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生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小弟献丑,真是班门弄斧。
B.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表示感谢。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默写古诗文。
(1) 夜发清溪向三峡, 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______ ,若出其中; ______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 杨花落尽子规啼, ______ 。
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______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名句是: ______ , ______ 。
(4) 请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句子写进横线上。
上联:碧水池旁,曲径通幽行者
下联:白岩山下, ______ 。
(5) 《<论语>十二章》认为在学习中乐学者更值得推崇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文,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里 Ahuā tuán jǐn cù( ),美不胜收;夏季的雨热烈Bcū guǎng( ),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天的落叶中既有“断肠人”的秋思,秋风中还有“歌以咏志”的①____和②____之感;冬天里还有把终年的Czhù xù( )的绿色③____给济南可爱的水藻。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Ahuā tuán jīn cù ______
Bcū guǎng ______
Czhù xù ______
(2) 请你在①、②、③空格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4.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且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树人学校举办了有关经典名著读书交流会。
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1)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上文中的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的横线上。(每一处填2篇文章的序号)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2) 谈认识
阅读《朝花夕拾》之后,在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请你任选一个,结合这本书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选词: ______ 认识: 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隋朝王通《文中子•礼乐》:“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里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1) 活动中,班长出示了上面的两则材料,让大家说说所获得的启示。
(2) 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一句关于友情的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句子,表达你的体会。
友情好像雨季的一把伞,撑起了一片晴空; ______ , ______ 。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新一轮教学改革中,阅读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首先体现在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比如:初中加强整本书阅读。每次整本书阅读课,如精读、略读、跳读、猜读,对比阅读等等,以此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其次过去的语文高考卷面大概 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面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体裁上不仅包括散文、戏剧、小说、传记、新闻、诗歌,而且包括政论文、科技文、说明文等。
(节选自《广州市小学生阅读状况白皮书》)【材料二】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
(节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材料三】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虽然这些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有改动)【材料四】
读什么我是强调不走弯路,你读那些二流、三流的书,都是在走弯路。不要走弯路,直奔大师。去读那些经典著作,读那些最好的书。实际上我就是这样做的。虽然我读书的面比较宽广,但是我基本上就是读那些经典的书。为什么要读那些经典著作呢?我说第一,这些是经过最权威的批评家选出来的,这个批评家就是时间。经典著作是经过时间的检验的。所谓经过时间检验,就是说经过了一代一代很善于读书的人,他们选出来的。那么第二,我觉得一个人读书的时间其实是很有限的。像我这样的人,可以说我的职业是读书,但是我就发现,可能很多好书我都来不及读了,那为什么还要去读那些比较平庸的书呢?
(节选自《阅读与人生——周国平先生演讲实录》)
(1) 关于朱光潜和周闻平两位先生的观点,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学生必须每年读四五本课外书。
B.朱光潜先生认为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更值得采用。
C.周国平先生认为经常读畅销的著作能避免走弯路。
D.周国平先生认为读平庸的书籍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2) 采用“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来读书的人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3) 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三条阅读建议。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到无力
① 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合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 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以便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批注:“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 A) 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批注:______)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 B) 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批注:_____)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1) 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在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2)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选文巧设伏笔照应,请写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伏笔: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照应: ______
(4) 选文和七年级上册的课文《荷叶•母亲》都与“母爱”有关,请从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这一角度,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说说你对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理解。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两则》)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 ______
②太丘舍去 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3)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饭疏食饮水/粗茶淡饭
