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化学实验基础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化学实验基础 教案,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查方式,解题技巧,真题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查方式】
常用化学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能识别化学品标识、掌握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常见物质检验的方法
【解题技巧】
1.识别四类仪器
(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①试管 ②蒸发皿 ③坩埚 ④圆底烧瓶 ⑤平底烧瓶 ⑥烧杯 ⑦蒸馏烧瓶 ⑧锥形瓶 ⑨集气瓶 ⑩广口瓶 ⑪燃烧匙
坩埚和蒸发皿均可以直接加热,前者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后者主要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
①普通漏斗 ②分液漏斗 ③球形干燥管
(3)常用计量仪器
①量筒 ②容量瓶 ③滴定管 ④温度计 ⑤托盘天平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酸式滴定管(具有玻璃活塞)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而不能盛装碱液;碱式滴定管盛装碱液,而不能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4)其他仪器
①冷凝管(球形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 ②表面皿 ③滴瓶 ④胶头滴管
2.常见仪器正确使用的九个注意
(1)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用。
(2)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3)pH试纸不能直接蘸取待测液。
(4)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5)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6)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7)用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能再加蒸馏水。
(9)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不可用玻璃棒搅拌。
3.熟记常考的十一个基本操作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
将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自然滤出,重复操作2~3次。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出现(或不出现)……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容量瓶检漏操作
向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把容量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6)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至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图):用止水夹夹住烧瓶右侧的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不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eq \x([答题模板] 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7)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内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浓H2SO4稀释操作
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9)粗盐的提纯
①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
②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出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侧弄破滤纸。
(10)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11)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的实验操作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真题链接】
1.[2024年湖南高考真题]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2.[2024年河北高考真题]关于实验室安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等钡的化合物均有毒,相关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B.观察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时,不能近距离俯视
C.具有标识的化学品为易燃类物质,应注意防火
D.硝酸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和通风
3.[2024年山东高考真题]下列图示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 )
A.AB.BC.CD.D
4.[2024年江苏高考真题]实验室进行铁钉镀锌实验。下列相关原理、装置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D.
5.[2024年全国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或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点燃前,先检验其纯度B.金属K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温度计中水银洒落地面,用硫粉处理D.苯酚沾到皮肤上,先后用乙醇、水冲洗
6.[2024年广东高考真题]1810年,化学家戴维首次确认“氯气”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AB.BC.CD.D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被水蒸气轻微烫伤,先用冷水冲洗一段时间,再涂上烫伤药膏,故A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的溶液,故B错误;C.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性不大,但易溶于乙醇,苯酚不慎沾到手上,先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故C正确D.酒精灯打翻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可以隔绝氧气,也可以降温,故D正确;故选B。
2.答案:A
解析:可溶性钡盐有毒,而硫酸钡无毒,可以在医学中作为“钡餐”,A错误;钠与水的反应比较剧烈,且有气体生成,故观察它的实验现象时不能近距离俯视,B正确;根据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品标识可判断,C正确;硝酸具有腐蚀性且是挥发性酸,故使用时应注意防护和通风,D正确。
3.答案:A
解析:A.调控酸式滴定管的滴加速度,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向内扣住玻璃活塞,手心空握,所以A选项的操作符合规范;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B操作不规范;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C操作不规范;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该在试管上方竖直悬空,D操作不规范;
故选A。
4.答案:A
解析: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A错误;油污的主要成分为油脂,属于酯类,其在NaOH溶液中加热会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可以去除铁钉表面的油污,B正确;铁锈的主要成分为,和盐酸反应生成和,C正确;Zn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铁钉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溶液中的在阴极得电子生成Zn,实现在铁钉的表面镀锌,D正确。
