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重难点考点背诵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重难点考点背诵课件,共29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总趋势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史前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人类的定居生活)。
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的出现、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传说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考古发现证实的为史实,未证实者为传说。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华夏族形成特点:由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中逐渐融合形成。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体现出禹①无私奉献;②敢于创新(用疏导的方法治水);③坚持不懈的精神;禹因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公元前21世纪前期);
4、西周的分封制(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特点: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
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唯物史观)
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政治上:变法改革(代表:商鞅变法);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
第7课 百家争鸣
对待传统文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发展;
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9. 秦统一中国(历史事件)
时间: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何评价秦始皇?(一分为二)1、功 :统一全国(最大贡献),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2、过: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 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秦朝灭亡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②政府要实行仁政,重视民生;
历史最节俭的皇帝:汉文帝
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
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最主要的功绩:巩固大一统局面
13 东汉的兴衰
西汉--------新(王莽)-------东汉
14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张骞品质:坚持不懈 忠于祖国 开拓进取
15.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秦汉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1.国家统一;2.经济繁荣3.中外文化的交流 4.司马迁,张仲景等杰出个人的努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6课:三国鼎立 (形成标志:229年吴国建立)
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新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核心考点一遍过:(1-20课)课件(七上综述+单元时空+核心知识+图片地图+解题指导),共60页。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多年文化史,五年多年文明史,政权更替,科技与文化,五千多年文明史,大汶口文化,南北两大农业体系,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1-21课知识点考点清单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上古史,中古史,九上世界历史,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近代★,世界近代史发展趋势,发展资本主义,古罗马的兴衰历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