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巴黎奥运会于2024年7月26日开始,至8月11日结束,我国体育代表团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取得我国自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为了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法国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日至10月最后一个周日实行夏令时。左图为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信息介绍,右图为法国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巴黎时间为( )
A. 西一区区时B. 中时区区时
C. 东一区区时D. 东二区区时
2. 巴黎奥运会期间,与北京相比较,巴黎( )
A. 白昼时间更短B. 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C. 日出方位偏南D. 昼夜变化幅度更小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7 月 26 日法国实行夏令时,时钟拨快了一小时,因此,巴黎奥运会开幕时,实际巴黎时间 18:30,比北京时间慢了 7 小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可知巴黎时间为东一区区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2题详解】
巴黎奥运会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由于巴黎较北京纬度高,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更小,B正确;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更长,日出方位更偏北,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大,ACD错误。故选 B。
然乌湖是藏南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头,湖面海拔高度为3850米,湖体狭长,呈串珠状。湖区两岸山上是呈“马鬃状”分布的森林(沟谷内林木难以生长,森林沿山脊处纵向分布)。下图为然乌湖位置及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然乌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 大气降水B. 地下水
C. 冰雪融水D. 河流水
4. 然乌湖是由于( )
A. 冰川侵蚀形成B. 山体崩塌形成
C. 火山喷发形成D. 兴修水库形成
5. 湖区两岸山上森林呈“马鬃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热量②水分③光照④土壤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答案】3. C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然乌湖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流域南部分布大面积冰川,因此湖泊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C正确;流域降水较少,A错误;地下水补给量较小,B错误;湖泊位于河源,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然乌湖的湖体特征(狭长,分上、中、下湖)可判断:然乌湖是由多次山体滑坡、崩塌导致河流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B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该湖泊是冰川侵蚀和火山喷发形成的,AC错误;然乌湖位于河源,无兴修水库的条件和必要,故不是兴修水库形成,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山谷地形封闭,不易散热,热量条件较山脊好,①错误;山谷为集水区,水分条件较山脊好,②错误;山脊较山谷光照条件更好,③正确;沟谷冰雪融水侵蚀强烈,导致沟谷内土壤浅薄、贫瘠,而山脊土壤较厚,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太白山地处秦岭主脊,海拔3767m,是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林线高度在3450m左右,且南北两坡相当。太白山发育了世界上带幅(山地林带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最宽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被称为“超级垂直带”。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甲自然带为( )
A. 落叶阔叶林带B. 针叶林带
C.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D. 针阔叶混交林带
7. 太白山南北两坡林线高度相当,主要是因为山体( )
A. 海拔较高B. 海拔较低
C. 纬度较高D. 纬度较低
8. 太白山“超级垂直带”发育的有利条件是( )
A. 地形坡度较小B. 土壤条件较好
C. 水热条件较好D. 人类干预较少
【答案】6. D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太白山南坡位于亚热带,北坡位于暖温带,南坡山麓发育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北坡山麓发育落叶阔叶林带,林带附近为针叶林带,因此可知,太白山南坡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和针叶林带,甲为针阔叶混交林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太白山南北坡林线高度相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山体海拔较低,导致林线距山顶较近,山体面积(体积)小,南北坡水热交换多,使南北坡水热差异较小,B正确,A错误;南北两坡纬度差异小,故与纬度高低关系不大,CD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太白山巨大的相对高差为“超级垂直带”提供了充足的发育空间,同时适宜的降水和热量为“超级垂直带”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C 正确;地形坡度较小、土壤条件较好、较少的人类干预利于植被生长,但不会使其垂直分异明显,对“超级垂直带” 的形成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爆发性气旋是指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温带气旋,受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其形成过程是冷空气快速南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其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hpa。下图为2018年发生在北大西洋的爆发性气旋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爆发性气旋最可能发生在( )
