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第1页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第2页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综合训练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选择题,选择类,小阅读-课内,非选择类,小阅读-课外,判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恐惧。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通“徼”,求取。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然:……的样子。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孟子,名轲,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B.《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C.孟子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里相近的人性就是发端仁义礼智信的“不忍人之心”。
    D.《孟子·告子》记录了孟子和告子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B.知皆扩而充之矣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C.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人而不仁,如礼何
    D.足以保四海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纩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恻隐之心是人本身固有的,所以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否定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5.翻译句子
    (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阅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C.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D.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B.孺子:儿童、幼儿。宋代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
    C.乡党:这里指同乡的人。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D.四海: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C.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二、选择题
    10.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11.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恐惧。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通“徼”,求取。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然:……的样子。
    三、选择类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④犹其有四体也。 ⑤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⑥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
    1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若火之始然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知者不惑
    D.君子喻于义
    四、小阅读-课内
    14.《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使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15.分析下面这句话的作用。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6.《孟子·公孙丑上》中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两者是否矛盾?
    17.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人生修养中居于核心地位,你是否认可孟子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8.阅读《人皆有不忍之心》,思考本文是如何进行逻辑推理论证的?
    19.请赏析下列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文句的妙处。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20.阅读下列语段,理解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21.怎样理解《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这句话?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22.分析文章首段的段意---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五、非选择类
    23.以
    不以其道得之 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介词,_____________
    作《师说》以贻之 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
    24.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5.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正常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句式: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
    (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句式: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
    (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句式: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
    2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28.请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六、小阅读-课外
    2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荀子·札论》)
    孟子和荀子认为道德分别起源于什么?
    七、判断题
    30.成语积累: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校长看到老师们工作十分辛苦,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水果回来。( )
    (2)这就是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原来是论妇女的,后来却扩而充之普遍应用起来。( )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1)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2)(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都会产生惊骇怜悯的心情。
    (3)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我伤害(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伤害君主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项,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意思是“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然:通“燃”燃烧。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项,“孟子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孔子说的,不是孟子说的。
    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两个一样;
    B项,知道;通“智”;
    C项,表转折,却;表假设,如果;
    D项,用来;凭借。
    故选A。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
    C项,“唯物主义思想”错,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心主义”思想。
    故选C。
    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1)以,用;运之掌上,状语后置句,“在手掌里运转”;不忍人,怜爱、怜悯别人。(2)乍,突然、忽然;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悯。(3)是,这;端,发端;贼,伤害;者也,判断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孟子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先王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才有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用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施行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之所以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根据在于,)假如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都会有惊恐同情的心情——不是想借此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声,也不是讨厌那孩子惊恐的哭叫声才这么做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自己害自己;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害他的君主。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6.B 7.D 8.C 9.(1)以怜恤别人的心情,实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运转小东西一样容易了。
    (2)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若晓得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
    【解析】6.此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此句句意为: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从句法结构和句意上看,首先,“人”在句首,故作主语,“人之有是四端也”是一完整句意,应断开,“犹其有四体也”和“人之有是四端也”结构相似,在修辞上,是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故“犹其有四体也”也应断开;另外,也可依据句尾的语气词“也”断开这两句。“……者,……也”是常见的判断句的标志,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断开,“自贼者也”;同理,“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也应分别断开。故此句的标点符号为: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故选B。
    7.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四海: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表述有误。依据语境“足以保四海”中“四海”指的是“天下”,古人常以四海和天下来指代中国。并不是指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项,“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理解有误。文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恶其声而然也”的意思是“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从这几句的翻译我们可以得知,孟子认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听到孩子的哭声,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一定会出手相助的,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而不是“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故此项理解有误。
    故选C。
    9.此题考查考生翻译文句的能力。
    (1)得分点:“不忍”,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引申为“怜恤”之意;“行”,实行;“治”,治理;“运”,运转;“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比喻句。
    (2)得分点:“凡”,所有;“若”,好像;“然”,通“燃”,燃烧;“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比喻句。
    【点睛】参考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10.B
    【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句意为: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B项,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而”,假设连词,如果。
    C项,句意为:知道这道理却不向楚王进言,不能说是忠君的。“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D项,句意为:了解文却不了解武,知道一却不知道二。“而”,转折连词,作“却”讲。
    故选B。
    11.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项,“然”,同“燃”,燃烧。句意:(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
