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五彩缤纷的生物使地球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地衣B. 兰花螳螂
C. 新冠肺炎病毒D. 智能机器人
【答案】D
【分析】生物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智能机器人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故选D。
2. 银杏树是徐州的市树,要了解银杏树抗寒性的强弱常用的方法是( )
A 观察法B. 测量法C. 实验法D. 调查法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要了解银杏树的抗寒性主要采用实验法。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要了解银杏树抗寒性的强弱不可以用观察法,A不符合题意。
B.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要了解银杏树抗寒性的强弱不可以用测量法,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要了解银杏树抗寒性的强弱可以用实验法,C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要了解银杏树抗寒性的强弱不可以用调查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科技改变生活,下列关于生物科技成果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杂交水稻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B. 太空育种技术能获得农业新品种
C. 智能温室为植物提供最佳生长环境D. 食品添加剂大量使用可满足人们对美食的需求
【答案】D
【分析】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详解】A.和常规水稻相比,杂交水稻的优势是:产量高,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特别是抗倒性更好,杂交水稻可以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A正确。
B.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利用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环境作用,使这些种子里的极少数产生基因突变,为培育农业新品种提供可能,B正确。
C.智能温室内的各种传感器,能及时对温室内部的温度、光照、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监测,因此能为植物提供最佳生长环境,C正确。
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会给人类带来一些好处,但使用过量的话则会带来危害,D错误。
故选D。
4.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物镜,②是转换器
B. 调节⑦可大幅度升降镜筒
C. 转动③可更换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
D. 光线强时可调节⑤改变视野的亮度
【答案】D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详解】A.图中①是目镜、②是转换器,A错误。
B.⑦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错误。
C.使用②转换器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错误。
D.对光时,用手翻转⑤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D正确。
故选D。
5. 调查云龙山野鸟的种类资源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明确调查的目的
B. 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C. 确定调查对象和内容
D. 在50平方米范围内30分钟完成调查
【答案】D
【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普查法和抽样法等。
【详解】调查云龙山野鸟的种类资源用的是调查法,50平米的范围太小,30分钟时间太短,无法统计到较准确的数据,应扩大调查范围,用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调查,以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因此D错误。
故选D。
6. 图一是显微镜的镜头,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择①与③的镜头组合能观察到图二所示的物像
B. 将细胞a移到视野中央,标本应向左上方移动
C. 选择②与③的镜头组合在同一视野内能观察到更多细胞
D. 该观察标本一定是薄而透明的
【答案】D
【分析】根据图一镜头上螺纹的有无可判断①③为目镜,②④为物镜,一般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正好相反。若要将偏在某个方向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只要将装片继续往该方向移。
【详解】A.①与③都是目镜,不可能组合在一台显微镜上观察,A错误。
B.a偏在视野右下方,要将细胞a移到视野中央,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B错误。
C.在四个镜头的组合中,②与③的镜头组合放大倍数最大,因此细胞被放的更大,在同一视野内能观察到更少的细胞,C错误。
D. 要观察到清晰的物像,观察标本一定是薄而透明的,D正确。
故选D。
7. 北方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说明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温度B. 阳光C. 土壤D. 水分
【答案】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详解】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主要是温度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故选A。
8.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蚯蚓在大雨后爬到地面B. 绿色植物净化空气
C. 候鸟随季节改变迁徙D. 仙人掌的刺状叶减少水分散失
【答案】B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A.大雨过后,蚯蚓常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净化空气,是植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鸟类候鸟随季节改变迁徙,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是鸟类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属于仙人掌对干旱的沙漠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如图是小华同学制作的生态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瓶中的水草是生产者B. 该生态瓶中没有非生物成分
C. 生态瓶可视为微型生态系统
D. 为使该生态瓶维持较长时间应放在适宜的光照下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该生态瓶”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该生态瓶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瓶中的水草是生产者,它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其他生物需要,因此为使该生态瓶维持较长时间应放在适宜的光照下,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部会释放化学物质抑制本土植物生长,对生态环境危害巨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 可以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清除其他杂草
