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2024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PPT课件+教案+复习讲义+导学案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运用时空定位,准确把握西亚、北非、阿拉伯文化的特定时空坐标,理解文化产生、发展的特定历史和地理条件。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认识不同地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3.唯物史观: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不同文化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法指导
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曾经说:“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滋养。”
设问:
中华文化是如何不断发展创新的?又是如何影响世界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
通过一段史料,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佛教中国化的基本过程
学习任务。
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提炼,进行历史解释。
阅读教材和材料,概括指出西学东渐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获取信息,整理知识,概括提炼观点和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初步 掌握佛教中国化的基本过程
在宏观掌握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叙述和材料,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近代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史料的分析,合作探究:中华文化对东亚、东南亚的主要影响。
。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进行综合探究,归纳、概括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掌握四大发明西传及其影响,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史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和表达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归纳本课基本内容。
指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中国化 活动1:据教材及所学知识概述佛教中国化的基本过程
(1)基本过程
①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②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④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活动2:据教材结合以下材料概述佛教中国化的主要影响。
材料1:所谓佛学中国化,最要的是在其冲淡了宗教精神,加深了人生情味。 ——钱穆
材料2:来源于佛教的汉语词汇:刹那、现身说法、大彻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烦恼、解脱、一尘不染、一厢情愿、臭皮囊、觉悟等。
(2)主要影响
一方面,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理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另一方面,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2.西学东渐
(1)明末清初,传播天主教,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材料1: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阙略,非偶然也。 ——《清史稿·汤若望传》
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次西学东渐对中国的主要影响在哪些方面?有何局限?
主要集中在:天文、历法等实用技术
局限:西方科技在当时中国的传播面临较大困难;对中国总体影响不大
2.西学东渐
(2)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不断深入。
“近代以来,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对国人产生了影响,其中,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民国初年,女性为争取参政权利,高举着“男女平等”旗帜,掀起了一场女权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五千年来女权之曙光”。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兴办了女子学校,让女子受教育,培养妇女参政意识。但当时社会处于转型期,女子接受新式教育仍存在很大异议。”
结合材料思考近代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
①通过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形式,翻译、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推动洋务运动;
②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不断传入,推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与民主,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为新思想的传播创造条件。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阅读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基本概况
(1)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1.对东亚、东南亚的影响
活动4: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教材概括中华文化对东亚、东南亚的主要影响。
谚文,又称“训民正音”,韩国称为韩字,北朝鲜称为朝鲜字。15世纪朝鲜王朝世宗大王遣人创造的朝鲜方块拼音文字。
材料2:在古代朝鲜和日本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 炙人口的诗句。如:
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 ——9世纪朝鲜人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
汉业乃公三尺剑,昭陵无骨一杯羹。元勋尽供菹醢肉,史册虚传带砺盟。久见中原争逐鹿,谁教四海始休兵。腐儒未解英雄志,却恨鸿沟不用诚。 ——17世纪日本人那波守之《读汉高帝纪》
(1)文字: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后在汉字基础上,创造本国文字
(2)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3)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4)社会制度: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
(5)其他: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2.对欧洲的影响
(1)四大发明西传及其影响
活动5:据材料并参考教材概述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材料3: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德]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八卷
①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②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材料4: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用孔子的自然信仰来批判基督教神学。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谈家胜《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背景及学习儒家思想的重心和目的。
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
重心:“道法自然”、“仁政德治”等。
目的:抨击封建神学,传播启蒙思想,反对封建统治。
课堂小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中古西欧文化,拜占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教案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分析,学Th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