5.答案:B
解析:点燃之前需要先验纯,以防止混合空气加热发生爆炸,A不符合题意;活泼金属钾能与水反应,故着火时应用干燥的沙土盖灭,B符合题意;水银(Hg)易挥发、有毒,能和S反应生成难溶的HgS,C不符合题意;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D不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A.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加热装置,且分液漏斗内应盛装浓盐酸,不能达到预期目的,A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有HCl杂质,可以通过饱和食盐水洗气除杂,再通过无水氯化钙干燥,可以达到净化、干燥Cl2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以达到预期目的,C不符合题意;D.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氯气将氢气氧化,验证了氯气的氧化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A。
重难突破
1.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2.下列制取、验证其漂白性并制备晶体的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制
B.装置乙收集
C.装置丙验证漂白性
D.装置丁蒸干溶液得晶体
3.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4.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NaOH溶液测定稀硫酸浓度 B.配制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C.可用于洗涤表面的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5.下列各实验装置、目的或结论全都正确的是( )
A.甲可验证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放热
B.乙可验证对的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C.将丙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变多
D.由丁可推断出:反应为吸热反应
6.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操作正确的是( )
A.图甲:验证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
B.图乙:用玻璃棒搅拌加快制备胶体反应速度
C.图丙:比较和的热稳定性
D.图丁:用该装置完成和浓盐酸制备的实验
7.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9.某小组用下图中甲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其他装置根据实验需求选用(加热及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制取,则a为浓氨水,b可为氧化钙
B.若制取,则乙可盛饱和食盐水以除去
C.若制取,则丙可作气体收集装置
D.若制取,则丁可盛水用作尾气处理装置
10.下列装置或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B.BC.CD.D
11.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2.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或描述正确的是( )
A.AB.BC.CD.D
13.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利用甲制备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
B.能利用乙得氧化性:
C.能利用丙制备得到无水固体
D.能利用丁制备并收集到纯净的氨气
14.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AB.BC.CD.D
1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验证对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B.装置除去中的
C.装置用铁氰化钾溶液验证牺牲阳极法
D.装置验证非金属性:
16.下列各图所示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甲,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B.图乙,保护水体中的钢铁设备
C.图丙,在铁制品表面镀锌
D.图丁,蒸干溶液制固体
17.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B.用洁净的铂丝蘸取碳酸钾做焰色试验
C.验证碳酸钠样品中是否含碳酸氢钠
D.溶液显蓝色,证明氧化性:
18.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20.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胶体 B.观察的生成
C.制备晶体D.除去中少量HCl杂质
21.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性质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苍白色火焰
B.产生的白烟是NaCl
C.反应后得到浅绿色溶液
D.气球鼓起证明可与KOH溶液反应
22.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23.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能够正确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
A.AB.BC.CD.D
24.有机物1-溴丁烷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在有机合成中作烷基化试剂。实验室用浓硫酸、NaBr固体、1-丁醇和如图所示装置制备1-溴丁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吸收装置的作用是吸收HBr,防止其污染空气
B.图中冷凝管中的冷凝水均为a口进b口出
C.分液装置中要进行水洗分液、10%溶液洗涤分液、水洗分液等操作除去杂质
D.浓硫酸的作用包含制取HBr、吸水提高1一丁醇的转化率等
25.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状态、组成、质量都相同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增加
C.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铜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若用冰醋酸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则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偏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利用焰色试验检验钾元素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避免钠盐杂质的干扰,A错误;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除反应物浓度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溶液先出现浑浊说明反应速率更快,B正确;测定溶液的pH应使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且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能将pH试纸漂白,因此不能使用pH试纸检测新制氯水的pH,C错误;该装置中分液漏斗与锥形瓶内部通过导气管形成恒压环境,无论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液体都会正常滴下,液面都会降低,D错误。
2.答案:C
解析:在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才能反应生成,A错误;密度大于空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长进短出”,B错误;与品红结合生成无色物质,体现了的漂白性,C正确;从硫酸铜溶液中获得晶体,应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D错误。
3.答案:A
解析:胶体可以透过滤纸,因此过滤不能除去胶体中的溶液,B错误;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放入溶液中,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C错误;配制银氨溶液应把氨水滴入溶液中,D错误。
4.答案:B