A. 春季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10. 海—气相互作用对爆发性气旋快速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海水蒸发,提供水汽②大气降水,补充水汽③水汽凝结,释放热量④海面辐射,提供热量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11. 图示爆发性气旋的中心气压最低值出现在( )
A. 甲地附近B. 乙地附近
C. 丙地附近D. 丁地附近
【答案】9. D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爆发性气旋是冷空气快速南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所形成。北美洲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会频繁南下,所以爆发性气旋最可能发生在冬季,D正确;春季、夏季、秋季冷空气活动较冬季弱,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气旋形成后,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海水蒸发,为气旋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水汽上升遇冷凝结释放热量,加剧空气上升,使气旋中心气压不断下降,从而促进爆发性气旋 的快速发展,①③正确;水汽来自海面,②错误;热量来自太阳辐射及水汽上升遇冷凝结释放的热量,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 A。
【11题详解】
爆发性气旋在北上过程中,受海洋热量和水分的持续补给,中心气压不断下降,气旋不断增强;但登陆后,由于水热补给减少,摩擦力增大,中心气压会升高。因此爆发性气旋中心气压最低值出现在登陆前,即丙处附近,C正确;甲乙附近还在北上的过程中,气压还未达到最低,AB错误;丁附近此时已经登陆,气压升高,D错误。故选C。
渤海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4~18千年)海岸线向海移动,渤海陆架出露,出露后的渤海陆架区域逐渐干旱化。在渤海陆架出露区域出现沉积分异作用,比较粗的物质形成混杂堆积,比较细的物质构成黄土沉积。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为不同时期沉积的黄土层,离石黄土以粉砂与黏土为主,马兰黄土以细砂与粉砂为主。下图示意渤海区域采样点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形成离石黄土与马兰黄土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冰川堆积B. 风力堆积
C. 流水堆积D. 海浪堆积
13. 末次盛冰期,出露后的渤海陆架区域逐渐干旱化,主要原因是( )
A. 暖流增强,蒸发加剧B. 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
C. 寒流增强,水汽减少D. 冬季风减弱,降水减少
14. 与离石黄土相比较,马兰黄土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
A. 暖干B. 暖湿
C. 冷干D. 冷湿
【答案】12. B 13. B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是气候干旱时,由风力堆积所形成,渤海在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4~18千年)海岸线向海移动,渤海陆架出露,出露后的渤海陆架区域逐渐干旱化,形成黄土,B正确;冰川堆积主要形成冰碛地貌,A错误;流水堆积主要形成冲积扇、三角洲等,C错误;海浪堆积主要形成,沙滩、砾滩等,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末次盛冰期,冰川发育,入海径流量减少,海平面降低,海洋面积变小,陆地面积增大;海陆分布面积的变化,导致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减小,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气压差异减小,夏季风势力减弱,从海洋上空输送到陆地的水汽减少,渤海区域降水减少,B正确,D错误;海平面下降,大陆架露出水面,沿海地区暖流势力减弱,增温增湿作用下降,降水减少,A错误;渤海地区主要受暖流影响,C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马兰黄土与离石黄土相比较,沉积颗粒较粗,说明马兰黄土沉积时期较离石黄土沉积 时期风力更大,反映冬季风更强盛,气候冷干,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湖泊岸线发育系数(SDI)指湖泊岸线长度与湖泊面积相等的圆周长的比值,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下图示意1987~2021年鄱阳湖湖泊面积(左图)与湖岸线发育系数(右图)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根据图文资料推测,鄱阳湖( )
①1992~1993年湖岸线变得曲折②1994~1995年湖岸线长度变短
③2006~2010年湖岸线变化平级④2011~2012年湖岸线长度稳定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
16. 对鄱阳湖湖岸线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 湖泊水位B. 湖岸坡度
C. 湖岸植被D. 人类活动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湖泊岸线发育系数值越大,湖岸线越曲折,湖泊岸线发育系数与湖岸 线长度呈正相关,与湖泊面积呈负相关。1992~1993 年,SDI 变大,说明湖岸线变曲折, ①正确;1994~1995 年,SDI 变小,湖泊面积也变小,湖岸线长度必然变短,②正确; 2006~2010 年,SDI 波动变化大,说明湖岸线变化剧烈,③错误;2011~2022 年,SDI 变 大,湖泊面积也变大,湖岸线必然变长,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岸植被生长在湖泊边缘地带,对湖岸线变化影响很小,C正确;湖泊水位的变化必然引起湖岸线的变化,A错误;湖岸坡度对湖岸线变化影响较大,湖岸坡度小,湖岸线变化大,反之亦是,B错误;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对湖岸线变化影响也较大,C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尔维纳斯寒流(下图所示)是西风漂流的分支,在南美洲巴塔哥尼亚的南大西洋沿岸向北流至拉普拉塔河河口,与巴西暖流交汇后向东流。马尔维纳斯寒流与巴西暖流的交汇位置会南北移动。
(1)说出甲、乙、丙、丁四海区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区,并说明理由。
(2)说出甲、乙、丙、丁四海区中海水流动速度最快的海区,并说明理由。
(3)当马尔维纳斯寒流与巴西暖流的交汇位置偏北时,推测秘鲁渔场的渔获量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1)乙海区。理由:乙海区处副热带海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巴西)暖流流经,使盐度升高。
