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10月19日—22日,我国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经历了台风“三巴”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天气。图1为台风“三巴”的移动路径图,图2为20日5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0日5时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昆明附近吹西南风B. 黄土高原乌云密布
C. 台湾海域风高浪急D. 雷州半岛风速较大
2. 本次弱冷空气对台风“三巴”的主要影响是( )
A. 增加台风势力强度B. 维持台风结构稳定
C. 改变台风移动路径D. 扩大台风影响范围
3. 图示天气系统对两广地区秋收作物的直接影响有( )
①降水充足,促进农作物生长②温差增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③风力强劲,导致农作物倒伏④气温下降,引发农作物减产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日5时昆明附近吹偏东风,A错误;黄土高原受高压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B错误;台湾海域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C错误;雷州半岛附近,等压线密集,水平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D正确。所以选D。
【2题详解】
弱冷空气不会增强台风的势力强度,A错误;会改变台风周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台风结构的稳定,改变台风的移动路径,B错误,C正确;会减小台风的影响范围,D错误。所以选C。
【3题详解】
降水较多,会影响秋收,①错误;台风影响会导致云层增加,昼夜温差减小,②错误;两广地区受台风影响,风力较大,会导致农作物倒伏,影响秋收,③正确;弱冷空气影响,会导致气温下降,会导致农作物减产,④正确。所以选D。
伊塞克湖是中亚最大的高山封闭湖泊,由地壳陷落形成,有众多条河流注入,无出湖河流(图1)。气候变化与灌溉活动影响了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导致湖水水量变化。图2为1960-2009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各分量年代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4. 与水量平衡分量Y最相关的陆地水体是( )
A. 冰川融水B. 积雪融水
C. 地下水D. 灌溉引水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塞克湖水量收支逐步扭亏为盈。其可能原因有( )
①流域冰雪融水量增加②流域农业灌溉用水减少
③流域气候趋于暖干化④湖区受地下水补给增加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各分量为降水、入湖径流、蒸发量和Y,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陆地水体水量平衡的因素主要是降水、入湖径流、蒸发量和下渗,与下渗最相关的陆地水体为地下水,C正确;冰川融水、积雪融水、灌溉引水与下渗相关性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5题详解】
流域冰雪融水量增加,会导致陆地径流补给湖泊量增加,湖泊水量增加,①正确;随着灌溉技术的发展,流域农业灌溉用水减少,入湖水量增加,湖泊水量增加,②正确;流域气候趋于暖干化,会导致降水减少,蒸发增加,湖泊水量减少,③错误;湖泊面积增加,湖泊补给地下水会增加,④错误。所以选A。
根据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以将我国各个省区(直辖市)划分为“高老龄化一高经济水平”“高老龄化—低经济水平”“低老龄化一低经济水平”“低老龄化一高经济水平”四种类型。依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省区(直辖市)中,由“高老龄化—低经济水平”型转变为“高老龄化—高经济水平”型的是( )
A. 山东B. 河北
C. 湖南D. 重庆
7. 对比分析2000年与2020年人口老龄化与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京、上海两地老龄化程度减轻得益于高经济增长水平引发的人口迁入
B. 西藏、宁夏、青海老龄化程度一直较低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时间较晚有关
C. 2020年广东老龄化程度较低的主导因素为较高的生育水平
D. 2020年老龄化程度较重的地区一般具有趋同的产业结构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东省2000年为“高老龄化—高经济水平”型,2020年为“高老龄化—高经济水平”型,A错误;河北省2000年为“低老龄化—高经济水平”型,2020年为“高老龄化—低经济水平”型,B错误;湖南省2000年为“低老龄化—高经济水平”型,2020年为“高老龄化—高经济水平”型,C错误;重庆2000年为“高老龄化—低经济水平”型,2020年为“高老龄化—高经济水平”型,D正确。所以选D。
【7题详解】
北京、上海两地老龄化程度增加,A错误;西藏、宁夏、青海老龄化程度一直较低,主要原因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时间较晚,B正确;2020年广东老龄化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外来青壮年劳动力,C错误;2020年老龄化程度较重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不具有趋同的产业结构,D错误。所以选B。
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受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通过计算阶地拔河高度(河流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与各级阶地年代数据的比值可以用来测定河流下切速率。下图1示意我国川西地区某河段南岸4级阶地的拔河高度与阶地年代数据,图2为该阶地横剖面图。经测定,T4阶地的河流下切速率与构造抬升速率耦合关系最明显,而T1、T2、T3阶地形成的主导因素则为气候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8. 近62ka(千年)以来,该河段河流下切速度的变化趋势为( )
