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人口结构会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某省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若干年后是指大约( )
A. 10年后B. 15年后
C. 20年后D. 25年后
2. 预测时期内,该省( )
A. 人口数量快速减少B. 少儿人口占比增加
C. 高龄人口占比减少D. 劳动力的结构老化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若干年后的人口30-34岁年龄结构比值和2020年20-24年龄结构比值大致一 样,由此可以推测若干年后应该是10年之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读图可知,若干年后比2020年该省少儿所占比重虽然下降,但不知道自然增长率的情况,因此不能说明人数量快速减少,AB错误;若干年后与2020年相比,65岁以上各年龄段人口占比均增加,说明高龄人口占比增加,C错误;若干年后与2020年相比,30-39岁劳动力占比在减少,40-64岁劳动力占比整体增多,说明劳动力的结构老化,D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海底麻坑是由海底之下的流体或气体经运移通道溢出海底时,对海底沉积物不断剥蚀而形成的海底凹陷地貌。麻坑形成的主要模式是地震、海啸、风暴等因素使气藏之上的盖层的封闭压力降低,流体突然发生强烈渗漏或喷发,大量泥质物质被搬运。科学家们普通认为分布较广、规模较大的海底麻坑群主要分布在大陆坡区域。下图示意西非木尼河盆地陆坡区麻坑演化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海底麻坑演化过程排列正确的是( )
A. a—b—c—dB. d—b—a—c
C. d—a-b-cD. d—a—c-b
4. 海底麻坑群在大陆坡分布较广、规模较大的条件有( )
①深部流体较为丰富②构造较为活跃③海底沉积较为薄弱④古水道密闭性较差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海底麻坑演化过程为:首先,浅层气在海底陆坡泥质沉积层下部的封闭古水道富集,形成超压;其次,地震、海啸、风暴等因素使气藏之上的盖层的封闭压力降低,超压气体泄露;封闭环境被破坏,泄露气体流出;第三,渗漏气体所形成的水流,将海底陆坡泥质沉积物冲洗;被冲洗物质,一部分在海底麻坑两侧重新沉积,一部分则被近海底洋流所带走,于是在海底形成海底凹陷地貌,即海底麻坑。因此图中海底麻坑演化过程排列正确的是d—a-b-c,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据材料“海底麻坑是由海底之下的流体或气体经运移通道溢出海底时,对海底沉积物不断剥蚀而形成的海底凹陷地貌。麻坑形成的主要模式是地震、海啸、风暴等因素使气藏之上的盖层的封闭压力降低,流体突然发生强烈渗漏或喷发,大量泥质物质被搬运。”可知,大陆坡区域深部流体较为丰富,①正确;大陆坡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海啸、风暴、构造活动等比较活跃,②正确;大陆坡区域坡度陡,海底沉积较为薄弱,导致海底麻坑群分布较广、规模较大,③正确,与古水道密闭性较差关系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副锋指出现同一气团内变性程度不同的气团间的分界面。其形成过程是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会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从而形成副锋(前面的锋面称为主锋)。下图示意某日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气温( )
A. 甲>乙>丙B. 乙>丙>甲
C. 丙>乙>甲D. 丙>甲>乙
6. 导致锋后气团性质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冷锋过境,导致气温下降B. 天气转阴,导致气温下降
C. 暖锋过境,导致气温上升D. 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气温上升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据材料副锋“其形成过程是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会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从而形成副锋(前面的锋面称为主锋)”可知,根据图中锋面附近风向可判断,主锋和副锋均是西北侧冷高压推动冷气团南下与东南部暖气团相遇形成,均属于冷锋,且较长的锋面为主冷锋,较短的锋面为副冷锋。乙丙之间为主冷锋,丙位于主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乙位于主冷锋和副冷锋之间,属于变性气团,气温居中;甲位于副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最低,故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气温为丙>乙>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早期冷气团南下形成冷锋的过程中,冷气团逐渐变性,被后期南下的更冷的冷空气追上,形成新的冷锋(即是副锋),不是暖锋,C错误;主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不能使冷气团变性,A错误;图中主冷锋过境后,由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上升,导致气团变性,D正确,B错误。故选D。
壤中暴流是一种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水流过程,主要是由地下水位上升至透水性更强的上部土壤中形成侧向流动,或在低透水层上方出现瞬时饱和流的过程,是诱发自然灾害的重要产流机制(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壤中暴流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①土壤入渗率上层小下层大②水源供给量充足③饱和带透水性强④坡面坡度较大
A. ①②B. ②③
C. ②④D. ③④
8. 以下地形区中,滑坡灾害多由壤中暴流诱发的是( )
A. 黄土高原B. 华北平原