解析:用NaOH标准液滴定稀硫酸时,选用碱式滴定管盛装NaOH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可达到实验目的;移液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溶于水,溶于水,可通过洗涤除去,过滤后,向过滤器中加水至没过沉淀,待水完全流尽后重复操作次,图中操作可达到实验目的;通过测定量热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可测定中和热,图中装置可达到目的;故选B。
5.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饱和石灰水溶液由澄清变为浑浊,表明溶液温度升高,由甲可验证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放热,A符合题意;
B.乙装置中,不仅加入了溶液,还升高了温度,则不可验证对的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将丙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参加反应的铝质量相同,释放出的热量相等,C不符合题意;
D.丁中,热水中圆底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冰水中圆底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表明加热平衡逆向移动,可推断出:反应为放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D
解析:A.鲜花中含有水分,并不是干燥的,A错误;
B.制备胶体时,应将饱和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且不能搅拌,否则会生成沉淀,B错误;
C.应将碳酸钠置于大试管中,碳酸氢钠置于小试管中,C错误;
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烧瓶与分液漏斗上口连接的导气管可以平衡压强,盐酸在重力作用下流下,装置正确,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①钠与水反应放热,试管中温度升高,导致气体压强增大,使U形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图中可验证为放热反应,故①能达到实验目的;
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则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验证有氧气生成,故②能达到实验目的;
③将饱和氯化铁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③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④大试管中温度高于小试管,应该将稳定性较强的碳酸钠放在大试管中,则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故④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综合以上分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③④,故答案选D。
8.答案:B
解析:A.容量瓶不可以用来溶解固体,固体的溶解应当在烧杯中进行,然后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A错误;
B.溶液可以吸收而不与反应,B正确;
C.苯的密度小于水,因此水层在下层,当水层从下口放出以后,苯层应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错误;
D.配制溶液定容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促使氨水中一水合氨分解释放出氨气,A正确;
B.饱和食盐水能抑制氯气溶解,且能吸收HCl,则制取,乙可盛饱和食盐水以除去,B正确;
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则丙中气体长进短出,可作氯气气体收集装置,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容易倒吸,没有防倒吸装置,D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项错误;
B.浓盐酸、漂白粉反应制取氯气,氯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但溶液中仍有未反应的氯气,滴入到试管中置换碘,并不能说明氧化性大于碘单质,故B项错误;
C.的浓度不同,使用的催化剂也不同,有两个变量,故不能比较和对分解的催化效果,故C项错误;
D.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含N的酸是,饱和碳酸氢钠可以吸收挥发的硝酸,通入硅酸钠溶液会生成硅酸沉淀,能验证非金属性:N﹥C﹥Si,故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1.答案:D
解析:用K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硝酸,KOH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仪器的使用不合理,且滴定过程中眼睛应该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故A错误;常温下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杂质气体,图中没有除杂装置,故B错误;分离乙醇和丙酸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C错误;除去中的应该使用加热灼烧的方法,应该使用坩埚,故D正确。
12.答案:A
解析:A.图中针筒可测定一定时间收集的气体的体积可测定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A正确;
B.使表面腐蚀电流降至零或接近于零,铁电极应该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B错误;
C.加热促进镁离子水解,且生成的盐酸易挥发应在气流中蒸发制备无水氯化镁,C错误;
D.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D错误;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A.用装置甲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应该将铁和稀硫酸放在左边试管,将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右边试管反应时,先打开止水夹,用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然后关闭止水夹,利用反应生成的氢气增大左边试管的压强,利用压强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右边试管中,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在无氧环境中反应生成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故A项错误;
B.高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反应中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氯气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氯气通入硫化钠溶液生成S单质,氯气为氧化剂,S单质为氧化产物,则氧化性:,故B项正确;
C.能水解,在加热时应通入干燥的,防止的水解,故C项错误;
D.装置丁氯化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故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A.石油分馏时,接受馏出物的锥形瓶不能塞橡胶塞,否则会因气体体积膨胀导致气体压强增大而发生意外事故,故A错误;
B.带橡胶胶管的滴定管不是酸式滴定管,而是碱式滴定管,故B错误;
C.制取氨气应该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反应,氯化铵加热会分解成氯化氢和氨气,氯化氢和氨气在导管处又化合成氯化铵堵塞导管,故C错误;
D.是放热反应,是红棕色,升高温度平衡左移,颜色加深,冷水中温度降低,平衡右移,颜色变浅,故D正确;
答案选D。
15.答案:B
解析:A.加溶液的试管同时也加热了,其反应速率加快,不能证明是的催化作用,A项错误;
B.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得到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下层为四氯化碳,通过分液可得到四氯化碳,B项正确;
C.图示装置是外接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而不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项错误;
D.验证非金属性的强弱,应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盐酸应改为高氯酸,D项错误;
答案选B。
16.答案:A
解析:A项,在酸性条件下铁发生析氢腐蚀,如果铁钉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发生吸氧腐蚀,题图是中性条件,发生吸氧腐蚀,正确;