A. 逐渐增快B. 逐渐减慢
C. 先增快后减慢D. 先减慢后增快
9.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推断合理的为( )
①T1阶地形成时期,气候一般较为干冷
②T2阶地形成时期,气候一般由冰期向间冰期转换
③两岸阶地数量的不对称与构造运动强度差异有关
④农业社会时期,聚落和农业主要分布在T0和Tl
A. ①③B. ②③
C. ①④D. ②④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T4阶地的河流下切速率与构造抬升速率耦合关系最明显,而T1、T2、T3阶地形成的主导因素则为气候变化。”可知,导致T4阶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河流下切,河流下切速度较快;T1、T2、T3阶地形成的主导因素则为气候变化,河流下切速度较慢,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T2、T3阶地中都含有砾石层和黏土层,说明河流流速较快,气候较为暖湿,T2阶地对应的时间为冰期向间冰期转换,①错误,②正确;两岸阶地数量的不对称与构造运动强度差异有关,③正确;T0阶地距离河流较近,易受洪涝灾害威胁,不适宜聚落分布,④错误。所以选B。
山东半岛毗邻渤海和黄海,半岛周边海域存在一个环流系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图为某季节半岛周围海域环流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甲、乙、丙三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B. 乙甲丙
C. 丙甲乙D. 丙乙甲
11. 图示海域该季节表层海水的温度( )
①东高西低②西高东低
③北高南低④南高北低
A. ①③B. ②④
C. ①④D. ②③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处位于外海,有暖流流经,受增温作用影响,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高;乙海域有寒流流经,受降温作用影响,蒸发较弱,海水盐度较低;甲海域有陆地径流补给,海水盐度最低,所以海水盐度由高到低为丙乙甲,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沿岸流是由北流向南,该地此时盛行西北风,为我国冬季,陆地降温较快,为冷源,表层海水温度东高西低,①正确,②错误;南部海域纬度较低,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北部海域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表层海水温度南高北低,③错误,④正确。所以选C。
土壤水分亏缺度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低于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量。为了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水分的关系,更好的利于生态恢复,在黄土高原西部某研究区内选择5种典型植被类型(刺槐和侧柏属乔木;木枣和柠条属灌木)为研究对象,测量得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亏缺度(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都存在亏缺的深度及影响因素是( )
A. 0~20cm蒸发B. 30~50cm下渗
C. 60~70cm降雨D. 90~100cm蒸腾
13. 该研究区内最为合理的植被恢复方式是( )
A. 植树B. 栽灌木
C. 种草D. 自然演化
【答案】12. A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土壤贮水亏缺度为正值时,表示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低于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量。由图可知,土壤深度为0~20cm时,5种典型植被的土壤贮水亏缺度均为正值,说明此土壤深度范围土壤水分都存在亏缺,且该深度较浅易受外部气温的影响,蒸发量较大,造成土壤水分存在亏缺,A正确;土壤深度为30~50cm时,5种典型植被的土壤贮水亏缺度都出现负值的情况,且40cm处负值达到了最大值,说明此土壤深度范围土壤水分几乎不存在亏缺,B错误;土壤深度为60~70cm时,草地和木枣的土壤贮水亏缺度为负值,土壤水分不存在亏缺,C错误;土壤深度为90~100cm时,草地的土壤贮水亏缺度为负值,土壤水分不存在亏缺,且此土壤深度范围受外部蒸腾作用影响较小,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黄土高原西部某研究区选择的5种典型植被,草地的土壤贮水亏缺度是最低的,且在土壤深度20cm以下为负值,说明 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最少,更适应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最为合理的植被恢复方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近年来屋顶光伏发电发展迅速,但在具体安装中,工程要考虑屋顶坡度、前后排光伏板的距离、建筑物遮挡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多个影响因素。图示意辽宁省西部某处厂房房屋的屋顶光伏板安装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地光伏板的最低点距离屋面的高度(H)不宜过高或过低,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 最大降水量B. 最大积雪深度
C. 最大太阳高度角D. 最大风速
15. 为保证最佳发电效果,若图示屋面倾角α变小,则安装倾角θ和光伏板间的距离L应( )
A. θ不变,L变大B. θ变小,L变大