C.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要彻底清理加拿大一枝黄花
D. 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的关系是种间竞争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A.加拿大一枝黄花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正确。
B.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部会释放化学物质抑制本土植物生长,对生态环境危害巨大,因此不能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清除其他杂草,B错误。
C.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生物入侵,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要彻底清理加拿大一枝黄花,C正确。
D.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属于种间竞争,D正确。
故选B。
11. 青萝卜地下部分的表皮颜色一般为白色(如图)。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萝卜生长只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B. 萝卜的叶绿素需要在光下形成
C. 萝卜的所有部分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 萝卜储存的营养物质是从土壤里吸收的
【答案】B
【分析】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在绿色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萝卜生长既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生物因素的影响,A错误。
B.萝卜的根长在地上的部分能接受光的照射,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地下部分不能够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B正确。
C.萝卜的绿色部分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白色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萝卜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但储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有机物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不能从土壤中吸收,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关于生物圈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圈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C. 生物圈内不可能再有其他生态系统
D.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组成了生物圈
【答案】A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D错误。
B.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少量的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而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B错误。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C错误。
故选A。
13. 云龙湖是国家5A级风景区,其构成的生态系统属于( )
A. 城市生态系统B. 淡水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据此答题。
【详解】A.城市生态系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A不符合题意。
B.城市生态系统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海洋生态系统由所有水生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水、光、空气、土壤等)两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C不符合题意。
D.云龙湖是国家5A级风景区,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峰峦绵延,林深谷幽,古木参天,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属于森林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汉·韩婴《韩诗外传》描述“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下列能表达文中食物链的是( )
A 蝉→螳螂→黄雀B. 阳光→蝉→螳螂→黄雀
C. 树→蝉→螳螂→黄雀D. 树汁→蝉→螳螂→黄雀
【答案】C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蝉→螳螂→黄雀中没有生产者,错误。
B.阳光→蝉→螳螂→黄雀中出现了非生物部分,错误。
C.树→蝉→螳螂→黄雀正确的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正确。
D.树汁→蝉→螳螂→黄雀中出现的非生物部分,错误。
故选C。
15. 恩格尔曼(T.Engelmann)用好氧细菌和水绵做成玻片标本,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处6个小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好氧细菌需要叶绿体
B. 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细菌参与
C. 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D. 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详解】A.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好氧细菌分布于被光照射到的叶绿体附近,所以可以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而无法证明好氧细菌需要叶绿体,错误。
B.水绵的光合作用不需要细菌,错误。
C.无法证明有淀粉生成,错误。
D.好氧细菌分布于氧气充足的地方,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正确。
故选D。
16. 如图是利用黑藻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光
B. 乙装置的作用是排除黑藻和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甲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该实验可探究黑藻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A.本实验的实验变量为有无黑藻,A错误。
B.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乙装置是排除黑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起对照作用,B错误。
C.甲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是黑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而氧气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C错误。