B.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省
C.于我如浮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听其言信其行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 请你从《<论语>十二章》中选取一章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将它默写在横线上,并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作用。
八、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9.请你结合下面的知识卡片,简单分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如何抒发思乡之情的。
知识卡片:大部分边塞诗会运用乐器的意象,胡琴、琵琶、笛、芦管、胡笳所表达的情感是悲壮的,其乐声往往会带来边塞的气氛,让人联想到边塞与战争,征人思归,这些意象带来的情感,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哀伤感。
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班会课上,王华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很感谢在成长的路上有一盏明灯指引、鼓励着他,让他不惧黑暗,走出迷茫,战胜困难。你一定也有这样的明灯吧,这明灯,或许是暗夜里为你照亮前路的那盏路灯,或许是给予你力量助你前行的那个人。或许是深藏在你心中不灭的理想与信念。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把你成长中的故事和感悟写出来,为下一次的分享做准备。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如需要,可用化名代替: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使用正确;
B.家母指对自己母亲的谦称,不符合语意;
C.光临指对别人的到来的敬称,不符合语境;
D.有幸是谦辞,不符合语境。
故选:A。
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
此题作答要结合语意的理解,结合文化常识的积累作答。
2.【答案】【小题1】思君不见下渝州,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小题2】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岐王宅里寻常见,落花时节又逢君
【小题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小题4】小桥流水人家
【小题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答案:
(1)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渝”的书写)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3)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君直到夜郎西
(4)岐王宅里寻常见 落花时节又逢君
(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小桥流水人家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小题1】花团锦簇,粗犷,贮蓄
【小题2】A
【解析】答案:
(1)花团锦簇 粗犷 贮蓄
(2)A
(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huā tuán jīn cù: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cū guǎng:粗犷,可以说人的性格特征粗鲁强横,也可以说一个地方的环境风俗面貌;
zhù xù:贮蓄,释义是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豪迈:指气度宽广,洒脱豪放。豪爽:指气度豪迈、举止大方的人,一般多用于形容男人,豪爽可以说是一种英雄气概。心旷神怡:意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心领神会:意思是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根据“歌以咏志”可知,这里是用来形容旷达的气度与舒畅的心情,故选“豪迈”与“心旷神怡”;奉献:意思是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贡献:指的是把自身拥有奉献给别人,或者以自身行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等,是一种具有自我牺牲性质的精神。根据“冬天里还有把终年的贮蓄的绿色 给济南可爱的水藻”可知,这里是指将绿色送给水藻,故选“奉献”。
故选:A。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4.【答案】【小题1】AF,IJ,DE
【小题2】批判,作者在《五猖会》这篇文章中,写到自己去迎神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对错误的教育给予了批判。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①A F(《狗•猫•鼠》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狗•猫•鼠》:这篇文章中,鲁迅描述了自己童年时期对猫的厌恶和对隐鼠的喜爱。他详细叙述了猫吃隐鼠的“罪行”,表达了对猫的憎恶,同时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这体现了小鲁迅与小动物(隐鼠)为友的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回忆了自己的童年乐园——百草园,其中描述了他在百草园中与各种动植物为伴的快乐时光,如捉蟋蟀、翻断砖找蜈蚣等。这也体现了小鲁迅与动植物的亲近关系。
②I J(《藤野先生》和《范爱农》)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鲁迅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解剖学老师,他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深深影响了鲁迅。这表现了鲁迅在日本与师友(藤野先生)的深厚情谊。
《范爱农》: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回忆了自己与范爱农的交往过程。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和挚友,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国志向。鲁迅通过描述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自己在日本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③D E(《五猖会》和《无常》)
《五猖会》:这篇文章中,鲁迅描述了自己童年时期对迎神赛会的热切向往和期待。他详细叙述了自己在赛会前的兴奋心情和赛会上的热闹场景,这反映了鲁迅家乡赛会的风俗。
《无常》: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通过描述民间传说中的“无常”形象,进一步反映了家乡赛会和民间信仰的风俗。他通过无常这个形象,表达了对公正、仁慈等美好品质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
关键词:批判。《朝花夕拾》不仅是一部温馨的回忆录,更是一部充满批判精神的文集。鲁迅在其中以锐利的笔触,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例如,在《五猖会》中,鲁迅通过描述自己童年时期对迎神赛会的热切向往,以及父亲强迫他背书导致的扫兴和痛苦,表达了对封建家长制度和错误教育方式的批判。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此外,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还通过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种批判精神贯穿整部作品,使《朝花夕拾》成为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经典之作。
示例一:关键词:温情。在《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保姆长妈妈,虽然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但当她得知“我”渴望得到《山海经》时,不辞辛劳地帮“我”买来了。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长妈妈对“我”的关爱,这份关爱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
示例二:关键词:理性。在《猫•狗•鼠》这篇文章中,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他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但在叙述这一事件时,作者并没有被情绪所左右,而是以冷静、客观的笔触进行描述,展现了他的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使得他能够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答案:
(1)①A F ②I J ③D E
(2)示例:批判 认识:作者在《五猖会》这篇文章中,写到自己去迎神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对错误的教育给予了批判。
《朝花夕拾》文集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答案】【小题1】友情好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
【小题2】滋润了干涸的心田
【解析】答案:
(1)交朋友贵在交心,患难才能见真情。
(2)示例:友情好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 滋润了干涸的心田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一“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可知,这句话强调了交朋友时应该以心相交,只有真正的交心才能长久地维持友谊。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启示:交朋友要贵在交心。
材料二讲述了范仲淹被贬离京时,一些官员因为怕被说成是朋党而纷纷避而远之,只有王质这个真正的朋友抱病前来送别。这说明在患难时才能真正看清谁是真正的朋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启示:患难才能见真情。
(2)本题考查语句仿写。根据给定的关于友情的感悟,写出自己的体会。先分析给定的句子结构和表达的情感,然后仿照这种结构和情感,创作出新的句子。
给定的句子是:“友情好像雨季的一把伞,撑起了一片晴空。”这个句子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友情比作雨季中的一把伞,形象地表达了友情在困难时刻给予我们的庇护和支持。仿照这种结构和情感,我们可以创作出新的句子。例如:“友情好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滋润了干涸的心田。”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将友情比作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形象地表达了友情在困难时刻给予我们的滋润和慰藉。同时,这个句子也保持了与给定句子相似的结构和韵律,使得整个表达更加和谐统一。
示例:友情好像风中的一抹阳光,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友情好像海上的一座灯塔,指引了迷途的方向。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6.【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A.不符合,原文是“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并没有说“中学生必须每年读四五本课外书”。
B.不符合,原文是“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可知“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更值得采用”,说法太绝对。
C.不符合,原文说的是“你读那些二流、三流的书,都是在走弯路”,也就是说经常读畅销的著作是在走弯路,所以“经常读畅销的著作能避免走弯路”,表述有误。
D.符合文意。
故选:D。
(2)根据“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虽然这些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从中提炼概括作答。
(3)结合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关于阅读的三条建议。这是开放题型,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阅读方法”“书的选择”方面去提建议,建议要中肯、可操作性强。
答案:
(1)D
(2)完全从兴趣出发,没有计划目标,东一榔头西一䦆头,书的选择上走极端。
(3)示例一:读书首选经典。
示例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示例三:有计划、有目标,坚持读书。
本题是关于“阅读”的材料分析。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第二题考查材料的理解分析;第三题考查信息的提取概括;第四题考查提建议。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7.【答案】【小题1】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A 句将母亲的背影比作“一枚褶皱的核桃”,运用形象的比喻,突出母亲年老的样子,表现作者看到母亲背影心里的难受。
B 句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贴”“说”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后面又具体给出母亲的语言,表现母亲在女儿临行前的不舍,以及对没有给出儿女东西的内疚,突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2)本题考查记叙顺序。
根据文章第①段“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可知,开篇的时间点是现在。结合第②段“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可知,这里回忆的是以往每年春节的事情。结合第③段“这次国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可知,第③段又回到了现在。故可知第②段从记叙顺序上看是插叙。
再根据第②段“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合了人人的喜好”等句子可知,这一段具体描写了以往回母亲家过年时的温馨场景,母亲记得住每个孩子的喜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们的关怀和爱,有助于塑造母亲慈爱的形象。根据第②段“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和第⑧段“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可知,插叙部分中能干的、细致的、慈爱的母亲和现在的记忆衰退、无力为孩子准备东西的母亲形成对比,进而突出了母亲老去的事实,更能够突出母亲的“爱无力”和作者对母亲的愧疚、牵挂等,故这一段插叙为下文写母亲年老体衰、记忆衰退而爱到无力做铺垫。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伏笔“母亲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暗示了母亲在厨房里待了一段时间,但具体在做什么并没有直接写出来。接着,在后文中作者通过描述母亲在切芋头时的情景,间接地回答了母亲在厨房里做什么的问题,这就形成了前后照应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确定第 ⑤段中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是与前文伏笔相照应的语句。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相同点。根据第⑨段“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等内容可知,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爱。根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荷叶•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故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不同点。根据第⑦段”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可知,母亲因为不能给孩子帮助而感到愧疚,这份愧疚令作者既感动有内疚。根据第④段“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褶皱的核桃”可知,见到母亲的衰老,作为孩子,内心非常哀伤。故本文还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和对母亲老去的哀伤。根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红莲,母亲比成荷叶,故可知《荷叶•母亲》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这是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答案:
(1)示例:A 句:运用比喻,将母亲的身影比作皱褶的核桃,表现母亲的衰老之态。
B 句:通过母亲的动作,语言,形象地写出母亲因没有东西给我带而内疚,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儿女付出的母亲的形象。
(2)插叙,回忆以往回母亲家拜年的温馨场景,表达了母亲对我们深厚的爱,着力写出母亲清楚记得孩子的饮食喜好,为下文写母亲因年老体弱记忆衰退作铺垫。
