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罗江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罗江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四川省罗江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四川省罗江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谢贤华、闫振玉、陈雨舒 审题:谢贤华、王毅
一、现代文阅读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4个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买菜我帮做,收费10元起。”近段时间,“代炒”服务引发社会关注。继上海、深圳之后,“世界超市”浙江义乌一家菜市场也推出了“代炒”服务,一开张就生意火爆。
据悉,目前义乌“代炒”服务,主要市场需求是家常菜、减脂餐、养生汤品、月子餐等多种类型的菜品,加工价格在10-25元之间。前来“代炒”的顾客各个年龄段都有,有的是下班时间比较晚、没时间做饭的年轻人,有的是需要接送孩子的家长,也有想要健康饮食的健身人士或老年人。“代炒”之所以有市场需求,按“代炒”厨师的话来说,就是让人“吃得健康、放心”。
这一服务模式的兴起,并非偶然。在如今的生活节奏下,越来越多的人难以亲自下厨,而外卖食品的品质又不让人放心。于是,菜市场“代炒”服务应运而生,它满足了人们对于健康、新鲜、便捷饮食的迫切需求。顾客可以在菜市场挑选自己喜欢的食材,然后交由现场的厨师进行加工烹饪,厨师加工的过程是明厨亮灶,全程透明,既保证了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又降低了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菜市场“代炒”服务的出现,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为菜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菜市场面临着电商、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冲击,亟需寻求转型升级的路径。而“代炒”服务的引入,无疑为菜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菜市场从单一的生鲜销售场所,转变为集生鲜售卖、代客烹饪、厨艺课堂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所,提升了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让烟火气重新回归。
当然,“代炒”能不能持续将市场炒热,还得经受市场的考验。目前,“代炒”有显而易见的挑战和限制。例如,厨师资源的短缺,靠一两名厨师代炒,出单量有限,难以扩大规模。此外,还面临成本控制压力及食品安全监管等问题。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成为“代炒”服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菜市场“代炒”服务能不能做大,根本还在于市场需求有没有被真正激发。毕竟菜市场受属地市场的影响非常之大,如果周边居民“代炒”需求少,那也不可能真正做大。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菜市场也可以提前磨好“菜刀”,通过加强厨师团队的建设和培训,优化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迎接逐渐火爆的市场需求。
菜市场“代炒”服务兴起背后,是菜市场寻求新转型升级的时代机遇。而一个新的产业链兴起,必然会牵引一系列问题出现,炒出菜品如何标准化,安全监管如何体系化,售后服务处理如何规范化等等,都需要考虑。
至于“代炒”如何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乃至互联网化发展,还有待观望。至少目前来看,“代炒”是为了解决外卖送餐服务无法保障食物健康安全的痛点,它的特殊需求之一,就是人与人的线下沟通与交流,通过现场监督做菜过程以保证安全与健康,让人们吃得放心。如果未来“代炒”业务也能够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那无疑在技术和模式上还要继续探索。
总之,菜市场“代炒”服务的兴起,绝非一种从线上服务回到线下的“倒退”,而是一种出自人们对健康便捷的需求“升级”。在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的赋能下,“代炒”服务作为新兴业态,将为传统菜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
(荔枝锐评微信公号 和生 /《人民日报》转载)
材料二:
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细分市场需求,探索行业发展新模式,以更便民、更快捷的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最近,笔者在上海闵行区江川路上看到,一家快餐店完成升级改造后,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餐饮特色,还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在一楼增设老年人爱心专座,并针对特定人群设置低脂低油专区,更加注重营养健康的菜品吸引了更多周边居民前来就餐。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各式快餐以其便捷、快速、多样化的特点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快餐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快餐行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规模,成为餐饮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快餐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如何进一步推动快餐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贴近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增加市场供给。日前举办的第二十八届中国快餐产业大会提出,快餐业需要深入研究消费心理、消费结构、消费趋向等“需求侧”特征,依据这些最新动态,调整产品和商业模式,把创新驱动放在核心位置,积极探索研发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如今,随着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不是期待在快餐店以低价吃到珍馐美味,而是希望能在公园景区、交通枢纽、写字楼等更多场所,享受就近、便利、实惠的餐饮服务。这些年,南城香、红荔村、吉祥馄饨等餐饮企业布局社区店,紫光园、袁记云饺、锅圈等进军菜市场,深入挖掘“家庭餐桌”市场,都取得不错的市场业绩。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细分市场需求,探索行业发展新模式,以更便民、更快捷的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标准化、连锁化是快餐业的重要特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国内餐饮行业迎来新一轮连锁化,国内大型连锁餐饮企业(门店千家以上)拥有的门店数占到全部连锁门店的24%,比上一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正新鸡排、华莱士、绝味鸭脖等连锁餐饮品牌已跨入“万店俱乐部”,还有近百个餐饮品牌达到了千店规模。