D.甲装置有黑藻有光可以产生氧气,乙装置没有黑藻不能产生氧气。因此,本实验可以探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是否能够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D。
17. 为探究光合作用,把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遮盖乙处的上下两面(如图),移至阳光下几小时,取下叶片并去掉黑纸片,经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探究过程中有两组对照实验
B. 暗处理是为了去除叶片中所有的有机物
C. 甲乙两处均变成蓝色,说明产生了淀粉
D. 实验只能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答案】A
【分析】该实验中甲为银边部位,没有叶绿体,乙为遮光部位,没有光照,丙为绿色部分。
该探究过程能构成两组对照实验:甲和丙、乙和丙。
【详解】A.该探究过程中有两组对照实验:甲和丙是一组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叶绿体;乙和丙是以光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光。A正确。
B.暗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叶片中含有的淀粉,保证滴加碘酒后检测到的淀粉都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并不是去除所有的有机物,B错误。
C.甲是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遮光部位没有光照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甲乙两处都没有淀粉产生,均不变蓝,C错误。
D.该实验有两组对照,甲和丙对照能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乙和丙对照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D错误。
故选A。
18. 移栽茄子幼苗往往都要带一些土,其主要原因是( )
A. 保持原土壤中含有的无机盐B. 保护幼嫩的茎不被折断
C. 保护幼根和根尖不受损伤D. 更好地固定植株
【答案】C
【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详解】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准备移栽的茄子幼苗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其中的“肥”主要指的是( )
A. 二氧化碳气肥B. 无机盐C. 维生素D. 有机物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而无机盐主要来自所施的肥料。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农博园种植在营养液中的番茄居然长成了“番茄树”。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营养液种植的原理是植物生长需要水
B. 该营养液中一定含有氮磷钾等无机盐
C. 这样种植的番茄产量通常不高
D. 用蒸馏水种植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答案】B
【分析】题目中用了无土栽培的方法种植番茄,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的方法。
【详解】A.营养液种植的原理是植物生长需要水和各种无机盐,A错误。
B.氮、磷、钾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3种元素,因此该营养液中一定含有氮、磷、钾等无机盐,B正确。
C.无土栽培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养分的供应矛盾,使作物根系处于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因此这样种植的番茄产量通常比较高,C错误。
D.蒸馏水中没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无机盐,因此蒸馏水种植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D错误。
故选B。
21. 如图所示为根尖的结构模式图。图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 ①区
B. ②区
C. ③区
D. ④区
【答案】A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③根冠、④分生区、②伸长区、①成熟区。
【详解】①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符合题意;
②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B不符合题意;
③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C不符合题意;
④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D不符合题意。
22. 下列生活的实例中会出现植物细胞吸水现象的是( )
A. 糖拌番茄B. 盐腌萝卜
C. 萎蔫的青菜浸泡清水中D. 盆栽花卉“烧苗”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当周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详解】糖拌番茄 、盐腌萝卜、盆栽花卉“烧苗”都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出现失水现象,萎蔫的青菜浸泡清水中,清水浓度小于青菜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故选C。
23. 下列关于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B. 生物防治是从食物链中得到启发
C. 可以用灰喜鹊防治松毛虫D. 可以用鸡防治白菜地里的害虫
【答案】A
【分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
【详解】A.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不一定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A错误。
B.科学家从食物链中得到启发,利用农林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这种方法称为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B正确。
C.林业生产中利用灰喜鹊防治松毛虫的方法,是以鸟治虫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鸡会捕食害虫,可以用鸡防治白菜地里的害虫,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
故选A
24. 为探究小麦面粉和花生种子的营养成分,进行如下操作。其中甲图是用小麦面粉洗面筋的过程;乙图是洗出的面筋;丙图载玻片上液体是甲图洗出的白色液体;丁图是在白纸上按压花生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甲图操作,可知小麦面粉中是否含有淀粉
B. 通过丙图操作,可知小麦面粉中是否含有淀粉
C. 取乙图中面筋进行丙图操作,可判断是否含有蛋白质
D. 根据丁图实验可判断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水分和脂肪
【答案】B
【分析】淀粉遇碘变蓝,可利用碘来鉴别;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加氯化钠会有蛋白质固体析出等。据此答题。
【详解】A.根据图甲操作,只能得到白色液体和面筋,无法判断小麦面粉是否含有淀粉,错误。
B.如丙图所示,洗出的白色液体滴加碘液变蓝,可判断小麦面粉含有淀粉,正确。
C.图丙中滴加的是碘液,会和淀粉发生反应变蓝,而碘液与蛋白质则不会发生这种变化,错误。
D.根据丁图挤压出的痕迹无法直接分辨是油脂还是水分,错误。
故选B。