C. θ不变,L变小D. θ变小,L变小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辽宁省西部,冬季降雪量较大,会导致屋顶积雪,积雪深度影响光伏板的最低点距离屋面的高度(H),过低会导致积雪掩埋光伏面板,过高会增加设备成本,且不稳定,B正确;降水会沿屋顶流走,不会在屋顶存续,对光伏面板最低点距离屋面的高度(H)影响较小,A错误;最大太阳高度角影响的是光伏面板的安装角度,C错误;风速对光伏面板最低点距离屋面的高度(H)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B。
【15题详解】
安装倾角θ是由入射太阳光线的角度决定的,与屋面倾角α无关,安装倾角θ应不变;屋面倾角α变小,光伏面板在屋顶上遮蔽的范围会变短,所以为了保障发电效率,光伏面板之间的距离L应变小,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赤道辐合带,是热带对流层低层风场上的辐合带,通常出现在赤道两侧4~10°纬度处,其生消、强弱、移动,对热带地区影响极大。下面图1为世界局部地区赤道辐合带的季节分布图,图2为南美哥伦比亚自然要素分布图。
(1)说出图中1月、7月赤道辐合带的位置,并用箭头“↑”符号,在下图中绘制图中甲地7月赤道辐合带两侧的风向。
(2)说出甲地的自然景观,并分析与赤道辐合带季节移动的相关性。
(3)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赤道辐合带季节移动的影响。
【答案】(1)①为7月,②为1月。
(2)热带雨林。1月,受赤道辐合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7月,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水汽,并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31)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水温升高,赤道辐合带整体位置随之大幅度南移,南北移动范围扩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位置偏南,说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为1月赤道辐合带;①位置偏北,说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为7月赤道辐合带。7月赤道辐合带位置偏北,其北侧为东北信风带,风向为东北风;南侧东南信风带北移跨过赤道,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偏转为西南风。如下图所示: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中北美地峡,安第斯山脉西侧。根据图1可知,1月该地受赤道辐合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7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跨过赤道,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南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降水较多;该地常年高温,降水较多,为热带雨林气候,所以该地自然景观为热带雨林。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异常增温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使得该海域海水异常升温,此时为南半球夏季,赤道辐合带向南移动,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其整体位置大幅度南移;且赤道辐合带南北移动的范围会扩大。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罗,尼罗,长比天河。”这是苏丹人民赞美尼罗河的谚语。尼罗河的支流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白尼罗河发源于乌干达的维多利亚湖,流程长,是尼罗河的上游,沿途流经的地区大多是沼泽地带,水中所含有杂质大部分已经沉淀,颜色比较纯净,呈为白色。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塔纳湖,沿途流经的地区多岩浆岩层,冲走了大量岩屑,同时溶解了大量含硫物质,水色变得蔚蓝。下面分别是尼罗河流域(图1)和青、白尼罗河汇合处的遥感影像(图2)。
(1)与青尼罗河的相比,说出白尼罗河水文特征有何不同?
(2)分析青、白尼罗河交汇处白尼罗河积水成湖的主要原因。
(3)分析两河在开发方向上的差异。
【答案】(1)与青尼罗河相比,流量较小;流量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杂质含量小。
(2)洪水季节青尼罗河水位高,对白尼罗河河水顶托作用显著,流向下游水量减少;枯水季节白尼罗河上游来水充足,补给量大;该地地势低平、开阔,易于积水。
(3)白尼罗河落差小、流量稳定主要发展航运;青尼罗河落差大、流量大,水能丰富,主要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白尼罗河水文特征:白尼罗河发源于乌干达的维多利亚湖,与青尼罗河相比,白尼罗河流量较小,补给水源少;白尼罗河流量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白尼罗河沿途流经的地区大多是沼泽地带,水中所含有杂质大部分已经沉淀,颜色比较纯净,杂质含量小。
【小问2详解】
青、白尼罗河交汇处白尼罗河积水成湖的主要原因:洪水季节青尼罗河水位高,对白尼罗河河水顶托作用显著,减缓河流流动,流向下游水量减少,在交汇处河水汇聚;枯水季节白尼罗河上游来水充足,河流水量充足,河水补给量大;该地地势低平、地形平坦开阔,易于积水成湖。
【小问3详解】
两河在开发方向上的差异:白尼罗河流经地区平坦,河流落差小、流量稳定适宜发展航运,提高交通通达度;青尼罗河流经地区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水流急,青尼罗河不补给水源多,河流流量大,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修建水电站,开发利用新能源,促进水能开发,提供充足电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涠洲岛位于南海北部湾中部,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由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的海岛。全岛面积24.74km2,仅有少数季节性小河,无大河入海,曾为火山口的南湾沿岸及西岸少有宽广沙质海滩,多发育陡峭崖壁,且崖壁不同高度残存大小不等的洞穴。下图示意涠洲岛位置、南湾崖壁三级洞穴分布及珊瑚石传统民居。