快餐企业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同时,要不断加快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提高连锁经营水平,用更健康、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快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水平的提升。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快速的餐饮消费方式,也为餐饮企业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相关行业协会应帮助中小快餐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分析消费者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从消费者需求和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快餐行业前景广阔。瞄准多元化市场需求,坚持创新引领,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快餐行业一定能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人民日报》林丽鹂)
注:快餐业指由商业企业快速供应、即刻食用、价格合理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大众化餐饮服务业。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菜市场“代炒”服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是现今餐饮的流行方式,它可以完成大部分类型的菜肴,是各个年龄段都可接受的服务方式。
B. 它的产生是人们平衡工作与生活的一个有效方式。
C. 相比起外卖、预制菜、自制,它满足了人们对于饮食的紧迫需求。
D. 把握市场需求是其能否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快餐业高质量发展举措的是( )
A. 重视安全管理,规范餐饮制作流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B. 在筹建阶段,注重调查选址,重点关注具备交通便利、商务聚集、景色优美等条件的区域。
C. 重视产品的创新与制作标准化,根据时令不断推出符合大众需求的、可快速出餐的限季产品。
D. 通过商店直播活动、邀请头部主播、发起微博话题等方式加大宣传,装修风格突出时尚元素,以个性化、独特性的产品来吸引年轻人。
3. 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下列的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菜市场“代炒”服务为许多人追求一定健康、新鲜、便利饮食的提供了一种新选择,也为更多的待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B. 快餐业需要抓住多元化市场需求,坚持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可能。
C. 菜市场“代炒”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是一种基于现实新观念下产生的新模式,它的出现预示着传统菜市场转型的一个方向。
D. 快餐业能更好的适应生活快节奏与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因而快餐业所占餐饮业的比例不断扩大。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比较两则材料在行文思路上的相同点。
【答案】1. A 2. D
3. D 4. 相同点:
①引言部分:两则材料都以一个现象或趋势作为引子,引出主题。材料一:以“代炒”服务引发社会关注为引子。材料二:以笔者在上海看到一家快餐店升级改造为引子。
②背景介绍:两则材料都介绍了相关现象的背景和原因。材料一:介绍了“代炒”服务兴起的背景,包括生活节奏加快、外卖食品品质不让人放心等。材料二:介绍了快餐行业的背景,包括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等。
③市场需求分析:两则材料都分析了市场需求及其变化。材料一:分析了“代炒”服务满足健康、新鲜、便捷饮食的需求。材料二:分析了快餐行业满足便捷、快速、多样化的需求。
④措施:两则材料都对相关现象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材料一:提到加强厨师队伍的建设与培训,优化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等举措。材料二:需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以进一步细化市场需求,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
⑤未来展望:两则材料都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材料一:提到“代炒”服务需要解决标准化、规模化、互联网化发展的问题。材料二:提到快餐业需要创新驱动,探索研发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总的来说,两则材料在结构上都遵循了“引言-背景介绍-市场需求分析-挑战与问题-未来展望”的逻辑顺序,但在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分析了菜市场“代炒”服务和快餐业的兴起趋势,强调两者在满足现代消费需求中的重要性。材料一探讨了“代炒”服务的创新性,强调其在现代生活节奏中提供的便利和健康选择,同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与市场潜力。材料二则关注快餐业,指出其需紧贴市场需求,强调标准化、创新及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两则材料都关注到食物供应行业的转型与创新,以适应消费者快速多变的需求,表现出对市场趋势的深入分析和展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它是现今餐饮的流行方式”曲解文意, 由材料一第一段“近段时间,‘代炒’服务引发社会关注。继上海、深圳之后,‘世界超市’浙江义乌一家菜市场也推出了‘代炒’服务,一开张就生意火爆”可知,“代炒”服务只零星出现在大型城市中,并没有广泛地创设。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第六段“持续提升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提高连锁经营水平,用更健康、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可知,快餐业重视的是标准化的产品,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根据材料二第七段“相关行业协会应帮助中小快餐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分析消费者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知,快餐业利用现代通讯技术的重点在于管理端,不在于宣传。