25. 下列物质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 淀粉B. 蛋白质C. 脂肪D. 纤维素
【答案】D
【分析】蛋白质、糖类、脂肪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不能分解纤维素。
【详解】淀粉属于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都能在人体内被相应的消化酶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不能分解纤维素,因此纤维素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选D。
26.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必不可少的物质B. 饮食中缺碘会患大脖子病
C. 人体所需70%的能量由脂肪分解提供的D. 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A正确。
B.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B正确。
C.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70%左右的能量由糖类提供,C错误。
D.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参与人体许多重要生理活动,D正确。
故选C。
27. 医生给严重腹泻的患者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其主要目的是( )
A. 补充无机盐B. 补充水分
C. 补充糖类D. 补充能量
【答案】B
【分析】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胃、小肠和大肠。严重腹泻的人由于胃肠出现炎症,所以其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喝进的水不能被吸收,从而造成脱水。
【详解】正常人体有70~80%的水分,如果失水过多就会导致生命活动障碍。严重腹泻大量失水,肠胃吸收功能受影响,脱水的同时可能使体内盐分也大量损失,因此也要补盐分,生理盐水口服,也不会被吸收,所以要注射生理盐水。因此,医生给严重腹泻的患者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其主要目的是补充水分,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 以下是小明同学居家学习期间设计的早餐食谱,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 牛奶、鸡蛋、青菜包、苹果B. 方便面、可乐、火腿肠
C. 馒头、米粥、咸菜、火腿肠D. 面包、奶茶、巧克力、辣条
【答案】A
【分析】合理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青少年的合理膳食应做到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饮食要定时定量。
【详解】A.牛奶、鸡蛋、青菜包、苹果这四种食物中富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少量脂肪、纤维素、水和无机盐,因此比较合理,A正确。
B.方便面、可乐、火腿肠的搭配缺少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B错误。
C.馒头、米粥、咸菜、火腿肠的搭配淀粉含量偏多,缺少优质蛋白,B错误。
D.面包、奶茶、巧克力、辣条的搭配糖类过多,缺少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D错误。
故选A。
29. 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多栽树种花B. 节约纸张
C. 骑自行车上学D. 长时间开空调
【答案】D
【分析】“碳中和”是实现全球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生态目标,因此我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详解】AB.多栽树种花,保护森林;节能减排,节约纸张,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利于实现碳中和,AB均不符合题意。
C.骑自行车上学,低碳出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利于实现碳中和,C不符合题意。
D.长时间开空调,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加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低碳生活,D符合题意。
故选D。
30. 利用室温大棚栽培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下列是室温大棚栽培经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 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C. 适时给作物松土,夜间适当通风降温
D. 合理密植,及时灌溉、施肥、治虫
【答案】C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照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不符合题意。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不符合题意。
C.适时给农作物松土,能够促进根的呼吸和生长,夜间适当避风降温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符合题意。
D.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能,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及时灌溉、施肥、治虫也能提高作物的产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1. 小莉把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低温能降低蔬菜的呼吸作用B. 低温可杀死蔬菜表面的微生物
C. 低温能完全抑制蔬菜呼吸作用D. 低温能保持蔬菜的水分
【答案】A
【分析】在夏天保存蔬菜和水果常采用冰箱冷藏的方法,其一是因为低温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可降低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利于蔬菜、水果的保存。
【详解】AC.一般而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新鲜蔬菜放入冰箱中降低温度时,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B.低温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不能杀死,B不符合题意。
D.低温可以使蔬菜的蒸腾作用减弱,但不是最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 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 咽是气体与食物共同的通道
C. 气管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D.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A.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A正确。
B.消化道是由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可见咽是气体与食物共同的通道,B正确。
C.气管是气体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C错误。
D.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C。
33. 一般情况下,用鼻腔呼吸比用口腔呼吸更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鼻毛能滤去空气中的灰尘B. 毛细血管能使冷空气变的温暖
C. 黏液能湿润空气,还能黏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D. 口腔内的唾液会影响气体进入肺
