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B)地理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B)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B)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B)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B)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B)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示意2023年元旦晨昏线位置及我国部分地区日出的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黑瞎子岛相比,海马滩元旦日出时间较早,主要是因为海马滩( )
    A. 天气晴朗B. 位于海洋
    C. 海拔较高D. 纬度较低
    2. 推测春分时我国日出最早的地点是( )
    A. 海马滩B. 石塘镇
    C. 黑瞎子岛D. 玉山主峰
    3. 下列日期晨昏线与图示一致的是( )
    A. 12月1日B. 12月14日
    C. 1月14日D. 2月1日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1月1日晨昏线分布情况可知,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低昼越长,图示岛屿中海马滩纬度低,日出时间早,可以迎来2023年中国新年第一缕阳光,D正确;天气条件和位于海洋不是主要原因,地处南沙群岛,其海拔不高。故选D。
    【2题详解】
    春分时各地昼夜等长,均于当地地方时6点日出,经度靠东的地区,日出更早。选项所示地区中,黑瞎子岛经度最靠东,日出最早,故选C。
    【3题详解】
    晨昏线与图示一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1月1日相同,即该日期应与1月1日关于二至日(6月22日或12与22日)对称,选项中只有12月14日与1月1日关于冬至日12月22日对称,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故选B。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1月0℃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与汉中相比,导致1月份西安气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B. 海拔
    C. 大气环流D. 人类活动
    5. 汉中周边的阴影区沉积作用主要是( )
    A. 冰川沉积B. 海水沉积
    C. 风力沉积D. 流水沉积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1月盛行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遇秦岭阻挡,冷空气易在秦岭北侧堆积,使西安气温偏低,而受北部山地对冷空气阻挡的影响,汉中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相对较高,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C正确。相比于大气环流而言,纬度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错。海拔差异不是很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受人类活动影响,人口聚集区一般气温较高,西安地区人类活动更为密集,若考虑人类活动,其气温应较高,D错。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图中河流信息可知,汉中地区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D正确。与冰川和海水无关,AB错。风力沉积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属湿润地区,风力沉积不是主要沉积作用,C错。故选D。
    雷暴的形成通常具备三个条件,即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充沛的水汽和足够的抬升触发机制。雷暴不仅是一种自然灾害也是一种融“声、光、电”为一体的独特自然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青藏高原夏季雷暴频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少,光照强B. 地表温度高,利于对流
    C. 海拔高,气温低D. 建筑物稀疏,利于抬升
    7. 导致青藏高原雷暴日数远高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B. 光照
    C. 水汽D. 地形
    【答案】6. B 7. D
    【解析】
    【6题详解】
    雷暴的形成通常具备三个条件,即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充沛的水汽和足够的抬升触发机制。降水少则水汽少,气温低则不利于对流,均不利于雷暴的发生,AC错。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利于对流,多雷暴,B正确。其抬升作用主要与空气对流有关,与建筑物关系不大,D错。故选B。
    【7题详解】
    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天,青藏高原内部夏季光照强,地表升温快,日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易形成热雷暴,主导因素是地形,D正确。热量和光照的差异的本质原因是地形的差异,相比而言,地形因素更为准确和全面,排除AB;青藏地区水汽较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充沛的水汽是雷暴的形成的条件之一,由此可知,水汽不是导致青藏高原雷暴日数远高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因,C错。故选D。
    马六甲海峡(下图)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航道,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最窄处37千米,水深25至150米。海峡两岸地势低平,沼泽广布,两岸泥沙不断在海峡内淤积,妨碍了船舶航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由西北流向东南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9. 影响马六甲海峡泥沙淤积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峡宽度②海水深度③海水流速④河流含沙量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10. 图示M岛的类型属于( )
    A. 大陆岛B. 珊瑚岛
    C. 火山岛D. 冲积岛
    【答案】8. B 9. C 10. A
    【解析】
    【8题详解】
