细胞外液离子含量高,便于其在干旱环境中饮用高浓度盐水获取水分
D.高浓缩蛋白质主要是以结合水的形式蓄水,在骆驼口渴时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
3.下图表示铁被小肠吸收和转运至细胞内的过程。转铁蛋白(TY)可运载Fe3+,以T-Fe3+结合形式进入血液,并与转铁蛋白受体(TIR)结合后进入细胞,在囊泡的酸性环境中将Fe3+释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推测蛋白2具有催化功能
B.T-Fe3+携带Fe3+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
C.囊泡膜上的蛋白3是转运H+的通道蛋白
D.细胞处于缺氧的环境时,会影响囊泡中Fe3+的释放
4.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从番木瓜中提取的木瓜蛋白酶,其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蛋白酶对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不彻底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无机盐对木瓜蛋白酶的酶活性影响,如图为实验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瓜蛋白酶有可能水解断裂弹性蛋白所有羧基端的肽键
B.水解弹性蛋白反应速率快的反应中酶的活性一定高于反应慢的酶活性
C.实验的自变量是无机盐的种类Na+,Ca2+,K+,Cl-
D.对照组和实验组需要设置相同的温度和pH
5.如图为人体内部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④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个人体内
B.基因1和基因2不可能出现在同一细胞中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⑤⑥过程不能完成
D.⑤⑥⑦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
6.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特殊的DNA—蛋白质复合物。端粒长度与端粒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物,可以逆转录修复端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放线菌细胞中,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端粒酶会修复缩短的部位
B.在正常的人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明显抑制,在癌症患者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明显激活
C.端粒酶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原料X是4种核糖核苷酸
D.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会引发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代谢和增殖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变小
7.果蝇的棒眼与正常眼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长翅与残翅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型都为棒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前对其中一只果蝇进行了X射线处理,致使其产生的某种配子不具备受精能力。随后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如下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蝇眼形和翅形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
C.若未经过X射线处理,理论上F棒眼长翅果蝇中雌雄之比为2:1
D.经过X射线处理后,可能是基因型为BXA的雄配子失活
8.某昆虫Ⅲ号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黑腹)对基因a(白腹)为显性,基因B(棒状眼)对基因b(正常眼)为显性,基因A和基因B均属于纯合致死基因。该昆虫品系N全部为黑腹棒状眼,且该品系内的昆虫相互杂交后代也均为黑腹棒状眼。现有一该品系的昆虫与经诱变处理后的一只白腹正常眼雄虫M交配,从F1中挑选一只黑腹雄虫与品系N的雌蝇杂交,在F2中选取黑腹正常眼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不考虑减数分裂中的交叉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1中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B.F₂中出现白腹棒状眼的比例为1/3
C.F3中基因型为aabb的比例为1/3D.品系N中基因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9.下图为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沃泰默认为调节胰腺分泌胰液的途径只有途径二
B.斯他林和贝利斯证明了胰腺分泌胰液的两个途径
C.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D.胰液分泌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控制
10.与雌蚕相比,雄蚕在生命力、桑叶利用率和吐丝结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科学家利用诱变和杂交的方法构建了一种家蚕品系,实现了专养雄蚕的目的。该家蚕品系雌雄个体基因型组成如下图所示。A/a为控制卵色的基因,显性基因A决定黑色,隐性基因a决定白色,b、e是纯合时引起胚胎死亡的突变基因(注:ZbW、ZeW为纯合子),“+”代表野生型基因。研究发现,在该家蚕品系的性染色体上存在交换抑制因子,能避免四分体中染色体片段互换,从而保留该品系用于育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构建该品系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该品系产生的黑色受精卵为雌蚕,白色受精卵为雄蚕
C.由上图可知该品系不可能产生的基因型配子是Za++、Zabe、Zab+、WAb、Wa+
D.该品系能产生四种受精卵,其中胚胎致死的基因型为Zab+Zab+、Za+eWA+
11.某种昆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长翅(A)对短翅(a)为完全显性,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纯合会使雌性个体表现为雄性且不能产生配子。利用该种昆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A
B.F1中雄性可育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
C.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
D.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雌性纯合子占比为2/5
12.真核生物的基因大多为断裂基因,即两个基因之间具有一段不能编码RNA的无遗传效应序列。原核生物和某些病毒的基因组中常见重叠基因,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用一段DNA序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断裂基因之间不能编码RNA的序列中发生个别碱基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B.重叠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多种蛋白质功能
C.发生重叠的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可以完全不同
D.重叠基因可提高碱基的利用率,使有限DNA的序列能够编码更多的蛋白质