据注释“注:快餐业指由商业企业快速供应、即刻食用、价格合理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大众化餐饮服务业”可知快餐业的基本特点。
D.是网红店的打造方式,与快餐业的相关特点不符合。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而快餐业所占餐饮业的比例不断扩大”曲解文意,由材料二第三段“未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快餐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可知,快餐业只是市场规模继续扩大,有关占餐饮业比例的问题不一定会持续扩大。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相同点:
(1)引言部分:两则材料都以一个现象或趋势作为引子,引出下文所要阐述的主题内容。
依据材料一第一段“‘你买菜我帮做,收费10元起。’近段时间,‘代炒’服务引发社会关注。继上海、深圳之后,‘世界超市’浙江义乌一家菜市场也推出了‘代炒’”服务,一开张就生意火爆”可知,材料一以“代炒”服务引发社会关注为引子。
依据材料二第二段“笔者在上海闵行区江川路上看到,一家快餐店完成升级改造后,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餐饮特色,还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在一楼增设老年人爱心专座,并针对特定人群设置低脂低油专区,更加注重营养健康的菜品吸引了更多周边居民前来就餐”可知,材料二以笔者在上海闵行区江川路上看到一家快餐店升级改造为引子。
(2)背景介绍:两则材料都介绍了相关现象的背景和原因。
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在如今的生活节奏下,越来越多的人难以亲自下厨,而外卖食品的品质又不让人放心”可知,材料一介绍了“代炒”服务兴起的背景,一是生活节奏加快,二是外卖食品品质不让人放心等。
依据材料二第三段“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可知,材料二介绍了快餐行业的背景,一是生活节奏加快,二是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等。
(3)市场需求分析:两则材料都分析了市场需求及其变化。
依据材料一第三段“于是,菜市场“代炒”服务应运而生,它满足了人们对于健康、新鲜、便捷饮食的迫切需求”可知,材料一分析了“代炒”服务满足健康、新鲜、便捷饮食的需求。
依据材料二第三段“各式快餐以其便捷、快速、多样化的特点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可知,材料二分析了快餐行业满足便捷、快速、多样化的需求。
(4)措施:两则材料都对相关现象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依据材料一第六段“通过加强厨师团队的建设和培训,优化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迎接逐渐火爆的市场需求”可知,材料一提到加强厨师队伍的建设与培训,优化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等举措。
依据材料二第五段“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细分市场需求,探索行业发展新模式,以更便民、更快捷的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可知,材料二需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以进一步细化市场需求;再依据第六段“快餐企业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同时,要不断加快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提高连锁经营水平,用更健康、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可知,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
(5)未来展望:两则材料都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依据材料一第八段“至于‘炒’如何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乃至互联网化发展,还有待观望”可知,材料一提到“代炒”服务需要解决标准化、规模化、互联网化发展的问题。
依据材料二第四段“依据这些最新动态,调整产品和商业模式,把创新驱动放在核心位置,积极探索研发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可知,材料二提到快餐业需要创新驱动,探索研发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总的来说,两则材料在结构上都遵循了“引言-背景介绍-市场需求分析-挑战与问题-未来展望”的逻辑顺序,但在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思路清晰,内容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个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 发
王东
①虽然已经立了春,但是张诚感觉冬天的冷依然弥散在空气里,十根手指和脚趾冻得隐隐发痛。一股北风挤进虚掩的门,从衣领处钻入身体,张诚不禁打了个寒战。
②去村里串串门,走动走动也许会暖和点,张诚心想。可是去谁家呢?赵刚、刘晓燕他们几个前天就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他们说初八就得上班呢。二娃和磊子他们几个昨天也去了深圳。今天一大早,又有好几拨人陆陆续续从家门前走过,或者去广州,或者去北京,或者去成都。这些年轻人一走,好像把年也带走了,家家户户都很冷清。
③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按照以前的风俗,最起码也要过了初八,这年才算完啊。可是今天才是初六呢,咋就感觉年就过完了呢?张诚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无意识地朝门外望了望。这时,张诚看到了父亲,看到父亲头上的白发。乍一看,像一层白茫茫的霜。
④“我去挖会儿地。”父亲从猪圈里扛了把锄头出门,对抱着一捆柴火准备进厨房的母亲说。张诚走了出来,说:“爸,这大过年的,挖啥地啊?”父亲说:“唉,现在过不过年和平时有啥两样呢?再说,闲在家里冷呢,干活还热乎些。”张诚心想,是啊,现在过年和平时真没啥两样,于是也找了把锄头,说:“我也去挖会儿地。”
⑤父亲看了张诚一眼,说:“你在家歇着吧。”张诚说:“闲在家里冷呢。”父亲不再说话,张诚便跟着父亲出了门。
⑥父亲走得很慢,张诚也走得很慢。这次,张诚将父亲头上的白发看得清清楚楚。近看,白发就是白发,其实并不像霜,也不像人们所说的银丝,父亲头上的白发灰白灰白的,远一点看,倒有点像白茫茫的雾。张诚又想起年前,自己和梅芳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到家门口时,老远就看到正弓着身子颤巍巍地往家里挑水的父亲那灰白的头。那白头,随着水桶和枯瘦身体的摇晃而跟着一摇一晃的。
⑦父亲挖了一会儿地,也许是累了,也许是腰腿又痛了,便将锄头杵在地埂上,掏出烟来,递给张诚一支,自己点了一支。张诚接过烟,也将锄头杵在地埂上,点上烟。
⑧父亲说:“张华他们今天也出门了。”
⑨张诚说:“我看到了。”
⑩父亲问:“你们什么时候走?”