    马六甲海峡地处北印度洋东部,海水流动受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影响,冬季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东向西流,导致马六甲海峡的海水由东南向西北流,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西向东流,使马六甲海峡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马六甲海峡两岸地势低平,沼泽广布,故影响马六甲海峡泥沙淤积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平坦导致海水流速减慢,易于泥沙沉积;两岸泥沙不断在海峡内淤积,说明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马六甲海峡,故③④正确;海峡宽度与海水深度对泥沙淤积量没有直接影响,①②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M岛为苏门答腊岛,苏门答腊岛从成因上来说是大陆岛。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相撞,亚欧板块边缘被撞碎散落到海洋里,就形成大陆岛,故选A。
    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干扰以及在干扰消除后恢复的能力,大多数情况下与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黄土高原植被多样性丰富,从东南向西北呈现“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的显著变化。下图示意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生物量与群落稳定性指数(指数越大,越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导致黄土高原植被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 水分B. 热量
    C. 光照D. 土壤
    12. 黄土高原不同自然带草地生物量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 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荒漠带>草原带
    B. 森林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草原荒漠带
    C. 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
    D. 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荒漠带>草原带
    13. 与森林带相比,森林草原带草地群落稳定性较强,主要由于其( )
    A. 土壤肥力高B. 植物生长周期长
    C. 光热条件好D. 植物种间竞争弱
    【答案】11. A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位置,东南降水较多,西北降水较少,植被带依次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更替,形成多种植被带,主要原因是该地水分差异引起的干湿度差异大,A正确;森林-草原-荒漠的演替规律,与热量、光照、土壤类型关系很小,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将图中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相加,能明显看出森林草原带生物量最大,森林带次之,草原带略高于草原荒漠带,故黄土高原不同自然带草地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序是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C对,ABD错。故选C。
    【13题详解】
    一般地,如果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则植物多样性会降低,稳定性较弱;若种间竞争减弱,则植物多样性升高,稳定性较强。森林草原带比森林带水热条件差,林下草地群落生长条件较差,数量较少,主要在森林树冠下寻找适合生存的区域,群落内种间竞争弱,草类植物之间没有明显竞争优势,强势物种少,导致草类植物多样性较高,群落稳定性相对较强,D正确。光热条件较森林带差,C错。与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周期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D。
    克兰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南坡,全长265千米。克兰河流域冬季严寒漫长,夏秋季降水量大于春季。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克兰河流域降水量呈现冬季明显增加夏秋季有所减少的趋势。下图示意克兰河阿勒泰水文站1980~1989年和2001~2005年年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克兰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
    A. 大气降雨B. 地下水
    C. 冰川融水D. 季节性积雪融水
    15.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推测克兰河水文特征的变化是( )
    ①汛期提前②结冰期延长③含沙量减少④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和材料可知,该地冬季严寒漫长,降雪较多,4月份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消融,径流量迅速增加,到5月份克兰河的径流量达到最大,并在夏季时流量减少,根据所学知识,由于克兰河地处我国的非季风区,因此其主要的补给形式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所以D项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阿尔泰山南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被强烈抬升会形成雨水补给,但是由于克兰河距离大西洋遥远,水汽损失量大,降雨量少,因此大气降雨不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所以A项错误;地下水补给虽然比较稳定。但补给量较少,不是克兰河主要补给类型,因此B项错误;冰川融水的多少与气温呈正相关,理论上应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而事实上克兰河的7月份的径流量较小,因此其冰川融水较少,所以C项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与1980-1989年的流量相比,2001-2005年径流量的最大值提前,意味着克兰河的汛期提前,因此①正确;由材料可知,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克兰河流域的气温升高,结冰期缩短,因此②错误;由上题可知,克兰河的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根据所学知识,与其它补给类型相比,融雪补给时河流的输沙能力较弱,因此河流的泥沙来源较少,河流含沙量小;且夏季降水减少,也会导致输沙能力减弱,最终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所以③正确;由图可知,克兰河2001-2005年径流量的最大值比1980-1989年的径流量最大值要高;径流量的最低值与1980-1989年的径流量最低值相近,这意味着克兰河的2001-2005年径流量季节变化比1980-1989年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要大,因此④错误。