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廊坊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北省廊坊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共两大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年1月,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据考证,它距今约7万—5万年,是世界罕见的同时发现有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下列与其比较接近的先民是( )
A. 元谋人B. 山顶洞人C. 郧县人D. 河姆渡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早距今约3万年前,与题干“距今约7万—5万年”较为接近,B项正确;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面条,经鉴定,其主要成分为粟和黍。该面条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面条实物。据此推测,当时该地先民( )
A. 以采集、狩猎为生B. 能够保存火种C. 会制作打制石器D. 过着农耕生活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经鉴定,其主要成分为粟和黍。该面条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面条实物”和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D项正确;粟和黍是我国先民种植的农作物,不属于采集、狩猎的产物,排除A项;粟和黍是我国先民种植的农作物,与是否能保存火种无关,排除B项;距今约4000年我国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排除C项。故选D项。
3. 下面是陶寺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实物(复原物),该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这些考古实物(复原物)的发现能够印证当时这一地区( )
A. 手工业水平已经较为发达B. 农业生产出现细致分工
C. 代表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D. 具备了早期国家的雏形
【答案】D
【解析】据题干所示考古实物或复原图和所学知识可知,“1号宫殿基址”说明当时陶寺遗址已经有了象征统治地位的宫殿;“观象台”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初步对自然的认识;“象征军权的玉钺”说明当时已经存在军队;“朱书符号陶壶”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简单的文字。可见,题干图片所示的考古实物及复原图证实陶寺古城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的雏形,D项正确;题干图片中“玉钺”“陶壶”可以反映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但图片1及图片2与手工业无关,排除A项;题干所示四幅图片均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B项;题干图片中陶寺遗址的考古实物并未涉及农作物种植等可以印证农耕文明的发展水平,排除C项。故选D项。
4. 《史记》记载:“舜子商均亦(也)不肖(不成材),舜乃豫(事先)荐(举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然后禹践(继承)天子位。”由此可知,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依据是( )
A. 出身高贵B. 德才兼备C. 势力强大D. 军功卓著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不成材、举荐”和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推举贤德之人做为继承人的方法是禅让制,依据是德才兼备,B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舜的孩子不成材,举荐了禹,没有体现出身高贵,排除A项;题干中舜举荐禹,是因为禹是贤德之人,不是因为势力强大,排除C项;舜举荐禹,是因为禹是贤德之人,治水有功,不是因为军功卓著,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三字经》记载:“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下列实现“家天下”的重要历史人物是( )
A. 纣B. 禹C. 启D. 汤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实现‘家天下’的重要历史人物”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C项正确;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与“家天下”无关,排除A项;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排除B项;约公元前1600年,商人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与“家天下”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 下图是西周贵族等级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目的是维护周王朝的统治B. 诸侯王由天子任命,不得世袭
C. 诸侯王与周王必有血缘关系D. 以土地为纽带进行层层分封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A项正确;诸侯王由天子任命,可以世袭,排除B项;“必有血缘关系”说法绝对化,例如齐国,与周王无血缘关系,排除C项;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层层分封,而非土地,排除D项。故选A项。
7. 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齐桓公提议黄河沿岸各诸侯国应放弃国界概念,共同治理黄河,这反映了齐桓公主张( )
A. 尊王攘夷B. 治理中原C. 统一国家D. 改革内政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齐桓公提议黄河沿岸各诸侯国应放弃国界概念,共同治理黄河”,这体现出齐桓公主张让诸侯国放弃国界的观念,体现出他统一国家的主张,C项正确;尊王攘夷是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国进行征战的名义,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治理黄河,排除B项;共同治理黄河不属于齐国内政,排除D项。故选C项。
8. 春秋战国之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是血缘社会;春秋战国之后的中国社会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是社会转型大发展时期B. 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C. 国家四分五裂,内斗不断D. 华夏认同的观念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春秋战国之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是血缘社会;春秋战国之后的中国社会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前西周实行分封制,贵族世袭统治,有浓厚的血缘色彩。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逐步瓦解,逐渐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秦朝建立,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建立起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而不再是世袭,成为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因此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转型大发展时期,A项正确;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符合史实,但材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是从西周统治方式向秦朝统治方式转型的过渡时期,而不是单指分封制的瓦解,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社会转型,与“国家四分五裂,内斗不断”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的时期的民族融合,有利于华夏认同的观念加强,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 在《汉书·地理志》中对西蜀的描述是,“巴、蜀广汉……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蔬)食果实之饶……民食稻鱼,亡(无)凶年忧,俗不愁苦。”这得益于( )