⑪张诚迟疑了一下,说:“还没有决定呢。”
⑫父亲说:“梅芳不是说你们车票已经买好了么?”
⑬张诚顿了顿,说:“我想让梅芳一个人出去,我留在家里。”
⑭父亲深深吸了两口烟,说:“梅芳一个人出去,天高地远,你能放心呀?再说,两个人出去,总能多挣一点。”
⑮张诚不说话,也深深吸了两口烟,烟雾在风里飘散。
⑯父亲说:“你留在家里又能做啥呢?种庄稼?这点庄稼也种不出啥来。”
⑰张诚说:“可以做点小生意啥的。”
⑱父亲说:“那你准备做啥生意呢?”
⑲张诚说:“还没想好。”
⑳砰!远处传来一起鞭炮响,然后又恢复了寂静。
㉑好一阵,父亲说:“家里人都没有几个,生意也不好做呢,我看还不如出去打工。”
㉒张诚说:“可是家里……你和妈怎么办?都这么大岁数了。”
㉓父亲沉默了很久,说:“我和你妈还能行,我们总比张华爹妈强些吧?你不用为我们担心。”
㉔张诚不说话,又一口一口狠狠地吸着烟。
㉕父亲又说:“毛娃后年就要上高中了,燕子明年也要上初中,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呢。俩孩子都争气,听老师说,毛娃和燕子的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唉,我不想看俩孩子以后又走你的老路啊。我到现在都后悔,要是当初憋一口气,砸锅卖铁都让你读书,你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㉖父亲的话戳中了张诚的痛处,这也是张诚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㉗一阵山风吹来,张诚不禁又打了个寒战。
㉘张诚说:“一停下来就冷得很,都立春了,这天怎么还这么冷呢?”说完,张诚又拿起锄头挖起地来。
㉙父亲说:“是啊,一停下来就冷。”
㉚张诚和父亲一连挖了两天地,便将家里的地挖完了。
㉛初八的早上,天刚蒙蒙亮,张诚和梅芳便又背起包,踏上了门前那条通向远方的小路。
㉜走了好远,张诚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山里的雾很大,只看到白茫茫一片。张诚心想,那会不会是父亲头上的白发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辅以肖像、动作、心理与环境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蕴。
B. 小说所写的乡村,作者没有点出村名,也没有点明其地理位置,但从父子的对话,我们可以想见它的偏僻、贫穷、落后、封闭,它是中国当代农村的一个缩影。
C. 张诚明明买好了车票,却跟父亲说想让自己留在家里,这正是他矛盾心理的表现:他一方面为了孩子的学业只能常年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又不忍心撇下年老的双亲。
D. 小说中的父亲勤劳、善良、隐忍,是老一代农民的缩影,他们固守土地,辛勤耕种,却始终摆脱不了贫穷。
6. 小说以“白发”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 “立春了,这天怎么还这么冷”,“一停下来就冷”,小说反复写立春后天气的寒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5. B 6. ①“白发”是父亲外在形象的显著特征,体现了父亲的苍老,寓意父亲为家庭、为子女辛劳一生,饱经风霜;
②“白发”反复呈现在张诚的脑海里,寓意儿子对老父亲的担忧与牵挂;
③白发,是具有普遍意义形象,以此为题,突出空巢老人的孤寂与无奈。
7. ①反复强调天气寒冷,以人物直观感受来突出季节特点;
②以气候寒冷衬托出春节刚过乡村的冷清,烘托人物内心的凄凉感,突出乡村空巢老人的孤寂;
③寒春之寒寓意乡村生活的艰难,“停下来就冷”,暗含着摆脱艰难生活的办法就是以隐忍坚强的态度勤奋劳作,坚持不懈,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它是中国当代农村的一个缩影”错误,“中国当代农村”以偏概全,现在很多农村不是这样的,这应该是中国偏远落后农村的一个缩影。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白发”是实写父亲的满头白发,写出了父亲一生的辛劳,他的白发苍苍让我们想到了生活的艰辛和苦楚。
“白发”更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从儿子的角度,满头白发的父母是张诚满心的牵挂,父母晚年的幸福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农村的贫寒迫使儿子外出打工,年迈的父母不仅无人照拂,还要帮忙照顾孙儿。
从小说主题的角度,张诚父亲的“白发”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贫穷落后的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呼吁社会关注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关注空巢老人。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写出“寒冷”表层义和深层义。表面上“寒冷”指的是天气的严寒,这是 以人物直观感受来突出季节特点。
天气的寒冷实际上又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凄凉。农村生活的艰辛使得张诚必须出去打工来维持艰难的生活,可是年迈的父母使得他不忍心离开却又不得不离开,内心的矛盾与苦楚可想而知;就父亲来说孩子下地半活很是辛苦,还要忍受和儿字分离的痛苦,老人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
儿子下地半活很是举苦,还要态曼和儿字分育的痛苦,老默的内心是抓强寂寞的。.爸题时要阐述出这种唐凉的原因,农村生活的艰辛使得张诚必须出去打工来维持艰难的生活,可是年迈的父母使得他不忍心离开却又不得不离开,内心的矛盾与苦楚可想而知。父母要照顾,孩子下地半活很是辛苦,还要忍受和儿字分离的痛苦,老人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父亲和儿子在地里艰辛劳动,这意味乡村生活的艰难。“停下来就冷”,所以就一直坚持忍耐,而这坚持与忍耐中体现了隐忍坚强的态度,坚难的生活就是需要勤奋劳作,需要坚持不懈,这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三)整本书阅读(3个小题,共7分)
8. 根据《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章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差序格局,一个恰当的比喻是: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个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
B. 与游牧经济不同,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并不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因此,他们的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