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香港天文台近年研究显示,香港市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快于郊区。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气温与郊区同期气温的差值,下图示意香港市区气象站和郊区气象站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下表示意香港和澳门的热岛强度等级结果,其中Ⅰ级为城市热岛区域,Ⅱ级为城市非热岛区域。
    (1)与江门、惠州相比,推测香港、澳门热岛强度占比较高的原因。
    (2)指出香港存在城市热岛效应的时间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香港白天市区大部分时段比郊区气温低的原因。
    【答案】(1)香港、澳门的土地面积小,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大,城市绿地面积比重小,导致其城市热岛强度等级占比高。
    (2)18时至次日10时,该段时间市区温度高于郊区,会产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3)香港人多地狭,建筑物向高层发展,稠密高大的建筑物遮挡阳光导致白天市区的增温相对较小;市区建筑物稠密,建筑表面热容量和热传导较大也会导致白天市区的增温相对较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表格信息,香港和澳门城市热岛强度等级Ⅰ级面积占比分别达到67%和79%,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与江门、惠州相比,香港、澳门等地区土地面积有限,人口分布更为集中,人口密度大,单位面积土地上城市建筑用地比重更大,而城市绿化用地比重相对较小,绿地对城市气温的调节作用小,导致其城市热岛强度等级占比高。
    【小问2详解】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结合图示信息可知,18时至次日10时,市区气象站的气温高于郊区气象站的气温,市区温度高于郊区,会产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小问3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10时至18时左右,市区气象站的气温低于郊区气象站的气温,市区温度低于郊区,其原因还是从市区的建筑物特点进行分析。首先,香港人口多,土地狭小,建筑物多纵向发展,高大密集,而高大密集的建筑物遮挡了部分阳光,使得白天市区的增温相对较小。其次,高大密集的建筑物多,建筑表面热容量和热传导较大,巿区的建筑物有较大的热容量,这会使到有较多的太阳辐射能量被吸收并储存在市区当中并向大气辐射的不多,也使得白天市区的增温相对较小。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地形分三部分,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富森林资源以及铜、锡、银、金、铂、锂、锌、铋、钒、钨、硝等资源)、西部沿海区和东部亚马孙河上游流域,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下图示意秘鲁主要山脉河流分布。
    (1)比较秘鲁境内沿12°S纬线安第斯山东西两坡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描述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西侧的水系特征。
    (3)推测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并简述自然原因。
    【答案】(1)东坡多,西坡少;原因:秘鲁盛行东南信风,高大的安第斯山阻挡东南信风,使得山地东坡成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年降水量较多;山地西坡成为背风坡(雨影区),同时受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少。
    (2)河流流程短,多向西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河网密度小。
    (3)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沿海渔业资源丰富,临近矿产资源丰富的山区。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秘鲁所处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分析可知,秘鲁盛行东南信风,而安第斯山脉自西北向东南穿过该国,使该国东部山地成为迎风坡;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较为湿润,受到山地的阻挡而抬升,使得安第斯山脉东坡降水较为丰富,年降水量较大;而安第斯山西坡为背风坡(雨影区),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同时安第斯山脉西坡濒临太平洋,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安第斯山脉西坡降水量较少。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由于安第斯山脉距离太平洋较近,故安第斯山脉西侧的河流流程较短、支流较少且流域面积较小;由于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使得安第斯山脉西坡的河流多向西流注入太平洋;由于安第斯山脉西坡距离太平洋较近,平原多分布在沿海的狭长地带,使得河流很快注入海洋且难以汇聚,造成该地区河网密度较小。
    【小问3详解】
    由于秘鲁沿岸地区有秘鲁寒流流经,该洋流属于上升流,深层海水在上泛过程中携带了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较为丰富,吸引鱼群聚集从而形成渔场,由此可知该国西部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吸引众多人口在此定居进行渔业资源的开发;该国西部地区距离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安第斯山脉较近,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众多人口在该国西部地区定居;该国东部位于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该国东部人口密度较小,而西部人口密度较大。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川东平行岭谷位于四川盆地东侧,是由透水性不同的粗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和泥页岩构成的九大平行山脉和槽谷。影响岩石透水性的主要因素是岩石各种空隙的大小、多少和连通情况。岩石的大空隙(非毛管孔隙)越多,连通性越好,透水性越强。下图示意川东青宁乡地貌剖面。