13.果蝇的直翅、弯翅受IV号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一只含7条染色体的直翅雄果蝇(突变体甲),产生原因是IV号常染色体中的1条移接到某条非同源染色体末端,且移接的IV号常染色体着丝粒丢失。为探究IV号常染色体移接情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已知突变体甲在减数分裂时,未移接的IV号常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配子和个体存活力都正常。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实验可确定果蝇的直翅为显性性状
B.突变体甲中含基因a的V号常染色体移接到X染色体末端
C.实验中正常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
D.突变体甲果蝇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
14.夏威夷群岛是一群坐落在太平洋上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孤立小岛,距离大陆最近的也有几千千米。多种蜜旋木雀生活在这些岛上。不同的蜜旋木雀生活习性不同,尤其是喙的形态和大小有很大差异,例如有的岛屿上的蜜旋木雀喙长而尖,适合于从树皮裂缝中捉食昆虫,也有以蜗牛为食的蜜旋木雀,但不同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夏威夷群岛上所有蜜旋木雀所拥有的基因的种类和数量构成了基因库
B.不同岛屿之间的地理隔离、突变的随机性和不定向性以及自然选择的定向作用导致不同种蜜旋木雀的形成
C.夏威夷群岛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多种蜜旋木雀与其天敌和食物之间通过斗争和互助实现的
D.通过测定与喙有关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可以作为判断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证据
15.某实验小组为探究细胞中ROCK1(一种蛋白激酶基因) 过度表达对细胞呼吸的影响设置了两组实验,对照组为正常成肌细胞,实验组为ROCK1 基因过度表达的成肌细胞。向体外培养的成肌细胞中加入不同物质检测细胞耗氧率(OCR,可一定程度反映细胞呼吸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寡霉素为 ATP 合酶抑制剂;FCCP 可作用于线粒体内膜,是线粒体解偶联剂,可使线粒体不能产生ATP;抗霉素 A 为呼吸链抑制剂,可完全阻止线粒体耗氧。
A.加入寡霉素后,OCR 降低的值可代表机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用于 ATP合成的耗氧量
B.FCCP 的加入使细胞耗氧量增加,细胞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形式释放
C.ROCK1 过度表达不仅增加细胞的基础呼吸,而且增加细胞 ATP 的产生
D.抗霉素 A加入后,成肌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法产生[H]和CO₂
二、多选题
16.遗传学家马勒发现了雌雄果蝇个体的某些基因剂量(数量)不同,但基因表达产物的量基本相同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剂量补偿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现象与基因Sxl的表达有关,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果蝇的剂量补偿效应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B.与雄果蝇相比,雌果蝇X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
C.雄果蝇体细胞中基因Sxl的表达量较多,导致msl-2合成较少
D.若敲除编码mle、msl-1、msl-3的基因,则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表达
17.坐骨神经包含多条神经纤维,当多条神经纤维同时兴奋时,电位可以叠加。取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电位表的两个电极置于坐骨神经表面Ⅱ、Ⅲ两处,如图1。在坐骨神经Ⅰ处,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指针偏转情况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坐骨神经与腓肠肌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B.h1和h2的不同与Ⅱ处和Ⅲ处同时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有关
C.t1与t3的差异可能与兴奋在不同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有关
D.若在Ⅰ处施加不同强度的电刺激,所得到的h1也不相同
18.某地区的某种野兔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其进化过程如图1所示,如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位于X染色体上的某基因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①表示原种群分成的种群甲和种群乙,该过程为地理隔离;②为自然选择
B.新物种形成必须经过③生殖隔离
C.从图2中可以判断出T点时形成了新物种
D.某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0%、XAXa个体占8%、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0%、XaY个体占10%,则该种群a基因频率约为11%
19.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且两种病的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若Ⅲ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乙病女孩的概率为1/51
C.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34
D.Ⅲ3的出现是Ⅱ2和Ⅱ3配子结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
20.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供体DNA片段进入R型菌并发生转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型菌的DNA通过膜相关DNA结合蛋白进入受体菌时在核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单链
B.发生转化的前提是两种菌亲缘关系较近,存在完全互补配对的同源区段
C.感受态诱导蛋白具有引导供体DNA并避免其自身环化的作用
D.将转化完成的细菌单独培养一代后,DNA组成为a+a+和a+a-的细菌比例为1∶1
三、非选择题
21.蛋白质分选有两条途径:途径1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以及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一种膜性细胞器);途径2是多肽链合成起始后转移至粗面内质网,再经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如图1所示,图中字母表示各类蛋白质,甲、乙、丙代表细胞器。途径2涉及囊泡的融合过程,囊泡膜上v-SNARE与靶膜上t-SNARE结合形成SNARE蛋白复合体后,再与SNAPs结合形成融合复合体,该复合体促进囊泡与靶膜的融合,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d类蛋白质与DNA结合才发挥作用,该类蛋白质可能是 (答出3种),图1中,乙、丙分别代表 。一般情况下g类蛋白质在丙中才能发挥作用,若逃逸到细胞质基质会失活,原因是 。
(2)据图1分析,蛋白质存在分选途径的意义是 。
(3)生物膜不能自发地融合,只有除去亲水膜表面的水分子使膜之间的距离近至1.5nm时才可能发生膜的融合,据图2分析发挥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是 。