C. 与差序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D.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墨两家均认为,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这就是“爱无差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错。在差序格局中,是 “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而不是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大家结在架子上互相发生关联。
B.“因此,他们的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错,乡土社会采取差序格局的原因是其社会结构是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以 “己” 为中心向外推的社会关系格局,并不是因为不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
D.儒家是“爱有差等”,墨家是“爱无差等”,二者观点不同。
故选C。
9. 下列对《礼治秩序》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治既有温和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比如古代小说中斩首祭旗就很血腥。
B. 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可惜这种秩序不常有。
C. 乡土社会中的人必须懂得“礼”,否则会被别人视为没规矩,道德有问题,不是好人。
D. 做了不“合礼”的事去打官司,这样的人被认为是乡间败类,可见乡土社会的落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可见乡土社会的落后”错误。乡土社会视不合礼打官司的人为败类,是因其重礼治传统,不能据此说乡土社会落后。
故选D。
10. 请分析费孝通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这一观点的。
【答案】①文字发生于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阻隔的情境里。
②从空间格局看,乡土社会是一个面对面的熟人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不但文字是多余的,甚至有时连语言都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可以用表情、动作等辅助交流。
③从时间格局看,反复地在同一定型社会中生活,需要记忆的经验有限,时间里没有阻隔,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间传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整体把握名著内容、观点的能力。
①文字的发生背景: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字的发生是出于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阻隔的情境里。具体来说:“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这段话说明,文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主要是在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受到限制时才显得必要。在乡土社会中,这种限制并不明显。
②空间格局的影响:从空间格局来看,乡土社会是一个面对面的熟人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常是直接的,有话可以当面说。费孝通写道:“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面对面的社群里,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这表明,在熟人社会中,表情、动作等非语言手段往往足以完成交流任务,文字自然显得多余。
③时间格局的影响:从时间格局来看,乡土社会的生活是相对稳定和重复的,人们需要记忆的经验有限。费孝通指出: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在这种环境下,语言足以传递世代间的经验,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间传授,而不需要依赖文字。费孝通进一步解释道:“在这种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他先走,你后走;后走的所踏的是先走的人的脚印,口口相传,不会有遗漏。”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5个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节选自曹操《短歌行》)
材料二:
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十二月,军还谯。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开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吏士死A亡B不归C家室D怨旷E百姓F流离G而仁者H岂乐之哉?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鹿鸣,指古代宴请群臣嘉宾的乐歌。此处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B. 掇,拾取,摘取,与《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中的“掇”意思相同。
C. 贤,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与《陈涉世家》“百姓多闻其贤”中的“贤”意思相同。
D. “唯才是举”,宾语前置句,与《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句式特点相同。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将贤士比作绕树三周却找不到栖身之所的乌鹊,并将自己比作高山和深海,暗喻自己可以接纳天下贤才。
B. 曹操规定,凡是死去的士兵家中难以维持生活的,朝廷对他们不能停止供应粮食,官员也要去慰问救济他们。
C. 曹操在遗言中说自己死后的葬礼不必遵循古代的旧制,在外戍守的将领不准离开驻地,不要放珠宝作陪葬。
D. 陈寿认为,在豪雄并起、天下大乱之时,曹操东征西讨,完成建国大业,虽有奸猾的一面,但仍是超绝一世的豪杰。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
②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15. 曹操在求贤用才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1. CEG
12. C 13. D
14.
①天下还没有安定下来,不能遵循古代的旧制来办理丧事,葬礼结束以后,大家都要脱去丧服。
②假如一定是廉洁的人才能任用,那齐桓公怎能称霸天下呢!
15.