    (1)指出图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2)分析图中河谷的形成过程。
    (3)指出该河谷发生滑坡的概率大的河岸,并说明原因。
    【答案】(1)大气降水、地下水
    (2)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形变,上部岩层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当地降水丰富,地表径流不断侵蚀地表岩层,最终发育成V形河谷。
    (3)东岸发生滑坡概率更大。原因:东岸岩层倾向与陡坡坡向一致,易受重力作用下滑;东岸粗砂岩层透水性好,地下水易软化岩层滑动面,诱发岩体滑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四川盆地东侧,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有降水补给;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河谷以粗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以及泥页岩为主,透水性较强,河流有地下水补给。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岩层受到水平的挤压力,发生弯曲,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层裂隙发育,变得破碎,容易被侵蚀;当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流水作业强烈;该地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较快,侵蚀能力较强,地表径流不断侵蚀裂隙,形成V形河谷。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谷东侧岩层倾向与坡面坡向一致,抗剪切能力较弱,在重力的作用下,易发生下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谷东侧岩层以粗砂岩为主,透水性较好,地下水易软化岩层,使得上部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滑坡。西岸岩层倾向于坡面坡向不一致,不易发生滑坡,所以东岸发生滑坡的概率更高。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沙江(左图)山高谷深,南北连绵,平均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76倍。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隆起,对金沙江自然地理环境的演替影响较大。右图示意金沙江甲河谷处的植被演替趋势。
    (1)依次指出禾草丛、稀树乔木林、灌生草丛、稀树灌丛林对应的右图中数字。
    (2)说明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隆起对金沙江甲处河谷处植被发生演替的影响。
    (3)说出金沙江甲处河谷东西两岸高寒灌丛草甸带上限海拔高低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1)④、①、③、②
    (2)青藏高原隆起,阻挡西南气流深入,降水减少;河流下切,形成深谷,地形焚风效应加强,河谷气候向干暖演变;植被逐渐向耐干热的类型演变。
    (3)西高东低。该地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较大,西岸为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温度较高,自然带海拔分布较高;东坡为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热量条件较西坡差,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右图可知,由于干旱的增加,原生植被由需要水分最多的湿润河谷地区的河谷季雨林演变为石山陡坡的需要水分较少的稀树肉质灌丛,在中间的干旱山坡过渡的植被,其需水量应该大于稀树肉质灌丛、小于河谷季雨林,在禾草丛、稀树乔木林、灌生草丛、稀树灌丛林四种植被中,稀树乔木林的需水量符合此要求,因此①对应的是稀树乔木林;由右图的图示信息可知,干旱山坡的稀树乔木林演替的次生植植被为萌生灌丛,山陡坡的稀树肉质灌丛演替的次生植被为肉质灌丛,由此推断,干旱山坡的稀树乔木林可以演替的另一个次生植被也应为灌丛,故②对应的为稀树灌丛林;根据所学知识,次生植被为灌丛,随着水分的持续减少,灌丛将演替为灌生草丛,进而再演替为需水量更少禾草丛,因此③对应的是灌生草丛,④对应的是禾草丛。综上所述,禾草丛、稀树乔木林、灌生草丛、稀树灌丛林依次对应的右图中数字为④、①、③、②。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西南季风所携带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导致该河谷的降水减少;同时青藏高原的隆起,也使得河流继续下切,在该河谷处形成幽深峡谷,由于该河谷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当西南季风越过山地进入该河谷时,幽深的峡谷将加剧焚风效应,导致该地区的气候更加温暖干旱;由于气候向干暖演变,植被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逐渐向耐干热的类型演变。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该地区受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较大。由左图可知,该河谷的西岸为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温度较高,使得自然带海拔分布较高;然而该河谷的东岸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但热量条件较西岸差,使得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低。综上所述,该河谷的西岸高寒灌丛草甸带上限海拔高于东岸。区域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城市热岛强度等级面积占比/%
    Ⅰ级
    Ⅱ级
    澳门
    33
    79
    21
    香港
    1114
    67
    33
    江门
    9507
    55
    45
    惠州
    11347
    42
    58

    相关试卷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B):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B),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 与T5阶地相比, T1阶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B):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B),文件包含202411高三地理B期中答案pdf、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