A. 思想解放B. 交通便利C. 工具改进D. 兴修水利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巴、蜀广汉……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蔬)食果实之饶……民食稻鱼,亡(无)凶年忧,俗不愁苦”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民不知疾苦,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西汉时期的成都(巴蜀),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A项;巴蜀地区交通不便,古语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排除B项;材料强调“江水沃野、民食稻鱼”,与工具改进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孔子认为,统治者应用道德规范人民的思想,用礼制冶炼人民的精神,尊重并唤醒人民的自觉意识,行“德治”“以德去刑”,可以自然地达到“无讼”和“胜残去杀”的功效。由此可知,孔子主张( )
A. 以法治国B. 顺其自然C. “为政以德”D. 有教无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统治者应用道德规范人民的思想,用礼制冶炼人民的精神,尊重并唤醒人民的自觉意识”分析可知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说明孔子提倡“为政以德”,C项正确;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A项;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排除B项;孔子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材料信息反映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下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 )
A. 劳动生产B. 商业发展C. 政治状况D. 祭祀礼仪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左田右力,从田从力,作田用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分析可知“男”字起源于田地间进行耕种,说明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劳动生产,A项正确;“男”字可能源于劳动生产,与商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男”字可能源于劳动生产,与政治状况无关,排除C项;“男”字可能源于劳动生产,与祭祀礼仪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 秦始皇在位的37年间,征匈奴、筑长城、戍五岭、修驰道、建宫殿、造陵墓、行酷刑……统一后不久就出现“天下苦秦久矣”的呐喊。据此分析,“天下苦秦”的原因在于( )
A. 经济落后B. 秦朝暴政C. 外族入侵D. 战乱不断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征匈奴、筑长城、戍五岭、修驰道、建宫殿、造陵墓、行酷刑”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治暴虐,向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民众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被迫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暴政成为“天下苦秦”的原因,B项正确;题干体现了秦朝的暴政,未涉及经济落后,排除A项;题干体现了秦朝的暴政,未涉及外族入侵,排除C项;题干体现了秦朝的暴政,未涉及战乱不断,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第13题9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36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管子》一书中,记载了春秋时,齐国已经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并为扩大耕地,开发山林,发展水利交通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 春秋以来,诸侯不尊周天子,互相征伐,争当霸主,齐桓公第一个称霸。仅记载《鲁史》的242年里,列国间发生的战争就有483次。春秋时期“狱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故而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1)据材料一,写出春秋后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国家所处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状态开始出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案】(1)“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影响:使得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推动了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的形成。
(2)状态:诸侯争霸,战乱不断。事件:周平王东迁洛邑。
(3)特征: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民族之魂,改革是强国之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
(1)材料一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说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国家治理、制度创新的认识。
【答案】(1)措施:统一度量衡;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关系: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政治: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国家加强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文化:统一文字,有利于政令的顺利推行,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3)认识:国家治理需要制度创新(或政治制度的变革有利于国家建设)。(答出言之有理的一点即可)
15.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群星闪耀、光彩夺目,这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来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论辩,为后人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材料二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活跃而繁荣。
(1)据材料一,指出诸子各派“争鸣论辩”所反映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的名称及诸子各派共同探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将表格中①②③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说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答案】(1)名称:百家争鸣。
问题:国家靠什么来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
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①:儒家学派代表,主张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他的思想主张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②: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主张“任贤”、统一思想和提倡节俭;墨子的思想集中保留在《墨子》一书中。
③: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他的学说保留在《韩非子》一书中。
(3)必要性: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悠久历史;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有利于提高思想认识,提升自身素质;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等等。(答出言之有理的一点即可)1号宫殿基址
复原后的观象台
象征军权的玉钺
朱书符号陶壶
代表人物
人物简介
老子
道家学派代表,思想的核心是“道”;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主要著作有《道德经》
孟子
①
墨子
②
韩非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