①求贤若渴,热切殷勤。
②唯才是举。
③因才用人,不计较私怨。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展现了曹操的政治抱负与忧思。材料一通过生动的比喻与意象,表达曹操渴望贤才的热切与不安。材料二从历史事实中显示曹操治政时对贤才的重视与求贤若渴的态度。他在重用人才上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体现出他灵活的治国策略和对天下稳定的追求。结合来看,曹操不仅渴求贤才,更在实际施政中践行他的理想,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远见。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官兵死亡而不能回到家乡,夫妻别离不能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愿意看到的吗?
“吏士死亡不归”是主谓结构,“吏士”作主语,“死亡不归”作谓语,表意完整,故在C处断开;
“家室怨旷”“百姓流离”都是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各自断开,故在EG处断开;
“而仁者岂乐之哉”中“而”为连词,用在句首,“仁者”作“岂乐之哉”的主语,中间不断开。
故选CEG。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理解一词多义现象、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到。/繁茂鲜艳的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C.错误。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贤才/贤明。句意:等到君主得到贤才的时候。/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
D.正确。“唯才是举”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唯举才”,“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有何陋”,“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举荐。/有什么简陋的呢?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有奸猾的一面”错。原文为“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没有说到曹操的奸猾之处。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尚”,还、仍然;“遵古”,遵循古代的制度和礼仪;“除服”,脱下丧服。
②“若”,假如;“廉士”,廉洁的人;“何以”,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以何”;“霸”,名词作动词,称霸。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①由“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知,曹操将贤才比作“明月”,曹操自比高山大海,能够容纳天下才俊,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热切殷勤的心情。
②由“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可知,曹操明白天下还未平定时,格外需要贤才的帮助,希望大家举荐贤才,只要是贤才,一定使之受重用。
③由“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可知,曹操视才授官,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掩饰真情,施用计谋,不计私怨,最终完成建国大业,由此可看出曹操因才用人,不计较私怨,反映出曹操对于人才的宽容与重用。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材料二:
建安十四年春三月,曹军到了谯县,制造轻便的快船,训练水军。秋七月,曹军从涡水进入淮河,从肥水出来,在合肥驻军。辛未日,曹公下令说:“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有时还遇到瘟疫,官兵死亡而不能回到家乡,夫妻别离不能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愿意看到的吗?是不得已才这样。现在我命令凡是死去的官兵家中没有产业家属不能养活自己的,官府不得停止供应粮食,地方长官必须抚恤慰问他们,以符合我的心意。”设置扬州郡县长官,修芍陂屯田。十二月,曹军回到谯县。
建安十五年春天,曹军下达命令:“自古以来接受上天任命和重新振兴的君主,谁曾经不是得到贤人君子的帮助共治天下呢!等到君主得到贤才的时候,往往足不出巷,这难道是侥幸碰上的吗?这是上面的人主动征求他们罢了。如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正是格外需要贤才的迫切时候。假如一定是廉洁的人才能任用,那齐桓公怎能称雄天下呢!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地位低下的人,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年冬天,修建铜雀台。
庚子日,魏王在洛阳去世,终年六十六岁。临终时说:“天下还未安定,不能遵循古代的旧制。下葬以后,都脱去丧服。凡是带兵在外戍守的将领,都不准离开驻守之地。官吏们要各尽其职。用当时适用的衣服入殓,不要埋藏金玉珍宝。”魏王谥号为武王。二月丁卯日,安葬在高陵。
(陈寿)评论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袁绍虎视四州,兵强地广无人能敌。太祖制定策略,施展谋划,驱使天下的人,总揽申不害、商鞅的治国之方,兼采韩信、白起的奇谋妙策,视才授官,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掩饰真情,施用计谋,不计私怨,最终能够总揽朝政大权,完成建国大业,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超出常人的缘故。他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凡的人物,超绝一世的豪杰。
(二)诗词鉴赏(2个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①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②,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③。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①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②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③华颠:头发花白。
16.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表达流寓他乡的孤寂。
B. “东家著孔丘”四句,用“不二价”“不争”“馈”“救”等词描述了淳朴的民风。
C. “周公与管蔡”二句,以“孔丘”“颜渊”“周公”“管蔡”等典故表现相邻品德高尚。
D. 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17. 请结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和苏轼的《和陶归园田居(其一)》,谈一谈苏轼继承了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哪些方面。