【答案】D
【分析】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详解】呼吸道具有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鼻腔内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腔呼吸好,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4. 肺主要由肺泡组成,是人体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下列叙述与气体交换功能无关的是( )
A. 肺泡的数量很多B. 肺泡的壁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C. 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 肺位于腹腔内
【答案】D
【分析】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特点:①肺泡数量很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利于进行气体交换;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5. 测定肺活量是学校常规体检的重要项目。下列有关肺活量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活量可反映人的肺容积的大小
B. 青少年的肺活量几乎没有差异
C. 测定肺活量一般测定三次求取平均值
D.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一般可增加肺活量
【答案】D
【分析】肺活量是指尽最大力气吸气后,再尽最大力气呼气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详解】AC.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指标。肺活量是指尽最大力气吸气后,再尽最大力气呼气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所以,某同学体检时,三次测得肺活量的值均不同,那么他的肺活量数值应为三次数值的最大值,AC均不符合题意。
B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肺活量,因此青少年的肺活量是有差异的,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6. 下图一是生物社团的学生考查泉山森林公园部分区域后构建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二是一条食物链中生物有机物相对含量柱状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泉山森林公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有______。图一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所含有机物的量最多的是______。
(2)在“草→鼠→鹰”食物链中,体内含不可分解的毒素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3)图二中“乙”表示的生物可能是______。
(4)在图一的食物网中,鹰与黄鼠狼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1)①. 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②. 4 ③. 草、树木 (2)鹰 (3)食虫鸟或黄鼠狼 (4)捕食和竞争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会逐级递减,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
【详解】(1)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图一中有四条食物链:①草→山羊→人,②草→昆虫→食虫鸟→鹰,③草→鼠→黄鼠狼→鹰,④草→鼠→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都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会逐级递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所含有机物的量最多的是草、树木。
(2)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草→鼠→鹰”食物链中,体内含不可分解的毒素最多的生物是鹰。
(3)根据图二可知,食物链构成应为:丙→甲→乙→丁,该食物链由4种生物构成,图一食物网中有2条食物链含4种生物,分别是草→昆虫→食虫鸟→鹰、草→鼠→黄鼠狼→鹰,“乙”处于第三营养级,因此“乙”表示的生物可能是食虫鸟或黄鼠狼。
(4)在图一的食物网中,鹰与黄鼠狼都以鼠为食,形成竞争关系,鹰还要捕食黄鼠狼,又形成捕食关系,因此鹰与黄鼠狼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7. 人体一般通过消化系统获得身体需要的物质。下图一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模式图,图二是消化道内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在消化道内所占百分比的坐标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水分、无机盐、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中不需要消化就可被吸收的有______。
(2)图一中器官6分泌的消化液,可消化图二中______曲线代表的营养物质;X、Z在消化道内最终被消化的产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请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分析图一中的器官4与吸收相适应的主要特点______。
【答案】(1)水分、无机盐、维生素
(2)①. X、Y、Z ②. 葡萄糖 ③. 氨基酸
(3)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分析】图一中,1是肝脏,2是胆囊,3是十二指肠,4是小肠,5是胃,6是胰腺,7是大肠;图二中X是淀粉,Z是蛋白质,Y是脂肪。
【详解】(1)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经过消化作用,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维生素、无机盐、水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吸收。
(2)图一中器官6是胰腺,胰腺分泌胰液,可消化图二中X、、曲线代表的营养物质;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Z被消化,最后是Y被消化,可以判断X是淀粉,Z代表蛋白质,Y代表脂肪。X、Z在消化道内最终被消化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氨基酸。
(3)4小肠的结构与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38. “一串红”是夏秋季开花的常见植物。下图一是“一串红”叶片在夏季9~11时的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图二是该叶片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三是该叶片在一天内所测的周围环境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和c分别表示的物质是______,叶脉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_______。
(2)图二所示是“一串红”叶片______(选填“纵切”或“横切”)图。分析图三可知,图二中的结构②在6~18时进行的生命活动有______等。
(3)图三中,“一串红”叶片在18~24时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一天中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______时左右。