(4)若SNAPs功能受损,会直接影响的过程是______。
A.消化酶的分泌B.呼吸作用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DNA复制
22.液泡是一种酸性细胞器,位于液泡膜上的V-ATPase能催化ATP水解,液泡酸化的消失会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而使细胞出现衰老症状。
(1)H+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是 ,该过程中V-ATPase的构象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
(2)正常情况下,半胱氨酸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浓度 (填“高于”或“低于”)液泡中的浓度,判断依据是 。添加Cys-H+转运蛋白抑制剂会在一定程度上 (填“促进”或“抑制”)细胞中的有氧呼吸。
(3)液泡中存在很多类似于溶酶体酶的水解酶,据此推测,液泡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有 (答出两点)。
23.目前全球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盐渍环境下,植物生长会受到抑制。为了解盐胁迫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1)水稻叶肉细胞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的光为 。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时,可用 提取光合色素;分离色素时,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与 有关。
(2)导致光合速率降低的因素包括气孔限制因素(CO2供应不足)和非气孔限制因素(CO2得不到充分利用)。盐胁迫处理,导致水稻光合速率降低的因素属于 (填“气孔”或“非气孔”)限制因素。盐碱胁迫条件下,叶片等部位合成的 含量上升,该激素可能诱导气孔关闭。
(3)研究表明,盐胁迫会使植物体内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含量升高,从而减少盐胁迫对水分吸收的影响 。
(4)有关研究表明,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可以缓解高盐对水稻的胁迫,为验证这一结论,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还应增加两组实验 、 。
24.自然界中某二倍体昆虫的体色(灰身和黑身)和翅形(长翅和残翅)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现有若干灰身残翅雌虫和若干基因型相同的灰身长翅雄虫杂交,统计F1的表型及个体数量比例如下表(不考虑致死和其他突变及X、Y同源区段)。
(1)已知该昆虫为XY型性别决定,由上述分析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若仅考虑体色,则亲本雄虫的基因型为 ,亲本雌虫群体中的杂合子占 。
(2)通过F1结果 (填“能”或“不能”)确定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 。让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不考虑体色,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 。
(3)已知该种昆虫的眼型有棒眼(D)和正常眼(d)两种,相关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现让纯合黑身棒眼昆虫与纯合灰身正常眼昆虫杂交得F1,F1雌雄昆虫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型为灰身棒眼、黑身棒眼、灰身正常眼和黑身正常眼,且比例为51:24:24:1。根据以上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 。研究还发现,由D基因突变为d基因后,d基因中出现了一个限制酶e的酶切位点。从第(3)问的F1个体的体细胞中获取控制眼型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e切割处理后进行电泳,其结果为图中的 (填“Ⅰ”、“Ⅱ”或“Ⅲ”),判断的理由是 。
25.水稻(2m=24)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工选择的作用下,某些水稻品种朝着矮化方向进化,从基因水平看,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 。
(2)体细胞中缺少一条染色体的植株个体称为单体。水稻的高秆(SD1)对矮秆(sd1)为显性,理论上可用纯合高秆植株制备 种单体植株。将所有类型的纯合高秆单体水稻分别与纯合矮秆水稻杂交可确定sd1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若子代中出现 ,则可推断出sd1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3)雄性不育株的发现和利用是杂交水稻的重要基础。研究发现,线粒体基因WA352编码的WA352蛋白与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COX11互作,共同调控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Rf3、Rf4)可以抑制WA352诱导的不育,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①现有甲、乙、两三个品系如表所示,请选择合适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判断Rf3与Rf4育性恢复能力的高低。
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②研究发现,Rf4恢复育性的能力高于Rf3。为了研究Rf3、Rf4的作用机理,对甲、乙两品系的基因WA352的表达物质进行了电泳分析,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据图1、图2分析,甲品系水稻育性恢复的机理是 。
分组处理
叶绿素含量(mg/g)
净光合速率[μml/(m2•s)]
气孔导度
[μml/(m2•s)]
胞间CO2浓度(μL/L)
叶绿素a
叶绿素b
对照
2.52
0.24
36.11
1495.16
303.55
盐胁迫
轻度
2.38
0.21
26.49
1242.28
307.40
中度
1.80
0.15
24.00
1069.34
310.98
重度
1.48
0.12
18.94
1025.03
317.62
F1
表型及个体数量比例
雌性
灰身残翅:黑身长翅:灰身长翅:黑身残翅≈295:14:99:42
雄性
灰身残翅:黑身长翅:灰身长翅:黑身残翅≈293:14:98:42
品系
不育基因WA352
核基因型
甲
含有
rf3rf3Rf4Rf4
乙
含有
Rf3Rf3rf4rf4
丙
含有
rf3rf3rf4rf4
参考答案:
1.B
【分析】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以DNA为遗传物质。
【详解】A、支原体细胞为原核细胞,不含有细胞核,A错误;
B、支原体(细胞生物)与病毒(非细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细胞膜等细胞结构,B正确;
C、支原体细胞利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C错误;
D、支原体细胞无细胞壁,故抗生素不能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来治疗支原体肺炎,D错误。
故选B。
2.A
【分析】1、水是细胞中良好的溶剂,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脂质通常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它们有些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参与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
【详解】A、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