C. 内蒙古高原D. 东南丘陵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壤中暴流是一种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水流过程,主要是由地下水位上升至透水性更强的上部土壤中形成侧向流动,或在低透水层上方出现瞬时饱和流的过程,”可知,土壤入渗率上层大下层小,①错误;水源供给量充足,有利于形成壤中暴流,②正确;饱和带透水性弱,不利于形成壤中暴流,③错误;坡面坡度较大,流动性强,有利于形成壤中暴流,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8题详解】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可诱发滑坡灾害,A错误;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滑坡灾害多由降水诱发,BC错误;东南丘陵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上升,且多山地丘陵,坡面坡度较大,滑坡灾害多由壤中暴流诱发,D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植物线性沙丘一般是指在沙漠地区受到呈锐角相交且风力大小不等的两个方向的风交互作用下,风力沉积形成的垄状沙链。下图是植物线性沙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影响图示沙丘形成的主导风向是( )
A. 甲和丙,且甲风力大于丙B. 甲和丙,且丙风力大于甲
C. 乙和丁,且乙风力大于丁D. 乙和丁,且丁风力大于乙
10. 在植物线性沙丘发育过程中( )
①沙砾沉积水平层理显著②沙丘主体增高变宽伸长③沙丘表面成土作用减弱④沙丘表面沙砾粒径减小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①④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沙丘形态指示风向,风从坡缓的一侧吹向坡陡的一侧。由图可知,风沙应在植物的背风向发生沉积,所以可以判断甲和丙为主导风向,同时根据沙脊线更偏向甲风向一侧,丙风向一侧沙丘坡度更缓,可以推断丙风力大于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由于植被阻挡,风沙发生沉积,沙丘主体增高变宽伸长,但是由于植被和坡向的影响,不可能形成水平层理,故①错误,②正确;同时在植被的生长过程中,沙丘成土作用加快,故③错误;沙丘表面风力侵蚀作用减轻,表面沙砾粒径减小,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干扰以及在干扰消除后恢复的能力,与物种多样性具有相关性。如果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则植物多样性降低;若种间竞争减弱,则植物多样性升高。左图示意黄土高原植被带分布,右图示意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中草地群落的稳定性指数(指数越大,稳定性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黄土高原形成多种植被带,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热量B. 地形
C. 土壤D. 水分
12. 森林草原带中草地群落稳定性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多样性丰富B. 生物量大
C. 物种竞争强D. 生长速度快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黄土高原的植被差异不是沿纬度变化的,因此热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黄土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差异不大,B错误;黄土高原的土壤类型均为黄土,C错误;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东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由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植被带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荒漠带演替,因此黄土高原形成多种植被带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差异,D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如果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则植物多样性会降低;若种间竞争减弱,则植物多样性升高。且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是指抵抗干扰以及在干扰后恢复的能力,与物种多样性具有关联性。森林草原带中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A正确;生物量大,只能说明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大,不能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B错误;物种竞争强,多样性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弱,C错误;生长速度快,不能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森林带中某地区降水基本稳定,推测该地区森林带中草地群落稳定性变化及原因是( )
A. 增强,森林带向森林草原带演替B. 减弱,森林带向森林草原带演替
C. 增强,森林草原带向森林带演替D. 减弱,森林草原带向森林带演替
【答案】A
【解析】降水基本不变,全球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蒸发加剧,气候变干,植被带会向更干燥的植被带演替,因此森林带可能向森林草原带演替;而森林草原带中的草地群落更耐旱,因此稳定性更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B。
利用太阳定方位,最精确的方法是日影杆法。2023年6月10日,家住北京的某同学在北京时间14时测得杆影顶端落在半圆上的A点,当天另一时刻测得杆影顶端落在半圆上的B点,P点为AB圆弧的中点(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箭头的指示方向为( )
A. 东北B. 西北