(3)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
(4)相同点:都蕴含对母亲的热爱与赞美。不同点:本文还表达了对母亲老去的哀伤,对母亲的愧疚,蕴含着“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报答自己的父母,不能等到他们爱到无力时才想起他们”的思想;《荷叶•母亲》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依恋。
本文通过对比母亲现在与过去的变化,表现出母亲在苦难中为这个家辛苦操劳,刻画了母亲为家庭付出的伟大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与哀伤之情。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8.【答案】【小题1】不久,一会儿
【小题2】离开
【小题3】回头看
【小题4】B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①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一会儿。
②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③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未若,不若;因,趁,乘。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②重点词:至,到;则,就。句意: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吃饭/饭食;
B.相同,反省/反省;
C.不同,像/比不上;
D.不同,诚信/相信。
故选:B。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三军,军队;夺,改变。句意:一个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阅读启示的生成能力。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意为学习要按时温习,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句话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常常温习、实践,把学习当成自己的好伙伴。示例一:根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这句话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启示我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独立思考。
答案:
(1)①不久,一会儿②离开③回头看
(2)①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②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B
(4)一个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5)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示例一:根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这句话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启示我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独立思考。
【参考译文】
【甲】
咏雪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9.【答案】本题考查诗歌情感鉴赏。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夜景和笛声,巧妙地抒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诗中的前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边塞的苍茫夜景,给人以寂寥和孤独的感觉。这种环境本身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
而诗中的后两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通过提到笛声,进一步加深了征人的思乡之情。芦管作为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意象,其哀怨的旋律与边塞的苍凉气氛相得益彰。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思乡的主题,而是通过对夜景和笛声的描绘,让读者在感受到边塞的苍凉和笛声的哀怨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征人的思乡之情。
这种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动人。因此,《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成功地抒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答案:
《夜上受降城闻笛》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的思乡之情。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解析】《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节奏平缓,寓情于景,语言蕴藉含蓄,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应从具体的意象、具体的诗句出发,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遵循“词不离联”“词不离篇”“句不离联”“联不离篇”的原则。
10.【答案】【例文】
心中的明灯 父亲如太阳,我,正在沐浴着那温暖的阳光。
--题记“唉……”握着一份只有几十分的卷子,缓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穿透树叶,正好落在分数栏的位置。我的心,沉下来了。终于走到了家门口,我不由得发出一阵苦笑。
“嘭嘭--”此时的我正无力地拍打着课桌。历史,我的软肋。那些地名日期在我的脑海里就如同一盘散沙。再看看外面,已经开始下雨,正符我的心情--迷茫和徘徊。
天渐渐晴了,可我仍在复习,复习历史。因为其他的学科成绩都很优异,但惟独历史,让我堕入了万丈深渊。况且,下一次的测试也已经近在眼前,只能多下功夫了。
这时,爸爸走进来和我聊天,我静静等待着他来询问我的成绩。可爸爸似乎看出了什么,只说让我陪着他去阳台上走走。
阳台上,空气很是清新,天边也挂上了一道弯弯的彩虹。阳台上种植的花儿都显得是那么的生机勃勃。爸爸指着那朵开得最艳的那朵花儿,说:“孩子,你看!它美吗?”我毫不犹豫地说:“是的,它很美。”爸爸又说:“你再仔细看看。”我走过去,突然发现,那饱满的花瓣下,也有已经枯萎了的花瓣。
“啊!”我不经意间叫出了声。我终于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
爸爸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哪朵花是十全十美的呢?但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不也一样绚丽多彩吗?你何必在历史上下太大的功夫而抛开你最喜欢的语文呢?”我看着那朵花,心中的难过已是荡然无存。我知道,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我可以做到更优秀。
爸爸看着我豁然开朗的样子,笑着说:“如果你想提高历史成绩,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但其他学科也不要落下!”我点点头,回了房间。
我又重新返回阳台,将那盆花搬进屋,放在窗户边。我知道花儿和我一样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每当拿起那张刚刚及格的历史试卷,想到爸爸的话,就会感到有一缕阳光,射进了我的心房。父亲的三句话,是因我走出失望的明灯,更是我心中的阳光,使我感到无比的温暖。
【解析】本题是命题作文。题目中的“明灯”一词,应该选用它的比喻义:让人温暖、为我指明人生道路的人和事,而不宜写它的原义,写作时,应该注意这一点。“心中的明灯”可以写身边的人;父母、老师等,也可跨越历史,写古代和文学作品中的人:李白、岳飞等。根据材料“或许是暗夜里为你照亮前路的那盏路灯,或许是给予你力量助你前行的那个人。或许是深藏在你心中不灭的理想与信念”所以“明灯”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理想、信念等精神品质。文章首先选取一个对象,然后具体论述“明灯”的作用。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
尽管这篇作文的素材略显普通,通过写父亲,来表达对父的歌颂,但作者饱含真情,运用细节描写,选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用真情实感来打动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A.豪迈
心旷神怡
奉献
B.豪爽
心领神会
贡献
C.豪迈
心领神会
奉献
D.豪爽
心旷神怡
贡献
温情
理性
批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中山纪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