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课件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6502486第1页
    16502486第2页
    16502486第3页
    16502486第4页
    16502486第5页
    16502486第6页
    16502486第7页
    16502486第8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Q1:史前时期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阶段,起始于大约250多万年前,到距今1万年左右结束,是跨越时间最长的一段人类历史,涵盖了人类历史的99%以上。
    设想你生活在原始的渔猎采集时代,你的一天生活是怎样的?
    采集野果r猎杀各种动物
    互相八卦,聊天,互相嬉戏打闹
    这不就是我们梦想的生活吗?!人类能以这样的方式生存下去吗?
    Q2:史前时期人们使用什么工具来进行采集和狩猎?
    用绳索的两头分别系上石头,然后以这种石头扔出去击打猎物来打猎。它得使用方法也特别简单,就是一手拿住绳子一端,将一头的石块抡起来,瞄准猎物后放开绳索,这样便会让力量集中在石块上,达到击杀猎物的目的。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五蠹》
    上古时代“剥林木以战”——《吕氏春秋·孟秋纪》
    把木棒的一端加工成尖。木矛与木棒相比较,不仅能打,而且还能进行刺杀。木矛是人们加工的最原始的自卫的武器,也是人们狩猎的武器。
    恩格斯曾高度地评价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远距离射杀鸟兽,人们躲在隐蔽处,攻其不备,使鸟兽毫无知觉地应弦而倒,减少面对面搏斗带来的疲劳和危险。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易经·系辞》
    用绳制作的网罟,是猎兽和捕鱼的一种工具
    弓箭使打猎的范围扩大,提高了打猎的效果,从而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Q3:这种采集狩猎经济的特点?
    “流动性是狩猎采集者的安全保障。人们流动不仅为了获取食物,也是信息获取的过程,发现食物分布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利用,等等。”——路易斯·宾福德:《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
    通过流动来保证资源供应
    通过分裂来缓解人口资源的压力
    强化群体之间的食物分享
    中石器时代,古人们在石器的制造、捕猎能力等方面的技术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随着猎物的不断减少,人口的不断增加,猎肉储存困难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是显而易见的。
    远古时期的人们应该怎么做?
    Q4:原始农业究竟是怎样起源的呢?
    黄河流域的农业形成,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8000~3000 年前,黄河流域处在全新世的气候最佳时期,又称仰韶温暖期。
    我国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图
    “中国农业的起源具有自己的区域特征和独立性,并不是从两河流域传入的。黄河流域是中国农业起源地。”——何炳棣《东方的摇篮》
    北:半坡遗址南:河姆渡遗址
    Q5:河姆渡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一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距今7000-5300年,以1973年发现的河姆渡遗址命名。
    遗址中发现的木板和木桩
    这些木头的榫卯如何加工出来的?
    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石器工具,河姆渡人正是用这些石制的锋利工具去加工木材,至今这些工具仍旧十分锋利。
    考古人员将这些木板、木桩及木构件进行复原,展现出了当初的建筑形式。
    避免野兽的袭击,脱离潮湿的地面。
    井深有1.35米边长约2米
    这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水井遗迹,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采用竖井支护结构的最古老的水井遗存。
    水井的外围,考古人员还在直径约6米的范围内,发现一圈呈圆形分布的,共计28根栅栏桩。
    井内还发现有平面略呈辐射状的小长圆木,还有一些苇席的残片。
    水井能避免受到风沙、雨水等外来污染,水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和提升。
    河姆渡出土的稻谷颗粒更接近人工栽培稻
    河姆渡人已熟练掌握水稻种植技术
    Q6:为何是河姆渡而不是其他地方?
    “根据河姆渡遗址孢粉资料和考古发掘材料分析:在7000年前,河姆渡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热,平均气温比现高3-4℃,年降雨量比现多500毫米左右,与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岛相似。”——乾坤鱼《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海水涨落有规律地推动湖水升降,为河姆渡人的稻田创造了自灌条件,使河姆渡人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稻谷。
    河姆渡处于湖泊沼泽、平原、草地、丘陵、山冈多种地貌的复杂环境,动植物资源特别丰富。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河姆渡文化繁荣的关键因素,而河姆渡人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和利用则是决定因素。
    Q7:河姆渡的文化特色?