    故选D。
    1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②④古今同义。①孺子:小孩子。②乡党:乡里,也指同乡的人。④四体:四肢。
    ③⑤⑥古今异义。③牺牲,古义:古代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⑤爪牙,古义:比喻重臣,武将。今义:指坏人的党羽。⑥丈夫,古义:男子的通称。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故选B。
    1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能力。
    A.句意:(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然”同“燃”。
    B.句意:不是想借此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内”同“纳”,纳交,结交。
    C.句意: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知”通“智”。
    D.句意:君子明白大义。无通假字。
    故选D。
    14.这里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人体“四肢”的重要性强调“四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设题句子的意思,然后把握句子要表达的观点,再看使用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意思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这句话是说“四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作者为了展现“四端”的重要性,以“四体”之于人的意义来体现,“犹”意思是“好像”“就像”,可见这是使用比喻论证,把“四端”比作“四体”,人不能离开“四体”,那么人也就不能离开“四端”,可见“四端”对于人的重要。
    15.由“不忍人之心”推到“不忍人之政”,最终得出“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的结论,层层递进,合情合理,有较强的说服力。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该句先说“不忍人之心”,接着推及到“不忍人之政”,最中得出的结论是“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从“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与“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层层递进,合情合理,有较强的说服力。
    16.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然而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仍存在私欲膨胀的问题,这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四端”。
    【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理解文言内容的能力。
    “不忍人之心”是指“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知皆扩而充之”是指“懂得扩大充实‘四端’”,两者是不矛盾的。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私欲膨胀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要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即是说,“不忍人之心”虽然是人所固有,但也要不停地加以扩充强化。
    17.观点一 认可。孟子首先强调人都具有“不忍人之心”,从“四心”推导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一切的基础和出发点。
    观点二 不认可。孟子虽然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展开自己的论证,但是在本文最后还是强调“知皆扩而充之矣”。“苟能充之”“苟不充之”的正反对比,更是说明一个人即使有善的本性,离开后天的努力也不行。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努力。
    【详解】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回答这道题之前,首先要正确理解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内容,然后分析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人生修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思想,接着要明确表态,即可以认可孟子的观点,也可以不认可孟子的观点。
    如果认可,理由是:首先开宗明义,亮明自己的观点,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符合孟子的“性本善”之说。然后由“不忍人之心”推到“不忍人之政”,从“无恻隐之心”“无羞恶之心” “无辞让之心”“无是非之心”这“四心”推导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阐释“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最终得出“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的结论。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一切的基础和出发点。
    如果不认可,理由可以是:孟子虽然开篇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但在最后还是强调“知皆扩而充之矣”,即一个人即使有善的本性,离开后天的努力也不行。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努力。
    18.本文开篇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继而推导出以“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如同“运之掌上”那样容易。接下来,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举例论证,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说明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乃是人的本能。之后,孟子指出了“四心”与“四端”的关系。最后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扩充“四端”的重要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谓‘不忍人’”,就是不忍害人,也不忍见他人受害。“不忍人之心”,实际上就是一种怜悯心,同情心,是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运之掌上”,指转动于手掌之上,意思是非常容易。这一节,孟子则以性善为前提推导政治,从先王有“不忍人之心”即仁心,推导出他施行仁政的根源,继而推导出以仁政治理天下,就如同“运之掌上”那样容易。
    接下来,孟子举出了一个直接论证。他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是因为,如果现在有人忽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骇、恐惧、怜悯的心理。这不是因为想借此去结交那孩子的父母,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更不是因为厌恶会有不仁的坏名声才这样的,而是出于自然。
    孟子以此为据,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
    他首先作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判断:“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由此看来,没有恻隐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羞恶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辞让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也不能算是人。孟子在这里强调,四心是区别人与非人的标准。没有这四心,就不能称之为人。
    之后,孟子指出了“四心”与“四端”的关系:“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辞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样善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端,却自己说不能为善的人,就是残害自己的本性;说他的君王不能为善的人,便是残害他的君王。孟子在这里强调,人的四肢是生而具有的,四心、四端也是生而具有的。
    孟子的结论是:人贵在懂得扩充“四端”。他说:“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认识到自己有这四端的人,就懂得全都加以推广,并且不断地充实它,就好像火开始燃烧,泉水开始涌流一样。如果能够扩充这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扩充它们,就连父母也不能侍奉了。”
    孟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四心只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开端、萌芽,而不是这四种美德的完成。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培养扩充这些善端,才能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有这四端,却自己说不能为善的人,就是残害自己的本性。可见,孟子是从人的主体性、人的道德心来论人性的,他肯定人天生就具有善性,因此,人人都具有为善的能力。他特别指出了扩充这四端的重要性:君王如果能够扩充这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普通民众如果不能扩充它们,连父母也不能侍奉。
    19.这里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不忍人之心”包含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个方面。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说理铺张有力。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赏析《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重要文句的能力。
    具体分析,这几句大意:“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在这里,孟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释了他的有名“四端”说,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就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在这里,孟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故使自己的论述说理有气势,有说服力,由此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0.由“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出仁政,强调扩充“四端”的重要性,同时,阐释“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概括语段内容的能力。
    开宗明义,亮明自己的观点,这里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符合孟子的“性本善”之说。由“不忍人之心”推到“不忍人之政”,最终得出“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的结论,层层递进,合情合理,有较强的说服力。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不忍人之心”包含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个方面。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人体“四肢”的重要性强调“四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扩充“四端”的重要性,阐释“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
    21.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先王能够施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中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帝王有这样的同情怜悯的心,所以就有同情怜悯他人的政策。孟子这句话表达的真正意思是,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先王能够施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22.开宗明义,亮明自己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本文开篇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作者开宗明义,亮明自己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里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符合孟子的“性本善”之说。
    23. 用 用 把 在 表目的,来 因为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并运用虚词的能力。
    ①用,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
    ②用,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③把,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④在,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
    ⑤表目的,来,作《师说》来送给他。
    ⑥因为,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24.(1)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2)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要想使自己的心意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4)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通。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得分点:
    (1)而:连词,表假设,如果。如……何:怎样……呢?,拿……怎么办?