(2)甲海区。理由:甲海区洋流为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强劲,洋流流速快;处(德 雷克)海峡,产生狭管效应,洋流流速加快。
(3)秘鲁渔场渔获量(较)大。 理由:马尔维纳斯寒流与巴西暖流的交汇位置偏北时,西风漂流强劲,盛行西风和东南信风势力(较)强;东南信风势力(较)强时,秘鲁寒流势力(较)强,沿岸上升流(较)强,盐类上泛(较)丰富,秘鲁渔场渔获量(较) 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乙海区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属于副热带海区,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蒸发旺盛;沿岸巴西暖流流经,起到增温作用,使盐度升高。故乙海区海水盐度最高。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甲海区洋流为西风漂流,由于洋面上西风摩擦力小,较为强劲,洋流流速快;甲海区流经德雷克海峡,产生狭管效应,使洋流流速加快。故海水流动速度最快的海区为甲。
【小问3详解】
马尔维纳斯寒流是西风漂流的分支,马尔维纳斯寒流与巴西暖流的交汇位置偏北时,说明此时西风漂流强劲,盛行西风和东南信风势力(较)强;东南信风势力(较)强时,离岸风较强,受到离岸风的影响,秘鲁寒流势力(较)强,沿岸上升补偿流(较)强,从海底带来盐类物质(较)丰富,鱼类的饲料更加丰富,秘鲁渔场渔获量(较) 大。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作为第四纪形成的松散沉积物,具有垂直节理发育、孔隙较大、湿陷性和崩解性强等特征。在地形地貌和水文气候等条件的共同影响下,黄土地区出现形状各异、深浅不一的黄土落水洞。研究黄土边坡落水洞的形成演化机理,对防灾减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经调查研究,黄土边坡落水洞的形成机理主要有湿陷—潜蚀—冲蚀型、冲蚀—湿陷—潜蚀型和潜蚀—湿陷—冲蚀型等三种类型。下图为黄土边坡落水洞形成机理中的一种类型。(注:湿陷指黄土浸水后在外荷载或自重的作用下发生下沉的现象;潜蚀指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或裂隙进入地下,复向沟谷流出,形成地下流水通道所发生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
(1)简述落水洞发育的条件。
(2)判断图示落水洞形成机理的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指出落水洞群的发育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或裂隙)发育;有较大的地形落差;有较大的汇水面积;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或大气降水较丰富);植被覆盖率较低等。
(2)类型:冲蚀—湿陷—潜蚀型。 形成过程:地表径流在边坡冲刷下部黄土,形成洼地;洼地汇流后使土体自重增大,发生湿陷作用;洼地进一步发育后形成潜蚀,潜蚀使洼地加深扩大,形成落水洞。
(3)加剧水土流失,地表更加破碎;加剧(或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解析】
【小问1详解】
黄土作为第四纪形成的松散沉积物,土质疏松,具有垂直节理发育、孔隙较大;据图可知,落水洞的形成地有较大的地形落差;汇水面积较大,地表水量较大;该地的大气降水较丰富,集中且多暴雨,受到流水作用影响大;该地植被覆盖率较低,利于落水洞的形成。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在边坡不断的冲刷下部黄土,形成洼地,为冲蚀作用;洼地不断的汇集水流,使土体自重增大,黄土浸水后在外荷载或自重的作用下发生下沉,为湿陷作用;水流沿土层的垂直节理或裂隙进入地下,洼地进一步发育后形成潜蚀,潜蚀使洼地加深扩大,为潜蚀作用,最终形成落水洞。故图示落水洞形成机理的类型为冲蚀—湿陷—潜蚀型。
【小问3详解】
落水洞群的发育会加剧水土流失,地表更加破碎,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更加贫瘠;使当地土体岩石更加不稳定,加剧(或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奥里诺科河发源于圭亚那高原,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每年汛期,下游会有干流倒灌支流的现象。干流下游在涨水和退水期间,均会出现含沙量的峰值。左图为奥里诺科河流域示意图,右图奥里诺科平原上的甲城气候资料图。
(1)判断甲城的气候类型,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2)分析汛期奥里诺科河下游出现干流倒灌支流现象的原因。
(3)分别说明奥里诺克河干流下游在涨水和退水期间均出现含沙量峰值的原因。
【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
(2)奥里诺科河流在汛期降水丰富,上游支流众多,汇水范围广,导致干流下游水量大;干流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地势平缓,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导致干流下游水位高;当干流水位高于支流时,就会出现干流倒灌支流现象。
(3)涨水期间:奥里诺科河干流涨水期间,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干流上游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致使干流下游在涨 水期间形成含沙量峰值。退水期间:在涨水期,受到干流河水顶托作用,泥沙在支流河道大量沉积;当干流进入退水期后,支流河水会挟带泥沙进入干流,致使干流下游在退水期间形成含沙量峰值。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奥里诺科平原上的甲城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为热带草原气候;结合所学知识,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降水多为湿季,受信风带控制时降水较少,为干季。
小问2详解】
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奥里诺科河流在汛期降水丰富;据图可知,该河流上游支流众多,汇水范围广,流域面积广,导致干流下游水量大;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缓,水流速度缓慢,不利于汛期及时排洪,导致干流下游水位高;当干流水位高于支流时,下游地区就会出现干流倒灌支流现象。
【小问3详解】
涨水期间:奥里诺科河干流涨水期间,此时为汛期,河流的径流量大,水流速度快,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干流上游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泥沙随水搬运至下游,致使干流下游在涨水期间形成含沙量峰值。退水期间:在涨水期,干流水位高,支流水无法流入干流,受到干流河水顶托作用,支流流速变慢,泥沙在支流河道大量沉积;当干流进入退水期后,支流河水会挟带泥沙进入干流,泥沙随水搬运至下游,致使干流下游在退水期间形成含沙量峰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二十四校高三上学期11月考-地理+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5赣州十八县(、区)二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