    河姆渡遗址发掘发现的文物遗存具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特点,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材料。
    骨耜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胛骨制成的。其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柄部凿一横孔,刃部凿两竖孔。横孔插入一根横木,用藤条捆绑固定。两竖孔中间安上木柄,再用藤条捆绑固定。骨耜比石器轻便灵巧,而且表面光滑,不容易沾泥,适宜在江南水田里使用。
    用其挖土,既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河姆渡墓葬中还出土了数十具河姆渡人遗骸,他们或仰身,直肢或侧身屈肢,少数保存完好。据出土骨骼分析,这些河姆渡人曾患严重脊椎骨变形、增生等疾病,应该是长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所致。
    猪的头部向前伸而且稍微有点低垂,猪的嘴很长,双目圆睁着,好似在寻觅食物。猪的身上还刻有简单的圆圈和叶子似的花纹,脊背上的鬃毛簇立着。
    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开始进入了定居生活,也反映了当时河姆渡的畜牧业水平,对研究猪的进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它是经过加工的象牙,部分已残缺,外形像一只展翅的蝴蝶。牙雕长0.16米,宽0.059米,厚0.011米,上半部残缺,底端也稍残。
    太阳外侧为一对昂首相望的鸟,鸟羽下垂
    这幅图象表示,旭日从海上喷薄而出,群鸟飞而相迎,代表古越族人民欢欣鼓舞,迎接初升太阳的情景。这是一件象征着古越族兴旺发达美好前景的圣物。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年代为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遗留下的村落遗址,已有6000-6700多年历史 。
    Q8:半坡遗址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下雨时节,村落积水可以疏导到壕堑中去。而遇到有野兽袭击或外族侵袭时,壕堑便成了第一道防护的屏障,这堪称后世城壕的先驱。
    既可以避寒,又可以储藏食物,一般这种房子的门朝南开,冬季可以采光避风。
    利用树木枝干作为骨架,植物茎叶或敷泥土作为面层,构成遮荫避雨、防风御寒的围护结构。
    石器的制造方式有何变化?
    采用磨制,同时还保留相当原始的打制技术。有的石器还要进行钻孔,以利于装柄使用,或便于携带。
    “在半坡、北首岭和元君庙的氏族墓地随葬品中,都发现有小米随葬。”——石兴邦《半坡氏族公社》
    粟不但是当时的主要农作物,还是先民生活的主要来源。
    “粟”的一种,它又名禾、名稷,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
    半坡人学会了栽培,粟耐旱易种,且便于存贮,不仅养育了6000年前的先民,至今仍是我国北方种植的主要作物。因此,我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栽培粟的国家。
    一开始,人们只会做直鱼叉和没有倒刺的鱼钩,常常是被扎上的鱼使劲一扑楞就跑掉了。人们不断地想办法,改造自己的工具,结果鱼钩、鱼叉都有了倒刺。
    半坡遗址出土鱼叉和鱼钩
    加工食物的时候,往陶罐里装满水,把陶甑放在罐上,里面放置食物,然后盖上陶盖。在陶罐底部烧火加热,当水沸腾以后,蒸汽通过小孔进入陶甑,里面的食物就被蒸熟了!
    外观呈圆角长方形,接近底部的周壁有四个或六个小孔
    猜测用来过滤捣碎的汁液或者是酿酒的器物。
    人面涂彩,口部衔鱼,三角头饰。
    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
    经过打材、切锯、磨光钻孔等工序,它耗费的功夫,要比石器大,其成品也十分精美,足以与现在的金属制品媲美。骨针、鱼钩制作之精美,无疑已经达到了原始骨、角器制作的高峰。
    人类智慧及其审美意识的不断进步
    农业起源是文明起源的第一大物质前提。在人类最初的数百万年里,茂密的丛林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人们在丛林中采集野果、猎食野生动物。为了满足生存需要,1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走出丛林,打磨石器工具、种植植物、畜养动物、制作陶器,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此自己可以生产食物,不再单纯依赖自然,过上了定居的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被现代考古学家称为“新石器时代革命。——晁辛宁《五谷之源 六畜之始——走进原始农业》

    相关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半坡彩陶,半地穴式,河姆渡人的生活,地点和距今年代,生产和生活特点,干栏式建筑,骨耜sì,磨制石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授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框讲讲小故事,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图文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新石器时代,装饰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