    (2)质:质朴。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彬彬:兼备、配合适当。
    (3)诚:使动,使……真诚。致:使……获得。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4)若:像。然:通“燃”,燃烧。达:流通。
    25. “也”表示判断 省略主语“人” “之”之后省略介词“于” 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①“也”表示判断,句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②省略主语“人”,句意:(人)不是为着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
    ③“之”之后省略介词“于”,句意: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④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句意:不是为着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
    26.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这不是因为想要和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 判断句,“也”表判断。 没有怜悯心,不能算是人。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是四端而谓自不能者,贼自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伤害自己。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特殊句式并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该句得分点为:“内交于孺子之父母”“要誉于乡党朋友”,状语后置,分别译为“和小孩子的父母结交”“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所以”,表原因,译为“……的原因”;“非”,不是;“要誉”,博取名誉。
    (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该句得分点为:判断句,“也”表判断,译为“没有怜悯心,不能算是人”;“恻隐”,怜悯;“非人”,不算是人;“之”,助词,的。
    (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是四端而谓自不能者,贼自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该句得分点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是”,代词,这;“端”,发端;“自谓”,认为自己;“自贼”,伤害自己。
    27.(1)孟子说:“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感觉不忍的心情(即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人都有同情心)。先王有怜恤别人的心情,于是就有了怜恤别人的政治。(2)有这四种发端自己却说自己不行(自己说自己做不到仁、义、礼、智)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有这四种发端却说他们的国君不行(说他们的国君做不到仁、义、礼、智)的人,是贼害他们的国君。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忍”,忍受,忍耐;“之”,助词,的;“心”,心情;“斯”,乃,就;“政”,政治。(2)“是”,代词,这;“而”,连词,表转折,却;“自谓”,说自己,认为自己;“贼”, 伤害,戕害;“自贼者也”(宾语前置句);“其”,代词,他们;“不能”,不可能,不能够,没有能力。
    28.(1)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这不是因为想要和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
    (2)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没有怜悯心,不能算是人。
    (3)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是四端而谓自不能者,贼自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伤害自己。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掌握古诗文中常见特殊句式和翻译的能力。做此题,考生要把握古诗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以及它们的标志。如常见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状语后置)等。题干要求“请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是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的语序“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同时是“……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译文:这不是因为想要和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誉。
    (2)是“……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式,译文:没有怜悯心,不能算是人。
    (3)此句首先是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的语序“有是四端而谓自不能者,贼自者也”,其次是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伤害自己。
    【点睛】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29.(1)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内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发展(或: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人心,是人先天固有的良知、本性)。
    (2)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制度对人的欲望的约束、协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找出原文中相关段落内容并进行翻译;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答案。
    解答此题,先疏通文段大意,然后分别概括出孟子和荀子的观点。由“我固有之也”,可以看出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内在的人性,道德是人的本性。由“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可知,荀子认为人的欲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混乱,所以“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要用制定的礼仪来约束、调节他们的欲望,满足他们的追求,这样才能培养出他们的道德。
    参考译文:
    怜悯心人人都有,羞恶心人人都有,恭敬心入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怜悯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有没有意识到罢了。
    (《孟子•告子上》)
    人生来就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可能没有追求,追求没有限度和界限,就不可能没有争夺。互相争夺就会引起混乱,混乱就会导致穷困。先王憎恶这种混乱局面,所以制定礼义来划分等级,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追求。
    (《荀子•礼论》)
    30. ×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1)句中校长看到老师们工作十分辛苦,应该是深受感动,而非“同情”,故“恻隐之心”错误,语意不合语境。可以改为“关爱之心”。
    (2)句中前语境为“原来是论妇女的,后来却”,可见应该是扩大了应用范围,恰合了“扩而充之”这个成语的意思,使用正确。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精品习题,文件包含《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选择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