B、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驼峰中的脂肪往往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态,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骆驼嗜盐,故可推测骆驼的细胞外液离子含量较高,使其在干旱环境中饮用高浓度盐水也能获取水分,C正确;
D、高浓缩蛋白质由于具有水基团,能将水分吸附于蛋白质分子周围,形成结合水,在骆驼口渴时,可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自由水,D正确。
故选A。
3.C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A、由图可知,蛋白2能将Fe2+转化成Fe3+,推测蛋白2具有催化功能,A正确;
B、由题图可知,T-Fe3+结合成大分子,并与转铁蛋白受体(TIR)结合后进入细胞,故过程属于胞吞,B正确;
C、囊泡中为酸性环境,H+浓度高,由图可知H+ 进入囊泡是通过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而不是通道蛋白,C错误;
D、H+ 进入囊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细胞处于缺氧的环境时,能量供应减少,会影响囊泡的酸性环境,从而会影响囊泡中Fe3+的释放,D正确。
故选C。
4.D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高温、过酸或过碱都能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且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详解】A、木瓜蛋白酶对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不彻底水解,说明木瓜蛋白酶不会水解断裂弹性蛋白所有羧基端的肽键,A错误;
B、化学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pH、温度等多种条件的影响,水解弹性蛋白反应速率快的反应中酶的活性不一定高于反应慢的酶活性,B错误;
C、Cl-不是实验的自变量,该该实验的自变量无机盐的种类Na+,Ca2+,K+和无机盐浓度,C错误;
D、为保证单一变量,对照组和实验组应设置相同的温度和pH,D正确。
故选D。
5.D
【分析】分析题图: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途径有2条,一是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即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二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即图中⑤⑥⑦。
【详解】A、③④过程可能发生在同一个人体内的不同红细胞中,A错误;
B、人体的不同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每一个体细胞内含有的基因相同,B错误;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所致,并不是酪氨酸酶不能合成,C错误;
D、图示⑤⑥⑦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分析题文及题图∶ 端粒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一条链,可见端粒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逆转录酶。
【详解】A、放线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不存在端粒,A错误;
B、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明显抑制,细胞分裂后端粒会逐渐缩短;而在癌症患者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明显激活,使得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B正确;
C、端粒酶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根据逆转录过程可知原料X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
D、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会引发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代谢和增殖速率减慢,但细胞膜通透性增大,D错误。
故选B。
7.D
【分析】果蝇的棒眼与正常眼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长翅与残翅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棒眼亲本后代出现圆眼性状,说明棒眼为显性,亲本关于眼形的基因型为Bb、Bb;长翅亲本后代出现残翅性状,说明长翅为显性,亲本关于翅形的基因型为XAXa、XAY,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
【详解】A、果蝇的棒眼与正常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长翅与残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果蝇眼形和翅形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棒眼亲本后代出现圆眼性状,说明棒眼为显性,亲本关于眼形的基因型为Bb、Bb;长翅亲本后代出现残翅性状,说明长翅为显性,亲本关于翅形的基因型为XAXa、XAY,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B正确;
C、若未经过X射线处理,配子均具备受精能力,雄性棒眼长翅果蝇(B_XAY)的比例为3/4×1/4=3/16,雌性棒眼长翅果蝇(B_XAX-)的比例为3/4×1/2=3/8,棒眼长翅果蝇中雌雄之比为2:1,C正确;
D、若基因型为BXA的雄配子失活,BbXAXa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BXA:bXA:BXa:bXa=1:1:1:1,BbXAY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BY:bXA:bY=1:1:1,雌性中棒眼长翅(bbXAXA、bbXAXa):棒眼残翅(BbXAXa、BbXAXA)=1:1,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D。
8.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某昆虫Ⅲ号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黑腹)对基因a(白腹)为显性,基因B(棒状眼)对基因b(正常眼)为显性,基因A和基因B均属于纯合致死基因。该昆虫品系N全部为黑腹棒状眼(AaBb),且该品系内的昆虫相互杂交后代也均为黑腹棒状眼(没有出现基因型为aabb白腹棒正常眼),说明该昆虫品系N中A与b位于同一条Ⅲ号常染色体上,而a与B位于另一条Ⅲ号常染色体上。
【详解】A、基因A和基因B均属于纯合致死基因,昆虫品系N全部为黑腹棒状眼(AaBb),该品系内的昆虫相互杂交后代也均为黑腹棒状眼(没有出现基因型为aabb白腹棒正常眼),说明该昆虫品系N中A与b位于同一条Ⅲ号常染色体上,而a与B位于另一条Ⅲ号常染色体上。该品系的昆虫(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1:1,该品系的昆虫(AaBb)与经诱变处理后的一只白腹正常眼雄虫M(aabb)交配,F1中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abb:aaBb=1:1,故F1中出现两种表型即黑腹正常眼和白腹棒状眼,且比例为1:1,A正确;
B、F1中挑选一只黑腹雄虫(Aabb)与品系N的雌蝇(AaBb)杂交,基因A和基因B均属于纯合致死基因,则F2中AaBb:Aabb:aaBb=1:1:1,F2中出现白腹棒状眼(aaBb)的比例为1/3,B正确;
C、F2中选取黑腹正常眼(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3中Aabb:aabb=2:1,故基因型为aabb的比例为1/3,C正确;
D、由A选项分析可知,品系N中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a与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9.D