【答案】16. A 17. ①内容题材:陶诗选取乡村生活化的意象,描写日常事物;苏诗中也写了许多平常事物,如薪米、厨烟等。②艺术手法:陶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淡中见警策,议论与景物描写衔接自然;苏轼学习陶诗平淡诗风,将人生感悟融于日常叙述之中。③节奏韵律:《归园田居》是五言诗,其韵律节奏平淡舒缓;苏轼也用五言和陶诗,以平和的韵律展示自己对惬意乡村生活的喜爱。④语言风格:陶诗通语言口语化,却并非未经锤炼,有“豪华落尽见真淳”之美(对仗句、动词、形容词);苏诗虽有典故但浅显易懂,语言白话。⑤主旨态度:陶渊明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热爱田园生活;苏轼在被贬后欣赏学习陶渊明的这种心态,拥有旷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A.“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寄托自己的余生,并非“幽僻苍凉”。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内容题材:陶诗选取乡村生活化的意象,从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到狗吠,描写日常事物;苏诗中也写了许多平常事物,如诗人记录了自己困窘而自然的生活,写门生总是送给我柴草和粮食,在我揭不开锅的时候帮助我。
②艺术手法:陶诗运用白描手法,诗中所感触到的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黄昏的远村、依依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上的鸡鸣,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同时议论与景物描写衔接自然,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苏轼学习陶诗平淡诗风,将人生感悟融于日常叙述之中。诗人描绘了惠州白水苍山胜景,记述了当地淳朴的民风,也记录了自己困窘而自然的生活。表达了自己身处其间,悠然自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③节奏韵律:《归园田居》是五言诗,每句五个字,多用对句、词语工整,具有内在的韵律美;苏轼也用五言和陶诗,陶诗原作一韵到底,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其韵律节奏平淡舒缓,以平和的韵律展示自己对惬意乡村生活的喜爱。
④语言风格:陶诗通篇语言口语化,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如“狗吠”“鸡鸣”等,都是生活中的口语,浅显易懂;苏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虽有典故但浅显易懂,如“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语言明白如话。
⑤主旨态度:陶渊明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本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是作者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与庄子的“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有相同意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小芸打开窗户,望着高悬的明月,微风吹来,她的思绪随之飘散,想到千年前的李煜就在这样一个夜晚,于月下思念故国,写下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名句。
【答案】 ①. 霓为衣兮风为马 ②. 虎鼓瑟兮鸾回车 ③. 此中有真意 ④. 欲辨已忘言 ⑤. 小楼昨夜又东风 ⑥.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霓、兮、瑟、鸾、辨、堪。
三、语言文字运用(3个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坚守戈壁隐姓埋名,_________建起国防工业基础,冲天而起的蘑菇云,如同华夏儿女_________的惊天雷;探索海洋钻井寻宝,从“蓝鲸1号”钻井平台上喷出火焰照亮幽蓝大海,空茫的海面上升起的红色火焰,就像中国人献给人类的绚丽礼花……从算盘的声响中,我们能听到一个个科学家_________,为了科技强国的远大梦想不辞辛劳;从飓风吹袭、浪涛拍打中,我们看到的是“无人区”里奋力拼搏的身影,是他们把爱国情怀变成“大国气质”。
也是这种“大国气质”,影响着年轻的建设者们将自己的人生志向同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平均年龄30岁的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5岁的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多岁的“复兴号”科研团队……火热的年华里他们热血沸腾,都渴望在时代的大潮头_________,年轻的科学家们把国家装在心中,以奋斗勾勒这个时代最美的画卷。一代代青年科学家对前辈的仰望,是一颗颗赤子心对祖国的表白,是民族魂中绵延不息、不可阻挡的强大力量。
多少人为国家富强而埋名献身,多少人不为功名默默坚守。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儿女,将家国情赤子心熔铸在国家建设中,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奉献。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赤手空拳 扬眉吐气 孜孜不倦 中流击水
B. 赤手空拳 仰首伸眉 孜孜不倦 投鞭断流
C. 白手起家 仰首伸眉 孜孜以求 投鞭断流
D. 白手起家 扬眉吐气 孜孜以求 中流击水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中华儿女,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奉献,将家国情赤子心熔铸在国家建设中。
B. 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儿女,将家国情赤子心熔铸在国家建设中,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
C. 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儿女,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将家国情赤子心熔铸在国家建设中。
D. 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儿女的新时代,将家国情赤子心熔铸在国家建设中,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奉献。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白手起家: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赤手空拳:比喻没有任何依靠。这里形容我们国家建起国防工业基础完全靠的是自己,条件艰苦,应用“白手起家”。
第二处,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仰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这里是说我们取得的成就让我们很痛快,应用“扬眉吐气”。
第三处,孜孜以求:指人学习的态度好,认真;比喻不知疲倦地探求,含褒义;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这里是说科学家为了祖国科技的强大不知疲惫地探求,应用“孜孜以求”。
第四处,中流击水:中流就是河流的正中间,指河流中最湍急的地方。比喻立志奋发图强;投鞭断流: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这里是说这些年轻的科学家都渴望挑战,立志要为祖国科技建设作出贡献,应用“中流击水”。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两处:
语序不当,只有拥有“民族精神”和“爱国奉献”,才会将家国情赤子心熔铸在国家建设中,应将后两个句子语序颠倒过来。
成分残缺,“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奉献”中缺少与“爱国奉献”相呼应的宾语,应是“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