C. 东南D. 西南
15. 观测当天杆影指向B点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 2:48B. 2:32
C. 2:16D. 2:00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P点为AB圆弧的中点,可以得出A、B的时间关于12:00对称。由于该地的经度为116°E,比北京时间所在的120°E晚16分钟,因此当北京时间为14:00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3:44;由此可以计算出杆影顶端落在圆弧上的B点时,该地的地方时=12时-(13:44-12)=10:16,10:16太阳位于东南,影子朝向西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观测当天,杆影顶端落在圆弧上的B点时,该地的地方时是10:16,北京时间是10:32,国际标准时间为0时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时间是:10:32-8=2:32,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南临渤海湾(左图),海陆风多发。海陆风特殊的气象条件与局地环流结构对葫芦岛市空气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以臭氧和细粒子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污染日益严重。右图示意葫芦岛市2021年春季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平均臭氧浓度日变化。
(1)简述海陆风对葫芦岛市臭氧浓度的影响。
(2)描述葫芦岛市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点。
(3)阐释葫芦岛市海陆风日臭氧浓度变化的原因。
【答案】(1)离岸陆风利于污染物扩散,降低臭氧浓度;海风影响下,臭氧浓度相对较高。
(2)夜间臭氧浓度相对较低,日出后臭氧浓度上升,日变化均呈“单峰”规律;海陆风日比非海陆风日臭氧浓度变化速度更快,臭氧浓度昼夜变化更大。
(3)白天人类活动产生的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多,太阳辐射较强,受光化学反应影响,臭氧浓度大,海风影响下,抑制污染物扩散,加重臭氧浓度积累。(夜晚离岸陆风利于污染物扩散,降低臭氧浓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葫芦岛市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由右图可知,春季北京时间8:00之前臭氧浓度较低,是因晚上离岸陆风利于污染物扩散,降低臭氧浓度;北京时间8:00之后,在海风影响下,大气流向陆地,抑制污染物扩散,臭氧浓度相对较高。
【小问2详解】
春季日出时间接近6:00。由右图可知,北京时间6:00之前(夜间)臭氧浓度相对较低,6:00之后(日出后)臭氧浓度上升,北京时间14:00左右臭氧浓度达到最高,日变化均呈“单峰”规律;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相比,海陆风日曲线变化幅度大,因此海陆风日比非海陆风日臭氧浓度变化速度更快,臭氧浓度昼夜变化更大。
【小问3详解】
白天人类活动多,产生的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多,且太阳辐射较强,受光化学反应影响,臭氧浓度大,且白天吹海风,海风影响下大气向陆地运动,抑制污染物扩散,加重臭氧浓度积累。(夜晚离岸陆风利于污染物扩散,降低臭氧浓度。)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滩坝主要发育于滨浅海或滨浅湖区,在其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波浪和沿岸流控制,其滩砂多与湖岸线平行发育,分布于滨湖区,呈席状或较宽的带状。全新世以来,青海湖处于强烈的构造运动中,水位不断下降,大规模的湖退,促进了青海湖滩坝的形成。下图示意青海湖布哈河三角洲北侧废弃三角洲区域的滩坝。
(1)推测该滩坝沉积物的特点。
(2)简述布哈河三角洲北侧滩坝的形成过程。
【答案】(1)沉积物粒度较细,颗粒磨圆度好,分选性较好。
(2)河流干涸或改道,湖泊近岸失去物质来源;湖水动力相对增强,原有沉积物在湖水动力作用下沉积形成近似平行岸线的水下滩坝;随着湖退不断发生,水下滩坝出露水面。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废弃的布哈河分支从上游带来的沉积物,在搬运过程中不断的碰撞磨蚀,使沉积物颗粒磨圆度好;河流在入湖处沉积形成三角洲,先沉积颗粒大的,后沉积颗粒小的,分选性较好;滨浅海或滨浅湖区,地势低平,沉积物粒度较细。
【小问2详解】
布哈河分支原有分支河流干涸或改道,河水和沉积物不再输入,湖泊近岸失去物质来源,三角洲向前发育动力消失;受波浪和沿岸流控制,湖水动力相对增强,原有沉积物在湖水动力作用下沉积形成近似平行岸线的水下滩坝;全新世以来,青海湖处于强烈的构造运动中,水位不断下降,随着湖退不断发生,水下滩坝出露水面。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克鲁兹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6月)和凉季(7-12月)。岛上低地气候干燥,拥有该岛67%的特有物种,中央山峰的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信风强弱,会影响逆温层,影响云雾多少,进而影响云雾林生长。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兹岛的气候特征,对高地和低地植被造成了不同的威胁。图1示意2022年10月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分布,图2示意正常年份圣克鲁兹岛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图1
图2
(1)指出2022年10月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应的现象名称____,并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甲乙间大气运动方向,使之形成环流图____。
(2)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说明图示时间乙海域水温与信风之间的相互影响。
(3)描述正常年份圣克鲁兹岛上降水的时空差异,并推测厄尔尼诺频发对圣克鲁兹岛原生植被的威胁。