【分析】分析题图,途径一表示神经调节,途径二表示体液调节。
【详解】A、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进而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发现这样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他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反射。之所以说它顽固,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可见,沃泰默认为调节胰腺分泌胰液的途径只有途径一,即胰腺分泌胰液是由顽固的神经控制的,A错误;
B、斯他林和贝利斯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证明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可见,斯他林和贝利斯证明了胰腺分泌胰液是通过途径二实现的,B错误;
C、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
D、由图可见,胰液分泌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控制,D正确。
故选D。
10.C
【分析】1、DNA中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2、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
【详解】A、由题意可知,b、e是纯合时引起胚胎死亡的突变基因,“+”代表野生型基因,雌性和雄性个体的染色体中出现了b、e基因,雌性个体的其中 一条染色体同时含有Z和W染色体的片段,即该条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因此判断该品系家蚕在诱变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A正确;
B、因为由题意可知,b基因纯合时引起胚胎死亡,因此不存在ZabW(白色雌蚕)的个体,雌蚕只能是黑色的,白色受精卵只能是雄蚕,B正确;
C、由图可知,雄蚕的基因组成为Zab+Za+e,雌蚕的基因组成为Zab+WA+,该品系可以产生Zab+的配子,C错误;
D.Zab+Za+e的雄蚕与Zab+WA+的雌蚕杂交,子代基因型为Zab+Zab+、Zab+WA+、Zae+Zab+、Zae+WA+,由于b、e是纯合时引起胚胎死亡,因此胚胎致死的基因型为Zab+Zab+、Za+eWA+,D正确。
故选C。
11.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长翅(A)对短翅(a)为完全显性,则短翅雌昆虫的基因为XaXa,长翅雄昆虫的基因型可能为XAY(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AYA、XAYa、XaY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依据杂交实验结果可推知,只有亲本的杂交组合为:XaXaXaYA,F1才能出现短翅雌昆虫,长翅雄昆虫,F1雌昆虫中(XaXa),有1/4变为雄性,结合信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纯合会使雌性个体表现为雄性且不能产生配子”,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A,A错误;
B、结合A项,P:BbXaXaBbXaYAF1:B-XaXa(短翅雌性)、bbXaXa(短翅雄性、但不能产生配子)、B-XaYA(长翅翅雄性)、bbXaYA(长翅翅雄性),雄性可育个体的基因型有BBXaYA、BbXaYA、bbXaYA,共3种,B错误;
C、结合B项,F1中雄性可育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XaYA:BbXaYA:bbXaYA=1:2:1,按照拆分法,可求得,F1中,雄配子及比例为:BXa:BYA:bXa:bYA=1:1:1:1,即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C正确;
D、结合B项,F1中短翅雌性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BBXaXa,2/3BbXaXa,其可以产生的雌配子为2/3BXa、1/3bXa,结合C项,F1中可产生的雄配子为:1/4BXa、1/4BYA、1/4bXa、1/4bYA,故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雌性纯合子占比为2/31/4+1/31/4=1/4,D错误。
故选C。
12.A
【分析】不同的基因共用了相同的序列,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基因突变就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可能不变、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
【详解】A、断裂基因之间不能编码RNA的序列无遗传效应,不属于基因,其中发生个别碱基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重叠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多个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多种蛋白质功能,B正确;
C、若两个基因的启动子不同,发生重叠的两个基因转录出的RNA不同,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可以完全不同,C正确;
D、重叠基因,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用一段DNA序列,可提高碱基的利用率,使有限DNA的序列能够编码更多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13.B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BC、依题意,甲×正常雌果蝇→F1中直翅∶弯翅=7∶1,且雄果蝇群体中的直翅∶弯翅=3∶1,可知直翅为显性,且翅形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故A基因移接至X染色体上。甲果蝇表型为直翅,且A基因移接至X染色体上,其基因型可表示为O-XAY(O表示该染色体缺少相应基因,-表示染色体上未知的基因),正常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X。则甲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可表示为O-XAY×--XX。两对染色体独立遗传,若单独考虑性染色体的遗传,甲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可表示XAY×XX,所得子代为1XAX∶1XY;若单独考虑常染色体,甲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可表示为O-×--,所得子代为1O-∶1O -∶1--∶1--。又知雄果蝇群体中的直翅∶弯翅=3∶1,结合性染色体遗传的雄性子代基因型XY可推断,单独考虑的常染色体杂交O-×--所得的子代1O-∶1O-中,一定至少有一个是OA,即雌果蝇中一定含A基因。而其余的1O -:1--:1--,一定有一个基因型为Oa或aa,两种情况中都一定有a来自雌性果蝇,所以与甲杂交的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一定为Aa。综合以上分析,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一定为Aa,甲中含基因A的1条染色体一定移接到X染色体末端,AC正确;B错误;
D、由题意可知,突变体甲只含 7 条染色体,是由于Ⅳ号常染色体中的1条移接到某条非同源染色体末端,且移接的Ⅳ号常染色体着丝粒丢失引起的,这种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故选B。
14.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详解】A、该群岛上所有蜜旋木雀分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多个基因库,A错误;
B、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小岛上的现存蜜旋木雀仍可能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突变的随机性和不定向性使得蜜旋木雀存在差异,成为选择的原材料,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环境和生物都有关系,C错误;