【答案】(1)①. 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②. 导管
(2)①. 横切 ②.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3)①. 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 ②. 18
【分析】图一中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图二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气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一是“一串红”叶片在夏季9~11时的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结合图三,在该过程的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在减少,说明光合作用的速度大于呼吸作用的速度,叶片整体表现为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a和c分别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有机物,叶脉中既有导管,又有筛管,运输水分的结构是导管。
(2)图二所示是“一串红”叶片横切图。图三中6---18点,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及时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在光照条件下能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18时~24时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如排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6~18时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比释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18点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得以积累。
39. 下图一是模拟人体腔内膈肌运动的示意图,其中①②分别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图二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通过______来完成的。学生进行800米长跑比赛时,图一中的膈肌由②变化到①,所用时间与平静时相比将会变_______。呼吸过程中,图二中a和b表示的气体分别是______。
(2)与平静呼吸相比,深呼吸时图一中膈肌①与②之间的距离会变_______(填“大”或“小”),这样能为人体提供更多氧气。平时的平静呼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_______(选填“浅一些呼吸”“深一些呼吸”)更好。
(3)重症新冠肺炎会导致肺内积液,使图二中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受阻,导致人体缺氧。
【答案】(1)①. 呼吸运动 ②. 长 ③. 二氧化碳、氧气
(2)①. 大 ②. 深一些呼吸 (3)肺泡与毛细血管
【分析】呼气时,呼吸肌舒张,肋骨下降,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排出肺泡;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肋骨上升,膈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详解】(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的。长跑时呼吸比平静状态下更深,因此长跑时②膈顶部降得更低,从②变化到①所用时间比平静时呼吸要长。图二表示肺泡与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肺泡中大量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因此a和b表示的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
(2)深呼吸时,膈肌收缩程度更大,②膈顶部降的更低,因此①与②之间的距离会变大;深而慢的呼吸能使更多的气体进入肺泡进行交换,能使组织细胞获得更充足的氧气,因此“深一些呼吸”更好。
(3)肺内积液后,直接影响了肺泡和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
40. 吃饭不能暴饮暴食,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暴饮暴食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呢?为此,生物社团的学生进行了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暴饮暴食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呢?
(1)作出假设:_______。
(2)实验过程:
①如图I,取两支试管编号为A和B,在A试管中注入6mL淀粉糊,在B试管中注入2ml淀粉糊。
A试管淀粉糊的量是模拟人处于_______状态时。
②如图II,向A试管中加入2mL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______。
③如图Ⅲ,将两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37℃水中约10分钟;而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冷却。
④如图IV,向两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充分震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
(3)实验现象:A试管内的液体_____(变蓝/不变蓝),B试管内的液体_____(变蓝/不变蓝)。
(4)得出结论: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_______。
(5)该探究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
【答案】(1)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
(2)①. 暴饮暴食 ②. 2mL唾液
(3)①. 变蓝 ②. 不变蓝
(4)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 (5)淀粉糊的多少
【分析】暴饮暴食会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消化液,明显加重消化器官负担,导致消化系统失调而致病。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在本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单一变量是淀粉糊的多少。
【详解】(1)根据材料中所提出的问题:暴饮暴食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呢?再结合实验过程可以假设: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
(2)在进行对照实验时,除单一变量以外,其他条件都应控制在相同且适宜状态,A试管加入的淀粉糊比B试管多,因此淀粉糊的多少是本实验的单一变量,A试管模拟的是人处于暴饮暴食的状态。B试管中应加入和A试管等量的2mL唾液。
(3)由于A试管中淀粉糊较多,不能被唾液全部分解,还有淀粉糊剩余,因此碘液滴入后会变蓝;B试管中的淀粉糊能被淀粉糊全部分解,碘液滴入后不变蓝。
(4)根据实验过程可以看到,由于滴入的唾液量有限,A试管模拟的暴饮暴食状态下淀粉无法被完全分解,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
(5)该实验中A试管中注入6mL淀粉糊,在B试管中注入2ml淀粉糊,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因此该探究中的实验变量是淀粉糊的多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