【答案】(1)拉尼娜 绘图如下:
(2)此时乙海域水温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乙地下沉运动增强,洋面上偏东风势力增强;信风加强,乙海域深层海水上升补偿增强,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
(3)高地降水多,低地降水少;热季降水各月差别大,凉季降水相对均匀。厄尔尼诺期间,信风减弱,逆温层较弱,不易形成云雾,高地湿度降低,喜阴湿的植被退化;低地水分条件改善,(对水分要求较高的)物种入侵,耐旱物种生存空间减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左图可知,赤道西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负值,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负值,说明较正常年份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对应的现象应是拉尼娜;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乙地水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干旱严重;位于赤道西太平洋的甲地水温相对较高,上升运动加强,造成降水明显增多,暴雨成灾,如下图所示:
【小问2详解】
此时乙海域水温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乙地下沉运动增强,洋面底层大气由乙地流向甲地,洋面上偏东风势力增强;南半球低纬度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因此东南信风加强,乙海域表层海水被吹离岸,深层海水上升补偿增强,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
【小问3详解】
由右图可知,高地降水多,低地降水少;热季(1-6月)降水集中在1-3月,4-6月降水为一年中最少,降水各月差别大;凉季(7-12月)降水相对均匀。读图可知,圣克鲁斯岛位于赤道以南,热季(1~6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凉季(7~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东南信风控制。厄尔尼诺期间,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东太平洋,致使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凉季,东南信风减弱,逆温层较弱,水汽不易冷凝形成云雾,高地湿度降低,喜阴湿的植被退化;热季该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受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圣克鲁兹岛附近海域对流更加旺盛,低地降水增加,水分条件得到改善,使得喜水的物种入侵,降低耐干旱物种的竞争优势。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达连地堑位于巴拿马达连省东部与哥伦比亚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是南美洲与北美洲之间相互连接的桥梁(下图)。这里不仅包含着绵延125英里的狭长山脉,还包括热带雨林、河流以及沼泽地,并且没有任何道路设施,被认为是全球最危险的地带之一。报道称,2023年前9个月,已有约40万移民冒险穿越南美洲的达连地堑前往美国。
(1)分析达连地堑地区山地的成因。
(2)简述达连地堑地区热带雨林的形成原因。
(3)推测穿越达连地堑的移民可能遇到的威胁。
【答案】(1)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由于板块俯冲挤压,隆起形成褶皱山、断块山;同时板块边缘地下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火山。
(2)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带来充足水气;山脉阻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3)食物和药品匮乏,饥病交加;蚊虫叮咬,野兽袭击;跋山涉水,行进艰难;高温中暑脱水;甚至遭遇抢劫。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达连地堑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属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由于板块俯冲挤压,隆起形成褶皱山、断块山;同时板块边缘地下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火山。
【小问2详解】
从地形、洋流、信风等因素分析。达连地堑地区东部临大西洋,有丰富的水汽,东南信风由大西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受高山阻挡水汽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东部海区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海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达连地堑地区形成热带雨林。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达连地堑地区不仅包含着绵延125英里的狭长山脉,还包括热带雨林、河流以及沼泽地,并且没有任何道路设施,被认为是全球最危险的地带之一。因此穿越达连地堑的移民可能遇到:食物和药品匮乏,饥病交加;蚊虫叮咬,野兽袭击;跋山涉水,行进艰难;高温中暑脱水;达连地堑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哥伦比亚反动武装控制,在这里充斥着走私犯、毒枭、哥伦比亚游击队以及其他一些军事武装。外国游客有时候会遭到绑架,并被勒索赎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德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统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中五校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