D、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与喙有关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也有差异,因此不能作为物种鉴定的依据,D错误。
故选B。
15.C
【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胞中ROCK1(一种蛋白激酶基因)过度表达对细胞呼吸的影响,自变量是实验处理的时间和ROCK1是否过度表达与加入的试剂,曲线表明,加入寡霉素和抗霉素A后,OCR都下降。
【详解】A、图中加入寡霉素前,细胞为正常的耗氧速率,寡霉素是ATP合成酶抑制剂,加入寡霉素后,OCR降低值表示细胞用于合成ATP的耗氧量,而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有ATP的合成,A错误;
B、FCCP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大量耗氧,不能产生ATP,故FCCP的加入使细胞耗氧量增加,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而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数可以用来合成ATP,B错误;
C、图中显示,实验组的数据比对照组的数据大部分都高,细胞呼吸能够产生ATP,ROCK1(一种蛋白激酶基因)过度表达不仅增加细胞的基础呼吸,而且增加细胞ATP的产生,C正确;
D、抗霉素A加入后,成肌细胞线粒体耗氧明显下降,无法产生ATP,但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不受影响,能产生[H],D错误。
故选C。
16.CD
【分析】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中的基因有些表达,有些不表达。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核糖体蛋白基因、ATP合成酶基因;另一类是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如卵清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详解】A、据题可知,雌雄果蝇X染色体的数量不同,X染色体上的基因剂量不同。这种基因剂量的差异如果不加以调节,可能会导致雌雄果蝇在基因表达上出现巨大差异,从而影响发育和生存,故图示果蝇的剂量补偿效应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水平来实现的,A正确;
B、雌果蝇含有两条X染色体,由于剂量补偿,白眼基因在白眼雌雄果蝇个体细胞中的总表达量相同,与雄果蝇相比,雌果蝇1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表达量较低,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雄果蝇基因Sxl的表达量较少,引起msl-2合成较多,C错误;
D、据图可知,雌性个体中Sxl基因表达后抑制msl-2的表达,进而使mle、msl-1和msl-3蛋白质复合体没有活性,从而使X染色体基础水平转录,若敲除编码mle、msl-1、msl-3的基因,则mle、msl-1和msl-3蛋白质复合体不能合成,从而使X染色体基础水平转录,D错误。
故选CD。
17.ABC
【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详解】A、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坐骨神经与腓肠肌之间只能单向传递,A正确;
B、各种神经纤维的阈电位不同,传导速率不同,Ⅱ处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可能比Ⅲ处的多,进而导致h1>h2,B正确;
C、t1与t3指针偏转持续时间不同,可能与兴奋在不同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有关,C正确;
D、刺激强度超过阈值后,腓肠肌的收缩程度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若在Ⅰ处施加不同强度的电刺激,所得到的h1的差异不大,D错误。
故选ABC。
18.AB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a~f表示生物的变异,①表示地理隔离,②表示基因频率变化的不断积累,③表示生殖隔离;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QR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OQ和RT段A基因频率不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不发生进化。
【详解】A、图1中①为地理隔离,可将原种群分成种群甲和种群乙,②过程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可决定生物进化方向,A正确;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即图中③,B正确;
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在T点时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所以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
D、假设该种群共有100个个体,则XAXA个体数目为40、XAXa个体数目为8、XaXa个体数目为2,XAY个体数目为40、XaY个体数目为10,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8+2×2+10)÷(50×2+50)×100%≈14.7%,D错误。
故选AB。
19.ABD
【分析】无中生有为隐性的口诀是:无中生有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有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详解】A、题图分析,根据Ⅱ2和Ⅱ3不患乙病,但Ⅲ3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图中存在甲病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Ⅲ3患甲病,而Ⅳ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B/b,A错误;
B、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Ⅲ1为1/3AAXBXb或2/3AaXBXb,正常男性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其中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女孩的概率为2/3×2/17×1/4×1/2=1/102,B错误;
C、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Ⅲ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为AA的概率为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1/2,所以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C正确;
D、Ⅲ3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Xb,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Ⅲ3的出现是II2和II3产生的重组配子受精的结果,D错误。
故选ABD。
20.AC
【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总结:
(1)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2)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S型菌的DNA借助膜相关DNA结合蛋白进入受体菌时在核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单链,A正确;