(1)说明涠洲岛西岸沙质海滩发育不明显的原因。
(2)指出图示三级洞穴形成的先后次序,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3)从气候角度解释涠洲岛传统民居多选用布满气孔的珊瑚石作为建筑材料的原因。
【答案】(1)西部风浪大,侵蚀强,水较深,形成侵蚀海岸;多发育海蚀地貌,以海蚀平台、海蚀崖和海蚀穴为主,仅海湾内发育小范围海积地貌。
(2)先后次序:③②①。形成过程:海岸线位于③级洞穴海岸附近时,由于激浪的掏蚀或海水的溶蚀,使海岸形成了槽形凹穴,即③级洞穴;后海平面下降至②级洞穴海岸附近时,并长期稳定侵蚀形成②级洞穴;后再下降至①级洞穴海岸附近并侵蚀形成①级洞穴;海平面下降至当今高度,三级洞穴皆出露海平面之上。
(3)气候高温多雨,海风较大,珊瑚石有石灰的特点,砌墙不需要粘合剂,水一淋就自动粘结,而且很坚固,珊瑚石一点也不怕风吹,不怕雨淋;空气湿度较大,低矮的珊瑚石围墙随时迎接海风的吹拂,通风防潮;珊瑚石布满气孔透气性好,保温隔热,夏天凉爽,冬天暖和。
【解析】
【小问1详解】
西、南海岸的火山岩层受到北部湾地形狭管效应造成的西南向强风、浪的影响,发育了大规模的海蚀地貌,主要以现代和古代的海蚀平台、海蚀崖和海蚀穴为主,覆盖岸段达西南海岸80%以上,仅海湾内发育小范围的海积地貌。
【小问2详解】
图中洞穴位于海岸崖壁之上,应为海蚀穴,指在海岸线附近出现的凹槽形海岸,海蚀作用首先发生在海面与陆地接触的地方,这是因为海浪打击海岸主要集中在海平面附近。在有潮汐的海滨,一般是高潮面与陆地接触的地方。由于激浪的掏蚀或海水的溶蚀,使海岸形成了槽形凹穴,断断续续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因此古海蚀穴可以做为古海岸线高度的标志。基岩海岸带可以见到不同高程的海蚀穴,是海岸抬升(或海平面下降)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知,图示三级洞穴形成的先后次序为:③②①。海平面由③向①处位置间断下降,停留在三处位置时,分别形成三处洞穴;海平面下降至当今高度后,三级洞穴皆出露海平面之上。
【小问3详解】
涠洲岛位于南海北部湾中部,气候高温多雨,海风较大,珊瑚石有石灰的特点,砌墙不需要粘合剂,遇到风雨淋晒,珊瑚石会自然粘合,再加上其本身的重量又很轻,所以垒造的屋墙相当坚固;由于珊瑚石是海石,不惧海风的侵蚀,透气吸潮;因石头上布满空隙,用珊瑚石砌起来的房屋又被称为“会呼吸的房子”,冬暖夏凉。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谷位于南北天山山脉之间,呈西部宽而低、东部窄而高的喇叭形。河谷冬季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内陆偏高,河谷逆温层广泛发育,逆温带在海拔800—2000米之间。由于植被组成、局地小气候、微生物分解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森林土壤的有机质比草原土壤含量低。图1示意伊犁河谷地形。图2示意河谷南北两侧山地不同高度的垂直带谱分布。
(1)海拔1200—1600米;河谷北侧山地南坡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海拔的南侧山地北坡为草原,对此现象分别做出合理的解释。
(2)说明该地区表层森林土壤的有机质比草原土壤含量低的原因。
【答案】(1)北侧山地南坡为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相对较高,受寒潮影响小;位于山地逆温层内,无严重冻害;阳坡,光照充足;西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影响,形成山地降水,水热组合状况好;南侧山地北坡是阴坡,光照不足,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湿度较大,适合草类生长,草原更加茂盛。
(2)森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气候较温暖湿润,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较多,导致土壤表层有机质较低;降水更多、淋溶作用强,有机质流失多;树木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不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自然带差异主要受水热组合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水热条件更好,从迎风背风坡角度分析,北侧山地南坡为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相对较高,受寒潮影响小,两者均为西风的迎风坡,西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影响,形成山地降水;根据材料“逆温带在海拔800—2000米之间”,位于山地逆温层内,无严重冻害,阳坡,光照充足,水热组合状况好,形成落叶阔叶林带;南侧山地北坡是阴坡,光照不足,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湿度较大,适合草类生长,草原更加茂盛。
【小问2详解】
表层森林土壤的有机质较低主要从有机质累积与消耗角度分析,森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气候较温暖湿润,微生物较为活跃,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较多,导致土壤表层有机质消耗多;森林覆盖较高,水汽量较大,降水更多,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有机质流失多,树木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不大,有机质累积较少,所以该地区表层森林土壤的有机质比草原土壤含量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一般火山喷发物质来源于, 下列属于岱崮地貌景观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就人口密度分布的演进趋势而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pdf、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