故选C。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①____,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②____,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③____,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答案】 ①. 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 ②. 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 ③. 心理问题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是在说哪些人有可能得抑郁症,后面说到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也就是每个人都可能得抑郁症,所以这一处可填“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
第二处,前面说到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后面也列举了一些抑郁症得病的原因,所以这一句话是在围绕抑郁症的成因来说的,可填“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
第三处,是在说我国一些学者对于抑郁症的认识。前面都在说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我国一些学者认为抑郁症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所以认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疾病,可填“心理问题”。
四、写作(40分)
22. 阅读下面小诗《秋实》,按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感谢那些“风吹雨打”的日子
秋风轻拂,卷起几片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最终轻轻落在地上。我望着窗外萧瑟的景色,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意,想起生命中那些“风吹雨打”的日子,正是它们,让我破茧成蝶,收获了更加成熟的自己。
记忆的画卷缓缓展开,我回到了那场令我终身难忘的越野赛。初三的秋日,天空阴沉,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我站在起跑线上,心跳加速,既兴奋又忐忑。随着一声哨响,我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然而,比赛的残酷很快便显现出来。两公里过后,我的体力开始下降,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秋风夹杂着丝丝凉意,无情地拍打着我的脸颊,仿佛在嘲笑我的不自量力。我开始怀疑自己,脑海中甚至闪过放弃的念头。“坚持住!你不是一直想证明自己吗?”耳边似乎响起了母亲鼓励的话语。是啊,我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我咬紧牙关,调整呼吸,努力保持着前进的步伐。
比赛进入后半程,一段陡峭的山坡横亘在眼前。泥泞的道路,湿滑的落叶,都成了我前进路上的阻碍。我跌倒了,膝盖传来钻心的疼痛,豆大的汗珠混着泥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那一刻,我真想就这样躺在地上,放弃比赛。
然而,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坚持下去,你一定可以!”我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向前奔跑。每一步都无比艰难,但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我要战胜自己!
这不仅是一场体力的角逐,更是一场意志的考验。我战胜了困难,更战胜了自己!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人生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学习中,我曾因一道难题百思不得其解而感到沮丧,是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帮助,让我重拾信心,最终攻克难关;人际交往中,我曾因与朋友产生误会而感到迷茫无助,是坦诚的沟通和彼此的包容,让我们重归于好,友谊更加深厚。
正如诗中所写:“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那些曾经让我痛苦、让我想要放弃的“风吹雨打”,最终都成为了我人生路上宝贵的财富。它们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它们教会我如何面对挫折,让我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
人生漫漫,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勇敢面对,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秋实》这首诗通过秋天成熟的果实来隐喻人生的成长过程。诗中提到,果实之所以能够成熟,是因为经历了风、雨、光和热的洗礼。这些自然因素不仅没有摧毁果实,反而赋予了它更加坚韧和美丽的品质。诗的最后两句话特别强调了对这些自然力量的感激之情,因为它们是果实成熟的重要条件。
本次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成熟”不仅是果实的成熟,也可以引申为人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风、雨、光、热”象征着人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自我陶醉”指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足而不再追求进步;“霉烂枝头”“枯落山沟”“灰暗苍白”“憔悴丑陋”描绘了如果没有经历挑战和困难,人可能会变得脆弱、无用或失去光彩。就材料而言,文章可以“成熟”为主题,描写个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和挫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最终获得成长的经历;也可以“感恩”为主题,描写个人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如何将这份感恩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还可以“挑战与成长”为主题,描写个人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以及如何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我,最终获得成功。
写作时,文章开头可以通过描写一个具体的场景或事件,例如一次比赛失利或一次重要的选择,引出“成长需要挑战”的主题。接下来,详细叙述在面对挑战时的内心挣扎、克服困难的过程,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可以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展现挑战的难度和自身的努力,例如比赛前的刻苦训练、面对选择时的犹豫和最终的坚定,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结尾部分要总结自己的感悟,表达对这些经历的感激,因为正是这些挑战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同时,展望未来,表明自己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并在挑战中不断成长,最终实现人生目标。
立意:
1.通过一次考试失败的经历,讲述自己如何在挫折中反思、调整心态,并最终克服困难,实现自我突破。(成长之悟,挫折与坚持)
2.回忆一次自己面临重大抉择时,父母虽然表面上严厉,但最终给予了关键的支持和鼓励。(亲子之情,理解与支持)
3.描述在一次旅途中,自己遇到了突发状况,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无私地伸出援手,帮助我渡过难关。(人间真情,互助与感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