B、基因的水平传递是依靠两种菌DNA同源区段的配对,那么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DNA的同源性越高,发生基因水平传递的概率越大,但不一定存在完全互补配对的同源区段,B错误;
C、根据题图,感受态诱导蛋白具有引导供体DNA进入细胞,并避免其自身环化的作用,C正确;
D、含杂合DNA区段的细菌增殖时,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形成的两个DNA 组成分别a-a-和a+a-的细菌比例为1∶1,D错误。
故选AC。
21.(1) 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DNA连接酶、组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溶酶体 pH值升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失去活性
(2)确保蛋白质能准确运输到相应的部位并发挥作用
(3)SNAPs
(4)A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
【详解】(1)若蛋白质与DNA结合才发挥作用,可能参与复制和转录过程,这类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DNA连接酶、组蛋白等。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与DNA紧密结合;解旋酶、DNA聚合酶参与DNA复制,需要与DNA结合来合成新的DNA链;RNA聚合酶在转录过程中与DNA结合,以DNA为模板合成RNA;从图1可知,途径1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特定部位,途径2是先到内质网再经高尔基体运输,所以乙是过氧化物酶体,丙是溶酶体。g类蛋白质属于在溶酶体发挥作用的蛋白质,溶酶体内部为酸性环境,含有多种水解酶,其酶活性需要酸性环境维持;而细胞质基质为中性环境,g类蛋白质进入细胞质基质后,由于环境的pH 值升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失去活性。
(2)蛋白质存在分选途径的意义在于:可以使蛋白质被准确运输到特定的部位,从而保证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有序进行;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分选途径可确保各细胞器能得到其所需的蛋白质来执行特定功能,即确保蛋白质能准确运输到相应的部位并发挥作用。
(3)生物膜不能自发融合,需除去亲水膜表面水分子才能融合,从图2来看,发挥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是SNAPs。因为它能促进囊泡与靶膜的融合,这其中必然涉及到膜表面水分子的处理等使膜能接近到可融合的距离。
(4)A、消化酶的分泌过程涉及囊泡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膜的运输融合过程,若SNAPs功能受损,融合复合体无法正常形成,囊泡不能与靶膜融合,消化酶不能分泌出去,A正确;
B、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其过程与囊泡融合关系不大,B错误;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样,如通过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等会涉及SNAPs,C正确;
D、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与囊泡融合无关,D错误。
故选AC。
22.(1) 主动运输 发生
(2) 低于 半胱氨酸运输进液泡,需借助氢离子的电化学势能,属于主动运输 促进
(3)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微生物;在细胞组成成分的更新周转中起作用
【分析】1、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需要有载体蛋白;
2、据图分析,液泡酸化消失导致细胞质基质中Cys的浓度增大,抑制Fe进入线粒体发挥作用,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可使有氧呼吸受抑制。
【详解】(1)因为V - ATPase能催化ATP水解,为H+进入液泡提供能量,所以H+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作为载体的V - ATPase与H+结合后,会发生构象改变,从而将H+运输到液泡内;
(2)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Cys的运输需要H+的浓度差产生的电化学热能提供能量,即Cys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因此正常情况下,Cys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浓度低于液泡;添加Cys转运蛋白抑制剂会抑制H+的转运,避免液泡酸化的消失而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因此添加Cys转运蛋白抑制剂会促进有氧呼吸;
(3)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等功能。液泡中存在很多类似于溶酶体酶的水解酶,所以液泡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可能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等。
23.(1) 红光和蓝紫光 无水乙醇 溶解度
(2) 非气孔 脱落酸
(3)使其细胞液浓度增大以进一步适应高盐环境,会增加对水分的吸收
(4) 完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 高浓度NaCl的完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
【分析】在光合色素分离和提取时,根据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分离色素时,色素的溶解度与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有关,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分析表格,在高盐胁迫下,细胞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低。
【详解】(1)水稻叶肉细胞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光合色素分离和提取时,根据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分离色素时,色素的溶解度与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有关,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2)重度盐胁迫下,气孔导度虽然减小,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而增大,说明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是由于气孔因素导致的。盐碱胁迫条件下,叶片等部位合成的脱落酸含量上升,该激素可能诱导气孔关闭。
(3)植物能适应高盐环境,大分子物质水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进而使其细胞液浓度增大以进一步适应高盐环境,会增加对水分的吸收。
(4)依据题意要求“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可以缓解高盐对花生的胁迫,为验证这一结论”可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应增加 “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组作为对照,另外增加实验组“含高浓度NaCl的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
24.(1) 常 Aa 1/2
(2) 不能 不论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均符合实验结果 残翅雌虫:残翅雄虫:长翅雌虫:长翅雄虫=39:39:25:25或残翅雌虫:残翅雄虫:长翅雌虫:长翅雄虫=27:12:5:20