B项,铁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时,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不能用铜块保护水体中的钢铁设备,错误;
C项,锌比铁活泼,得电子能力比强,则在阴极上,得电子生成铁单质,无法在铁电极上镀锌,应使用硫酸锌溶液做电解液,错误;
D项,为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加热蒸发时HCl挥发,促进水解完全,蒸干后得不到固体,错误。
17.答案:B
解析:A(√),定容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并且眼睛平视刻度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B(×),观察钾元素的焰色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碳酸钠样品中含碳酸氢钠;D(√),溶液显蓝色,说明有生成,即将Cu氧化成,证明氧化性:。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A
解析: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有生成;B(×),热稳定性强的应该放在温度较高的大试管里,热稳定性弱的应放在温度较低的小试管里;C(×),鲜花中含有水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应该先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NaOH固体。
20.答案:B
解析:向NaOH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产生沉淀,得不到胶体,制备胶体时可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A项不能达到目的;植物油能够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溶液中,将胶头滴管伸入溶液中加NaOH溶液,二者反应产生沉淀,该装置及操作可防止,沉淀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B项能达到目的;制备含结晶水的物质不能采取加热蒸干的方法,C项不能达到目的;HCl与溶液反应产生气体,且溶于水生成的HCl与反应后,促进溶液吸收,D项不能达到目的。
21.答案:C
解析:A(√),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B(√),Na和加热时发生反应产生白烟,生成NaCl;C(×),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D(√),若气球鼓起,说明烧瓶内压强减小,被消耗,即可与KOH溶液反应。
22.答案:B
解析:容量瓶仅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可用于溶解固体,A错误;苯中溶解的能与NaOH溶液反应,再通过分液可除去,B正确;瓷㘿埚中含有的能与熔融的NaOH反应,所以通常使用铁㘫埚加热熔融NaOH固体,C错误;极易溶于水,该装置无法准确测量其体积,D错误。
23.答案:C
解析:图中氨气与水直接接触会发生倒吸,A错误;图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器,不能准确测定中和热,B错误;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酸性溶液,C正确;乙醇在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温度计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应插入溶液中,而不是放置在支管口处,D错误。
24.答案:B
解析:HBr会污染空气,且易溶于碱液,用碱液吸收时,需要用倒扣的漏斗防倒吸,A正确;冷凝管中充满冷凝水时,冷凝效果最好,故回流装置中,球形冷凝管中的冷凝水应为a口进b口出,蒸馏装置中,直形冷凝管中的冷凝水应为b口进a口出,B错误;反应后的液体进行水洗分液,目的是除去HBr和大部分的、1-丁醇,再用10%溶液洗涤分液,目的是除去残留的酸,最后用水洗分液,目的是除去过量的,C正确;用浓硫酸和NaBr固体反应可制取HBr,HBr与1-丁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溴丁烷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产物中水的量减少,可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D正确。
25.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A项错误:铝粉和铝片是同一种物质,等质量的铝粉和铝片分别与等量的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只是铝粉参与反应时,反应速率较快,B项错误;相较于玻璃搅拌器,铜质搅拌棒导热快,会造成热量损失,对实验结果有影响,C项错误;冰醋酸是弱酸,电离时醋酸分子中共价键断裂需要吸收热量,使最终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绝对值偏低,D项正确
实验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水蒸气轻微烫伤
先用冷水处理,再涂上烫伤药膏
B
稀释浓硫酸时,酸溅到皮肤上
用3-5%的溶液冲洗
C
苯酚不慎沾到手上
先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
D
不慎将酒精灯打翻着火
用湿抹布盖灭
A调控滴定速度
B用试纸测定溶液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D向试管中滴加溶液
A
B
制备
净化、干燥
C
D
收集
验证的氧化性
A利用焰色试验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钾元素
B根据溶液出现乳白色混浊的快慢推断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测新制氯水的pH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中和热测定
B除去胶体中的NaCl溶液
C测定溶液的pH
D配制银氨溶液
实验装置
甲
乙
丙
丁
①验证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检验与反应有生成
③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④比较、的稳定性
A配制溶液
B除去中的
C苯萃取碘水中的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A
B
制备并收集少量干燥氨气
验证氧化性:
C
D
比较和对分解的催化效果
验证非金属性:
A用K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硝酸
B制备并收集纯净的
C分离乙醇和丙酸
D除去中的
A测定锌与稀硫酸反
应速率(计时器未画出)
B使Fe表面腐蚀电流降至零或接近于零
C制备无水氯化镁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或方案
实验目的
石油分馏时接收馏出物
酸式滴定管排气操作
制取氨气
证明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A切割钠
B测氯水pH
C除去中混有的HCl
D验证与铜能反应
A检验与水反应有生成
B比较的热稳定性
C验证干燥的没有漂白性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A
B
C
D
配置溶液
除去苯中溶解的溴
加热熔融NaOH固体
制备并测量其体积
氨气的尾气吸收
中和热的测定
用滴定管量取20.00 mL酸性溶液
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到170 ℃制备乙烯
A
B
C
D
(a)将铝片加入盐酸中
(b)将和充分混合
(c)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
选项
分析
结论
A
钠质软,可用小刀切割
不符合题意
B
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pH试纸褪色,不能测出pH
符合题意
C
HCl与饱和溶液反应产生,可除去中混有的HCl
不符合题意
D
铜丝在中燃烧生成,产生棕黄色的烟
不符合题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综合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现象与结论的表述 教案,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技巧,真题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五 化学实验综合 教案,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技巧,真题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四 工艺流程实验 教案,共2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查方式,真题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