(3) 控制体色与眼型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 III F1眼型基因型为Dd,d基因中出现了一个限制酶e的酶切位点,用限制酶e切割处理后,D基因不变,d基因被切割为两个片段且两个片段长度的和与D基因相当
【分析】结合题干及杂交结果分析,亲本均为灰身,子一代灰身:黑身≈7:1,出现了黑身,可推断灰身为显性,黑身为隐性;亲本为若干残翅雌虫和若干基因型相同的长翅雄虫杂交,子一代残翅:长翅≈3:1,可推断残翅为显性,长翅为隐性,若长翅为显性,则不会出现此杂交结果。
【详解】(1)现有若干灰身残翅雌虫和若干基因型相同的灰身长翅雄虫杂交,后代不论雌雄灰身:黑身均为7:1,性状与性别无关;又因为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黑身只会出现在雄性个体上,与杂交结果不符,伴Y染色体遗传也与杂交结果不符,所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亲代灰身与灰身个体杂交,F1雌雄均为灰身: 黑身=7:1,说明黑身是隐性性状,亲本雄虫基因型为Aa,子代黑身aa占1/8,因此亲本雌虫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4,则亲本雌虫的基因型为1/2AA、1/2Aa,即亲本雌虫群体中的杂合子占1/2。
(2)如果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若干残翅雌虫(1/2BB、1/2Bb)和若干基因型相同的长翅雄虫(bb)杂交,子一代残翅(1/2Bb+1/4Bb):长翅(1/4bb)=3:1,与杂交结果相符;如果翅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若干残翅雌虫(1/2XBXB、1/2XBXb)和若干基因型相同的长翅雄虫(XbY)杂交,子一代残翅(1/4XBXb+1/4XBY+1/8XBXb+1/8XBY):长翅(1/8XbXb+1/8XbY)=3:1,也与杂交结果相符,故通过F1结果不能确定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理由是:不论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均符合实验结果。如果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统计子一代翅形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3:1,让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不考虑体色,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都为B:b=3:5,可得到F2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9:30:25,F2的表型及比例为残翅雌虫:残翅雄虫:长翅雌虫:长翅雄虫=39:39:25:25;如果翅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统计子一代翅形基因型及比例为雄性(XBY:XbY=3:1)、雌性(XBXb:XbXb=3:1),让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不考虑体色,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分别为雌配子(XB:Xb=3:5)、雄配子(XB:Xb:Y=3:1:4),可得到F2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Xb:XBY:XbY=9:18:5:12:20,F2的表型及比例为残翅雌虫:残翅雄虫:长翅雌虫:长翅雄虫=27:12:5:20;因此让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不考虑体色,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残翅雌虫:残翅雄虫:长翅雌虫:长翅雄虫=39:39:25:25或残翅雌虫:残翅雄虫:长翅雌虫:长翅雄虫=27:12:5:20。
(3)依据题目信息:“让纯合黑身棒眼昆虫与纯合灰身正常眼昆虫杂交得F1,F1雌雄昆虫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型为灰身棒眼、黑身棒眼、灰身正常眼和黑身正常眼,且比例为51:24:24:1”,控制体色与眼型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黑身棒眼(基因型aaDD)与纯合灰身正常眼(基因型AAdd)杂交得到F1基因型为AaDd,F1雌雄昆虫相互交配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9:3:3:1或其变式,说明控制控制体色与眼型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体色与眼型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在F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产生了四种不同比例的配子(Ad:aD:AD:ad=4:4:1:1,其中Ad与aD是未发生互换的配子,AD与ad是发生了互换的配子)。从第(3)问的F1个体的体细胞中获取控制眼型的基因(Dd)片段,用限制酶e切割处理后,D基因不变,d基因被切割为两个片段且两个片段长度的和与D基因相当,因此电泳后得到长度为1000bp、750bp、250bp三个条带,或者得到长度1000bp、500bp两个条带,故选择图中III。
25.(1)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2) 12 高秆∶矮秆=1∶1
(3) 方案一:甲、乙分别自交后,收集相同数量的植株所结种子,统计并计算结实率;方案二:分别将甲和丙杂交、乙和丙杂交,收集相同数量的F1植株所结种子,统计并计算结实率 Rf4基因表达出的RF4蛋白进入线粒体,RF4蛋白使基因WA352转录出的mRNA降解(或RF4蛋白使WA352基因无法转录形成mRNA);抑制了WA352蛋白的合成,使其不能与COX11互作;减少了ROS自由基的生成,避免细胞过早凋亡,使育性恢复
【分析】题意分析,从图中看出线粒体中WA352基因表达,与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蛋白COX11互作,促进活性氧自由基爆发,使细胞过早凋亡导致雄性不育。
【详解】(1)矮化水稻可以增加抗倒伏能力;提高收获指数;有效利用水肥;扩大群体数量;从基因水平看,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2)体细胞中缺少一条染色体的植株个体称为单体。由于水稻有12对染色体,所以理论上可用纯合高秆植株制备12种单体植株。水稻的高秆(SD1)对矮秆(sd1)为显性,为了判断相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则需要选择单体高杆和矮杆水稻sd1sd1杂交,如果SD1位于单体的染色体上,则高杆基因型是SD10,子代基因型有SD1sd1和sd10,表现为高杆∶矮杆=1∶1,则可推断出sd1基因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如果高杆基因不位于单体的染色体上,则高杆基因型是SD1SD1,子代全为SD1sd1,表现为高杆,则可推断相关基因不在缺失的染色体上。
(3) ①甲含有2个Rf4,乙含有两个Rf3,为比较Rf3与Rf4育性恢复能力的高低,可以选择自交或测交,即甲、乙分别自交后,收集相同数量的植株所结种子,统计并计算结实率或分别将甲和丙杂交、乙和丙杂交,收集相同数量的植株所结种子,统计并计算结实率。
②根据电泳图,甲品系中不含有WA352mRNA,所以可以推测甲品系水稻育性恢复的机理是Rf4 基因表达出的RF4蛋白进入线粒体,RF4蛋白使基因WA352转录出的mRNA降解;抑制了WA352蛋白的合成,使其不能与C0X11互作;减少了ROS自由基的生成,避免细胞过早凋亡,使育性恢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D
D
B
D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B
C
CD
ABC
AB
ABD
A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研究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2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北大新世纪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9页。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